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高考复习:文言文类文阅读(锐意改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孔琳之,字彦琳,会稽人。祖沈,晋丞相掾。父曌,光禄大夫。

琳之强正有志力,好文义,解音律,能弹棋,妙善草隶。郡命主簿,不就,后辟本国常侍。桓玄辅政为太尉,以为西阁祭酒。玄好人附悦,而琳之不能顺旨,是以不见知,迁楚台员外散骑侍郎。遭母忧,去职。服阕,除司徒左西椽,以父致仕自解。时司马休之为会稽内史,仍以琳之为长史。父忧,去官。服阕,补太尉主薄,尚书左丞,扬州治中从事史,所居著绩。

迁尚书尚书郎,义熙六年,高祖领平西将军,以为长史,大司马琅邪王从事中郎。又除高祖平北、征西长史,迁侍中。宋台初建,除宋国侍中,出为吴兴太守,公事免。

永初二年,为御史中丞。明宪直法,无所屈挠。奏劾尚书令徐羡之曰:“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臣以今月七日,预皇太子正会。会毕车去,并猥臣停门待阙。有何人乘马,当臣车前,收捕驱遣命去。何人骂詈收捕,咨审欲录。每有公事,臣常虑有纷纭,语令勿问,而何人独骂不止,臣乃使录。何人不肯下马,连叫大唤,有两威仪走来,击臣收捕。尚书令省事倪宗又牵威仪手力,击臣下人。宗云:‘中丞何得行凶,敢录令公人。凡是中丞收捕,威仪悉皆缚取。’臣敕下人一不得斗,凶势辀张,有顷乃散。又有群人就臣车侧,录收捕樊马子,互行筑马子顿伏,不能还台。臣自录非,本无对校,而宗敢乘势凶恣,篡夺罪身。尚书令臣羡之,与臣列车,纷纭若此,或云羡之不禁,或云羡之禁而不止。纵而不禁,既乖国宪;禁而不止,又不经通。陵犯监司,凶声彰赫,容纵宗等,曾无纠问,亏损国威,无大臣之体,不有准绳,风裁何寄。羡之内居朝右,外司辇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而不能弘惜朝章,肃是风轨。致使宇下纵肆,凌暴宪司,凶赫之声,起自京邑,所谓己有短垣,而自逾之。又宗为篡夺之主,纵不纠问,二三亏违,宜有裁贬。请免羡之所居官,以公还第。宗等篡夺之愆,已属掌故御史随事检处。”诏曰:“小人难可检御,司空无所问,余如奏。”羡之任居朝端,不欲以犯宪示物。时羡之领扬州刺史,琳之弟璩之为治中,羡之使璩之解释琳之,停寝其事。琳之不许。璩之固陈,琳之谓曰:“我触忤宰相,正当罪止一身尔,汝必不应从坐,何须勤勤邪!”自是百僚震肃莫敢犯禁。高祖甚嘉之,行经兰台,亲加临幸。又领本州大中正,迁祠部尚书。不治产业,家尤贫素。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五。追赠太常。

(选自宋书列传第十六谢瞻  孔琳之)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B.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C.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D.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丞相掾”是指丞相府所设的属官,掾是古代属官的统称。

B.“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如果自请退职则称乞骸骨。

C.永初,年号。中国封建王朝常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能有多个年号。

D.追赠,追加赠送之意,多指对因公殉职或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在死后赠送财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琳之维护朝法,不畏权势。弹劾权臣徐羡之纵容属下,请求免除徐羡之的官职,以彰显公平。

B.徐羡之为政有为,不谟私利。在主簿、尚书左丞、扬州治中从事史任上官绩显著,但不制产业,家里特别贫困。

C.孔琳之人格独立,不攀附权贵。权臣桓玄喜欢别人依附,孔琳之不愿讨好他,因此不被赏识。

D.孔琳之为官正直,不徇私情。他的弟弟孔璩之是徐羡之属下,徐羡之叫孔璩之去替自己求情,遭到孔琳之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纵而不禁,既乖国宪;禁而不止,又不经通。(5分)

(2)我触忤宰相,正当罪止一身尔,汝必不应从坐,何须勤勤邪!(5分)

【答案】

1. A“事上以奉宪为恭”与“临下威严为整”为结构对称句,“整”后断句,中间断句,排除 B、C、D。

句子翻译为:我听说侍奉皇上要遵纪守法,才能称作恭,统驭下屑要严肃端庄才能称作整。这样朝廷的礼仪制度才明确,治理百姓必能严肃。这个道理如果被替代,那么法律条文就会颓废。故选:A。

2. D。D.追赠,指追封、追晋,多指对因公殉职、阵亡的士兵或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追封官职、勋位。

3. A.“以彰显公平”错,原文“以公还第”的意思是“以公的身份回归府第”。

4. ①放纵罪人而不禁止,不符合国法,禁止而没有效果又说不通。

②我触犯宰相,只不过我一人有害,你绝对不会被我株连,何必这么为人效劳呢?

①纵:放纵;乖:符合;不经通:没有效果又说不通。句子翻译为:放纵罪人而不禁止,不符合国法,禁止而没有效果又说不通。

②忤:触犯;罪:有害;坐:株连;勤勤:勤苦;努力不倦。句子翻译为:我触犯宰相,只不过我一人有害,你绝对不会被我株连,何必这么为人效劳呢?

【译文】

孔琳之字颜琳,会稽山阴人。祖父孔沈是晋朝的丞相掾。父亲孔曌,是光禄大夫。孔琳之刚强正直,有志向有能力,喜爱读书作文,通晓音乐,特别会写草书和隶书。郡里长官任命他当主簿,没有应命,后来他被征用为本国的常侍。桓玄辅佐晋朝官拜太尉,用孔琳之为西阁祭酒。桓玄喜欢别人依附顺从于他,但是孔琳之不能这样,所以不被其赏爱。孔琳之接着升任楚台员外散骑侍郎。遇到母亲去世,离官去职。守孝期满,被任为司徒左西掾。他又因父亲退休而辞去官职。当时司马休之当会稽内史、后将军,仍以孔琳之为长史。孔琳之父亲去世,他又辞官了。守孝期满,补初二年(421),孔琳之当御史中丞。孔琳之通法律,执法严明公正。他弹劾尚书令徐羡之“我听说臣子侍奉上司以守法为恭敬,而对人以威严为整齐,然后朝廷法律明白,任事5然严肃。这个规矩一被打乱,那么法制便会溃。我在本月七日参加皇太子的正会。参会了,准备乘车离开,和其他人在门边等待。一个人乘了一匹马在我的车前逮捕一个人并拉了开去。那个人一边骂一边捉人审问加以捕。每有公事,我常常担心引起麻烦,叫手人不要多管。而那个人叫骂不止,我便叫人他叫来。那人不肯下马,连叫大喊,有两个仪士兵走来,打我的收逮那人的部下。尚书省事倪宗又牵威仪十兵的手,打我的部属。又没有证据,而倪宗敢凭借权势肆无忌惮,带走有罪的人。尚书令徐羡之和我都乘坐车子。而闹出这样的事,凶气器张,有的说是徐羡之不禁止下人,有的说是徐羡之禁止了但没有效果。放纵罪人而不禁止:不符合国法,禁止而没有效果又说不通。罪犯侵犯法官,如此猖,容允倪宗等,一点也不纠问,损害国家的权威,不成大臣的体统,不对他加以制裁,法律又有什么地位。徐羡之在朝廷为首要官员,外面管大小事务,位置高重,百姓看着他行事。他却不能守朝廷的法规,严肃风纪,以致使部属放纵,凌辱法官。凶恶的气焰,从京城窜起,真是自己有矮培而亲自逾越。而倪宗为抢夺的主犯。徐羡之放开不问,对这几种不法行为,应该加以惩罚。我请求免除徐羡之的官职,以公的身份回到自己家里。倪宗等人的抢走犯人的罪行,我已经叫故的御史根据实情加以控告。“高祖下诏书说:“小人们难以管制,司空不用牵涉,其余按奏文处理。徐羡之担任朝廷第一大官,不想让别人看他犯了法。以致使部属放纵,凌辱法官。凶恶的气焰,从京城窜起,真是自己有矮培而亲自逾越。而倪宗为抢夺的主犯。徐羡之放开不问,对这几种不法行为,应该加以惩罚。我请求免除徐之的官职,以公的身份回到自己家里。倪宗等人的抢走犯人的罪行,我已经叫掌故的御史根据实情加以控告。“高祖下诏书说:“小人们难以管制,司空不用牵涉,其余按奏文处理。徐羡之担任朝廷第一大官,不想让别人看他犯了法。当时徐羡之兼扬州刺史,孔琳之的弟弟孔璩之当他的治中徐羡之叫孔之劝说孔琳之叫他算了。孔琳之不同意。孔之坚决要他这样孔琳之说:“我触犯宰相,只不过我一人有害:你绝对不会被我株连,何必这么为人效劳呢?“于是朝中百官震动,不敢犯法。高祖很称赞他,经过兰台处时亲自看他。孔琳之又兼任本州大中正,再迁祠部尚书。他不经营财物,家中尤其贫困景平元年(423),孔琳之去世,享年五十五,被追封为太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乃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大夏等言:“事属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权贵,复令察核。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得旨。织造、斋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巨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将出师。帝召问大夏曰:“卿在广,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所俘妇稚十数耳。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问曰:“太宗频出塞,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乃坐戍极边。五年夏,赦归。瑾诛,复官,致仕。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赠太保,谥忠宣。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七十》)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

B.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

C.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

D.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顺、弘治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一生只能有一个年号。

B.“服阕”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这是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其亲属要在一定时间内改变通常的服饰,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丧期满即可除去丧服。

C.“赠”太保,“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大夏宽厚仁爱,剿匪宽严相济。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训诫,并未杀戮。后来匪盗重起,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得以活下来的人超过一半。

B.刘大夏务求改革,减少财政支出。他请求革除非祖宗留下的危害军民的旧制,在皇帝犹豫不决时,大夏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C.刘大夏敢说实话,皇帝极其欣赏。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大夏大加赞赏,称苗逵威德远扬,全师而归。对孝宗将要出征大同的想法,他认为国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D.刘大夏不畏权势,被发配戍边。他曾经因要求严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刘瑾。刘瑾借田州岑猛的事,将他逮捕,让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乃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5分)

②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 5分)

【答案】

5、C.翻译:弘治十五年(刘大夏)被授予兵部尚书,多次推辞才接受任命。被召见后,皇帝说:“朕多次任用你,你却多次称病拒绝,这是为什么呢?”“拜命”固有意思,不可断,排除BD.“帝”是“曰”的主语,不可断,故选C。

6、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7、C.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刘大夏认为苗逵所俘虏的只有十几个妇女孩子,之所以能“全师以归”,全是仰仗朝廷的威德,对此,他是贬斥的,而非“大加赞赏”。原文“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

8、①于是刘大夏会同朝内大臣分条上奏十六件事,都是对权贵近幸之臣所不利的。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议再讨论。

②孝宗急忙说:“(如果)没有你们,朕几乎出大错。”因此,最终没有出兵。

①“会”,会同;“条”,分条;“不便”,不利。译为:于是刘大夏会同朝内大臣分条上奏十六件事,都是对权贵近幸之臣所不利的。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议再讨论。

②“遽”,急忙;“微”,如果没有;“果”,最终。译为:孝宗急忙说:“(如果)没有你们,朕几乎出大错。”因此,最终没有出兵。

【译文】

     刘大夏,字时雍,是华容人。刘大夏二十岁的时候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考取了天顺八年的进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弘治二年服孝期满,升任为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安定,刘大夏奉命前往训谕,于是这些地区接受了朝廷的管理。后来山贼反叛,(刘大夏)接受朝廷命令讨伐山贼。(刘大夏)下令一定要活捉山贼,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得以活下来的山贼超过一半。弘治十五年(刘大夏)被授予兵部尚书,多次推辞才接受任命。被召见后,皇帝说:“朕多次任用你,你却多次称病拒绝,这是为什么呢?”刘大夏叩首说:“臣年纪大了而且多病,私下里看见天下的老百姓贫穷,倘若有什么出乎意料的事,责任在兵部,自己估计力不从心,因此才推辞的。”皇帝默然不应。刘大夏请求大凡规矩不符合祖宗旧制且祸害军民的事情,全部分条禀告皇上加以革除。孝宗下令应该实行与改革的事情,有关部门全部如实上报。于是刘大夏会同朝内大臣分条上奏十六件事,都是对权贵近幸之臣所不利的。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议再讨论。大夏等人说:“事属朝廷外官,全都承蒙允许施行。稍稍涉及权贵,又令讨论核实。臣等最愚蠢,不知为什么?”许久,得旨。织造、斋醮都停办,光禄寺节省的钱财以万万来计算,而勇士虚报冒领之弊也大为减少。大同发生小的战事,孝宗听信宦官苗逵的话,准备出兵。孝宗召大夏问道“:你在两广,知道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吗?”大夏答道:“臣听说,他俘虏的只不过是十几个妇女儿童而已,仰仗朝廷威德,全师返回。不这样的话,后果就难说了。”孝宗沉默好久,问道:“太宗频频出塞,现在为什么不行?”大夏回答“:陛下的才干固然不比太宗差,而将领士马远不及太宗时期。如果淇国公稍许违背节制,就将几十万军队委弃在沙漠中,怎么能轻言用兵呢?我揣度现在上策只有防守而已。”孝宗急忙说:“如果没有你们,朕几乎出大错。”因此,最终没有出兵。孝宗去世,武宗即位。刘大夏为人忠诚恳切,被孝宗欣赏,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对于权贵多所制裁压制。(刘大夏)曾经请求严格考核勇士,被刘瑾嫌恶。正德三年九月,刘瑾借助田州岑猛的事情,把刘大夏逮捕入狱。刘瑾打算以激变罪处死刘大夏,都御史屠滽坚持认为不可以,刘瑾谩骂说:“即使不处死,难道不可以戍边吗?”于是就判处他到很远的地方戍边。正德五年夏天,(刘大夏)被赦免回来。刘瑾被诛杀,(刘大夏)官复原职。正德十一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保,谥号忠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华容名人——刘大夏
谢迁传
刘大夏拿捏分寸办大事
【用心原创】怎样看待马文升“五朝元老”现象?
第四十四回 受主知三老承顾命 逢君恶八竖逞谗言
《宋书·刘大夏传》原文及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