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一轮复习——读懂诗歌(导学案)
题一:字斟句酌,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体裁】
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古体诗的句数无限制,用韵无定则,不拘平仄对偶;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一、抓标题
标题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其蕴含的关键信息有:
①时间、地点、对象、事件;②诗歌内容的概括;③写作缘由或目的;④表明诗歌题材,暗含诗歌表达技巧;⑤情感或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对点训练】
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行卷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籍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二、看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对点训练】
通过学过的课文 《示儿》《书愤》等诗歌,根据你了解的陆游的情況,填空。
陆游生活于 始终主张       ,虽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一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他矢志不渝。因此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      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           的愤懑。
答案:南宋危亡之际  抗金  抗金杀敌  壮志难酬
【对点训练】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 李弥逊(1085一 1153),宇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解读】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泰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三、抓意象
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①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其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 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达,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1、送别类
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于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长亭:古代路旁建有亭子,以供行旅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酒:酒除了能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芳草: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比喻离恨。
2、思乡类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它们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情境,不仅令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鹃鸟:象征意义是可怜、哀婉、纯洁、至诚、悲哀。杜鹃鸟又称布谷、子规,由于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因此子规的名字得源于此。杜鹃鸟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3、愁苦类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叫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满腔的离愁别绪和对旅途艰险的联想。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墓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它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黄昏、夕照:黄昏、夕照代表的是感伤的心情意绪。
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了诗人无边愁绪和郁闷心情。
4、抒怀类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梅花:古诗中梅花有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进而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
冰雪、草木:古诗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5、爱情类
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表达相思之情。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枝干合抱在一处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两物在古代诗歌里比喻恩爱夫妻。
燕:(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中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6、战争类
投笔:《后汉书》记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在边疆为国立功,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长城:《南史》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臣,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这句话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戍守边境的将领。
羌笛:羌笛在唐代边塞诗中经常被提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柳营:柳营指军营。《史记》记载:抗匈奴的主将为周亚夫,他的细柳营军纪严明,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后,方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认为他治军有方。后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7、闲适类
五柳:五柳的出处即陶渊明文《五柳先生传》,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如的隐者。
东篱:古代诗歌中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
黄莺: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对点训练】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吉为什么要描号杜鹃的啼叫声?
【解读】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妇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对点训练】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思考:诗中的意象能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析注释
常见的注释所包含和暗示的内容见下表:
注释
作用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帮助读懂诗歌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歌的思想主旨
介绍相关典故
暗示诗歌和典故里相同或相反的思想感情
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歌作于
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暗示主旨与作者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深层原因有关
链接他人评价
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对点训练】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茶:皇官。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官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河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樊,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樊,安肯来邪?”
填空
(1)注释①对 “清禁”的解释,有助于理解诗意,暗示苏辙的        注释②解释 “武林”,并点出本文写作时苏轼时知杭州,结合原诗可知,“沙漠回看清禁月”隐含着苏轼希望苏辙                   ,而“湖山应梦武林春”又希望苏辙
(2)注释③解释典故,帮助读懂、理解诗歌,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可知“莫道中朝第一人”运用典故,表达了
答案:地位 不要忘记国家 不要忘记亲人  对苏辙的担心
五、抓用典
古人作诗讲究用典,或借前人故事或引用(化用)前人语句等,既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增加内容的丰富性,使表达更生动和含蓄,可收到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同时注意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之分,要结合全诗(词)分析作者的用意。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鹊桥仙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 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问: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典故,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②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解析] 这里是反用典。“镜湖”的典故是皇帝赐予归家的贺知章镜湖一角,是对贺知章归隐的赞美,是皇帝的恩典。此词却反用其意,镜湖本来是闲人去的地方,不需要官家赐予。这里就表现出不能去收复失地只能闲居的愤慨不平,“又何必官家赐与!”反用典故,充满了对统治者的不屑、不满。
六、知结构
1.古诗词的一般结构层次
体裁
解读
古体诗
以自然段为层
近体诗
(定式)
绝句
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主),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注]
前四句写景(次),第二联景物最有特点;后四句抒情(主),最后一联最重要
上片(阕)
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
写景(次)
下片(阕)
下片(阕):承接上片,表情达意
抒情(主)
2.“起承转合”章法
结构
释义
类别
作用
起(指绝句首句、律诗
首联)
即联句,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
一种是以情感表达切入
呼应题目,统领全诗(以议论、抒情开头),引起下文,点明题旨
一种是以景物描写切入
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承(指绝句第二句、律诗颔联)
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
/
“承”不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对后面的“体物写志”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结构
释义
类别
作用
转(指绝句第三句、律诗颈联)
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
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由事及理
能够有效避免诗歌的平铺直叙
合(指绝句第四句、律诗尾联)
是诗文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做“集中”的总结,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
一种是以情感表达切入
呼应标题、开头;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一种是以景物描写切入
以景结情,韵味无穷,引发读者无限联想
【对点训练】
关山月①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江村
章法
作用
首联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紧承诗题,描绘了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的画面,渲染了安宁清幽的氛围
颔联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承接上文,进一步描述梁间燕子自在飞翔、水中白鸥双双戏水的景象
颈联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转写家人:老伴在纸上画棋局,小儿子敲针做鱼钩。生活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尾联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尾联议论,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呼应开篇,圆合首尾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分析其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答案]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即怎样收束全诗,作者写了两层意思: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又是一层。
七、抓关键词
1.显性词语
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也叫“情感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
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包含“愁”“怨”“恨”“愤”“忧”“凄”“悲”“喜”“乐””“悔”
“思”“怜”“泪”“闲”“怅”“孤”“独”寂寞”等词语。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2.隐性词语
(1)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他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却”“惟”“ 仍”“又”“只”“徒”“空”“尚”“犹”等词语。
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对点训练】请找出后两句中的显性词语和隐性词语,并分析表达效果。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答案
(1)悔 将少妇让夫君长年征战求取功名的做法的悔恨和自责之情表达了出来。
(2)忽 将登楼时的兴冲冲到因柳色想起丈夫而生伤感的这种情绪的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诗歌鉴赏的备考技巧
律诗凝练的语言是怎样炼成的?
如何读懂古诗词?
高考倒计时9天,语文备考支一招(四)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转载]诗词写作六十日速成大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