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属于原创思维,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发展的灵魂之所在。

中医思维以直观的形象为基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感性认识。如中医学观察五脏,心“状如莲蕊”、肺“虚如蜂巢”、脾“扁似马蹄”等。四诊中望诊观察舌苔的变化,称为“舌象”。 中医思维除了对已有形象的观察,更致力于对已有形象的类比推理,获得新的形象。比如中药以象名之:根之形象如人形者,名曰人参。中医思维还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从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例如肝的疏泄功能主升散,与春之木气相像,故将肝归属于木。中医也会根据某类事物的特性,归纳总结。例如以天地阴阳消长、万物变化之象与人体生命活动之象相参相应,探求人与自然之间共同特征,将十二条主要河流和八个湖泽,合于人体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中医思维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寻找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医学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界由混沌一体的元气分化演变而来,气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生五行之气,五行之气生万事万物。中医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人自身又是一个整体。中医学注重从整体出发的宏观认识,宏观认识人体自身,总括为五脏系统;宏观把握五脏系统与精气神、经络等要素的相互联系,构建“天人相应”的宏观认识。 中医思维认为天人同构同律 。古人从天地的现象来分析人的生命活动的规律。在唐大烈《人身一小天地论》记载:“人禀健顺之德,以生五行之气,隐于五脏,见于六腑。呼吸,即阴阳运输也;津液,即雨露灌溉也;光泽,即花木荣繁也;耳目,即日月晦明也。”中医学把人当作天地的缩影,其结构与天地相应。《灵枢》中记载:“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中医思维在观察分析问题时,十分注重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中医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在朱丹溪《格致余论》记载:“天之生物,故恒于动,人之有生,亦恒于动。”人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肺的呼吸,心的搏动,脾的运化,肝的疏泄,肾的藏精,以及六腑的传导化物,气血循行,津液代谢,皆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中医学“治未病”的防治思想就是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处理健康和疾病的矛盾,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 中医思维强调事物运动变化的绝对性,同时也注重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静止。中医学以平衡为准绳,研究自然界五运六气、生理功能活动、诊断治疗疾病等。健康无病之人称为“平人”,即“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气血运行失常,会产生多种病证,如《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此,预防和治疗的原则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讲求“通”的医学
上篇 第三章 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简介
考研前:中医基础理论梳理
01《中医基础理论》导论、中医学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75讲) 辽宁中医学院 李德新
中医基础——实用中医学基础理论1(献给喜欢中医并且刚刚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