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诗)杜甫《登岳阳楼》、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注】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是年秋,陈与义流亡洞庭期间作此诗。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诗首联以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洞庭湖巨变给作者的震撼。

B. 陈诗第一句中以“东”“西”二字点明了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

C. 两首诗第二联都写到了古地名称,增添了洞庭湖的历史厚重感。

D. 两首诗都通过描写登临所见之景,抒发了真切而又复杂的情感。

13.“夕阳”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下列诗句与陈诗中“夕阳”蕴含的情感相似的一项是(  )

A. 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顾况《春游曲》)

B.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韦庄《忆昔》)

C.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张耒《和周廉彦》)

D. 一溪绿水皆春雨,两岸青山半夕阳。(端木国瑚《沙湾放船》)

14.明人胡应麟评论陈与义《登岳阳楼》的艺术风格说:“得杜调者也。”结合两首诗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12. A 13. B   

14.答案示例:

①陈与义这首诗风格沉郁雄浑,意境开阔宏伟,与杜诗相似。

②情感上,两首诗都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深沉的爱国主义内涵。杜诗表达了国家边境动荡、自己处境孤危的哀伤忧苦,陈诗抒发了国家沦亡、自己沦落天涯的愤懑悲痛。

③内容上,两首诗描写叙事时空跨度阔大,多用雄壮之语。杜诗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跨关山,“坼”“浮”写出洞庭湖的浩茫无际;陈诗写景远近结合,将“岳阳楼”和“帘旌”置于洞庭湖、长江和夕阳的宏大背景下,以“吴蜀横分”的典故赋予眼前景物厚重的历史背景,“万里”“三年”写出辗转流亡的苦难愤懑之深重。

【解析】

12题详解】A.“洞庭湖巨变给作者的震撼”错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意思是以前就听说过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以前听闻过洞庭湖,今天如愿以偿登楼观赏,是一种客观的记叙,并未写洞庭湖的变化。

13题详解】

A.句意:春天在田间采摘桑叶,夕阳的余晖里脚下是青青的绿草。

B.句意: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诗人以景作结,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夕阳西下,逝水无语东流,这暗淡的景象,悲凉的意境,不仅预示着大唐帝国的行将灭亡,也是诗人悲恰情怀的折射。意象“夕阳”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

C.句意:新月挂在天边,群鸟飞往巢穴,红日将落,霞光衬映着西边的天空。

D.句意:春雨初晴,一溪水都是新涨的雨水,斜晖尽染,青山含翠。

B项诗人以景作结,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夕阳西下,逝水无语东流,这暗淡的景象,悲凉的意境,不仅预示着大唐帝国的行将灭亡,也是诗人悲恰情怀的折射。意象“夕阳”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A项和D项都写的是春天的夕阳,格调轻快明朗,C项客观描写了夕阳西下月亮初升的景象,风格清新自然。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提到“明人胡应麟评论陈与义《登岳阳楼》的艺术风格说:'得杜调者也。’”意思是陈与义《登岳阳楼》的艺术风格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相似,因此可以从风格意境、情感、内容方面对比分析。

杜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陈诗:“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仿佛是音乐的变奏,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

尾联,作者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时,诗人已届四十,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言“白头”;不说伤今,而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老木沧波”更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语文必读古诗《登岳阳楼》全景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翻译鉴赏原文
《登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37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题岳阳楼》白居易唐诗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