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隐蔽性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与隐蔽性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710例体检者行诊室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分为健康正常血压组(NT)、白大衣高血压(WCH)、隐蔽性高血压(MH)。分析高血压患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NT、WCH、MH者分别为353例、150例、207例。打鼾、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喝酒、糖代谢异常、各型高脂血症与隐蔽性高血压患病率有关。且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相似。结论 MH患者与白大衣高血压有相似的危险因素, MH易漏诊, 危害性更隐蔽, 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隐蔽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家庭自测血压;防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60
  目前, 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 而且新增患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1]。由于血压的波动性受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诊所血压正常而家庭自测血压升高逆白大衣高血压的反常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MH。由于MH缺乏明显临床特点, 基层医生对MH重视不足和高血压健康教育不到位开展家庭自测血压未普及。因而MH常被人们忽视。有研究显示MH患者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并且具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2, 3]。本研究旨在探讨MH的危险因素, 为及早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体检者71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68例, 女342例。年龄25~75岁, 平均年龄(42.46±8.42)岁。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 所有入选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肾血管疾病和精神高度焦虑者, 入选对象未进行降血压药物治疗。
  1. 2 方法 符合WCH诊断患者为WCH组;将诊所血压正常者根据家庭自测血压(homeblood pressuremonitoring, HBPM)结果分为正常血压(NT)组和MH组。分析高血压患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1. 2. 1 血压的测量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同日测量3次血压均≥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MH诊断标准:分别在上午(7:00~10:00)和晚上(18:00~21.00)测定 HBPM, 诊所血压<140/90 mm Hg而HBPM≥135 mm Hg(或)舒张压≥85 mm Hg;正常血压标准:<120/80 mm Hg。
  1. 2. 2 问卷内容
  1. 2. 2. 1 一般情况 年龄、性别、吸烟、喝酒习惯、打鼾、身高、体重、既往测血压情况等。
  1. 2. 2. 2 家族史 父母有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以父母一方或双方有高血压病史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
  1. 2. 3 生化指标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空腹血糖。
  1. 3 平均标准 体质量指数(kg/m2)<24为正常, 24~26为超重, >26为肥胖。以甘油三酯>1.70 mmol/L, 胆固醇>5.72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0.91 mmol/L 为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分为4型:①高胆醇血症;②混合型高脂血症(甘油三酯、胆固醇均高);③高甘油三酯血症;④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符合其中一型统称为血脂异常。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6.12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调查结果 根据结果分为三组:NT组353例, 其中男180例占25.35%, 女173例占24.37%;WCH组150例, 其中男80例患病率11.27%, 女70例患病率9.86%; MH组207例, 其中男107例患病率15.07%, 女100例患病率14.08%, 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隐蔽性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经过单因素分析及分层分析, 结果提示: 打鼾、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喝酒、糖代谢异常、各型高脂血症与隐蔽性高血压患病率有关。且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相似。见表1。
  3 小结
  隐蔽性高血压临床表现无特殊性, 其诊断血压正常, 临床不易发现, 因此往往没有引起患者足够重视。研究表明, 隐蔽性高血压约有35%可发展为持久性高血压, 并有较高的心血管危险性且与高血压病组相同。隐蔽性高血压死亡率, 与持续性高血压无明显的不同。当前许多国家隐蔽性高血压发病率>8%, 而检出率7.6%~15.7%。本研究结果提示隐蔽性高血压发病率男性15.07%, 女性14.08%。隐蔽性高血压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靶器官损害[5]。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并制定防治策略形势严峻。诊所偶测血压正常或正常高值者中, 具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高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超重或肥胖、吸烟、经常喝酒、打鼾和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应予以指导进行积极的家庭自测血压, 有利于隐蔽性高血压发现。一旦诊断为隐蔽性高血压, 应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治疗。首先应对患者密切随访, 观察其自然转归和监测对靶器官的影响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 对有靶器官损害的患者, 应按真正高血压处理。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 常用长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扩张剂[6]。其次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可选用抗凝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抗动脉硬化和扩血管的硝酸酯类药物等应用。从而提高血压控制率, 保护靶器官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王文, 张维忠, 孙宁玲, 等.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12):1101-1115.
  [2] 曹悦鞍, 王玮, 何继东, 等.隐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分析.海军总医院学报, 2011, 23(4):199-203.
  [3] 李令华, 宋昌稳, 黄莉娟, 等.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 15(9):720-723.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701-708.
  [5] 厉世培, 陈华军, 罗学胜. 隐蔽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及防治.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8):431-432.
  [6] 赵连友. 隐蔽性高血压的防治策略. 中国社区医师, 2010(25):9.
  [收稿日期:2015-09-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7209272.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点文章】陈鲁原:2014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动态血压监测实践指南解读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7点全解读!收藏
人与试验动物血压测量的建议第1 部分:人的血压测量( 下)-AHA 科学报告书
高血压(医学名词)
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推荐:高血压患者如何安全度夏-头条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