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材料)关于“中国叙事传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较量的意义日渐凸显,文学传统的选择亦卷入其中。对本土文化采取简单粗暴的蔑视和排斥态度,刻板模仿西方的文化思维和创作套路,以至于唯“洋”是崇,注定吃力不讨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文艺界亟待解答的问题。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遵从、恪守并不断丰富和创新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基因的中国文化情怀与中国审美方略。具体到文学叙事层面,就是重新思考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

中国古代文艺极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不少作品的情境设计深具细节之美。《红楼梦》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例如,第二十八回宝玉和黛玉在消除误解后,黛玉由怒转喜,和宝玉开起玩笑说:“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黛玉因为误会消除,心事解开,所以“抿着嘴笑”,这一甜蜜的笑由心而发。宝玉此时则不然,他对黛玉的玩笑话一时不知如何对答,若也以玩笑话回答,又怕再次得罪黛玉,因而陷入想说又不敢说,但对黛玉满怀爱意的心理状态,所以他“又是咬牙,又是笑”。与此相反,近年来,中国文艺创作在细节铺陈与描摹方面缺乏耐心,往往一部小说读完,带给人的多是杂乱无章、匆匆忙忙的印象,而鲜有作者愿意在细节处精雕细刻,少有人物或细节让读者印象深刻。

想象力一直被视作艺术的灵魂。在文艺创作中,如《西游记》通达三界的神妖世界,《红楼梦》负载着传统中国文化并隐喻重大思想内涵的“虚构空间”等,皆立足“此岸”又悬想“彼岸”,给人以希冀、震撼与美感,千百年后仍令人击节赞叹。然而,在商业化的今天,很多艺术家要么不再寻求想象层面的超脱,要么把玩弄奇幻怪异视作“想象”,致使“伪想象”大行其道。

在中国,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史传文学,擅长人物塑造,且一直强调人物高于故事。《史记》开创了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笔法。及至明清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更趋成熟,放浪形骸的孙行者、忠肝义胆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逼上梁山的林冲等人物形象,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广为传诵。《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更是已臻化境,“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诸如“烘云托月”“注彼写此”“千皴万染”“按迹循踪”等写人状物的叙事技法,相较于西方的叙事技巧,显得形神兼备而自成格调。

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学是以反叛传统著称的,其中包括借助欧化语体来打破文言文的束缚。然而,以反叛传统和全盘西化为主流的新文学,却产生了一大批汉语特色极为浓郁的作家。从早期的周作人、废名,到后来的老舍、沈从文,他们的成功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欧化,传统民族语言的特质恰恰为他们的作品增色不少。这一点也为当代一些作家的创作所证明,如汪曾祺自然、和谐恬淡而又略带文雅的语言,与中国传统诗词和笔记小说遥相契合;贾平凹古朴、简淡语言的佛道痕迹。不过,当今汉语写作更为常见的情形是:缺少本来应有的汉语自觉和汉语主体性,西方中心论的话语魔圈未曾完全解除。

(摘编自高强、李永东《回望这边风景: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

材料二:

中西双方不是都认同这是一个平等对话的时代吗?但是,中国人洗耳恭听了一百年,而异议、争辩、反驳为何阙如?因为我们只有人家的话语,却没有不同于对方的话语,这就没有了对话的本钱。其实,在小说方面,我们的传统是有自己独特的话语的,中国的传统文学是有本钱和他们对话的。

中国叙事文学的艺术传统来自中国历史记言、记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记言,《春秋》记事。长篇小说千年以来,继承孔夫子的“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褒贬不直接表现于文字,只能寓于字里行间。这种史家笔法,得到西方一些汉学家的赞赏,如《左传》记周天子赐齐桓公祭肉,虽为国家重大的仪式,却没有环境和心理描写,全文以对话组成,动作只用了四个字“下、拜、登、受”(信公九年)。中国的寓褒贬,并不是没有倾向,而是把倾向暗藏在语言的取舍之间。有了这样的本钱,是不是就有能耐和西方争一日之短长呢?

(摘编自孙绍振《担当起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蔑视和排斥本土文化,刻板模仿西方的文化思维和创作套路的现象已经很普遍。

B.中国古代文艺极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但这一叙事传统在今天有被弱化的态势。

C.商业化时代,“伪想象”大行其道,致使很多艺术家把玩弄奇幻怪异视作“想象”。

D.中国叙事文学传统中寓褒贬于字里行间的“春秋笔法”,曾为西方文学所借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很多艺术家只重写实,不重虚构,而缺乏想象力是很难写出伟大作品的。这对于新时代文艺创作者来说不无警示意义。

B.要想摆脱西方的“先进”话语对自我的桎梏,我们必须回望自身珍贵的叙事传统,发掘并丰富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本土历史文化资源。

C.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艺与不断丰富创新传统文艺,这两者的结合促成了近代新文学的繁荣,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学叙事模式的演变。

D.艺术不能与传统完全脱离。当代文艺创作不应简单地将传统视为镣铐,因为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隐含着民族文化、艺术观念的基因。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

A.“作品和文章要活,一定要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充满小的空隙,通过小的空隙散发出吸引读者的气息和味道。”(贾平凹)

B.“文学一定要表达'人在现实中应该是怎样的’,表达每一个人的主体意识。我想每个人的主体意识,原本都一定是想做好人、善良的人。”(梁晓声)

C.“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但最终回归了传统。《檀香刑》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莫言)

D.“剧之为物,所以见重于欧洲者,以其为文学、美术、科学之结晶耳。吾国之剧,在文学上、美术上、科学上果有丝毫价值耶?”(陈独秀)

4.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下面文段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的哪些特点。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住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摘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5.材料一是如何论述自己观点的?请简要说明。



1.B 2.A 3.C 4.①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文段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各人不同的笑态,使读者产生亲见其人、身临其境的感觉。②擅长人物塑造。不同人的笑展现了大观园里的人物生动而富有个性的特点。 5.①采用总分结构,先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思路清晰,结构严谨。②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已经很普遍”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对本土文化采取简单粗暴的蔑视和排斥态度,刻板模仿西方的文化思维和创作套路,以至于唯'洋’是崇,注定吃力不讨好”可知,原文只是说“以至于唯'洋’是崇,注定吃力不讨好”,并没有说“已经很普遍”。

C.“……致使很多艺术家把玩弄奇幻怪异视作'想象’”错误,因果颠倒。由原文“然而,在商业化的今天,很多艺术家要么不再寻求想象层面的超脱,要么把玩弄奇幻怪异视作'想象’,致使'伪想象’大行其道”可知,“要么把玩弄奇幻怪异视作'想象’”是原因,“致使'伪想象’大行其道”是结果。

D.“曾为西方文学所借鉴”错误。由原文“长篇小说千年以来,继承孔夫子的'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褒贬不直接表现于文字,只能寓于字里行间。这种史家笔法,得到西方一些汉学家的赞赏”可知,原文说的是“得到西方一些汉学家的赞赏”,而不是“曾为西方文学所借鉴”。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而缺乏想象力是很难写出伟大作品的”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然而,在商业化的今天,很多艺术家要么不再寻求想象层面的超脱,要么把玩弄奇幻怪异视作'想象’,致使'伪想象’大行其道”可知,原文说的是“致使'伪想象’大行其道”,并没有说“缺乏想象力是很难写出伟大作品的”。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中西双方是平等对话的,在小说方面,我们的传统是有自己独特的话语的,中国的传统文学是有本钱和西方对话的。

A.讲的是作品和文章要活需要小的空隙,没有涉及平等的问题,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B.讲的是文学一定要表达每一个人的主体意识,没有涉及平等的问题,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C.“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但最终回归了传统”体现的是中西双方的平等对话,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D.讲的是唯“洋”是崇,对本土文化采取简单粗暴的蔑视和排斥态度,没有体现中西双方的平等对话,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材料“中国古代文艺极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不少作品的情境设计深具细节之美”可知,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结合“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住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可知,文段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各人不同的笑态,使读者产生亲见其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合“在中国,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史传文学,擅长人物塑造,且一直强调人物高于故事”可知,擅长人物塑造。黛玉笑岔了气,贾母笑得搂住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等,不同人的笑展现了大观园里的人物生动而富有个性的特点。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采用总分结构,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关键句“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遵从、恪守并不断丰富和创新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基因的中国文化情怀与中国审美方略。具体到文学叙事层面,就是重新思考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可知,先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中国古代文艺极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不少作品的情境设计深具细节之美”“想象力一直被视作艺术的灵魂”“在中国,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史传文学,擅长人物塑造,且一直强调人物高于故事”“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学是以反叛传统著称的,其中包括借助欧化语体来打破文言文的束缚”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红楼梦》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例如,第二十八回宝玉和黛玉在消除误解后,黛玉由怒转喜,和宝玉开起玩笑说”为举例论证,“又是咬牙,又是笑”“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为引用论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展开分析论证
孙勇进:《红楼梦》的写实艺术与诗化风格
《红楼梦》叙事的现代手法
【例证与引证的区分】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论述百练:《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重磅:2022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名师解析、独家范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