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片药方剂(下)
名称:消栓通络片
处方:川芎120g 丹参90g 黄芪180g 泽泻60g 三七60g 槐花30g 桂枝60g 郁金60g 木香30g 冰片2、4g 山楂60g
制法:上十一味,冰片研细,三七粉碎成细粉;其余川芎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的清膏,加入三七细粉,烘干,制成颗粒,干燥,加入冰片细粉,混匀,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气香,味微苦。
规格:每片相当于原药材1、8g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用于血脂增高,脑血栓引起的精神呆滞、舌质发硬、言语迟涩、发音不清、手足发凉、活动疼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注意:禁食生冷、辛辣、动物油脂食物。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益心酮片
来源:为山楂叶经提取总黄酮制成的片。
制法:取山楂叶,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以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一定浓度,加等量水稀释后,加入石油醚除去色素,分出水层,用醋酸乙酯振摇提取,提取液减压回收醋酸乙酯并浓缩至干,得总黄酮。取总黄酮32g、淀粉32g、糊精25g、蔗糖5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滑石粉5g、硬脂酸镁1g,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气特异,味涩、微苦。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宣通心脉,理气舒络。用于气结血瘀,胸闷憋气,心悸健忘,眩晕耳鸣;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脑动脉供血不足属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2~3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烧伤灵酊
处方:虎杖、黄柏、冰片
制法:上三味,虎杖、黄柏粉碎成粗粉,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适量,以80%乙醇和水调整至规定量,使含醇量为70%~75%,滤过,加入冰片,搅拌均匀,分装,即得。
规格:每瓶装(1)50ml(2)100ml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收敛止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Ⅰ、Ⅱ度烧伤。
用途用量:外用,喷洒于洁净的创面,不需包扎,一日3~4次。
储藏:遮光,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脑得生片
处方:三七78g 川芎78g 红花91g 葛根261g 山楂(去核)157g
制法:以上五味,取三七、葛根130、5g分别粉碎成细粉,其余红花、川芎、山楂及剩余的葛根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2~1、25(80℃)的清膏,加入葛根细粉与三七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黄褐色;味微苦。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醒脑开窍。用于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中风及脑出血后遗症等。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脑立清丸
处方:磁石200g 赭石350g 珍珠母100g 清半夏200g 酒曲200g 酒曲(炒)200g 牛膝200g 薄荷脑50g 冰片50g 猪胆汁350g (或猪胆粉50g )
制法:上十味,先将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牛膝、酒曲、炒酒曲七味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取出赭石粉100g留作包衣用。薄荷脑、冰片研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猪胆汁加水适量,煮沸,滤过,用胆汁水泛丸;或薄荷脑、冰片研成细粉,与上述粉末及猪胆粉配研均匀,过筛,用水泛丸。用赭石粉包衣,40℃低温干燥,即得。
性状:为深褐色的水丸;气芳香,味微苦。
规格:每10粒重1、1g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0粒,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及体弱虚寒者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健民咽喉片
处方:玄参、麦冬、蝉蜕、诃子、桔梗、板蓝根、胖大海、地黄、西青果、甘草、薄荷素油、薄荷脑
制法:上十二味,薄荷素油、薄荷脑用适量乙醇溶解;其余玄参等十味和适量的甜菊叶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每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4(20℃)的清膏,加入适量的糖粉、淀粉和可可粉,混匀,制成颗粒;或加入适量的糖粉和淀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喷加含薄荷素油和薄荷脑的乙醇溶液,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香,味甜,具清凉感。
规格:(1)小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0、29g(2)大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0、44g
功能主治:清利咽喉,养阴生津,解毒泻火。用于咽喉肿痛,失音及上呼吸道炎症。
用途用量:含服,一次2~4片(小片)或2片(大片),每隔1小时1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夏天无片
来源:为夏天无经加工制成的片。
制法:取夏天无250g,粉碎成细粉备用;另取夏天无350g,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1%盐酸溶液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呈生物碱反应为阴性时止,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中性,浓缩成稠膏,加入夏天无细粉及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黄色至棕褐色;味苦。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用于中风偏瘫,跌扑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桂林西瓜霜
处方:西瓜霜、硼砂(煅)、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浙贝母、青黛、冰片、无患子果(炭)、大黄、黄芩、甘草、薄荷脑
制法:上十四味,除西瓜霜、硼砂、青黛、冰片、薄荷脑外;其余黄柏等九味粉碎成细粉;将西瓜霜、硼砂、青黛、冰片和薄荷脑分别研细,与上述细粉及适量的二氧化硅、甜菜苷、枸橼酸等辅料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为灰黄绿色的粉末;气香,味咸、甜、微苦而辛凉。
规格:每瓶装(1)1g(2)2g(3)2、5g(4)3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乳蛾口疮,小儿鹅口疮及轻度烫火伤与创伤出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外用,喷、吹或敷于患处,一次适量,一日数次;重症者兼服,一次1~2g,一日3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桂附理中丸
处方:肉桂30g 附片30g 党参90g 白术(炒)90g 炮姜90g 炙甘草9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甜而辛辣。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用途用量: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珠黄吹喉散
处方:珍珠50g 牛黄30g 硼砂(煅)250g 西瓜霜80g 雄黄40g 儿茶100g 黄连100g 黄柏150g 冰片50g
制法:上九味,除牛黄、冰片、西瓜霜外,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雄黄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硼砂等四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及西瓜霜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为淡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苦,有清凉感。
功能主治:解毒化腐。用于咽喉口舌肿痛、糜烂。
用途用量:外用,吹于患处,一日3~5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冠心苏合丸
处方:苏合香50g 冰片105g 乳香(制)105g 檀香210g 青木香210g
制法:以上五味,除苏合香、冰片外,其余乳香等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另取炼蜜适量,微温后加入苏合香,搅匀,再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1000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至棕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凉。
功能主治:理气宽胸,止痛。用于心绞痛,胸闷憋气。
用途用量:嚼碎服,一次1丸,一日1~3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冠心丹参片
处方:丹参200g 三七200g 降香油1、75ml
制法:上三味,三七粉碎成细粉;丹参粉碎成中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9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上述细粉及稠膏,搅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降香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微香、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闷,胸痹,心悸气短;冠心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祛风止痛片
处方:老鹳草334g 槲寄生167g 续断167g 威灵仙83g 独活83g 制草乌83g 红花83g
制法:以上七味,威灵仙、独活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槲寄生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3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80℃)的清膏,与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适量单糖浆,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味苦、涩。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血,强壮筋骨。用于四肢麻木,腰膝疼痛,风寒湿痹等症。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穿心莲片
来源:本品为穿心莲经加工制成的片。
制法:取穿心莲粗粉,用85%乙醇热浸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干燥至干浸膏,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灰褐色至棕褐色;味苦。
规格:每片含穿心莲干浸膏(1)0、105g(小片)(2)0、210g(大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2~3片(小片),一日3~4次;或一次1~2片(大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活血止痛散
处方:当归400g 三七80g 乳香(制)80g 冰片20g 土鳖虫200g 自然铜(煅)120g
制法:上六味,除冰片外,其余当归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为灰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辛、苦、凉。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途用量: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5g,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香连片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制法:上二味,木香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水煎液滤过,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黄连用70%乙醇于75~80℃提取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取上述细粉,加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木香挥发油,混匀,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泄泻腹痛;菌痢,肠炎。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5片(大片),一日3次;小儿一次2~3片(小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复方黄连素片
处方:盐酸小檗碱30g 木香116g 吴茱萸40g 白芍162g
制法:上四味,木香80g与吴茱萸粉碎成细粉,过筛,未通过筛的粗粉与白芍及剩余的木香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入盐酸小檗碱,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黄色至棕褐色;味苦、微辛。
规格:每片含盐酸小檗碱30mg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复方牵正膏
处方:白附子、地龙、全蝎、僵蚕、川芎、白芷、当归、赤芍、防风、生姜、樟脑、冰片、薄荷脑、麝香草酚
制法:上十四味,除樟脑、冰片、薄荷脑和麝香草酚外,其余白附子等十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85%乙醇作溶剂,浸渍,渗漉,收集漉液,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5,与樟脑、冰片、薄荷脑和麝香草酚混匀,加入约4倍量重的由橡胶、松香、氧化锌、凡士林和羊毛脂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性状:为浅棕色或浅棕绿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规格:(1)4cm?6、5cm(2)6、5cm?10cm
功能主治:舒经活络,调和气血。用于风邪中络,口眼歪斜,肌肉麻木,筋骨疼痛。
用途用量:外用,贴敷于患侧相关穴位。贴敷前,将相关穴位处用温水洗净或酒精消毒。
储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使用过程中如有皮肤过敏,可暂停用药;贴敷期间应防受风寒;开放性创伤忌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复方草珊瑚含片
处方:肿节风浸膏、薄荷脑、薄荷素油
制法:上三味,肿节风浸膏系取肿节风,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80℃),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4~1、26的清膏,即得。取肿节风浸膏,加入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将薄荷脑与薄荷素油混合使溶解,与上述颗粒混匀,压制成片,或包薄膜衣,即得。
性状:为粉红色至棕红色的片或薄膜衣片;气香,味甜、清凉。
规格:每片重(1)0、44g(小片)(2)1、0g(大片)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声哑失音;急性咽喉炎属风热证者。
用途用量:含服,一次2片(小片),每隔2小时1次,一日6次;或一次1片(大片),每隔2小时1次,一日5~6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复方鱼腥草片
处方:鱼腥草583g 黄芩150g 板蓝根150g 连翘58g 金银花58g
制法:上五味,取鱼腥草200g,与连翘、金银花粉碎成细粉,剩余的鱼腥草与黄芩、板蓝根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微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疼痛;急性咽炎、扁桃腺炎有风热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复方丹参滴丸
处方:丹参、三七、冰片
性状:为棕色的滴丸;气香,味稍苦。
规格:每丸重25mg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用途用量:口服或舌下含服,一次10丸,一日3次,4周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复方丹参片
处方:丹参450g 三七141g 冰片8g
制法:上三味,丹参提取三次,第一次加乙醇回流1、5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30(55~60℃);第二次加50%乙醇回流1、5小时,滤过;第三次加水回流2小时,滤过,合并第二、三次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40(55~60℃),与第一次的浓缩液合并,混匀,制成相对密度为1、35~1、39(55℃)的清膏。将三七粉碎成细粉,与丹参清膏拌匀,干燥,制成颗粒,将冰片研细,与上述颗粒混匀,压制成1000片,或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状:为褐色的片、糖衣片或薄膜衣片,糖衣片和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气芳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复方川贝精片
处方:麻黄浸膏适量(相当于盐酸麻黄碱2、1g ) 川贝母25g 陈皮94g 桔梗94g 五味子53g 甘草浸膏15g 法半夏75g 远志53g
制法:上八味,麻黄浸膏系取麻黄适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40(50℃)的清膏,干燥,测定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即得;川贝母、法半夏粉碎成细粉,过筛;陈皮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一次,滤过;五味子、远志、桔梗用6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与陈皮煎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加入甘草浸膏、川贝母及法半夏的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干燥,粉碎,加入麻黄浸膏,混匀,干燥,喷加陈皮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微辛。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风寒咳嗽、痰喘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闷、痰多;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6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孕妇慎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珍视明滴眼液
处方:珍珠层粉、天然冰片、硼砂、硼酸
制法:上四味,取珍珠层粉,加蒸馏水,搅匀,煮沸,每隔2小时搅拌一次,保温48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放冷,滤过,测定总氮量,备用。取适量蒸馏水,加入硼酸、硼砂和适量的氯化钠,加热,搅拌使溶解,趁热加入适量的苯氧乙醇及上述珍珠层粉提取液,搅匀,加热至100℃并保温30分钟,冷却。另取天然冰片,加适量乙醇使溶解,在搅拌下缓缓加入上述溶液中,搅匀,加蒸馏水至规定量,混匀,滤过,即得。
性状:为近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气香。
规格:每瓶装(1)8ml(2)15ml
功能主治:明目去翳,清热解痉。用于青少年假性近视,轻度青光眼及缓解眼疲劳。
用途用量:滴于眼睑内,一次1~2滴,一日3~5次;必要时可酌情增加。
储藏:密闭,置凉暗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参茸固本片
处方:当归45g 山药(炒)60g 白芍(酒制)37、5g 茯苓60g 山茱萸60g 杜仲(炭)45g 枸杞子45g 牡丹皮24g 鹿茸血0、75g 泽泻(盐制)18g 熟地黄120g 五味子22、5g 鹿茸(去毛)2、5g 菟丝子(酒制)60g 红参15g
制法:上十五味,鹿茸、鹿茸血、山药、当归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白芍等十一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与上述粉末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加适量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褐色;味微苦。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两亏,诸虚百损,耳鸣目眩,四肢倦怠。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5~6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肿节风片
来源:为肿节风经加工制成的片。
制法:取肿节风3125g,切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干燥成干浸膏,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香,味苦、微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属热毒壅盛证候者,并可用于癌症辅助治疗。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狗皮膏
处方:生川乌80g 生草乌40g 羌活20g 独活20g 青风藤30g 香加皮30g 防风30g 铁丝威灵仙30g 苍术20g 蛇床子20g 麻黄30g 高良姜9g 小茴香20g 官桂10g 当归20g 赤芍30g 木瓜30g 苏木30g 大黄30g 油松节30g 续断40g 川芎30g 白芷30g 乳香34g 没药34g 冰片17g 樟脑34g 丁香17g 肉桂11g
制法:上二十九味,乳香、没药、丁香、肉桂分别粉碎成粉末,与樟脑、冰片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生川乌等二十三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3495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1040~114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性状:为摊于兽皮或布上的黑膏药。
规格:每张净重(1)12g(2)15g(3)24g(4)30g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邪、气滞血瘀引起的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闪腰贫气,脘腹冷痛,行经腹痛,湿寒带下,积聚痞块。
用途用量:外用,用生姜擦净患处皮肤,将膏药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或穴位。
储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孕妇忌贴腰部和腹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乳癖消片
处方:鹿角、蒲公英、昆布、天花粉、鸡血藤、三七、赤芍、海藻、漏芦、木香、玄参、牡丹皮、夏枯草、连翘、红花
制法:上十五味,玄参、三七、鹿角分别粉碎成细粉;其余蒲公英等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适量,与上述细粉和适量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气微,味苦、咸。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用于乳癖结快,乳痈初起;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腺炎前期。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5~6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乳块消片
处方:橘叶825g 丹参825g 皂角刺550g 王不留行550g 川楝子550g 地龙550g
制法:上六味,除地龙、王不留行外,其余橘叶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5℃),放冷,备用;地龙、王不留行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加入上述浓缩液中,调整乙醇量达70%,搅拌均匀,静置,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减压干燥成干浸膏,粉碎,加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散乳块。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乳腺增生,乳房胀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昆明山海棠片
来源:为昆明山海棠经加工制成的浸膏片。
制法:取昆明山海棠,切成碎块,加50%乙醇浸泡1小时后,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减压干燥成干浸膏。取干浸膏250g,粉碎,加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色;味微苦、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注意: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青叶胆片
来源:为青叶胆经加工制成的片。
制法:青叶胆70g,粉碎成细粉,另取青叶胆1500g,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入青叶胆细粉,混匀,干燥,用5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绿色;味苦。
功能主治:清肝利胆,清热利湿。用于黄疸尿赤,热淋涩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5片,一日4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纯阳正气丸
处方:广藿香100g 半夏(制)100g 青木香100g 陈皮100g 丁香100g 肉桂100g 苍术100g 白术100g 茯苓100g 朱砂10g 硝石(精制)10g 硼砂6g 雄黄6g 金礞石(煅)4g 麝香3g 冰片3g
制法:上十六味,除麝香、冰片、硝石外,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广麝香等十一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再将硝石研细掺入,过筛,混匀;另取花椒50g,加水煎煮二次,取煎液与上述粉末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性状:为棕黄色至棕红色的水丸;气芳香,味苦、辛。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用于暑天感寒受湿,腹痛吐泻,胸膈胀满,头痛恶寒,肢体酸重。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1~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局方至宝散
处方:水牛角浓缩粉200g 牛黄50g 玳瑁100g 麝香10g 朱砂100g 雄黄100g 琥珀100g 安息香150g 冰片10g
制法:以上九味,玳瑁、安息香、琥珀分别粉碎成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将水牛角浓缩粉、牛黄、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为橘黄色至浅褐色的粉末;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规格:每瓶装2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开窍定惊。用于热病,痰热内闭,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2g,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0、5g,四岁至六岁一次1g;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灵宝护心丹
处方:麝香、蟾酥、牛黄、冰片、红参、三七、琥珀、丹参、苏合香油
制法:上九味,丹参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将红参、三七、琥珀粉碎成细粉,与丹参浸膏、蟾酥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将牛黄、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细粉配研,过筛,混匀。取上述细粉和苏合香油,用水泛丸,干燥,打光,即得。
性状:为红棕色的浓缩微丸;香气,味苦、辛、微麻。
规格:每10丸重0、08g
功能主治:强心益气,通阳复脉,芳香开窍,活血镇痛。用于心动过缓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及冠心病心绞痛,对某些心功能不全及部分心律失常的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4丸,一日3~4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
储藏:密闭,防潮。
注意:孕妇忌服。少数患者在服药初期偶见轻度腹胀、口干,继续服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无需停药。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补肾益脑片
处方:鹿茸(去毛)6g 红参39g 茯苓38g 山药(炒)38g 熟地黄81g 当归38g 川芎29g 补骨脂(盐制)29g 牛膝29g 枸杞子30g 玄参29g 麦冬38g 五味子29g 酸枣仁(炒)38g 远志(蜜制)38g 朱砂10g
制法:上十六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鹿茸、红参、茯苓、山药、川芎、补骨脂、枸杞子、熟地黄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与上述细粉配研,混匀;其余五味子等七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三次各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80℃)的清膏,与上述药粉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甘、微酸。
功能主治:补肾益气,养血生精。用于气血两虚,肾虚精亏,心悸气短,失眠健忘,遗精盗汗,腰腿酸软,耳鸣耳聋。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感冒发烧者忌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利胆排石片
处方:金钱草250g 茵陈250g 黄芩75g 木香75g 郁金75g 大黄125g 槟榔125g 枳实(麸炒)50g 芒硝(精制)25g 厚朴(姜制)50g
制法:上十味,木香、大黄、芒硝粉碎成细粉;其余金钱草等七味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苦、咸。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
用途用量:口服。排石:一次6~10片,一日2次;炎症:一次4~6片,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体弱、肝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护肝片
处方:柴胡250g 茵陈250g 板蓝根250g 五味子300g 猪胆粉20g 绿豆128g
制法:上六味,绿豆粉碎成细粉;柴胡、茵陈、板蓝根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80℃)的清膏,与绿豆粉101g混合,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五味子粉碎成粗粉,用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80℃),与绿豆粉27g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猪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制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褐色;味苦。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更年安片
处方:地黄、泽泻、麦冬、熟地黄、玄参、茯苓、仙茅酒、磁石、牡丹皮、珍珠母、五味子、首乌藤、制何首乌、浮小麦、钩藤
制法:上十五味,浮小麦、磁石、珍珠母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地黄、熟地黄、玄参、茯苓、仙茅、麦冬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五味子、首乌藤、制何首乌、泽泻、牡丹皮、钩藤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6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将上述两种清膏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粗颗粒,干燥,粉碎,过筛。制成颗粒,低温干燥,过筛,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灰色;味甘。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除烦安神。用于更年期出现的潮热汗出,眩晕,耳鸣,失眠,烦燥不安,血压不稳等症。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苏合香丸
处方:苏合香50g 安息香100g 冰片5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75g 檀香100g 沉香100g 丁香100g 香附100g 木香100g 乳香(制)100g 荜茇100g 白术100g 诃子肉100g 朱砂100g
制法:上十五味,除苏合香、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安息香等十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再将苏合香炖化,加适量炼蜜与水制成水蜜丸960丸,低温干燥;或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960丸,即得。
性状:为赭红色的水蜜丸或赭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微苦、辛。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用于中风,中暑,痰厥昏迷,心胃气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芩连片
处方:黄芩250g 连翘250g 黄连100g 黄柏400g 赤芍250g 甘草100g
制法:上六味,赤芍、黄连粉碎成细粉;其余黄芩等四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0(50℃)的清膏,加入赤芍、黄连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175片,即得。
性状:为黄色片;气微香,味苦。
规格:每片重0、55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蕴热,头痛目赤,口鼻生疮,热痢腹痛,湿热带下,疮疖肿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红药贴膏
处方:三七、白芷、土鳖虫、川芎、当归、红花、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骨素、盐酸苯海拉明
制法:上十三味,将三七、白芷、土鳖虫、川芎、当归、红花破碎,用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乙醇4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三次加乙醇3倍量,各提取1小时,静置,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40(40℃)的清膏。将橡胶、氧化锌等制成基质,加入上述清膏胭脂红适量,搅拌均匀,制成涂料。进行涂膏,盖衬,切片,即得。
性状:为淡红色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功能主治:祛瘀生新,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瘀痛。
用途用量:外用,洗净患处,贴敷,1~2日更换一次。
储藏: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凡对橡皮膏过敏及皮肤有破伤出血者不宜贴敷。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红灵散
处方:麝香60g 雄黄120g 朱砂200g 硼砂120g 金礞石(煅)80g 硝石(精制)200g 冰片60g
制法:上七味,除麝香、冰片外,雄黄、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硼砂等三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为棕色至红棕色的粉末;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功能主治:祛暑,开窍,辟瘟,解毒。用于中暑昏厥,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泄泻。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0、6g,一日1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安宫牛黄散
处方:牛黄10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25g 珍珠50g 朱砂100g 雄黄100g 黄连100g 黄芩100g 栀子100g 郁金100g 冰片25g
制法:上十一味,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黄连、黄芩、栀子、郁金香粉碎成细粉;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为黄色至黄橙色的粉末;气芳香浓郁,味苦。
规格:每瓶装1、6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等具有上述症状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6g,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0、4g,四岁至六岁一次0、8g,一日1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安宫牛黄丸
处方:牛黄10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25g 珍珠50g 朱砂100g 雄黄100g 黄连100g 黄芩100g 栀子100g 郁金100g 冰片25g
制法:以上十一味,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黄连、黄芩、栀子、郁金香粉碎成细粉;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600丸,即得。
性状:为黄橙色至红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规格:每丸重3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1/4丸,四岁至六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安胃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63g 白矾(煅)250g 海螵蛸(去壳)187g
制法: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蜂蜜125g与适量的水,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即得。
性状:为类白色至淡黄色的片;气微,味涩、微苦。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制酸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刺痛,吞酸嗳气,脘闷不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5~7片,一日3~4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安阳精制膏
处方:生川乌24g 生草乌24g 乌药24g 白蔹24g 白芷24g 白及24g 木鳖子24g 关木通24g 木瓜24g 三棱24g 莪术24g 当归24g 赤芍24g 肉桂24g 大黄48g 连翘48g 血竭10g 阿魏10g 乳香6g 没药6g 儿茶6g 薄荷脑8g 水杨酸甲酯8g 冰片8g
制法:上二十四味,血竭、乳香、没药、阿魏、儿茶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对密度为1、05的流浸膏,待冷后加入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混匀。其余生川乌等十六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3小时,第三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的清膏。与上述流浸膏合并,混匀,另加8、5~9、0倍重的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性状:为微红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规格:8cm?0、5cm
功能主治:消积化症,逐瘀止痛,舒筋活血,追风散寒。用于症瘕积聚,风寒湿痹,胃寒疼痛,手足麻木。
用途用量:贴患处。
储藏:密闭,置阴凉处。
注意:用于症瘕积聚时,患者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冰硼散
处方:冰片50g 硼砂(煅)500g 朱砂60g 玄明粉500g
制法:以上四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硼砂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及玄明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为粉红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用途用量:吹敷患处,每次少量,一日数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华山参片
来源:为华山参浸膏片。
制法:取华山参,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含0、1%盐酸的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至漉液色淡为止,漉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测定生物碱含量,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压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色;味苦。
规格:0、12mg
功能主治:温肺平喘,止咳祛痰。用于寒痰停饮犯肺所致的气喘咳嗽,吐痰清稀;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常用量,一次1~2片,一日3次;极量,一次4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注意:青光眼患者忌服;孕妇和前列腺极度肥大者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伤湿止痛膏
处方:伤湿止痛流浸膏50g 水杨酸甲酯15g 薄荷脑10g 冰片10g 樟脑20g 芸香浸膏12、5g 颠茄流浸膏30g
制法:以上七味,伤湿止痛流浸膏系取生草乌、生川乌、乳香、没药、生马钱子、丁香各1份,肉桂、荆芥、防风、老鹳草、香加皮、积雪草、骨碎补各2份,白芷、山柰、干姜各3份,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对密度约为1、05的流浸膏;按处方量称取各药,另加3、7~4、0倍重的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性状:为淡黄绿色至淡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关节肿痛。
用途用量:外用,贴于患处。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西瓜霜润喉片
处方: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脑
制法:以上四味,西瓜霜粉碎成细粉,加入蔗糖粉、糊精,取枸橼酸及胭脂红适量,加水使溶解,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薄荷素油、薄荷脑及橘子香精适量,混匀,密闭,压制成片,即得。
性状:为淡红色的片;气芳香,味甜而辛凉。
规格:每片重(l)0、6g(2)1、2g
功能主治:清音利咽,消肿止痛。用于防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喉痹,喉痈,喉蛾,口糜,口舌生疮,牙痈;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口腔炎,牙龈肿痛等病。
用途用量:含服,每小时含化小片2~4片,大片1~2片。
储藏:密封,避光。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再造丸
处方:蕲蛇肉20g 全蝎15g 地龙5g 僵蚕(炒)10g 穿山甲(制)10g 豹骨(制)10g 麝香5g 水牛角浓缩粉15g 牛黄2、5g 龟甲(制)10g 朱砂10g 天麻20g 防风20g 羌活20g 白芷20g 川芎20g 葛根15g 麻黄20g 肉桂20g 细辛10g 附子(制)10g 油松节10g 桑寄生20g 骨碎补(炒)10g 威灵仙(酒炒)15g 粉萆薢20g 当归10g 赤芍10g 片姜黄2、5g 血竭7、5g 三七5g 乳香(制)10g 没药(制)10g 人参20g 黄芪20g 白术(炒)
制法:上五十八味,除麝香、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蕲蛇肉等五十三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微甘、苦。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语言蹇涩。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北豆根片
来源:本品为北豆根中提取的总生物碱片。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棕色;味苦。
规格:(1)15mg(2)30m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内结所致的咽喉肿痛;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0mg,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石淋通片
来源:本品为广金钱草浸膏片。
制法:取广金钱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加5倍量85%乙醇,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干燥,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片,或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浸膏片或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涩。
规格:每片含干浸膏0、12g
功能主治:清除湿热,利尿排石。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淋沥涩痛;尿路结石,肾盂肾炎有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六应丸
处方:丁香、蟾酥、雄黄、牛黄、珍珠、冰片
制法:以上六味,雄黄水飞成细粉,其余五味分别研成细粉。加淀粉适量,混匀,制丸,干燥,以黑色氧化铁包衣,即得。
性状:黑色有光泽的微丸,断面深黄色;味苦、辛,有麻舌感。
规格:每5丸重19mg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火毒内盛,乳蛾,喉痹,疖痈疮疡,咽喉炎以及虫咬等。
用途用量:饭后服,一次10丸,儿童一次5丸,婴儿一次2丸,一日3次;外用,以冷开水或醋调敷患处。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化症回生片
处方:益母草112g 红花14g 花椒(炭)14g 水蛭(制)14g 当归28g 苏木14g 三棱(醋炙)14g 两头尖14g 川芎14g 降香14g 香附(醋炙)14g 人参42g 高良姜14g 姜黄8、4g 没药(醋炙)14g 苦杏仁(炒)21g 大黄56g 麝香14g 小茴香(盐炒)21g 桃仁21g 五灵脂(醋炙)14g 虻虫14g 鳖甲胶112g 丁香21g 延胡索(醋炙)14g 白芍28g 蒲黄(炭)14g 乳香(醋炙)14g 干漆(煅)14g 吴茱萸(甘草水炙)14g 阿魏14g 肉桂14g 艾叶
制法:以上三十五味,除麝香、阿魏、熟地黄、益母草、鳖甲胶外,其余三十味混匀,取出430g,粉碎成细粉,剩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加入鳖甲胶,溶化后,浓缩成稠膏。阿魏用水加热溶化,熟地黄水煎取汁,分别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两膏合并,加入细粉拌匀,干燥,研细,用乙醇制粒,干燥,再加入研细的麝香,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
性状:为棕黄色片;具麝香气,味微苦。
功能主治:消症化瘀。用于症积血痹,妇女干血痨,产后瘀血,少腹疼痛拒按。
用途用量:饭前温酒送服,一次5~6片,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牛黄镇惊丸
处方:牛黄80g 全蝎300g 僵蚕(炒)100g 珍珠100g 麝香40g 朱砂100g 雄黄100g 天麻200g 钩藤100g 防风20g 琥珀60g 胆南星100g 白附子(制)100g 半夏(制)100g 天竺黄100g 冰片40g 薄荷100g 甘草400g
制法:以上十八味,除牛黄、麝香、冰片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全蝎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低温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4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黄棕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甜、微凉略苦。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1、5g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祛风豁痰。用于小儿惊风,高热抽搐,牙关紧闭,烦燥不安。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1g,小蜜丸一次1、5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3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牛黄解毒丸
处方:牛黄5g 雄黄50g 石膏200g 大黄200g 黄芩150g 桔梗100g 冰片25g 甘草50g
制法:以上八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黄色的大蜜丸;有冰片香气,味微甜而后苦、辛。
规格:每丸重3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牛黄降压丸
处方:羚羊角、珍珠、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白芍、党参、黄芪、草决明、川芎、黄芩素、甘松、薄荷、郁金
制法:以上十四味,除牛黄、冰片、水牛角浓缩粉外,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羚羊角锉研成细粉;其余白芍等九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65~75g制成小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黄棕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微甜、苦,有清凉感。
规格:(1)小蜜丸每20丸重1、3g(2)大蜜丸每丸重1、6g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镇静降压。用于肝火旺盛,头晕目眩,烦燥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压。
用途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20~40丸,一日2次;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次。
储藏:密封。
注意:腹泻者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牛黄千金散
处方:全蝎120g 僵蚕(制)120g 牛黄24g 朱砂160g 冰片20g 黄连160g 胆南星80g 天麻160g 甘草80g
制法:以上九味,除牛黄、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全蝎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为棕红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凉而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痉定惊。用于小儿惊风高热,手足抽搐,痰涎壅盛,神昏谵语。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0、6~0、9g,一日2~3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牛黄上清丸
处方:牛黄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荆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栀子50g 黄连16g 黄柏10g 黄芩50g 大黄80g 连翘50g 赤芍16g 当归50g 地黄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
制法:以上十九味,除牛黄、冰片外,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中风回春片
处方:当归(酒制)30g 川芎(酒制)30g 红花10g 桃仁30g 丹参100g 鸡血藤100g 忍冬藤100g 络石藤60g 地龙(炒)90g 土鳖虫(炒)30g 伸筋草60g 川牛膝100g 蜈蚣5g 茺蔚子(炒)30g 全蝎10g 威灵仙(酒制)30g 僵蚕(麸炒)30g 木瓜50g 金钱白花蛇6g
制法:以上十九味,当归、川芎、地龙、土鳖虫、蜈蚣、金钱白花蛇、全蝎、僵蚕、丹参各半量,粉碎成细粉,过筛,剩余量与其余红花等十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24小时,倾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的稠膏,加入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用于痰瘀阻络,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脑出血急性期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少林风湿跌打膏
处方:生川乌16g 生草乌16g 乌药16g 白及16g 白芷16g 白蔹16g 土鳖虫16g 木瓜16g 三棱16g 莪术16g 当归16g 赤芍16g 肉桂16g 大黄32g 连翘32g 血竭10g 乳香(炒)6g 没药(炒)6g 三七6g 儿茶6g 薄荷脑8g 水杨酸甲酯8g 冰片8g
制法:以上二十三味,除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外,血蝎、乳香、没药、三七、儿茶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对密度1、05的流浸膏,其余生川乌等十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3小时,第三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的稠膏。与上述流浸膏合并,待冷却后加入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混匀,另加8、5~9、0倍重的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
性状:为微红色的片状橡胶膏,布面具有小圆孔;气芳香。
规格:(1)5cm?7cm(2)8cm?9、5cm
功能主治:散瘀活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用于跌打损伤,腰肢酸麻,腹内积聚,风湿痛。
用途用量:贴患处。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孕妇慎用或遵医嘱。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止咳宝片
处方: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罂粟壳浸膏、甘草、氯化铵、前胡、薄荷素油
制法:以上十四味,除薄荷素油、氯化铵、罂粟壳浸膏外,紫菀、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成稠膏;其余桔梗等九味,粉碎成粗粉,混匀;用60%乙醇浸渍二次,每次48小时,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与紫菀、甘草稠膏合并,加辅料适量,干燥,粉碎,加罂粟壳浸膏、氯化铵,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薄荷素油,压制成1000片,包衣,即得。
性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黑色;味微苦、咸。
规格:0、25g
功能主治:理肺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外感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而黏,咳甚而喘或原有咳喘,因寒而发,痰多不易咯出以及慢性支气管炎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久咳。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本品连服七日为一疗程,可以连续服用三至五个疗程。
储藏:密封,避光。
注意:孕妇、婴儿及哺乳期妇女忌服。肺热、肺燥之干咳及咳痰带血者慎用。服药期间不宜再受风寒,并禁食冷物、辣椒及各种酒类。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元胡止痛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445g 白芷223g
制法:上二味,取白芷166g,粉碎成细粉,剩余的白芷与延胡索粉碎成粗粉,用三倍量的60%乙醇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3小时,收集提取液,再加二倍量的60%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收集提取液,合并二次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加入上述细粉,制成颗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等。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天麻首乌片
处方:天麻、白芷、何首乌、熟地黄、丹参、川芎、当归、制蒺藜、桑叶、墨旱莲、女贞子、白芍、黄精、甘草
制法:上十四味,取天麻、川芎、何首乌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白芷、当归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与其余各药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相对密度1、28~1、30,热测),加入上述药粉,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制成颗粒,喷入上述白芷、当归挥发油,密闭,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气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养血息风、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痛,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舌红苔少,脉弦,视力、听力减退,腰酸乏力,脱发,白发;脑动脉硬化,早期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脂溢性脱发等病见以上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处方:麝香、牛黄、珍珠、炉甘石(煅)、硼砂、冰片
制法:以上六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匀,取凡士林785g及羊毛脂50g,加热,滤过,放冷至约50℃,加入麝香等细粉,搅匀至半凝固状,制成1000g,即得。
性状:为浅灰黄色或粉红色的软膏;气香,有清凉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用于各类痔疮,肛裂,肛周湿疹等病症。
用途用量:外用,涂擦患处。
储藏:密闭保存。
注意:孕妇慎用或遵医嘱。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小儿清热片
处方:黄柏117、6g 灯心草23、5g 栀子117、6g 钩藤47g 雄黄47g 黄连70、6g 朱砂23、5g 龙胆47g 黄芩117、6g 大黄47g 薄荷素油0、47g
制法:以上十一味,除薄荷素油外,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黄连、大黄粉碎成细粉;黄柏、龙胆用70%乙醇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其余灯心草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将上述两种稠膏与粉末混匀,干燥,粉碎,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薄荷素油,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黄色;气特异,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镇惊。用于小儿风热,烦躁抽搐,发热口疮,小便短赤,大便不利。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2~3片,一日1~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小儿金丹片
处方:朱砂80g 橘红40g 川贝母40g 胆南星30g 前胡30g 玄参30g 清半夏30g 大青叶30g 关木通30g 桔梗30g 荆芥穗30g 羌活30g 西河柳30g 地黄30g 枳壳(炒)30g 赤芍30g 钩藤30g 葛根20g 牛蒡子20g 天麻20g 甘草20g 防风20g 冰片10g 水牛角浓缩粉10g 羚羊角粉5g 薄荷脑0、1g
制法:以上二十六味,除薄荷脑外,冰片粉碎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川贝母、天麻、胆南星粉碎成细粉;与羚羊角粉、水牛角浓缩粉、朱砂粉末配研,过筛,混匀;荆芥穗、橘红、羌活、前胡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甘草等十四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将上述混合粉末及辅料适量加入浓缩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制成颗粒,干燥。再加入冰片、薄荷脑及荆芥穗等挥发油,混匀,压片,即得。
性状:为暗红色的片;气辛,味苦。
规格:每片重0、3g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痰火内盛,发热头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呕吐,高热惊风。
用途用量:口服,周岁一次2片,周岁以下酌减,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小儿至宝丸
处方:紫苏叶50g 广藿香50g 薄荷50g 羌活50g 陈皮50g 白附子(制)50g 胆南星50g 白芥子(炒)30g 川贝母50g 槟榔50g 山楂(炒)50g 茯苓200g 六神曲(炒)200g 麦芽(炒)50g 琥珀30g 冰片4g 天麻50g 钩藤50g 僵蚕(炒)50g 蝉蜕50g 全蝎50g 牛黄6g 雄黄50g 滑石50g 朱砂10g
制法:以上二十五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紫苏叶等二十一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橙黄色至棕黄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苦,有辛凉感。
规格:每丸重1、5g
功能主治:疏风镇惊,化痰导滞。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惊惕抽搐。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小儿化毒散
处方:牛黄8g 珍珠16g 雄黄40g 大黄80g 黄连40g 甘草30g 天花粉80g 川贝母40g 赤芍80g 乳香(制)40g 没药(制)40g 冰片10g
制法:以上十二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水飞成极细粉,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乳香等八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杏黄色至棕黄色的粉末;味苦,有清凉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小儿疹后余毒未尽,烦躁,口渴,口疮,便秘,疖肿溃烂。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0、6g,一日1~2次;三岁以内小儿 名称:千柏鼻炎片
处方:千里光2424g 卷柏404g 羌活16g 决明子242g 麻黄81g 川芎8g 白芷8g
制法:以上七味,羌活、川芎、白芷粉碎成细粉;其余千里光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羌活、川芎等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宣肺通窍。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凝滞气血所致的伤风鼻塞,时轻时重,鼻痒气热,流涕黄稠,或鼻塞无歇,嗅觉迟钝;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 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万应锭
处方:胡黄连100g 黄连100g 儿茶100g 冰片6g 香墨200g 熊胆20g 麝香5g 牛黄5g 牛胆汁160g
制法:上九味,胡黄连、黄连、儿茶、香墨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取熊胆加温水适量溶化,牛胆汁浓缩至适量,滤过,与熊胆液混合,泛制定锭,低温干燥,即得。
性状:为黑色光亮的球形小锭;气芳香,味苦,有清凉感。
规格:每10锭重1、5g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解毒。用于小儿邪毒内蕴,高热烦燥,易惊,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2~4锭,一日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三黄片
处方:大黄300g 盐酸小檗碱5g 黄芩浸膏21g (相当于黄芩苷15g )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色;味苦、微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黄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闭。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三金片
处方:金樱根、菝葜、羊开口、金沙藤、积雪草
性状: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褐色;味酸、涩、微苦。
规格:(1)小片相当于原药材2、1g (2)大片相当于原药材3、5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用于下焦湿热,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肮炎,尿路感染属肾虚湿热下注证者。
用途用量:口服,小片一次5片,大片一次3片,一日3~4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三七伤药片
处方:三七52、5g 草乌(蒸)52、5g 雪上一枝蒿23g 冰片1、05g 骨碎补492、2g 红花157、5g 接骨木787、5g 赤芍87、5g
性状:显棕褐色;味微苦。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瘀阻,关节痹痛;急慢性扭挫伤,神经痛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 片,一日3 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本品药性强烈,应按规定量服用;孕妇忌用;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七厘散
处方:血竭500g 乳香(制)75g 没药(制)75g 红花75g 儿茶120g 冰片6g 麝香6g 朱砂60g
制法:以上八味,除麝香、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血竭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朱红色至紫红色的粉末或易松散的块状;气香,味辛、苦,有清凉感。
规格:每瓶装(1)1、5g(2)3g
功能主治: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1、5g,一日1~3次;外用,调敷患处。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十香返生丸
处方:沉香30g 丁香30g 檀香30g 青木香30g 香附(醋炙)30g 降香30g 广藿香30g 乳香(醋炙)30g 天麻30g 僵蚕(麸炒)30g 郁金30g 莲子心30g 瓜蒌子(蜜炙)30g 金礞石(煅)30g 诃子肉30g 甘草60g 苏合香30g 安息香30g 麝香15g 冰片7、5g 朱砂30g 琥珀30g 牛黄15g
制法:以上二十三味,除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外,琥珀、安息香、麝香、冰片、牛黄分别研成细粉;苏合香炖化,滤过;其余沉香等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与上述安息香等六味细粉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00g及苏合香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甘、苦。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开窍化痰,镇静安神。用于中风痰迷心窍引起的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牙关紧闭。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柏鼻炎片药典标准
中医药方剂大全(连载三)*
中华膏药方剂(下)
中华散药方剂(五)
复方蛤青片
祛风止痛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