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较阅读)《诗经·周南·采采芣苢》、[宋]翁卷《乡村四月》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6.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芣莒》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芣莒》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芣莒》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的表现了采摘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芣莒》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17.《芣莒》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1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

B.《芣莒》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景色。

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

19.以上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6.A 17.通过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18.C    19.《芣苢》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

《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的能力。

A.“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比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诗歌开头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开篇就是说采芣苢,并没有用他物起兴。

故选A。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的,诗歌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莒,采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莒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的能力。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错误,“子规声里雨如烟”是视觉、听觉描写,属于动景。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咏唱,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描写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芣苢的过程,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

《乡村四月》运用白描手法,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两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的表现手法
读诗经1--周南·关雎·七绝
《芣苢》《插秧歌》优质教育课件PPT
《芣苢》教学设计
8周南 芣苢
诗经注音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