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隶楷之极”
“隶楷之极”
    在平度市大泽山镇有三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天柱山魏碑”“岳石文化遗址”“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而“天柱山魏碑”则是青岛首个“国字号”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在89岁高龄时专程登上此山,并题写了“瑰玮博达,绝壁生辉”,以示敬仰与赞誉。
    天柱山之所以威名显赫,是因为山中有诸多摩崖刻石。据相关文史研究者统计,山上有东汉刻石1处,北魏郑道昭刻石4处,东魏石窟造像题记1处,北齐郑述祖刻石2处,其中,特别以郑道昭、郑述祖父子为代表的北朝刻石,连同莱州市云峰山、大基山和青州市玲珑山,共计四十余处刻石,构成了北碑文人书法的重要体系。这个以书法、石刻艺术闻名遐迩的石刻艺术群,是中国书法由隶到楷大变革体现之瑰宝,有“隶楷之极”的美誉,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使这座山青史留名的,正是得益于一代书家——郑道昭。
    提起“书圣”王羲之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起郑道昭,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实际上,在中国书法史上,郑道昭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其书法造诣堪与王羲之比肩,人称“南王北郑”。郑道昭,河南荥阳人,在北魏官至中书侍郎、国子监酒、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司州大中正。晚年失宠,出任光州(今莱州)刺史,由于离天柱山很近,他便经常登临这仙域神乡,一改“崇儒敦学”的儒风,转而爱山乐道,在山上镌有多处刻石,留下传世瑰宝。
    公元511年,郑道昭于天柱山半山腰上,选择了一块天然碑状巨石,稍加琢磨,篆刻了“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此碑,碑体略微前倾,高3.5米,宽1.5米,文19行,每行50字左右,计881字,碑文内容记载其父——兖州刺史郑羲的生平事迹。通篇碑文格调高雅,文采华丽,书法宽博,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宝贵书法艺术,因郑道昭在莱州文峰山上镌有相似的一块碑,后人就把天柱山魏碑称之为“郑文公上碑”,把云峰山魏碑称之为“郑文公下碑”。
    郑道昭是“魏碑体”鼻祖,其书写的魏碑体突出体现了我国书法由隶书到楷书的转变,故受到古今书法家所推崇。他在青州玲珑山的魏碑石刻,与莱州云峰山、平度天柱山的《郑文公碑》并称“魏碑三奇”。然而,在清代以前,《郑文公上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李清照之夫),将郑道昭父子的刻石记入他的权威著作《金石录》中。到了清代,随着“尊碑、备魏、取隋、卑唐”之风兴起,沉闷麻木书法界,一改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由碑入书”为书法艺术注入了一股活力,由此,《郑文公上碑》得到尊崇。
    清代著名书学理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评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上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真文苑奇珍也”;康有为说:“刻石如阿房宫,楼阁锦密……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浓姿逸韵,如当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并赞其有“十美”,即:“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满”;继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之后,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碑学大家祝嘉评价郑道昭:“其成就决不在王羲之之下,应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尊。”
    山不在高,有文则名。天柱山因魏碑成中国书法名山,在经历了1500余年的风风雨雨,保留至今实属不易。在近人评出的“平度八景”中,“天柱魏碑”名列其中(其它七景为大泽叠翠、即墨故城、现河水榭、云山烟波、龙湾垂钓、千佛飞阁、北台蟠松)。这个有“孤峰秀峙,高冠霄星”之誉的北魏石刻,不仅在大泽山系石刻艺术群中独领风骚,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颗“耀眼明星”。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文公碑》
“书法北圣”与平度天柱山魏碑
传家之珍—旧拓郑碑
千年古山,魏碑圣地——因北魏大书法家郑道昭而闻名于世的文峰山
就算你是“书法家”!关于魏碑的这些秘密,你一定会点进来!
山东平度这个并不高的小山头竟是闻名于世的国宝级名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