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文官的任命形式

在侯用人员与朝廷定额官缺的矛盾中,“官缺”是矛盾的一个方面。对“缺”加以分类排序,明确各官缺在文官体系中的作用、层次和除授方式,才能使“员”、“缺”对应有明确的途径和方向。

在清代,主要是通过任命制度对官缺进行排序分类。同时,任命制度又集中反映了清代朝廷人事权的结构特征。

清代朝廷依据外官与京官的区别、官缺的性质和官员的品级,规定了各种官缺的任命形式:

“内而大学士京堂,外而督、抚、藩、臬,初因明制,由廷臣会推。嗣停会推,开列题清。太长、鸿胪、满洲少卿,开列引见。不开列,以应升员拟正、陪引见授官曰拣授……佐杂、教职、盐官,要缺则留,余或咨或选——《清史稿》”

依据上面论述和《大清会典》的相关内容,清朝文官的任命形式主要分为七种。

特旨授

特旨授的对象,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包括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运使等。

所谓特旨授,指的就是在这些职位空出来时,不用开列名单提请,而是直接奉旨补缺。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皇帝还是常常先命吏部或军机处开列具题,然后从中裁定。

运使的任命较为特殊,依例先由军机处以资深道员20人、知府10人进单,候旨特授。

开列

开列的对象主要有大学士以下至京堂(与特旨授的对象有一定重合)。属于开列范围的官缺出现时,吏部开列具题,先列应转出者,补转出之缺,然后列应补、应改、应调、应升等候补者的名单,听取皇帝裁决。

有的官缺只用开列提请,有的官缺则需要皇帝亲自接见,如太常寺、鸿胪寺、光禄寺的满洲少卿。

这份开列名单,也不能全由吏部随意开,而是有明确规则:

“在京大学士以下、京堂翰詹官员以上,布政使、按察使、盐运使,均照品级考内所截开列具题——《钦定吏部铨选则例》”

总督出缺时,所有的巡抚、侍郎、学士、副都御史都要开列具题;

巡抚出缺时,除本省布政使停其开列,将满洲、汉军、汉人学士、副都御使、佥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府尹、各省布政使开列具题;

而这些应当开列的官员中,凡是有革职留任、降级留任、停升停俸等情形,则要从开列的名单中被扣除。

外放主持乡试的主考、副主考,虽级别不高,却因地位尊荣,需由礼部开列名单,皇帝御笔圈选。

题授

所谓“题授”,就是指在朝廷和地方衙门中,有一部分官缺依例由堂官在本部门或督、抚在本省衙门内部拣选认为合适的人员,题咨吏部查复后自行引荐补授。这种任命形式又包括两种具体方式,分别是调授和留授。

调授是对调缺而言。在朝廷,调缺是指直辖司官中的题补官缺,如工部节慎库满洲郎中、制造库满洲郎中、员外郎。但是,朝廷直辖司官的调缺不全是题补之缺,如户部三库郎中、员外郎、主事,由各衙门保送,管理三库大臣引见定夺。在地方,州、厅、县有划定的调缺,如直隶厅同知缺(含有新疆镇西厅、江苏海门厅等十厅)。

留授是对留缺而言。在朝廷,留缺是指各部司官一级的题补官缺;在地方,道、府、州、县都有指定的留缺。

调缺和留缺虽然都是题补之缺,但两者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调缺只能于对品人员内拣选,故常被称为“调补”;而留缺可有应升人员升补,因此又被称为“题升”。

在一般情况下,堂官和督、抚均不能将调缺换为留缺,如遇特殊情形需要用题升补授调缺,必须严格按照程序上奏,听候旨意。如清代朝廷规定:

“各省应题之缺,知县以上官员除原系例应题补及烟瘴地方,俱准升调兼行、不拘一格,听该督、抚酌量具题外,其余一切应行调补之缺,令该督、抚照例于属员内对品改调……若该省实无可调补之员……必须题升之处声明,吏部查明……恭候钦定——《钦定吏部铨选则例》”

题升对象必须属于“应升人员”,题升不能越级,还必须由科道先行稽查复核。堂官、督、抚如果违例题补,会受到严厉处分。

考授

某些教职需要通过考授来补授。有些由吏部派官员负责考试,例如,翰林院汉孔目、国子监学正、国子监满洲助教、学录等职务,如果没有进士候补,就由吏部考授。

还有一些则是个部门负责考试,送吏部引见后录用,这种是针对某些指定衙门的笔帖式。

拣授

拣授是在应升人员之中挑选出正、陪两类,由负责大臣引见之后补授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由律法明文规定,某些特定官缺出现时,采取拣授的方式补授。

针对不同官缺,负责拣授的官员亦不相同。有些是本部堂官负责拣授,如钦天监监正、内阁侍读(满、蒙、汉);有些是吏部派大臣负责拣授,如理藩院汉军缺堂主事、盛京刑部蒙古缺主事、六部;有些是吏部直接拣授,如吉林道、直隶热河道、口北道等。

推授

推授与拣授一样,是一种适用于某些官缺的补授方式。

负责推授的主题也因官缺而定,但推授中的候选人员范围更大,不一定仅限于正、陪以内,比如:

汉司业,由吏部以应升人员论俸推升20人引见补授;

汉庶子、侍读、侍讲,吏部以应转应升之员开列具题;

汉钦天监监副,由本衙门拟正陪交吏部引见补授;

督察员掌道御史缺,由本衙门以协道御史转补;协道御史缺,于记名御史内,每一缺以三人引见补授。

六科掌印给事中缺,以给事中提补;给事中缺,由吏部以十五道御史通行引见补授;

选授

这是最常见的文官任命形式,由吏部铨选补授,除了特旨授、开列、题授、考授、拣授、推授之外的文官授职,都属于选授。因此,吏部铨选在整个文官任命制度中,占有非比寻常的地位。上一篇文章已经对吏部铨选作过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

清代文官任命的形式虽然名目众多,但都体现出君主专制的特点,尤其是皇帝通过掌控“特旨授”和“开列”两种方式,将高品级文官的任命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从而控制了任用权的命脉。

朝廷让吏部与堂官、督、抚在同一层次上分享任用权,一方面可以双方互补,督、抚尽其所知,择优而任,吏部也可以扩大选任范围,有利于打通因信息闭塞而造成的仕途阻滞;另一方面,两者也会产生摩擦。当两者无法协调一致时,便由皇帝裁决,这样更有利于皇帝控制文官任免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卷五十
唐朝官吏的铨选
解扬:从行政整合到政治整合——明代荐举及地方实践
刘凤云:清代督抚与地方官的选用
从御史言官到兵部尚书,以马文升仕途视角,浅谈明代中期官场繁杂
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