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志塬上的读书会

    第十一期董志塬小河湾村乡村读书会

    ■郑晓红

    世界上唯一的黄土高原位于华夏西北,西北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残塬,就是甘肃省庆阳市境内、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的董志塬。董志塬古称“豳地”,《诗经》中的《诗·豳风·七月》就描述了豳地周人辛勤劳作的生活。周文王之子周公在先人训典的基础上整理成《周礼》,而儒家学派正是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创立的。由此追溯,董志塬应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就是在这样一块文化底蕴与黄土层一样深厚的大塬上,由古至今,传来古豳地读书人或低沉、或雄浑、或苍凉、或豪迈的声音。时至今日,丰沃的董志塬依然拥有源源不绝的力量,农耕文化的基因让庆阳教育人在“应时、取宜、守则、和谐”中汲取智慧,就像古豳地周人凭靠先人的训典建立秩序一样,庆阳教育人同样借力于经典书籍中的精粹,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进“读书”这件事,来强壮教师与学生的精神脉象。

    2005年,庆阳市教育系统全面启动以“经典诵读”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活动;2008年,庆阳市教育局提出“读无用之书,做有心之人”的读书理念,力求形成“局长带着校长读、校长带着教师读、教师带着学生读、学生带着家长读、家长带着社会读”的读书氛围;2012年,庆阳市教育局局长卢化栋当选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3年,“读书沙龙”这个现代意味颇浓的活动在董志塬上悄然出现;2014年,由《庆阳教育》编辑部发起的“一书一沙龙”和“陇原读书会”在庆阳市的七县一区和市直学校落地生根并全面推开,传播着读书的火种。

    到现在为止,我作为《庆阳教育》的责任编辑和陇原读书会的发起人,已经主持了21期读书沙龙,被县区的老师们笑称为“精神领袖”“帮主”“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

    不读不写,何以为师?

    朋友对我说,培养读书的习惯和意识,当然应该从娃娃抓起。我说,不对啊,娃娃的爸和妈是第一任老师,娃娃进了幼儿园和学校后整天打交道的还是老师,如果娃娃的老师不是读书人,谁能为他提供良好的读书示范和指导呢?所以,从2013年开始,我在几所学校为老师们进行读书讲座时,使用了相当犀利的题目——不读不写,何以为师?

    在网络的时代,教师已经不是掌握知识和话语的人了,论知识的储备量,能比过百度搜狗吗?论信息的更新,能比过腾讯网易吗?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位置已经从云端跌到地面,他们知道,占据讲台的那个人不是无所不知的神,而是系统掌握了几本教科书精髓的有用处的人,而这个人随时可以被超越。这样的变化无疑让教师这个职业更难做、面对更多挑战。教师必须依靠别的东西重新建构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靠什么呢?靠个人魅力,靠广博的阅读塑造和蓄积起来的个人魅力。唯有此,才能重新找回“先生”曾经的尊严。

    在董志塬的文化传统中,有两种人被称为“先生”:一种是教师,给娃娃教书识字的人,也是在红白喜事、逢年过节等重大仪式上“执礼”之人;另一种是在学堂里念书的学生,学生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村人,都会被亲切地问候一声“先生念书回来了?”这些少年早早被称为“先生”,因为他们身上承载了脚下这块黄土大塬的厚望。但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先生”这个词不知什么时候悄然消失了,我们只听到大家追逐物质财富迫不及待的心跳声和车轮声,却很少听到那谦和、敦厚、从容的读书声和脚步声……可是,我们的国家民族,我们的董志塬不再需要“先生”了吗?我想,这块土地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先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真正的读书人!读书,是老师们挺直脊梁、重获尊严的唯一途径。

    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

    起初,我试图通过读书讲座的形式推动读书。去市直学校,去各县区,去乡村学校,去学区……几年来,我已经不记得到底作了多少次有关读书与写作的讲座,《不读不写,何以为师?》《一个人的高山之巅》《东施效颦,还是西施浣纱?》《借读书构筑通达的人生气场》……有朋友开玩笑说,看看你这些讲座题目,就能看出你这个人多么激烈、多么理想,但是,现实又多么悲催!我知道她在善意地挖苦我。

    但是,读书讲座显然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有很多老师在听完讲座后不无苦恼地给我写邮件,说自己在听完讲座后,心灵的涤荡让自己激奋不已,决心要作出种种的改变,但是,当自己投入日常的生活洪流之中后,理想显得如此无力。一位老师在信中这样说:“当周围的人在淘宝、京东徜徉时,当同事们谈着家长里短、比着发型装扮时,你在一旁默默读书,在众人眼里,他们是正常的,你是不正常的,你是怪物!”

    我顿时明白,读书这件事可能需要抱团,你不能把他点燃之后就抛弃了他,任他一个人去挣扎、去寻找氧气,任他自生自灭,得有一个平台,有一个群体,让这些点燃的人找到归属感。于是,2014年,读书沙龙和陇原读书会同时启动,全面推开。这项活动得到了市教育局的全力支持:每期沙龙共读的书,局里出钱买,把书作为读书人的福利;去七县一区办读书沙龙,县区教育局提供场地、召集教师、全程聆听、参与讨论,给老师们莫大的精神支持;陇原读书会微信公众平台对每一期读书沙龙进行文字和图片回放,并广为宣传,让老师们感到读书人抱团之后的温暖……就像沙龙上正宁县一位老师说的:“这些年我已经卑微惯了,今天才发现,原来我可以这么崇高!”

    要有光,就有了光

    第一期读书沙龙是在一所市直学校做的,我们共读的书是王开岭先生的《精神明亮的人》。刚走进沙龙场地时,老师们正襟危坐、气氛严肃,完全是准备开会、聆听领导讲话的范儿,在那一张张年轻知性的脸上,甚至能读出一种“戒备”,然而,这种敌意很快随着沙龙的进程烟消云散。在沙龙上,我首先告诉大家,从此刻起,在座的只有一种身份——读书人!这里没有局长、没有校长、没有主任、没有一切读书人以外的身份……很快,沙龙就被老师们的思辨和激情点燃了——

    一位老师哽咽着几乎是在质问我们:你们为什么不早点来组织这样的沙龙?我自问自己大学时代还算是个爱读书的人,可是,几年忙乱的工作让我变成什么样子了?当我拿起一本书,我惊恐地发现自己看不进去了!当我逼着自己硬读,我又惊恐地发现自己失去了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当我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领悟后,又惊恐地发现自己不会写了!直到今天,你们来了,我才知道,原来我身边还有一群不愿沦落的人,还有一群有理想的人……这位年轻女老师的质问让我眼眶发潮。

    《圣经·创世纪》里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很简单的一句话,让我看到了一个人活着的全部诗意。一个人的力量微小吗?当然不。他的光核所照亮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光核,他将照亮另外一些人……

    让我们仰望星空吧!

    在一个县上,县教育局业务局长陪着我去沙龙场地,他一路不停地向我解释:“我们县上人比较憨厚老实,老师们也是一样,没见过沙龙,没参加过沙龙,老师们都不敢在场面上说话,我害怕会冷场……”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我对老师们说,通俗地讲,沙龙就是一次有主题的聊天,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捧着刘亮程先生《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跟各位聊天来的。很快,沙龙就有了温度,老师们渴望成为读书人的热情完全抵挡住了室外的低温,思想的共鸣,观点的碰撞,旗帜鲜明、笑声阵阵的争论……

    沙龙结束后,这位局长边走边感叹:“我们的老师个个都了不起啊!随便哪个都那么有才气、有思想、有深度,我要感谢你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下我们县上的老师啊!”

    让我再回顾一下沙龙上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段吧!

    在庆城县,沙龙从早上8点半开始,到中午12点半时老师们仍恋恋不舍、意犹未尽,于是县教育局组织沙龙的李主任发话了,咱先回去吃饭,下午两点半继续!最后,沙龙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半。

    在环县,一个年轻老师偷偷溜到了沙龙上,她告诉我们说,她本来准备溜来看看而后走人,结果却像被吸进一个思想的漩涡,她说她很吃惊在庸常的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群人在读书、谈书,并试着影响更多的人读书。她最后说,“我一定要读书,我要像一个读书人那样去生活!”

    在正宁县,三个老师抢着发言,还没有争出顺序的时候,第四个老师腾地站起来,直入话题……沙龙从早上八点持续到中午一点半,一匹又一匹思想的黑马从各个角度奔出,大家争论不止,让人脑洞大开!

    在华池县,沙龙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结束后老师们不肯离去,站在县教育局黑洞洞的院子里,围拢在一起继续兴奋地谈论着。县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我去把院子里的灯打开。一位老师说,“不用开灯了,灯在心里装着呢。”另一位老师说,“今夜,让我们仰望星空吧!”

    是的,从此后,我们站在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的董志塬上,要抬起头来,仰望星空……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教育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呼和浩特的书友们,你有一封来自樊登读书会的邀请!
教育局正式宣布!这些老师将被取消教师资格!有你认识的吗?
教育局正式宣布!这些老师将被取消教师资格!看看谁认识!
读书——想说爱你,不容易!
风景这边“读”好 ——“寻找最美读书人”活动手记
名师工作室总结--高玉的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