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点关注】“材料极简+观点对立+二元思辨”作文汇编:审题立意+范文参考(一)

作文风向


前言·导读


【高考风向】

题型起源1:【2023教育部命制度四省联考作文简析】

 作文三(吉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下,很多人倡导简约的理念,也有不少人肯定繁复的价值。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型起源2:【2022年上海高考卷】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

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试题特点】“材料极简+观点对立+二元思辨”

高考作文命题一直走在求新求变的通途上。四省联考作文三“简约”与“繁复”在“话题思辨”的基础上,变化主要表现为“材料极简”,且观点对立。作文题材料字数最少,题目直截了当,聚焦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题目将“简约”与“繁复”两个完全对立的生活态度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在矛盾中思考自己的取舍,再通过这样的取舍来探究背后的根源。试题体现高考新理念下命题设计的主观性、开放性,引导考生在对立统一中发现世界的复杂性,将思维导向深处




【方法指导】(概念内涵+逻辑关系+结合现实)

从2022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到教育部的四省联考,再到近来的广州二模、深圳二模及各地的二模试题作文来看,材料极简型(甚至单字型作文)的作文题目值得重视。

这类作文材料极简,无过多限制性要求;作文材料大多简要列举两种相反的态度(现象、观点) ,作文话题坚持思辨主方向;要求立足当下社会,写出新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时,审题时突出三点:

一是迅速找到思辨话题(二元或三元);理解话题思辨各方在概念内涵。概念内涵不清楚,或了解不精准,后面的写作再怎么努力,得分都不会高。观点内涵是文章的内核中枢,文之“帅”也。作文材料越简略,意味着思考的空间越广阔;话题的极简,意味着内涵的极丰。

二是理解思辨的逻辑关系所在,构思全文。二元概念之意存在的逻辑关系,是思辨重点,也是构思全文构架的关系支撑。

三是注现实关联点。极简单的道理,背后关联着极丰富的生活。作文的难度在于:懂得了这个道理,如何联系生活把“理”讲透彻(作文的普遍性问题)。“对接生活”,是考验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要素,更是作文提分的关键。这一点与考生平时的阅读积累、生活实践、感知能力、思考深度、见识水平都有密切关联,非一朝一夕之功。 


【典型例题】1:

2023教育部命制度四省联考作文简析】“简约vs繁复”

01


【真题再现】 作文三(吉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下,很多人倡导简约的理念,也有不少人肯定繁复的价值。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


【审题立意】“简约与繁复”,是一道二元对立命题论述题,引导学生思考简约表达和繁复表达各自的美学价值,两个概念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简约有简约的价值,繁复也并非一无是处,要看具体的情境。审美上,简约留白,蕴藉含蓄,富于意味;繁复浓墨重彩,铺陈渲染,也具有特别的意蕴;二者甚至可以并存于一篇之中,也不存在孰优孰劣,关键看一个“度”的问题。生活中,简约意味着做减法,简单朴实,心境平和;繁复似乎是贬义,意味着做加法,追求更多,欲望更多;生活本身就是繁复的,简约有时是一种痴望,但在繁复中保持简约的心态,却是值得提倡的。或者由此引申的节俭与奢靡的人生话题,“很多人”“不少人”暗含立场倾向,尤其肯定“简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命题提供的材料非常简单,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审题,但有足够的开放度,也有足够思考挖掘的空间,关键是从什么角度思考。

切题立意:1.繁复以享隆重,简约丰盈精神。2.物质极简成就精神丰盈。3.各有其用,生命兼美。


03


【范文参考】

               说繁道简  繁简有道

阳春三月,花团锦簇,是为繁;清秋之际,水落石出,是为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是为“繁”;“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为“简”;“台下十年功”,是为繁;台上一分钟,是为简。繁与简,简与繁,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这个奇妙的世界。  

繁是由简组成的。二十六个拉丁字母,组成了纷繁复杂的英文,组成了一段文明。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调的色彩,却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一个个简简单单的细胞却繁衍出了整个地球的生命。一切繁杂的背后是由若干个简单构成的,没有这种种的简单,繁是虚无的。就和一幢楼房却没有砖瓦。

繁是简的过程,简是繁的结果。一场动人的演出,若没有先期训练的繁,哪来最后成功的简,而最后的简,又何尝不是那一连串繁所要达到的。生命演化繁纷复杂,从最初的单细胞到现在的多细胞,从海洋到绿地,从低级到高级,从恐龙的产生到灭亡,从人类的出现到发现,变化繁多,令人费解的过程,历经了沧海桑田,海陆变迁,而这一切,达尔文将它归成了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适者生存。”进化论成为生命复杂演化过程的总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经过复杂怎么来简单的结果呢?

繁和简看似“死对头”,但却能相互转化。春之繁茂之树,转眼秋天到,草木凋零,一切又归为简单,而来年春风召唤下又重新复苏。贾府大观园繁华一时,羡煞旁人,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只剩下断垣残壁,人去楼空,再“简”不过了。人之初,性本善,而成长经过则会使一个单纯的人变得更复杂,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或坑蒙拐骗,无一不精。人生在世,繁盛,繁荣,终究化成一抔黄土长埋地下,一切从简。简与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条件改变时,他们会变,当对象改变时,他们会变,当心情改变时,他们也会变。

其实,繁与简是一对孪生兄弟,关键在于你是否能穿透外表直观它的本质。一篇好文章,有人遣词华丽,有人用语平淡,但却同时达到了同一种效果。繁与简本就没有固定的差别,其实繁即是简,简即是繁,既能从繁中悟出简,也可从简中透露出繁。

原子组成了物质,物质组成了地球,地球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组成了宇宙;毛毛虫经过卵、幼虫,结茧成蛹的一系列过程,只待最后的破茧成蝶……有人认为它们最简单不过,最平常不过,但倘有人能从中挖掘出爱与美的情感,化为尺幅千里的山水,或者七色音符中的绝唱,这简单中蕴含的大美,就回味无穷。千古流传的艺术的繁复之美,已经让我们说不清哪是繁,哪是简,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繁简交融的美。

生活就是这样,不必拒绝外在的繁、简,让我们都成为生活之美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典型例题】2:

2022年上海高考卷】“喜欢发问vs看重结论”

01

【真现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

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02

【审题立意】

  “发问”意味着对包括自我在内的对象世界的好奇和主动追问,是主体性突出的表现,呈现动态的、不确定的追求;“结论”意味着客观性的存在,则是主体性削弱的表现,带有更多被动接受的倾向,呈现静态的、确定的取向。同时,又以“小时候”“长大后”的时间跨度作为预设的条件,隐含了时空关系、条件关系的变量。考生既可支持“担忧”者,反思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好奇心的消散”和“提问能力的丧失”;也可以视其为“正常”,从个体成长及其认知规律的角度加以证明;还可以认可两种态度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表达“需要警惕,但也不必过于担忧”的第三种态度。


03


【范文参考】

         保有一颗探索的童心

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圣人皆孩之;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我独泊兮,如婴之未孩。在老子心中,童心童趣或许更加关联他心中无可替代的道。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这也许符合成长规律,无需太过担忧,但也不能完全视为正常。如果人的成长必须以失去童心童趣的天性价值为条件,那一定是世界的资源配置出了问题,主客观因素没有很好地调和,那就是一种损失。

喜欢发问是大部分孩子的特点,口无遮拦,童言无忌,对别人来说有好也有坏,但从求知的角度对自身来说,却是有利的成长状态。古人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普列汉洛夫也说,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发问。都说明了勤问、敢问、乐问、善问是求知和成长的妙法,重要的是应该保有求知欲、好奇心和诚敬感,这也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美德善品,只可惜有人慢慢丧失了,完全迷信了结论,成为思想的懒汉,那就惨了。

爱迪生是个好奇心爆棚的孩子,数不完的为什么让他的妈妈和老师应接不暇,也让他吃了不少苦头,但天性未曾泯灭。天为什么蓝?雨从哪里来?人可以代替母鸡孵蛋吗?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这些小儿科的问题让人无法回答,这让他失去了学校学习的机会,在一次火车小火灾中被打成耳聋,也没有改变他的童心童趣、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谁会想到那个让人嘲笑的卡通活宝,竟然成为大发明家,为人类做出这么多贡献。

当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爱迪生,但保有童心童趣对人的成长是有利的,对环境的和谐也有好处。正如老子所说,婴儿赤子没有机心,没有物欲,专气致柔,含德深厚,契合大道。

相反,如果一个人眼中、心中、身边充斥着理所当然、一成不变和一本正经,那该是多么的乏味和痛苦,唯有抛却功利,保有率真,保有本心,复归于生命的原生态,才能有精神的焕发和艺术的创新。所以,李广说,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苏轼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朋友,保有一颗童心吧,因为好奇,所以纯真;因为纯真,所以简单;因为简单,所以通达;因为通达,所以满足;因为满足,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幸福。

所以,喜欢发问或者看重结论,都不必担忧,因为你保有探索的童心,经历了再多的变化,仍然相信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语文:四省适应性考试5个命题动向、3道作文题解析(上课版,附课件)
高考冲刺作文“如何看待夸夸群”评析及范文
2023高考作文预测 | 高考思辨类作文多角度命题
高中考场范文给考生的启示
二元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赏析
简约与繁复——教育部考试院2023年高考适应性测试(吉林)作文审题立意与下水示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