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语文素养提升滚动训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句默写+选择题组

一、现代文阅读。

(2021·全国大联考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不再是隐私权的客体,也不是人格权衍生出的财产权的组成部分,而成为国家、企业和个人共享的数据资源。因此,关于个人信息的立法不应再狭隘地局限于个人利益或私权保护,应侧重规范信息资产合理开发中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应更好地发挥个人信息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公共产品作用。

个人信息作为传统法律上人格权的客体,一直处于静态而稳定的法律关系之中。然而,近十年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正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这一变革的根本原因:随着社交时代的到来,数据量激增,云计算普遍运用,物联网雏形逐渐显现等,数据资产在政治、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与在传统隐私权或人格权保护中个人居于主导地位不同,在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时代,单个主体作为大量信息流的一个末梢,其可识别性的符号化特征在以关联关系为核心的大数据要求的全样本分析中,已经成为模糊的信息加工客体。

个人信息不是纯粹的私法权利客体,享有与使用它而产生的利益不能仅从私权保护的角度进行狭隘的思考。就个人信息的范围而言,在个人提供的信息产生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中,既有个人所创建的信息,又有他人参与创建或主要由他人创建的信息(如信用信息和信誉信息等),故而,已经不能完全从隐私权或人格权的私有化属性方面进行边界厘定。

在大数据时代,单一性个人信息的价值越来越不明显。个人信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微观效应,迅速让位于大数据时代全部样本的信息挖掘产生的分析价值和预测效用。个人信息保护方式必须向此种经济和科技运行模式妥协,由此构建新型的个人信息公开化和可利用化的法律规范。个人信息经过数据企业的批量或整体性加工,变成符合一定目的的数据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数据资产作为深度把握社会财富流动、维护社会秩序、节约社会资源、预测及避免重大系统性风险的公共数据。

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最新立法已逐步放弃个体对个人信息的绝对控制权理论,使个人信息权从绝对性的私法性权利或基本人权,向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公共信息财产转化。个人信息相关的法律规范,在世界范围内多因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与数据企业关系的变化,而由特别法实时进行调整与更新。在这个大的社会发展趋势之下,静态的、以个人隐私的绝对保护为中心的传统个人信息保护模式,已经很难适用。

(摘编自《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模式需改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个人信息的立法不再狭隘地局限于个人利益或私权保护,就可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

B.单个主体在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成为模糊的信息加工客体,不再处于主导地位。

C.个人信息不再是隐私权的客体,享有与使用它而产生的利益,不能从私权保护的角度进行狭隘的思考。

D.世界范围内,个人信息相关的法律规范,由特别法实时进行调整与更新,大多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证结构是“总分总”模式,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归结论点,论证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模式需改变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在论证过程中提及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这是文章立论的前提,同时,也有其现实的意义和指向。

C.文章主要从个人信息的客体性、个人信息享有与使用、个人信息的保护三个角度进行论述,逐层推进,逻辑严密。

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提及世界上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最新立法在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的调整和改变,为文章观点提供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是最近十几年来,尤其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全球范围内信息传播方式发生的改变,就没有必要探讨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的改变。

B.在个人信息传播和处理过程中其他人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所以,在利益界定中应该考虑其他人的利益,其对应的保护模式也应有所改变。

C.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方式必须做出必要的妥协,构建新型的个人信息公开化和可利用化的法律规范,由此,个人必须放弃自我利益。

D.原来我国个人信息的保护模式是静态的、以个人隐私的绝对保护为中心;今后的调整方向是动态的,注重个人以及相关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均衡。

【答案】

1.B

2.A

3.C

【解析】

1.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就可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错误,表述绝对化,原文“应更好地发挥个人信息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公共产品作用”;C项,“不能从私权保护的角度进行狭隘的思考”错误,原文“不能仅从私权保护的角度进行狭隘的思考”;D项,“大多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错误,原因还有“消费者与数据企业关系的变化”。故选B。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A项,“总分总”错误,本文论证结构是总分模式,先总说,后分说。故选A。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C项,“个人必须放弃自我利益”错误,据原文“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数据资产作为深度把握社会财富流动、维护社会秩序、节约社会资源、预测及避免重大系统性风险的公共数据”可知,公共数据可以维护包括个人在内的群体利益。

故选C。

二、古代诗歌阅读。

(2021·衡水中学实验学校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9分)

楼上①

杜  甫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

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②。

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注)①这首诗为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诗人漂泊长沙时所作。②杞楠:都是高大乔木,材质坚硬,此指栋梁之材。

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立意高远,冠以“天地”二字,喻指搔首太息非为诗人的穷通,而是为了社稷苍生的安危。

B.颔联写远望之状,是全诗关键,领起三、四联。诗人漂泊五湖之南,离朝廷极远,白叹无补国事。

C.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自愧不是栋梁之材,无力整顿乾坤,把忧国忧民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D.全诗感情深婉悲切,取境阔大,描摹细腻,塑造出鲜明的抒情形象,是杜甫忧国忧民的真实反映。

5.明代王嗣爽在《杜臆》中,称赞本诗的尾联“苦语次骨(即入骨)”。请赏析诗的尾联。(6分)

【答案】

4.C

5.①尾联由“身事”句领起,归结到诗人自己,直抒胸隐。②在动荡离乱中,诗人自己尚不能自救,更以何致君尧舜,以何来报国?最终只怕会老死在湘水之滨潭州之地。③表达了诗人沉痛悲凉的离愁和身世之叹(“苦语”),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登楼之际慷慨抒怀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立现于读者面前(“次骨”)。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理解错误。颈联两句的意思是: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但论才能则又觉得有愧于那可作栋梁的杞楠。“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是直抒胸臆,是从正面直接抒写的。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意境的创设以及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

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苦语次骨(即入骨)”这个关键词,赏析的围绕着整个词展开。

尾联的意思是:在乱离之中如今已经不能自救,而结果我恐怕还是要老死在这边远的湘潭。从手法的角度,这是直抒胸臆。“乱离难自救”句中“难自救”可以见出诗人苦难的处境,其言外之意是自救尚且很难,谈何报国呢?体现了诗人对不能报国而实现自己伟大抱负的深深遗憾和苦痛。“乱离”写出了当时国家现状,也能体现诗人对国事的忧虑。“终是老湘潭”,最终会老死在湘潭,这是对年老体衰和不能实现抱负为国建功的深深遗憾。诗人的这种苦痛之语让读者也深深震撼,可谓“苦语次骨”。

三、名篇名句默写。

6.(2021·湖北高三备考二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表明宋荣子毫不在乎世人态度,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琵琶行》中多次写“月”,送别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情;欣赏音乐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3)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规定“受上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而“受中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说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从这些提示中把握确定所要默写的语句的具体内容。正确书写是保障。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本题默写时重点字词有:誉、沮、唯、谏。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21·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9分)

美是什么?从字源学看,根据《说文解字》:羊大则美,认为羊长得很肥大就“美”。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关系。

另种看法是羊人为美。从原始艺术、图腾舞蹈的材料看,人带着羊头跳舞才是“美”字的起源,“美”字与“舞”字与“巫”字,最早是同一个字。这说明,“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有某种社会含义在内。

如果把“羊大则美”和“羊人为美”统一起来,就可看出: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    )

在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是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由于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使“美”这个词泛化了。它并不能完全等于英文的“beauty”,而经常可以等同于一切肯定性的审美对象。就是说,把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就都叫“美。”

7.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关系。

B.就是说,把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就都叫“美。”

C.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

D.在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是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使“美”这个词同化了。

B.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经常都叫“美”, 使“美”这个词泛化了。

C.由于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美”这个词被泛化了。

D.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使“美”这个词同化了。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有个共同趋向,都说明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

B.说明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从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就可以看出。

C.这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有个共同趋向,都说明人的存在,离不开美的存在。

D.说明人的存在,离不开美的存在,从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就可以看出。

【答案】

7.B

8.C

9.A

【解析】

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B项,引文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句号要放在引号外。

故选B。

8.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由于”和“使”淹没主语 ,“同化”用词错误;

B项,“经常”位置不对,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D项,“同化”用词错误。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B项,先说结论,与上文连接不紧凑。

C项,“这两种……”与上文连接紧凑,但“说明人的存在,离不开美的存在”结论关系不正确,应强调“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

D项,先说结论,与上文连接不紧凑,结论关系也不正确。

故选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名句默写”!114题,很少有人全写对?
每日一题丨廿六: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2019全国一卷的古代诗歌题和名句默写
2014年高考真题汇编----名句名篇默写
2010年高考各省市试卷名句默写及文学常识试题解析
【名篇名句默写】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名篇默写(含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