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横写-标点符号-问号-部法之首-润笔-科举-学校

早期,汉字是刻在竹简上的,后来改用毛笔为了书写和阅读方便,中国汉字一直续自上而下由右向左的竖写方式,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最早提出了汉字竖写改横写的建议

1917年第3卷第3期的《新青年》上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公开信,第一次提出了汉字“竖改横”的见解钱玄同说:“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较易于竖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文,一笔一势,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则汉写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方写法,自左到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

后来,钱玄同又在《新青年》连续发表4篇公开信,积极倡导“竖改横”的主张陈独秀陈望道等学者也表示赞同从那以后,横写汉字便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二)标点符号

现在我们不论读中文还是读外文,文章都有标点,这使我们阅读很方便,那么标点符号是怎么来的呢?据史料记载,公元16世纪小马努蒂乌斯提出了一套正规的标点符号系统主要符号源于希腊语法家们所用的小点,但常常改变其含义希腊文中的问号“;”变成了英语中的分号我国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容易被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

宋朝使用“” “,”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三)问号

“?”起源于拉丁文中的questio—词,即是质问疑问问题的意思在问号未出现之前,每当要表示询问的意思时,就在句子末端加上questio人们为了书写的简便起见,就取其开头的“q”和末尾的“o”,缩写成“qo”两个宇母,不久又有人把“q”写在上面,“o”写在下面,后来又萆写成“?”今天它已成为世界通用的标点符号

(四)部法之首

部首之法,始于许慎的《说文解字》许慎将汉字分为两类,象形写意字与形声字,形声字有形旁声旁,也为部首提供了依据依照音韵检字,实始于宋代,而在元朝则最为盛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版,其排列取字就是写韵刻字法过去的铅字排字房用部首分类,即是受字典检字的影响《广韵》是“韵轮检字法”依韵检字的通俗字书

(五)润笔

润笔”的意思就是稿酬古代文人耻于直白地谈钱,经常曲折地撰文弄字

润笔”的典故起源于陏朝有一次,隋文帝叫手下一个官员起草诏书,另一位官员从旁戏说:“笔干了一位叫郑译的官员乘机说道:“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典出《睹书》)从此,文人把为别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都叫做“润笔”有些文人,还在各种文体上订明各种报酬的数目,名叫“润例”近代报纸刊行之后,作者向报社投稿,所得到的报酬,才开始叫做稿酬或者稿费了

(六)科举

科举取士制度创立于中国,它的诞生对世界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科举取人才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后,为了获取人才,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保荐贡士的标准是文章华美者公元599年,隋文帝又以“志行修谨(有德)清平干济(有才)”两科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到了隋炀帝杨广执政时,又进一步发展公元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文才秀美”一科,即进士科,提倡文人以诗賦获取功名

开科取士的制度在唐朝被继承和完善起来唐太宗李世民规定学士和乡贡要接受吏部考试,科目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等,其中最为考生们热衷的是明经与进士两科

隋唐兴科举取人才,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用人制度的一大进步此制度后来为西方社会所学习和改进,对推动西方大学制度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七)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状元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

榜眼

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清两代专指第二名,第三名称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探花

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遇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才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清三代沿袭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进士

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举人

原指被推举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秀才

别称“茂才”本系优秀人才的通称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明太祖曾采取荐举的方法,举秀才数十人,任以知府等官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县学的生员,习惯上也称为“相公”

(八)学校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校;庠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后来,人们专用塾称呼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序成了乡学之名学则和校合并,成为教育机构的通称,一直沿用到现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科举考试排名称号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名次3
中国历代探花
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是怎样的 然后举人进士秀才顺序怎么排
一文读懂 | 状元、榜眼、探花、秀才、进士这些称谓都是怎么来的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榜眼、探花,这几位先后排名是什么?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放现在是啥学历?为何中探花比中状元还兴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