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画心声总失真? 从唐代大诗人孟郊的《赠别崔纯亮》谈起

喜欢古代诗词的朋友,一定听说过唐代大诗人孟郊的名字。他是著名的苦吟诗人,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他的代表作有《游子吟》等,尤其那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千古传诵。

在孟郊写的《赠别崔纯亮》中留下了名句:“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特别是后面句诗感慨天地之大,痛惋自己容身之苦,写得真切深沉,充满感染力。

我们常常说言为心声,又说“诗言志”,说的就是诗歌作为表情达意的艺术,只有具备了真情实感才能动人。

比如孟郊之所以能写出这样朴实感人的诗来,主要是因为他确实一生清贫孤苦,父亲早亡,自身仕途不顺,儿子也夭折,这首诗出于心底,所以才能够震撼人心。

不过对于“言为心声”,金代诗人元好问有不同意见。他写了一首诗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首诗意思是诗歌并不能反映诗人的真情实感。一个人的言语文章与他的行为表现经常是不一致的,不能光从文章中见识一个人好坏。

比如晋代的潘安仁(潘岳),他所撰写的《闲居赋》乃是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可实际上潘岳热衷官场,当权贵贾谧的马车出行时,他便在马车后边对着扬起的飞尘跪地拜倒,以求贾谧赏识。

当然了,元好问的说法很有道理。不过,相信这样的两面“诗歌”毕竟还是属于少数,有什么样的情怀才能够写出什么样的诗歌来。

孟子曾经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这种“知人论世”的方法,正是说明了诗歌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说潘岳诗文与言行不一致,倒不如说潘岳某时某刻写下的诗文只是与另一时刻的心境不符,更为恰当。

比如大诗人李白吧,他说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不求富贵,不求浮名。但是他又有诗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表达了想要积极入世,谋求青史留名的想法。这两首诗意趣全然相反,但不能就此说明李白一直在骗人。

事实上,一个人不同时间想法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时间也有矛盾想法同时存在。不求富贵是真情,谋求有为亦是真声,而不应只以一篇诗文来判定全盘人生。

所以呢,我认为心画心声并不失真,至少在某个时间点上,言为心声还是很准确的。

唐代有两个诗人,一个叫孙少述,一个叫晏临淄。有一天,孙少述写了首描写竹子的诗,其中有这么两句:“更起粉墙高千尺,莫令墙外俗人看。”

这首诗是说用围墙把竹子圈起来,不让外面的俗人看到。换句话说,孙少述认为自己很有才,非常不屑外面的俗人,所以孤芳自赏。

晏临淄看到了这首诗,就忍不住笑了:“竹子是虚心的,有隐士的风范,也有宰相的气度。我倒是认为这两句诗要改一下。”

晏临淄就把两句诗改成了:“何用粉墙高千尺,任教墙外俗人看。”

画面还是同样的画面,但是意境完全不同了。之所以两人的诗歌写出了不同境界,其实主要在于心怀。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格局,就会说什么样的话,写出什么样的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褒贬精当文采佳,堪称千古绝唱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6,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文学评论真题:如何理解元好问所言:“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诗歌百练:苦寒吟(孟郊)
孟郊寒贾岛瘦,古代著名诗人用诗词说出心声,留下千古名句
唐代诗人孟郊(“诗囚”)经典诗歌名句选读 >>文学艺术>>文摘频道>>磐安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