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王守仁格竹说起
   王守仁何许人也?可能提到王阳明会有更多人知道这个名字.王阳明,名守仁,自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生於明宪宗成化八年,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能够将思想家和军事家归为一身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实在不多,能够称圣的仅此一人.这个人的存在本来就是一个历史的奇迹.
  王守仁提出了中国历史上深刻影响后世的心学,通常我们将其归类为形而上的范畴,众所周知的原因,形而上的东西很为现在中国社会所排斥,在古时候确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不知道为什么,就我而言,虽然经历从小到大十多年的唯物主义的教育,形而上的东西却总让我有归家的感觉,这是我对王守仁有一种天生好感的原因之一.王守仁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有血有肉,史书上记载,王守仁从小就是一个很不本分的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在尝试人生的各种不寻常的轨迹,先是要读好书治国, 后来要驰骋疆场,再后来的目标就更不可启及,他要成为圣人, 像这种常立志的人往往是做为反面教材的,偏偏老天格外偏爱他, 所有的机会都给了他,结果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集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人.
   还是从他年轻时格竹的故事说起.年轻的王守仁是个虔诚的程朱理学的信奉者,按照程朱的理论,“格物致知”终能成为圣贤,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穷究了事物的原理,就能够懂得大道.王阳明是个有使命感的人,他希望能够通过"格物"而达到圣人的境界,于是王守仁便从自家花园亭子前面的竹子格起。他对着竹子拧紧眉头,想穷尽其中的理,坚持了七天,理没有格出来,自己反生了一场大病.
   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的事迹,耶稣在沙漠中40日倾听神的声音;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七七四十九日悟道成佛;达摩面壁10年而成一代宗师,王守仁功夫未到,只能自叹没有做圣人的能力.释迦牟尼的悟和达摩的悟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他们成了佛,耶稣倒是悟到了自己必须完成的使命,成为三圣一体的神,对于王守仁来说,这只是一次失败的尝试,真正的命运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艰辛来考验他锤炼他,而当那种生命的灵光乍然绽放的时刻来临之时,已经是多少年饱经苍桑的岁月之后,在那个偏僻贫困的贵州龙岗,才有后世人言的"龙岗悟道".
   中国的哲学思想从来都是重思辨轻实证,因此它的文化传统不可能为科学提供奠基的土壤,导致最终的各种学派都在人心的善恶上打转.看到王守仁格竹的典故,我不禁想到,如果他用这种悟道的心态,加上现代科学的熏陶,他能否领悟到更多的东西?至少从他后来的心学里向外走出一步,进入更宽广的智慧空间?其实,从程朱提出的"格物致知"这个标准来说,就是一个古今中外无人能够启及的高度,根本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按照这个标准,历史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成为这个虚幻的"圣人",王守仁格竹的失败是必然的.
   王门心学有四诀,暨为后人所传奇的天泉印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诀看着象高僧吟出的佛门偈子,隐含着不穷的天机,看你能够领悟到多少.如果除去善恶两个字情感的含义,上升到哲学的思境中,王门四诀所具有的韵味是很值得大大咀嚼一番的.在某种程度上,他为我们现代人思考人的认识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内心的视角.当他试图用一种全唯心的观点来概括世界的时候,我想他是想到了年轻时格竹的经历的,也许在他的心里,这四诀也能够涵盖竹子所蕴含的道.尽管心学四诀看起来还是有那么一种故作深沉的简单,其实深入考虑,王守仁提出了一个很大的命题,就是智识与外物本源的关系,唯心与唯物的融合问题.如果用白话的方式重新阐释王门四诀是否能够让人更有启发性?
  无善无恶心之体,可以理解成人类个体从降生之时,他的智慧就像一张白纸,等待挖掘真知;
  有善有恶意之动,可以认为当一个人逐渐成长之时,他不断的吸取各种知识,会产生正确与错误的认识;
  知善知恶是良知,在各种鱼龙混杂的认识中,去芜存菁,是人能够认识事物的一种本能;
  为善去恶是格物,通过认真的思考,吸取正确的认识,扬弃错误的观念,获取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在王门四诀中,知善知恶是良知,暨“致良知”是一个很核心的观点,也是王门心学的命门所在.王守仁一贯主张心即理,他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也就是说,内心的活动是外物的运行规律的一种折射,内与外具有同构的关系,我们所谓的学习,不是从外界获取知识,而是通过所谓的'致良知',将存于内心的感知焕发出来,所谓的悟道就是心内那种屡屡细思如潺潺细流骤然间汇入大江的感觉,心目为之大开.
   我对一提到中国的东西就是博大精深有天生的反感,其实中国的文化是很朴素的,不要用神秘的观点来看待她.王守仁的心学也是如此,它来源于程朱理学,后者要求通过"格物"而获得圣人之道,而前者将心悟的本源归结到自心而不是外物,这意味着王守仁的学说是对程朱理学的颠覆,他们是走在不同道路上的朝圣者.按照现代哲学的划分,王守仁的心学是应该归类到纯唯心范畴的,所以他在中国现代政治哲学论争之中成了牺牲品,成了人们视野中遥远而迷离的异类.然而,王守仁的观点引申到认识论的领域,或者进一步来说,走入意识的起源问题中,我不禁惊异于远隔世代的那种思想的共鸣.不知道需要多久,他的哲学价值能够得到意识科学发展的印证,人们还需要做什么,才能挖掘他还未被人洞察的思想,继续寻找他尚未达至的大道? 这一天也许并不遥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心学智慧的启示
心态篇2——王阳明心学体系与股市解读(上)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精髓就在8个字,足以让一个人重生!
我 心 光 明-郑州日报数字报
一生伏首拜阳明,领略“心学”精妙,活出圣人境界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