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就是以家长、师长的行为示范为孩子树立成长榜样

育邻梦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人点亮人,家长和师长以自身的言行示范为孩子们成长领路,让孩子们有模仿、学习的榜样,所谓教育也就是以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喜好、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引路。因为,为教者首先需要为自己正身、正言、正性,让自己的言行符合教导孩子的成长需要,所谓“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

为孩子指引成长方向

正本为教之根

养育人性是家庭教育的终生使命,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每个人享受美好生活的基地,是孩子人生成长出发的地方。家庭教育原本是一切教育形态的始祖,是传承社会道德、生活礼仪的基本场所,家庭生活实践育德。如果把家庭比作机器,那么它更像一台复印机,家庭之中的父母是印刷的原件,孩子就是印刷好的复印件。如果您发现复印件出现了瑕疵,那么您最应该检查的就是原件是不是本就不完美。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他们饶有兴趣的从第一任老师【父母】那里学习各种生活行为习惯,继承并发扬父母关于世界真、善、美、丑的认知。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与父母日夜相伴的成长活动中不自觉的染上了父母的色彩,这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根本来源。

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与礼仪准则为基础的,以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善于生活的良好品德为核心,生活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基本的特征。一年级下册“我的好习惯”包括我们爱整洁、我们有精神、我们不拖拉、不做“小马虎”,其根本就是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曾表示:“我继承了父亲的宽厚,又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

1、家庭育儿先育己

父母喂孩子吃饭的时候多有一个动作,就是自己觉着温度适宜的东西才喂孩子吃。教导孩子同样如此,要求、期待孩子做到的行为习惯父母最好能够率先垂范,给孩子做榜样。对于新知识和技能自己先尝试、做到,就如同给孩子喂饭一样等自己感觉不烫之后再分享给孩子!

教育孩子最佳时期是成为优秀的父母,其次就是现在与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孩子如同植树,最好的时间是选择育种的植株使其结出优良的种子,这也是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重视育种的根本原因。教育孩子与植树一样都需要漫长的时间静待他们成长,期间要给予他们充足的阳光、水、矿物营养,让他们根系发达、枝干健壮、枝叶茂盛。有人说植树最好的时节是2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养育孩子同样如此,教育孩子最好的时机就是20年前自己认真学习,现在做优秀的父母,其次就是现在好好陪伴孩子成长。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说:“婴儿降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2、优秀的孩子源自父母的模范引导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不仅仅表明遗传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更多说明孩子后天成长活动深受父母行为习惯的影响。父母不仅赋予孩子生命、开启孩子生命成长之门,更为孩子的人生旅程起着最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人们时常说:“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降生的孩子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社会生活的现实是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他们出生之后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不同的生活习性,父母指引他们迈出人生旅程的方向是不相同的。

父母是每个人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成长导师,一个人童年在家庭中学到的东西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骨架性的内容,后续的学习成长就是在此基础上添加血肉。每个为人父母的人,都只能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如何教导孩子,就是家家庭中最好的东西传授给孩子。“滴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都是习惯与坚持的力量,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引导孩子养成热爱生活的习惯。好习惯是成就美好人生最重要的阶梯,每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多是童年被父母“狠心”带出来的。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同样,保守的习惯也会让我们故步自封、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成长方式与众不同,那么就必须明白一点:童年所养成的成长习惯决定着人生的未来。不为别的,就为孩子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都理应从我做起,高标准严要求为孩子做好行为习惯的示范引导。

给予孩子成长指引

家庭教育以家长自有的认知经验、喜好、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引路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家有教育教学大纲以及诸多教学指导意见。但是,家庭教育却没有国家性规定或行业标准,每个家庭都根据自家生活实际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且也只能根据自家生活实际引导孩子成长。没有两个家庭生活环境是完全相同的,也没有两个孩子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同卵双胞胎也会存在细微差别。因此,家庭教育多数情况下只能是家长凭借自有的认知经验、喜好、情绪为孩子的成长领路。

1、为何“只能”用自有认知教导孩子

用自有认知教导孩子?如果您咨询“专家”,“专家”一定告诉您这是错误的,然后给出一堆理由。但是,当您询问专家针对您家孩子具体做法时,他们却除了告诉您普遍常理之外好像别无细法。是的,这就是家庭教育“专家”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难题,他们不清楚您的具体家庭生活状态、不了解您家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微妙关系,就更别说能够随时掌握孩子的成长动态了。

知己是“因材施教”的基础。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自知者明。”自我认知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最简单的说就是人的眼睛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只能见到自己约50%的身躯外壳,至于大脑思维、身体内部构造几乎一无所知,如果以视力所见,那么人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能够清晰认知自身的比例不超过10%。所以,人生最难的事情就是认清自己,为此人类生命科学一直在为探知人类自身而不懈努力。

教育知己的基础就是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会什么,如果把教学活动比作商品交易,那么作为店主您应该清楚店中有些什么样的货品、它们的成色几何、应该如何呈列它们给顾客......教育是人点亮人的活动,是通过师长的言行示范为孩子们指引方向,让孩子们成长之路更顺畅。那么,师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学识家底、知道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清楚自己该以何种方式教导孩子们。当然,学校老师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指引,需要做的就是针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孩子们制定细部的教学教案,也就是备课;作为教育的另一个主导者,家庭中的家长却没有教学大纲和教材,每个家长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决定如何教导孩子,这就需要家长做到一个基本准则“严于律己、宽以待子,己所不欲、勿施于子。”简单说就是家庭教育应该从家长的行为示范做起,家长应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

《菜根谭》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译文】古人说:“何苦放着自家无穷无尽的财富,却要沿街乞讨学穷人的样。”又说:“侥幸发财的贫家子弟,切莫忘乎所以到处夸耀,谁家的炉灶不冒烟呢?”这两句谚语,一句是劝诫那些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的人,一句是劝诫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夜郎自大的人,这些都是做学问、为教之人要引以为戒的。

知己为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力而行“,就是知道自家能够为孩子提供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什么东西是自家的优势、那些东西需要继续学习借鉴。真实的做到不“迷信专家“、不盲听盲从,对孩子成长有益的行为习惯应坚持不懈。做到对自己了解,同时还必须了解自家的孩子才能践行“因材施教“。

2、为何“只能”用自我喜好引领孩子成长

人们都说要给孩子最好的,最好的饮食、最好的成长环境、最好的成长教导......可是什么是最好呢?最好实在没有绝对标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总会给最好定出不同的标准。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农民很是向往贵族式的生活,整天都盼望着能有一天能成为贵族。有一天他的邻居过来请他一起去劳动,他说我别烦我,我真在忙着计划怎么样成为贵族呢!于是邻居问他:贵族有什么好呢? 他说:“贵族自然好呀,每天都不用劳动、每天都能有白面吃......”是呀,每个人的思维认知水平几乎都沉浸在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中。农民理想中的生活就是每天不用辛勤劳作就有白面吃、工人期待的就是不用劳动便有产品被生产出来、孩子的期待就是每天都能有同伴一起游戏......每个人心目中的最好都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喜好基础上的。

运用自我喜好引领孩子成长,使民族习惯、文明习俗、宗教信仰得以被延续和继承,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差别的根本。“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的孩子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社会生活的现实是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他们出生之后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不同的生活习性,父母指引他们迈出了人生旅途的第一步。

3、为何“只能”以自有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引路

人是感性与理性相容的动物,拥有“七情六欲”。但是,人的情欲并天生的,人的情欲来自于生活,生活就是适应生存环境,在适应生存环境中逐步从父母那里继承或摸索形成自己的“情欲” 。家长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很好的为孩子的成长指引方向,适度的情绪能够准确的告诉孩子什么行为被鼓励、什么事情不被允许、什么事情被绝对禁止......“言传身教”是引导孩子成长的最佳模式,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根据自生的情绪喜好授予孩子成长基本呈现“喜、怒、哀、乐”的方式。

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才。”质地精良的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会自成具有收藏价值器物的,树木再好不经过加工也不能成为上好的建筑材料,树苗在自然成长状态下通过修剪枝叶能够获得更好成长、成才的机会。孩子自带成长能力,拥有无限的成长能力,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人性是可塑的。因此,教育活动才有意义和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孩子成长塑形,让他们的行为习惯符合社会公认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教育孩子不仅仅要授予他们文化知识、融入集体社会生活的智慧,还需要引导他们臣服于社会公共的道德与律法之下,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行为习惯加以修剪,使他们的心性符合社会道德与法制标准。所以,教育孩子成长、成才需要为他们创造适宜成长的环境,合理运用自有积极、正向的情绪为孩子成长引路。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花最少的功夫培养最优秀的孩子
魏书生:家长如何教育陪伴孩子成长!!!
育儿的核心是什么?
清华教授的演讲:孩子18岁之前,这10句话一定要告诉他!
优秀家长应具备的特质有哪些?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