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动【包括脑力运动和体力运动】是增强孩子反应能力的最佳方法

反应能力,是指人体对各种外界刺激信号【包括但不仅限于声、光、触等】做出应答的能力。动物之所以能够与自然融洽相处,其根本就在于动物拥有对外界刺激先进的感知、反应能力,比如感知外界的声音、光线、触碰感......人体是动物界最高等级、最复杂的生命体,人体由消化、运动、免疫、血液循环等多系统综合组成,在这些系统之上最高等级的指挥中枢就是神经感知系统,是神经感知系统的统筹协调,才使人体的多系统能够为着“维持生命体征平衡”这以共同目标协调一致。然而,不同个人拥有不同的神经感知系统,也就是拥有不同的反应能力。那么,如何提高个体的神经感知系统反应能力呢?


思维训练

人们常说:“思维决定行为”,思维是人生行为真正的主宰者。思维是人体一切行为活动的总指挥,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行为是在无思维意识状态下完成的,比如饮食是因为身体意识到了饥饿,需要补充营养之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休息是身体的某个系统感觉到疲倦了,之后让其修整、恢复能量的表现......但是思维并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也是建立在多观察、多聆听、多感触基础之上的。

1、多观察

生活就是与存在我们周围的人和事物打交道,就是与同伴间完成信息传递,就是利用周围的物质资源满足自我成长需求。因此,是生活就离不开观察,观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前提,比如观察才能够发现并规避危险、观察才能知道眼前这个事物是不是能够为我所用,观察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基本技能。所以,在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他们多观察,比如通过观察认知不同的动、植物、矿物,通过观察了解同伴是否对自己友善,通过观察找寻到自身成长所急需的生活资源......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个人对绝大多数事物的认知都是通过观察完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生成长的根基。不同人对于同样事物拥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不同的认知、做出不同的行为,最终产生不同的劳动成果其根源就在于观察。个人观察、认知世界的能力开启了人与人之间生活差异化的第一步,有人看见事物表面华丽的颜色、有人看见物体内部缜密的结构、有人发现物体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协调......观察是个人“见识”增长的重要途径,观察让个人感知到外界事物相对位置、物体的形体大小、丰富的色彩、奇特的造型、优美的线条结构......观察能力是个人获取知识信息最重要的途径。

2、聆听

知识就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学习文化知识就是为了掌握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学习聊天的艺术。聊天,听起来是很简单,您可能觉得聊天谁不会呢?但是,和婴儿聊天就是一项感觉十分别扭的行为,有些父母觉得和婴儿聊天就是在自言自语,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事实并非如此,外界声音能够刺激孩子的听觉神经、和已经开始讲话的宝宝聊天能够调整他们的声带,让他们适应某种语言或某几种语言的发音方式。这就是童年期【7岁之前】孩子学习任何语言都不存在障碍的根本原因所在,他们的声带肌没有定型能够根据讲话需要进行事实上的调整。因此,我们时常教导孩子要好好讲话,不能装腔作势,为的就是不要影响他们的声带定型。

语言是人类创造用于信息交流的工具,它是将人类对生产、生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符号化,然后将事物与文字符号的“形、意”联系起来,最终通过一定的发音形式传递出去,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类将对世界认知的信息通过“音、形、意”完美结合起来的产物。信息传递首先发送声音,对方接受的声音时候通过大脑对声音进行分析处理将已存储的事物形态联系起来,最后形成相应的寓意反馈、完成信息互通。和孩子聊天就能够充分刺激他们的语言系统,对建立声音的记忆和模仿能力,当他们有了认知能力之后就能将声音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而完成对周边事物的认知,比如父母陪伴孩子两天时常在孩子耳边说爸爸、妈妈、宝宝,孩子开口讲话就一定与爸爸、妈妈、宝宝有关,但刚开始讲话的孩子并不能将声音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孩子对着陌生人叫爸爸、妈妈的情形时有发生,等到孩子两岁左右他们开始对事物有认知能力的时候他们才能将爸爸、妈妈这个发音与具体的人联系起来。

生活就是完成人际间的信息交换,以交换彼此的需要,也就是聊天的艺术。所谓“母语”就是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语言,是个人出生以后,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一种或几种语言。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一个有关母语的会议,并对母语作出了如下定义:“母语是指一个人自幼习得的语言,通常是其思维与交流的自然工具。一般是自幼即开始接触、并持续运用一生的语言,个人所受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中,几乎都是通过母语传授的;母语另一个解释则是一个人的民族语,并不一定是个人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语言”,表示“根源”之意。

3、多感触

感触,是指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情绪。它是生活中通过观察、聆听感知世界之后的综合、补充,比如人体对温度的感触、对风拂过肌肤的感触、对同伴传递过来交流信息的感触......观察、聆听属于被动接受外界存在的物体信号,而感触则是以自我为中心判别周边事物,是由心而生的认知生活环境的动力。

感触的基础是以自我喜好为中心对周围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生存需求进行甄别、筛选,比如闻到熟悉、喜欢的味道就会产生愉悦,而闻到厌恶的味道就会急于逃避;看到晴朗的天空就会心情舒畅,而阴雨绵绵时就会思绪万千......感触是人对所接触事物真、善、美、丑进行判别的基础,也是人类心理活动、情绪展现的基础。有了感触人类同伴之间才有亲疏纽带、才有敌友之分,才有了人间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多感触就是要在生活中,多用心感知生活的世界、多深入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高等级生命体,就是因为人类拥有其他生命体所不具备的、复杂的思维,思维的基础来自于对外界的观察、聆听和感触。因此,加强思维训练就是提升大脑对生活的综合反应能力。


体育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世界上的生命体有很多,最基础的分类就是动物和植物,动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自主运动的生命体,人是世界上具有文明历史的、最高等级的动物。人生就是一场关于运动的游戏,包括肢体运动和智力运动。

① 运动是健康成长的保障

运动能够促进孩子身体机能全面、协调发展,运动的基本动作是跑、跳、爬、滚,这些动作就是成长活动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保障个体身体健康和获取成长资源的基本生活行为。运动能够在自然的条件下通过孩子自主意识完成各项综合运动,能够促进孩子全身血液循环,锻炼心肺功能,增加身体运动控制能力和动作灵活性,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所谓:“健康的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能够增强孩子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孩子身心协调发展。现今,学校教育中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孩子们学习上的高分时常出现“体育老师身体欠佳的现象”,孩子们应有的运动锻炼得不到充足的保障。长时间坐着学习,对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并不好,周末带孩子出去玩,打打羽毛球、游泳、爬山等,让孩子去运动一下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的孩子学习上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收益率也会更好;身体不好的孩子上课容易犯困,连熬夜都熬的没有别人好。

运动提升人体对各系统的组织协调能力,提升生活、学习效率。经常运动的人大脑神经组织协调能力更强,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学习效率提高了同样的学习时间,自然能习得更多的知识内容。所以,运动是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成绩。有老师曾经对高三学生做过运动助学实验,就是将高三年级分为普通、好、优三个层级,普通班级每天增加运动助学一小时以上、好的班级每天增加运动助学半小时至一小时、优等班级按照原有的学习规律学习。一年之后的实验结果是,普通班级的高考成绩最好、中等班级次之,原本的优等班级高考成绩最普通。

② 运动提升人体统合感知功能

运动不仅仅是孩子自己完成动作,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与同伴而一起完成动作,动作不达标或者灵活性不够都将影响孩子完成游戏任务的质量,进而影响孩子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为了获得相对于同伴的游戏优势,很多孩子都会刻意表现的更加优秀,他们会刻意增强自己对外界的感知能力,运动中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运动不仅仅需要身体完成规定的动作,同时需要使用大脑统合调度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平衡、身体重力、身体动觉和嗅觉等综合生命系统感知外部环境,根据这些综合信息作出最准确有利的行为反应,比如孩子之间的追逐,孩子就需要灵活掌握自己与对方之间的距离、判断最有利的前进路线。所以,运动能够从根本上统合孩子感知系统的平衡发展。

运动能保护孩子的大脑,并且能够强化大脑统合协调身体机能的能力。运动锻炼的好处很多很多,比如能够磨砺人的大脑意志、加强人的认知能力和精力,还有利于保持个人情绪稳定。定期锻炼的人身体是会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够给大脑细胞提供更多的血液,让大脑保持活力。当然,任何运动都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群人的集体性活动,能够增强个人与同伴之间的分享协作,有助于开阔眼界,有时候一些个人“苦思冥想”不明白的事情同伴往往能够“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③ 运动是最自然的成长技能练习场

运动是最基础、最无等级差别的社交活动,运动中遵守统一的规则、指令,需要良好的信息沟通与理解完美的结合,运动中的每个个体即需要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彼此,同时也需要准确理解同伴所表达的游戏信息。这就要求孩子在语言表达与信息接收、分析、理解能力得到足够的发展,这也就是生活中时常能看见孩子更愿意与比自己大一些的同伴儿或者讲话更流畅孩子一起玩儿的根本原因,而那些语言发育相对迟缓的孩子往往只能作为跟班。孩子们在彼此互动性运动中,能够将自己最优势的行为展示给同伴儿,同时从对方学习到最具“同理心”的行为教导,孩子【同龄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更为流畅。


能够较好提升个人反应能力的运动项目有:

1. 抓子。就是用多个大小相近的小球或小石子,将其中一颗抛向空中,利用它在空中上升和下降的时间抓起地上其他小球或小石子,然后在接住它。爪子从抓一粒子开始逐步增加难度,直至把地上的子摆出各种造型依次捡拾;

2. 打手心。两个人轮流将手置于各自的上下方,下方的手翻上来打上方的手或者上方的手打下方的手都可以;

3. 抓跳跳球。跳跳球是很多孩子爱玩的小玩具,它跳动的方向不确定、难以琢磨,给孩子很多乐趣;

4. 乒乓球。乒乓球是一项很好练习反应能力的小球运动,它的速度因游戏者发力程度而变;

5. 羽毛球。羽毛球是飞行的小球,它随风向与游戏者施予它的力而动,对游戏者判断它的飞行路线、落点等都是极好的反应能力锻炼。

能够提升个人反应能力的游戏有很多,小球和孩子之间的追逐游戏都是不错的选择。童年练习反应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皮实”起来和小伙伴儿一起打闹,游戏是童年成长锻炼综合能力最好的选择。当然,游戏是要让孩子接触有温度和情感的同伴,而绝不是让孩子对着电子屏幕。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身成长七步曲:如何打破心理障碍,让工作、人生进入新局面
魏书生:家长如何教育陪伴孩子成长!!!
4-5岁儿童发展指南,父母注重这3方面的培养,孩子会更聪明
5-6岁儿童发展指南!父母按照这几方面来培养,孩子会更优秀
幼儿园升班攻略,早看早准备!(转给家长)
如何让孩子更好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