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19年鲁迅花3765大洋,入手500多平的北京四合院,现在值多少钱
userphoto

2022.06.27 吉林

关注

在当今年代,房价可以说是年轻人心中的一大痛点。

在动辄上万房价面前,人们都成了所谓的房奴,往往一毕业就背上了几十万上百万的房贷,可谓是压力山大。

但就算这样,人还是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这样才更有安全感。

若是按如今的房价,在一个二线城市买一套差不多的房子都得花上上百万,更别说那些一线城市甚至是北上广这些超级大城市了,所需的更是天价。

想要在北京弄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按照现在北京均价五万左右的房价,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就得到500万,这还不包括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普通人怕是一辈子都挣不到这些钱。

但是,民国的时候,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文学家鲁迅,曾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北京买下了两座四合院,其中第一次买的那座占地500多平,共花费了3765块大洋。

那么换在现在,这3000多大洋买的四合院,又能值多少呢?

鲁迅的工资收入

鲁迅曾在1919年在北京斥资3765块大洋买下一座占地500多平,有着三十个房间左右的四合院,后来发生了一些故事,他离开了大房子,又买了一座小的四合院。

那么鲁迅为什么对房子如此执着,在那个年代他的收入又是多少呢?

在“北漂”时期,鲁迅先生有着比较稳定的工作,在1912年到达北京后,他找到了一份在教育部上班的工作,换在现在大小也算个公务员了,在那个对文人无比看重的年代,鲁迅先生的收入自然还算可观。

在1912年入京到1936年在上海与世长辞,这20年里,鲁迅先生的总收入大概有12万多银元(俗称大洋)。

按照黄金价格对比,当时的一两黄金大概等于一百块大洋,现在的一两黄金大概值一万八千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当时一块大洋的购买力,约等于一百八十元人民币。

若是这样还不直观,那按照当时的米价来看,一块大洋能买三十多斤大米,而现在三十多斤好大米,也大概值180元人民币。

因为各个时期的大洋与米价都有浮动,所以这里也是估算,但是这个估算应该与真实情况相去不远。

也就是说,鲁迅先生24年里的收入,大约是现在的两千两百多万人民币。

不过,虽然总量不少,但对鲁迅来讲,不同时期的工资,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鲁迅先生的工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北漂时期、南漂时期以及晚年定居上海沪漂时期。

分别对应现在网上常见的三种财富状态,隐形贫困、小康生活、财富自由。

1912年,鲁迅受蔡元培邀请,在同年二月入职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但在五月鲁迅就启程去了北京。鲁迅的官职最初是第五等6级荐任官,职务为社会教育司第一课佥事,大概相当于现在省厅级官员。

比如《人民的名义》当中,那个号称胜天半子的祁厅长,如果鲁迅外放,在北京怎么着也算个中级官员以上,在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鲁迅在北京时期的收入,只要是教育部给他发的薪水,不同级别官员的工资是有不同的固定标准的,而民国的官制是从清朝官制的“九品十八级”演变来的。

共分为特任官、荐任官、简任官、委任官四类。

特任官直接由大总统特别任命,比如蔡元培担任的教育总长,就是特任官。其他三类官员的薪水,按照职位的大小,共分为九等22级,后来就是因为鲁迅的等级上去了,才涨了工资的。

在鲁迅刚进教育部任职的时候,这些说法还都没有明确地定下来。

在他5月去北京一直到7月的这段时间里,每个月只能拿到60个大洋的补贴,并没有正式工资。

直到八月,鲁迅才接到正式任命,有了每个月250元的正式工资,但是每个月的工资只能拿到一半。

就这样又过了两个月,在1912年10月17日,法定的工资终于确认,而鲁迅的工资也被而定为每个月220块大洋。

十月以来,少的薪水也全都补齐,这就是鲁迅在教育部刚开始的正式工资水平。

220块大洋,放到现在就是四万元人民币,哪怕按照如今的收入标准,鲁迅也算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不过,鲁迅的工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他的职级上涨,一个月涨了20块大洋,达到了每个月240块大洋。

而到了1916年,鲁迅的职级升到了四等三级,工资涨到了300块大洋,后来还因为工作满年限,教育部额外提供了一年360块大洋的补贴。平均到每月,就是330银元,这算下来大概相当于6万多元的人民币。

1917年,鲁迅的工资总额是3650块大洋,平均每个月的工资是304.2块大洋,这是他在教育部期间工资的最高值。

到这来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日子,怎么也算不上穷的那一类。

所以说,网上所流传的鲁迅是个大富豪的传言,也并不完全算是空穴来风。

不过因为鲁迅经常会资助一些爱国运动,再遇到贫穷学生买不起书的时候也会慷慨解囊,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价格也是相当之高,所以,虽然他赚的多,但也没攒下来多少余钱。

而到了1919年,鲁迅看着自己这一大家子人,想着也该在北京买一处大房子了,随即便和弟弟周作人盘算起来,最后斥资3765块大洋,在北京西直门买了一处占地不少于500平的超级大房子。

那这座四合院在如今,又值多少价格呢?

鲁迅第一次买房

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鲁迅先生在北京西直门内买了一处四合院。

这座四合院前后三进,有正房厢房耳房花园,还有一个小跨院,加起来共有30间房左右,成交价是3500块大洋。

虽然鲁迅工资水平还算不错,但他平时花销更大,所以买房钱并不够,这座四合院是他与弟弟周作人合伙买的。

但周作人的手头也不富裕,两人在征得母亲同意之后,把老家绍兴的祖宅给卖了,卖了1000块大洋。

然而就算这样房款还是差了不少,鲁迅就又去银行申请了为期三个月的短期贷款,贷了500块大洋,这样一来,终于是凑齐了房款。

当时北京的房地产产业,远不如上海发达,没有专业的房地产开发商,市场上卖来卖去的大多是些二手房,所以当时房产中介大行其道。

而鲁迅兄弟俩买这套四合院的时候,也是找了中介,请中介就得掏佣金,买主得按照成交价的百分之三付给中介佣金,卖家也得按成交价的百分之二付给中介。

而鲁迅买这套四合院时,卖家觉得要价3500块大洋自己有点亏,就让鲁迅出了原本他的那份佣金。

也就是说,为了买这套四合院,鲁迅哥俩一共支付了百分之五的佣金,也就是175块,但实际上他们只付了173块,原因也没有记载,或许是那个中介给他们打了个九九折。

并且,就像今天买房需要缴税一样,民国时买房也得缴税。在鲁迅买房的时候,需要缴百分之三的契税、百分之八的教育附加、百分之九的教员经费、百分之五的解厅自治费还有百分之二的参议会经费,税率总共是百分之五点二。

也就是说,买下这座3500块的四合院,得缴182块大洋的税费。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是少缴了两块大洋,一共缴了180块,兴许是看他地位高,给抹了个零吧。

也就是说,为了这套房子,里里外外加起来鲁迅甚至花了不止3765块大洋。而按照今天北京西城区的房价来看,这套四合院如今的价值妥妥超过了5000万。

可是鲁迅并没有在这座大房子里住多久,仅仅三年之后,鲁迅就因为跟弟弟周作人发生矛盾搬了出去。

房子让给了周作人一家人住,他带着母亲和媳妇搬到了砖塔胡同,租了一处民房暂时安身,同时也开始筹划着买第二套房子。

鲁迅的第二次买房

1924年5月,鲁迅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瞧中了一处四合院,花了800块大洋买了下来,这里也是现在的北京鲁迅博物馆。

相较于西直门八道湾的那座500多平的大房子,这里可小多了,只有三间正房,三间南房。东西各一间小厢房,没有跨院,正房后面有一口井,几棵树,一片小小的花园。由于房子有些破旧,鲁迅又花了将近200块大洋翻修,还置办了一些简单的家具。

因为在那个年代大洋的价格与米价经常浮动。在1924年京城米价6块大洋一石来算,当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五十元,也就是说,鲁迅第二次买房不算翻修费,只花了差不多4万元。

4万元就能买套四合院,虽然破旧了点,但毕竟是在北京,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实在是便宜得很。

不过就算房子这么便宜,鲁迅还是买不起。他头一次买房时就是七拼八凑,这回买房还是七拼八凑。

为了买房,他借了朋友许寿裳400块大洋,又问另一个朋友齐宗颐借了400块大洋。除了翻修费和买家具的钱是靠他自己的积蓄,整个购房款全是借的。

虽然鲁迅的工资高达一个月三百多块大洋,再加上他还给报刊写稿,给出版社译书,工资加稿酬最多的时候能达到每个月五六百块。

假如他能把每个月赚的钱都存起来,像现在这种小四合院,他一年能买好几处,但他的开销实在太大了,一点钱也攒不住。

就连这次欠下的债,鲁迅一直到两年后去厦门教书时才还清。

其实,在鲁迅北漂的十多年间,借贷次数高达65次,借款金额共有4715块大洋,换算成现在的货币,大概有八十五万的借债金额。

换句话说,鲁迅在北京期间,其实也是在钱不够花的边缘疯狂试探,随时都有可能入不敷出。毕竟,如果钱真的够花,那又何必去借钱呢。

而鲁迅在北京生活得如此拮据,原因其实有四个。

首先是因为政府欠薪,北洋政府实际上接手了清朝的国库,据说袁世凯在去国库看的时候,里面只有十块大洋,穷的可以说是叮当响。

政府只能靠借钱度日,比如说把关税等内容抵押给日本,拿到6.9亿银元,占借款的百分之四十四点二。

资金短缺成这样,高级官员的工资又特别高,那就欠发中低官员的薪水,鲁迅在一篇文章里说,自己核算的薪水收入只有190.5块大洋,剩下该发的9240块大洋,也就是三年的工资,连影子都看不到。

其次则是要照顾家人的生活,不仅是自己的一大家子,就连二弟周作人一家,三弟周建人一家都需要他这个大哥来掏钱照顾。曾经他只管自己家的时候,一个月最多也就花销60多块大洋,但加上两个弟弟,花销直接涨了两三倍。

比如在1921年4月12日,周作人病了,还是鲁迅托人借钱给他看得病,就连看病都需要哥哥掏钱,后来还把鲁迅赶了出去,我只能说周作人这个名字真的是缺啥叫啥。

第三则是因为经常资助贫困学生,还会资助共产党员干革命,后来这些借条都被鲁迅拿来点烟了,都不要他们还。

最后则是购书的花销。

在1912年第一篇书账的结尾处,鲁迅说自己“凡八月间而购书百六十余元”,也就是每月至少花20块大洋买书,也就是将近3600元人民币。

所以说,在这段时间里,鲁迅的日子看似风光,其实很是拮据。

而他真正实现财富自由的时候,是在他1927年去了上海之后,专职写作后开始的。

仅在上海的9年时间里,鲁迅就挣了七万八千多银元,相当于一千四百多万人民币。

而那时他的稿费一度达到了最高的千字30块大洋,一个月写几篇文章就足以衣食无忧了。

纵观鲁迅的一生,除了小时候家境优渥与晚年的财富自由,中间的三十多年时间大多是生活坎坷,为了生活他拿起教鞭站上讲台,直到晚年才真正地开始专职写作。

为了生活,他卖掉了那座充满回忆的百草园,身为前辈,他提携文学后辈,还义不容辞地支持青年志士。

尽管是在最艰难的日子,他也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即便是再拮据的生活都没有磨灭他心中的光。

先生如此,作为后辈的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时代,又怎么能不努力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迅每月300大洋的工资,等价现在的多少钱,还能在北京买房吗
鲁迅每月工资350块大洋,算较高的收入吗
鲁迅曾花费3000多大洋在北京买了30间房,在如今属于什么水平?
鲁迅一个月收入350个大洋,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曾与周作人、朱谋宣、钱...
鲁迅当年每月收入仅有350块大洋,放到现在是什么收入水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