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胆相照:肝脏和胆囊是一对能同甘共苦的好朋友
userphoto

2023.07.07 广东

关注
肝胆相照”这个成语,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会了,从字面上来理解,指的是肝与胆相近相邻,关系密切相通。但其实主要是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很密切,能同甘苦,共患难,生死相依,相濡以沫。

肝胆相照除了表示彼此不隐瞒、遮掩,还有互相关照,照应的意思,说的是一种共生关系,互相以对方的正常生态作为自己正常生态的前提。
我们常用肝胆相照这个词来形容世间英雄豪杰。
“肝胆相照”最早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与大名鼎鼎的淮阴候韩信有关。
楚汉之争中,齐人蒯通见韩信大权在握,有意劝他脱汉自立:“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果然韩信不听蒯通掏心窝子的话,“韩信犹豫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最终韩信被萧何设计处死,“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刘邦听说此事,把蒯通招来问罪。
蒯通辩才无碍,对刘邦说:“群雄逐鹿,各为其主,我当时只知有韩信不知有汉王,劝韩信自立那是理所应当。您要因为这个杀我,那当时想反而力不从心的人太多了,杀不过来。”听罢,刘邦就把他放了。
后世把“披腹心,输肝胆”这句话演绎为成语。
如,宋人胡太初的《昼帘绪论·僚寀》载:
“今始至之日,必延见僚寀,历述弊端,令悃愊无华,肝胆相照。”
文天祥的《与陈察院文龙书》亦曰:
“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肝和胆之间的关系。他们是怎样的一对“好朋友”。

肝和胆的关系

从解剖学来看,胆囊位置处于肝脏右叶的胆囊窝内,肝和胆紧密相连,肝脏分泌胆汁,贮存在胆囊里。胆囊开口通十二指肠排出胆汁,与胰液混合,在小肠消化食物。

在西医看来,肝胆可以相照,也可以独照,所以不管是因为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或者胆管癌而切除胆囊,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西医的肝:
肝脏是人身体里的中最大的消化腺,参与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如脂肪、糖类及蛋白质的代谢和储存。
肝内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有500多种,如此多的代谢活动,主要靠肝内含有的数百种酶的作用。人体的肝脏一般在1250克左右,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人不能离开肝脏而存活。肝脏几乎参与体内的一切代谢活动,所以被人们称为“物质代谢的中枢”、体内最大的“化工厂”。
西医的胆:
胆囊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消化道脏器,主要功能是集中排泄、调节胆道和分泌液体、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参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等多种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有调节胆道压力、腹胀等功能。
中医可不这样认为。肝属脏,主里;胆属腑,主表。肝与胆,胆位于肝内,胆汁乃肝经之余气而成,二者一脏一腑,性质一样,互为表里。
肝胆五行属木,应春,方位主东,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上面这一系列物质能量运动变化,都归属于肝胆,同频共振,同气相求,这是肝胆相照的细分和细化。
首先,肝与胆通过经脉的相互络构成表里关系。《灵枢·本藏》曰:“肝合胆”。肝与胆在位置上,同居右肋下,在经脉上互相连属,相为表里。
  • 五行上,肝胆同属木,肝为乙木,胆为甲木;

  • 气运上,肝胆同主少阳春升之气;

  • 功能上,肝胆俱主疏泄调畅气机,而性喜条达。

  • 病机上,肝与胆又常常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肝为风木,胆火内寄,同主少阳春生之气,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体内气机的调畅,相互为用。肝与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等方面。

消化功能方面:同司疏泄

肝是“化工厂”,胆就是“仓库”。
肝,也叫肝脏,处于腹腔内右上方,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相当于“化工厂”。
更详细的肝脏功能解读,请点击图片链接:

胆,是胆囊的通称。胆囊位于肝下胆囊窝内,依附于肝,是胆汁的“仓库”,具有储存、浓缩、排放胆汁和直接参与调节肝内外胆道压力的作用,并把哪些由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十二指肠。
更详细的肝脏功能解读,请点击图片链接: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主疏降,藏泄胆汁,生理关系非常密切。胆汁的正常排泄需要依靠肝胆的疏泄功能。
“一衣带水”,肝、胆二者相辅相成,亲密无间,一旦肝和胆之间出现阻滞,身体就会出现不适。
两者协调合作,在肝的疏泄作用下促进胆腑内的胆汁分泌排泄,疏利胆汁于小肠,帮助脾胃消化饮食物。
肝气疏泄正常,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排泄无阻,又有利于肝气疏泄的正常发挥。
当肝功能异常时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当然了,如果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脏的疏泄。
从它们各自的功能来看,胆囊是肝脏的得力助手,可以辅助肝脏进行代谢。
胆汁的形成与分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胆汁虽然是储存在胆囊内,而胆汁实际上却是由肝细胞分泌的。肝细胞分泌胆汁并储存到胆囊里,就相当于“藏而不泄“;而胆囊负责收集、输送胆汁参与食物消化,就相当于”泄而不藏”。
肝细胞在一天内能不间断地分泌胆汁,并将其储存在胆囊内。人体未进食时,胆汁在胆囊中浓缩储存,当我们进食时后,胆囊中储存的胆汁从胆囊中分泌出来,再经过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促进小肠对脂肪性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人体如果没有了胆汁,摄入体内的脂肪会大约40%从粪便中白白流失,还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

如果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
以前没有冰箱,动物内脏特别容易腐败。屠户卖猪肝,会留下跟它相连的苦胆,等顾客来买时切下苦胆再上秤,这样猪肝不容易坏。
这种做法的原理是:有胆汁滋润反哺,肝就能相对保持新鲜
在临床上,肝病患者在做检查时,不仅仅是要检查一下肝的情况,胆囊的情况也需要一并查看,这是因为肝胆不分家,肝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胆囊健康。
肝与胆“荣辱与共”!肝病常常影响胆,胆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胆结石。这是因为进入肝细胞的病毒、细菌,没有被及时的消除,侵入进胆囊。这也是病毒性肝炎患者,常会出现病毒性胆囊炎的原因。
如《素问·刺热》:“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肋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刺足厥阴、少阳”。说明病变虽在肝经,仍可配合胆经治疗,所以泄胆火亦可平肝热,清肝热亦可平胆火,因“胆火附木?、”相火寄肝“。
肝胆对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人体气机升降的根本,虽赖肾中坎阳之发动,亦须肝气之升发。所谓“春气升则万化安,少阳气升则余脏从之”亦是此谓。又况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主升。必得肝气之疏达;胃气之降,须赖胆气之畅泄,而肝气的升发必以胆气之和畅为基础,胆汁的畅泄须赖肝气的疏泄。
肝与胆在功能上相互为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故在治疗时往往肝胆同治。
如《素问·刺热》云:“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刺足厥阴、少阳。”
说明病变虽在肝经,仍可配合胆经治疗,所以泻胆火亦可平肝热,清肝热亦可平胆火,因“胆火附木”、“相火寄肝”之故。

精神情志方面:共主勇怯

在情志调节方面,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有关。肝胆两者相互配合起来办事,相互为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处事果断,事半功倍。
宋朝宰相范仲淹有一句名言”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良相治理的是国家,良医治理的是身体,职业虽然不同,道理却是相通的。
只有肝经和胆经”肝胆相照“,一个人才会有勇有谋,处事果断,雷厉风行。同理,一个国家想要兴盛发达,也需要”肝“(谋略之才)和”胆“(决断之才)相表里,肝胆相照。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房谋杜断”的故事吧。
"房谋杜断“出自《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也。”原意是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一起出谋划策,十分默契,运筹帷幄。
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里,在军队里当差,事情那是相当的多的,战备、后勤,都要跟上,杜如晦善断,每次房玄龄提出建议,杜如晦很快就能做出决断,非常的迅速,效率特别的高。
正是房、杜二人的”肝胆相照“,才成就了继往开来的”贞观之治“。
《素问·奇病论》:“肝者,中岁将也,取决于胆”。
肝如同将军,善谋略,精于管理日常政务,胆是中正的器官,临危有方,善于决断。当人体接受外界信息时,由肝调畅接受信息,并由胆做出决断,以分析事物并做出决断。
《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说明胆有不偏不倚,做出准确决断的功能。
如果说健康状态下的肝于胆是“一荣俱荣”的关系,那么疾病状态下肝与胆又会表现为“一损俱损”。
假如“肝哥哥”病了,“胆弟弟”也容易受到影响。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灵枢·邪气藏腑病形》又曰:“胆病者,善太息……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
说明无论肝气虚,胆气虚皆善恐,这是因为肝胆俱主人体某部分精神状态之故,且肝虚又多能致胆虚,胆虚亦能致肝虚。
当肝胆出现问题时,人就会变得胆小、多疑。若精神情绪方面出现问题,也能影响肝胆,比如怒伤肝,肝气上逆或肝气郁结可导致肝脏功能失调,进而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同样,如果胆汁淤滞不通,必致肝经气滞或肝络淤阻。若肝经气郁,失于疏泄,则又可影响胆汁的排泄。故肝郁可致胆郁,胆郁可致肝郁。
胆结石的发生常跟怒气郁积有关,殃及肝脏自然在所难免。
因此,我们要保持心情的舒畅。在肝气通达的情况下,胆汁才能被通畅地输送,才有利于脂肪的转化和调节全身代谢。两兄弟互相帮助,才能共同成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肝和胆这两兄弟都不喜欢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饮食,避免出现脂肪肝和胆结石等疾病。
相关病理:

肝胆湿热

肝经有热,而导致胆汁外泄,出现口苦、发黄等症。临床最为多见。如《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如黄疸、口苦等症状,大多是肝胆有湿热淤积的表现。
肝胆湿热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症。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肥甘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属实证,脏腑同病,病在肝、胆,往往涉及脾胃。
表现:胁肋灼痛胀痛,或肋下有痞块按之疼痛,头痛目赤、耳聋。耳肿、小便黄且淋浊,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黄,苔黄腻,阴囊湿疹,阴肿阴痒,睾丸肿胀热痛,带下黄臭,外阴瘙痒,妇女湿热带下等。

湿热黄疸

胆汁为黄色,主要是因为其含有胆红素的缘故。衰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被破坏后,会生成一种黄色的色素,这就是胆红素。进入肠道中的胆红素,一部分被再吸收,作为生成红细胞的原料而被再利用,同时将肝脏解毒后的代谢废物经肠道排泄至体外。当进入肠道内的胆管被结石或肿瘤阻塞时,胆汁就不能顺利流入肠道,于是胆汁中的胆红素返流入血,皮肤和巩膜就会出现黄染,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黄疸”。
表现: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橘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便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阻滞肝胆

表现: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这三类病症治疗上需要肝胆同治,这样既治了肝又治了胆。

养生建议:

生活中,我们在预防疾病时,也需要肝胆同防,首先肝在志为怒,我们要保持舒畅的心情,这样肝气通达,胆汁输送才能通畅,利于脂肪的转化和全身代谢的调整。
其次,平时多注意饮食,要营养均衡,限制烟酒,少食肥腻油甘之物,多食五谷杂粮,瓜果蔬菜,多摄入膳食纤维,减少过多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这样不仅能预防脂肪肝,同时也可以预防胆结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脏腑话肝胆【转载】
肝胆互为表里,很多人一边说养肝,一边做伤胆的事,养肝还须护胆
​胆石症治疗:肝胆同治 勿忘脾胃
说“肝”论“胆”
从中医角度谈谈胆石症(胆结石)
肝胆排石法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