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提问”,学生面临的两种困境|四下阅读专项第二单元思考

仔细翻阅了四下的八个单元内容后,我深感第二单元的教学任务颇具挑战性。

这一单元着重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鼓励他们自主探寻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的学习意识,从而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恰恰揭示了这一理念的精髓。

当学生在阅读中遭遇困惑时,他们应该摒弃被动接受的学习态度,转而学会主动提问、积极求解。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更能有效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到学生在提问时容易陷入两种明显的“误区”。


一、提问内容过于简单
周一,当我开始批改这一单元的作业时,我发现许多同学提出的问题都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探究价值。
提问的基础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关键是运用适合的方法,目的是激发思维的运转。有价值的问题才有解决的必要。

那怎么判断问题是否有价值?
1.与文本主要内容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问题应该紧扣文本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如果问题与文本的主要内容紧密相关,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重点和难点。

2.文本中没有明显的答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如果问题的答案可以直接在文本中找到,那么这样的问题就缺乏挑战性和探究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如果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推理,甚至需要他们查阅其他资料或进行讨论,那么这样的问题就更有价值,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于是,我决定给这些过于简单的提问打零分。
我的目的并非惩罚学生,而是想通过这种评分方式,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希望这样的反馈能够激发他们深入思考,从而改进自己的提问策略,提出更有深度和探究价值的问题。

后来,我咨询了学校里的几位老师,他们建议我在评分时更加宽容一些,因为有些问题虽然在我看来很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他们真实的学习难点和困惑所在。
因此,在后续的批改中,我调整了评分策略,更加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的问题和困惑。

但是在讲题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何为有深度的问题,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以一篇故事为例,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简单的事实性问题,比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或者“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类问题往往只需浏览文本便能迅速找到答案,它们对于理解故事的表层信息是有帮助的,但未必能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
相比之下,更深入的问题则会引导学生去探究人物的动机、情感,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例如:“为什么主人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作者在这写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作用?”这类问题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和理解,甚至可能需要他们调动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验来作答。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本。
此外,我还会在课堂上提供一些示范性的问题对比,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简单问题和深入问题之间的区别。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也能够激发他们提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二、提问模式陷入单一
这是我给一位小朋友的作业评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产生一种精神惰性,他们倾向于选择那些熟悉且相对轻松的方法来应对问题。在阅读理解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一旦他们发现某种提问方式能够轻松获得分数或得到老师的认可,就可能会反复使用这种方法,而不愿意尝试更深入、更复杂的思考方式。
然而,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和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尝试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角度:
1.针对局部内容提问:这意味着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本的各个部分,并针对其中的具体细节、情节或人物等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可以就某个特定段落中的描述、对话或事件等提出问题,以深入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2.针对全篇内容提问:这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题、结构和意义,并提出涵盖全文的问题。这类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宏观思维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

3.针对写作方法提问:在这一角度,学生需要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例如,学生可以探讨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叙述方式、篇章结构或语言风格等,以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达到的效果。这类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4.针对课外拓展提问:这鼓励学生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其他学科知识或个人经验联系起来,提出具有拓展性的问题。例如,学生可以思考文本中的主题或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点或引发的深入思考等。这类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比如,以我们第一篇阅读《黄河象》为例,我们可以从分别从四个角度提出问题:

1. 针对局部内容提问:

(1)在描述黄河象化石的时候,提到了“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这句话中的“甚至”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舌骨的保存会被特别强调?(分析:关注文章细节)
(2)“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这里提到的“椭圆形石头”对后文情节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分析:聚焦关键的情节转折点)

2. 针对全篇内容提问:

(1)整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黄河象化石的发现对我们了解古生物有什么重要意义?(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通过怎样的叙述顺序来展现黄河象从生活到死亡再到化石被发现的全过程?这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优点?(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和结构)

3. 针对写作方法提问:

(1)作者在描述黄河象的生活场景时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和生动性?(分析:体会文章句子的表达效果)
(2)文章在讲述黄河象陷入淤泥到被发现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这种方式对读者理解故事情节有何帮助?(分析:关注和把握文章的发展脉络)

4. 针对课外拓展提问:

(1)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对古生物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分析:鼓励学生将文章内容与所学知识相联系)
(2)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参与到黄河象化石的挖掘工作中,你会如何设计挖掘方案以确保化石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这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哪些现实因素?(分析: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建议大家——
1.鼓励多样性:在练习提问时,尽量从多个角度出发,不要局限于一种或两种提问方式,利于培养自己全面、深入的思考习惯。
2.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文本,而不是简单地凑数。因此,每个问题都应该是有思考价值的。
3.避免机械式提问: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机械或重复的提问方式,如简单地替换或删除词语来提问。这样的提问往往缺乏深度和思考。
4.肯定式提问:尽量采用肯定式的提问方式,如“这句话好在哪里?”而不是“这句话能不能删去?”。肯定式的提问更有助于发现和欣赏文本中的优点和价值。

个人看法,友好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蝴蝶的家》文本解读与教学构想(四上二单元)
如何借助单元问题链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别让问题教学成了教学问题
追问——拨动学生的心弦
提问策略单元(四上第二单元)教材运用的几点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