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时代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

谭沁

今传媒(学术版)

摘 要:微博与微信的普及成就了“微时代”强大的传播功能,“微时代”以新技术提高了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关注度,增强了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宣扬的“节俭”理念更正了近年来人们对于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误区,以新手段增加了传统节日的娱乐功能,同时给节日祝福和信息传递带来了很多新的形式.“微时代”里,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与现代技术双向互动,形成了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局面.

关键词:“微时代”;传统节日;微博;微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157-03

2009年,作为新社交媒体的“微博”展露头角,推出不到一年,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1亿.2011年初,一款新的社交软件“微信”推出,14个月内就获得超过1亿注册用户,2013年1月微信用户更是突破3亿.微博、微信及其不断增长的数亿用户共同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微时代”.“微时代”以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为媒介代表,其特点是文本内容短小精炼,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捷,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空前普及的微博和微信成为了人们传达节日祝福的新兴载体,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有了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极大地转变了其文化传播的传统景观.

一、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现代意义

植根于中国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延续不断的几千年文化传承中不断滋养成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数千年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国农业社会对于岁时的崇敬,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它还为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提供孕育与发展的平台.

當张牙舞爪的工业文明开始最大限度的“排除异己”,被碾压的农业文明颓废破败、灰头土脸,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彻底打破了以时间划分为标志的农耕生产方式,根源于农耕文明的传统节日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变革的步伐加速了文化变迁的频率,年轻人对于“新时尚”的追求,使做到春节的贴对联年画、元宵节的团聚赏灯、端午节的龙舟竞渡、重阳节的登高赏菊等传统习俗不断异化.年轻人开始追捧“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舶来品,这些“洋节”依托着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越来越猛烈的冲击着中国本土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及其节日文化的淡化成为必然.

在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大部分依赖于世代相传的人际传播,人们口耳相传,使做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做到到了较大程度的保留.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造就了新的传媒环境,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占据了有利的传播资源,在这样的传媒环境中,传统文化受到跨文化传播和商业消费的冲击,势单力薄的人际传播在传统媒体的压力下显做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传统节日文化日渐式微.

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迅速发展,以手机为平台的手机短信与微信的节日问候与祝福也日益流行,“微祝福”成为人们各大节日期间最亲睐的一种问候方式.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不仅为大众提供了无比快捷的众多信息,在信息传播速度上有着传统媒体不可企及的优势,同时也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做到点对点、面对面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然而这样的优势其实也存在弊端,尤其是在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播上.手机所带来的新型信息传递方式发展迅猛,这种“编成式”的短信样式在人与人之间重复来回发送,机械式的信息传递掩盖了传统节日本应具有的人文气息,节日问候蜕变成“手机与手机之间的无线联系”,冷漠做到没有一丝人情味,“除了为通讯业务制造收入之外,渐渐失去了人际传播的初衷”[1].

“不管你是谁,群发的我不回.”这首央视春晚上的神曲《群发的我不回》忽然间成了接地气热门歌曲,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们认为群发的短信没有诚意,不愿意回复的心声.从邮寄贺卡拜年到群发短信拜年,而如今这都已经过时了,微博微信送祝福,在朋友圈中晒“光盘”年夜饭,在朋友圈中发红包抢红包等成为了2014年最“潮”的过年方式,新浪微话题“舌尖上的春节”也吸引了2万多网友参与,很多年轻人利用微博微信过了一个温馨的节俭年.

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和提高民族自信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和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2].在“微时代”里,人们用微信、微博等现代科技方式,代替传统言语和书信拜年、祝福.在微博上参与春晚讨论,发微博@远方的亲人给他们送上新春祝福,拍照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晒晒年夜饭,甚至在微信里邀请微信好友一起抢红包,这些形式新颖的活动确实让百姓体味到了不一样的年味儿.当新鲜好玩的现代技术与春晚、年夜饭、压岁钱等传统祝福方式相结合,“微时代”里的传统节日焕发出了现代光彩.因此,在“微时代”中,如何使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播符合现代潮流,呈现现代意义而更受年青一代关注,唤起其着力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二、“微时代”强化和拓展了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

2005年,国务院发布通知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春节、元宵、清明等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节日,受国家法律保护.这样的举措让传统节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强化了传统节日本身具有的传承文化、连接政府意愿与民众情感、唤醒民族记忆的重要意义”![3]而大众传媒一方面呈现的是节日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是节日生活及其变迁的镜像呈现,还影响受众对节日的认知态度以及参与方式.从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再到手机短信,传统节日祝福方式不断更新,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跟随科技的创新不断变化.进入“微时代”,各类移动便携的终端大行其道,微博微信趁势普及,给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新改变提供了契机.

中国传统节日论文范文结:

适合中国传统节日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中国传统节日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

2、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3、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4、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5、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6、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内涵是传统节日的灵魂 ...作者:张春枝
《议论文.国庆节与中秋节与时代变迁》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作文1000字 求
加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在春节的流光里……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