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周疑案:众目睽睽下,被“冤魂索命”的周天子
userphoto

2023.05.18 天津

关注

#历史开讲#

这是西周历史上一桩疑案,关乎周宣王的死因。

周宣王,名姬静,西周第十一位国君,其父是惨遭“国人”驱逐周厉王,其子乃是亡国之君周幽王

有着这样两个“闻名于史”的直系血亲,周宣王的遭遇可谓一言难尽,生前好不容易把王室威望推回巅峰,谁料死后又被昏庸的儿子搞“塌方”了,

好在历史给了他一个中肯的评价,叫做“中兴之主”

关于周宣王的死因,实际上《史记》《春秋》等文献只字未提,

不过《国语》却讲“杜伯射王于鄗”,

尤其是《墨子》还引用周朝《春秋》的一段“鬼故事”说:周宣王在众目睽睽之下遭遇杜伯“冤魂索命”,脊椎骨断裂后命殒当场.......

这个故事虽然看起来荒诞,但难免会让人联想到一场“暗杀”行动

而作为于“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又给出一条线索:邾国

古怪的还有,尽管太史公在《周本纪》未谈周宣王的死因,却收录了周宣王晚年时期流传于京畿的奇怪歌谣

总之,使得本就扑朔迷离的疑案,更加错综复杂,

仿若各路古籍争锋相对,隐约在暗示:周宣王死于某种阴谋之中.......

梳理史料的过程中,我也反复质疑过自己是不是杯弓蛇影了,

但当时一段晋国的内乱史,又激发了我的探知欲:姬仇失踪的四年去了哪里,周宣王去世时他又在哪里?

正所谓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驱动力,带着这些问题,和芜史一起来场时光探秘吧。

邾国,为何卷入进了周宣王的死亡谜团之中?

通过梳理,我首先排除了邾国参与其中的可能

邾国,相传始祖是黄帝的后裔陆终鬼方之妹的第五子曹安,周初武王将曹安的后人曹挟封于邾,由此立国,

不过在整个西周时期邾国只是附庸于其宗主国鲁国的小邦之一

并未被周天子正式册封(因征服后未消灭,只是招徕归附),所以没有独立的政治地位,

直到春秋齐桓公称霸时期,邾国才获封子爵位列于诸侯。

那么,西周时期如此弱小的邾国,怎么卷入进了周宣王的死亡谜团之中

此事还要从周宣王十一年(前817年)鲁武公带着长子公子括和少子公子戏,西行朝见周宣王说起。

当时周宣王十分喜爱公子戏,提出要鲁武公“立公子戏为太子”这种离经叛道的要求,周宣王十分强势,鲁武公被迫同意,岂料这会为鲁国内乱埋下祸根。

同年,鲁武公回鲁国不久就去世了,公子戏继位,是为鲁懿公

周宣王二十一年(前807年),公子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杀掉鲁懿公,伯御自立为君;过了十年后,也就是周宣王三十一年(前797年),周宣王伐鲁,杀伯御后将公子称立为国君(鲁孝公)。

据说,邾国第七代国君邾娄颜公也参与了“伯御之乱”,不过我没找到史料出处,

从这一段史料来看,似乎是周宣王因伯御违抗王命遂讨伐,可为什么周宣王要等到伯御即位的第十一年才出兵?这笔账岂不是算得太晚了.......

不过《公羊传》倒是讲了一段颇为“狗血”的剧情,似乎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据说邾娄颜公将女儿嫁给了鲁君,只是不确定嫁给了鲁武公还是鲁懿公,

鲁懿公被害死后,邾娄颜公就祸害了懿公的九个女儿(史料原文是九公子,当时公主也称公子),搞得鲁国后宫秽乱不堪,不久还招惹身份不明的人前来行刺,刺客的目标不知是为了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还是邾娄颜公,但却是冲进了公子称的寝室........

危急时刻,幸亏公子称的乳母臧氏用自己的儿子代替了他,这才救下了年幼的公子称,之后鲁国的两位大夫鲍广父梁买子姗姗来迟,二人背着公子称跑到镐京向周宣王控诉,因此周宣王处死了邾娄颜公,将其弟叔术立为邾国国君,其后“反孝公于鲁”,杀掉伯御将公子称立为鲁国国君。

从《公羊传》的记载来看,周宣王是因邾娄颜公与伯御祸乱鲁国宫廷出兵征讨,并且处死了他们......

紧接着《公羊传》又讲了一段后续故事

据说邾娄颜公的妻子“国色也”生得貌美,她在邾娄颜公死后放话说「有能为我杀杀颜者,吾为其妻」,叔术为之杀杀颜者后,就顺利到了这位美人,二人生下了盱。周宣王去世后,叔术就将邾国还给邾娄颜公之子夏父,自己则搬到「滥」地居住.......

此后邾娄人常被周兵骚扰,那些将士质问邾国:何故死吾天子?

正是这段史料中的“杀颜者”和“何故死吾天子”这两句,将邾国带入了周宣王暴毙的谜团之中,

但是邾娄的公扈子(邾娄国君父兄辈的人,了解邾娄历史掌故)否认了以上有关叔术的传闻,包括“杀掉害死邾娄颜公的人”、“娶嫂生子”等等,他还强调叔术本来就想把国君之位还给夏父,但碍于周宣王活着他不敢这样做,直到宣王去世,他才敢将君位还给侄子,

此外据现代学者翻译,“何故死吾天子”一句是指“为什么我们天子死了,你们就敢违背他的命令?”之意,并不是说指控叔术杀死了周天子,且杀颜者指鲍广父与梁买子,非周宣王。

的确,倘若周兵认为叔术杀死了周宣王,怎么可能还跟邾国掰扯此事,早就会灭掉小小的邾国了,哪会有邾国在进入春秋后积极活跃的机会呢?

再者说了,邾国远在鲁国附近,本就弱小,哪里有能力、势力千里迢迢奔到镐京去刺杀周王呢?

因此,我认为“邾国刺杀宣王”一说,是对史料的误解,没有什么可信度,宣王之死与邾国无关。

荒诞的“鬼故事”背后藏着什么线索?

比起以上说法,我倒觉得《墨子》记载的那段“鬼故事”值得探索

据《墨子》记载:

周宣王冤杀了大臣杜伯,杜伯临死前放下“狠话”说要在三年内为自己报仇。

第三年,周宣王与诸侯们在圃田游猎,猎车数百辆,随从数干人,总之满山遍野都是人。太阳正中时,“杜伯”乘坐白马素车,穿着红衣,拿着红弓,追赶周宣王射中他的心脏,周宣王折断了脊骨,倒伏在弓袋之上死掉了。

这一幕,跟从的周人都亲眼目睹,远处的人也都听到了,

此事就被记载于周朝的《春秋》,

此后,做君主的以此教导臣下,做父亲的以此警戒儿子,说“鬼神的惩罚就像这样惨痛快速”.......

当然世间自然没有“冤魂索命”这么荒诞的事可如果有人装扮成“冤魂”刺杀了周宣王呢

我们知道,商周时期的先民很信奉“神鬼”,所谓“神”就是他们认为的“上帝”,所谓“鬼”即“祖先”,

因此,这里也有个小小的疑问:西周时期,有人会想到“扮鬼”行凶吗?

我曾看过一段“尸位素餐”的典故

据说夏商两代祭祀祖先时,受祭祖先的子孙一人,一般是由长子或长孙充当死去的祖先,叫做“尸”,扮作“尸”的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斋戒,住在一间清洁安静的房屋中,有时要住上三天,有时要住上七天。祭祀开始时,“尸”就要代替祖先在祭台上受祭拜,这就是“尸祭”

只不过夏代的“尸”是站着的,商代的“尸”则是坐着的,

武丁祭祀上甲微和其他祖先时,就是叫长子孝己去当“尸”,后世将此引申为当官的只拿俸禄不干事,就象个当“尸”享祭的人,成语“尸位素餐”就是这么来得。

这段典故虽不能说明西周时期人们已经产生了“扮鬼”行凶的想法,

但却能说明“扮鬼”对时人来说,并不是件难事.......

我们再说说这段史料的来源——是《墨子》引自“周之《春秋》”,

问题又来了,我们如今读到的《春秋》是孔子修订的鲁国典籍,难道周室也有叫《春秋》的典籍吗?

据说,西周时期王室和各国都有自己的典籍,周室的叫《春秋》,晋国的叫《乘》,楚国的叫《梼杌》,这些被称为“四方之志”的典籍都由周官宗伯掌管,

但是由于周室发生过“平王东迁”的大事,导致周室保管的各国方志流失亡佚了,

所以后世在争论这么一个问题:孔子修订《鲁春秋》时,是否将晋乘、楚梼杌、周春秋这些都囊括进来了

至少目前来看,很有可能是孔夫子删减了这段记载于《周春秋》的“鬼故事”。

为何我说是“删减”呢?

因为墨子最初学习的是儒学,他因厌烦儒学礼仪繁琐,才脱离儒家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派,

而且,百家争鸣时期最早著书立学之人,不少是从王室流落在民间的“王官”,所以墨子说见过《周春秋》并不完全是口说无凭,他是有机会见到周室典籍的。

这段史料倘若出自《周春秋》,未被后世史家采用的原因,或是因为内容过于荒诞,或是因为独尊儒术后,与儒家对立的墨家典籍难免会受到排挤,未尝没有可能。

回到这个“鬼故事”本身来说,如果是有人“扮鬼”刺杀周宣王,这种假设成立的话,幕后黑手会是谁呢?

杀杜伯的原因,及周宣王死因分析

这当然要从“杜伯”入手,杜伯是谁?

杜伯,杜国的国君,周宣王时期大夫,其职位据考证是“右将军”。

周宣王杀杜伯的原因是什么呢?

正史没说,野史上说是杜伯没有完成周宣王交付他杀掉“妖童”的任务,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我在梳理史料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条重要线索

杜国的地望,在秦都东北、周都镐京西北(如图1),

杜国离“太原”(图2,不是今太原市)非常近,再加上杜伯“右将军”的身份,让我想到周宣王颁发的两大策令:一是“不籍千亩”,一是“料民于太原”

不籍千亩——不再按例率领公卿百吏等举行古礼“耤礼”,等于变相承认土地私有(“不籍千亩”是在周宣王即位初还是十二年后有争议);

料民于太原——料民的“料”,即“数”,指登记人口。

我们知道西周的土地制度叫“井田制”,通俗来说就是:

农民要先耕种公田,才能耕种私田(八家共耕一块公田,耕种“同养公田”),公田上种出的粮食要归周天子。

当年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因为什么被“国人”驱逐?因为土地纠纷,周厉王想将百姓新开垦的土地收归“国有”遭到抵制,采取暴力手段镇压结果自食恶果被驱逐,

周宣王是在其父被驱逐十四年后才即位,当年周厉王被驱逐时,年幼的周宣王还是在召伯以自己儿子代替他死掉,他才逃过杀身之祸,

那么他继位后,是不是首先要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所以,他做出表态——承认土地私有,解决了周王室和国人的内部矛盾后,周宣王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外的战争上:

宣王三年,宣王命大夫秦仲伐西戎,秦仲兵败被杀;

宣王五年,猃狁“侵镐及方”,周宣王命尹吉通率师击退猃狁,向西北推进到太原(非今太原);

宣王六年,宣王召秦仲的五个儿子,命他们统兵七千再次大举攻伐西戎,大胜;不久,又派虢季子白伐猃狁,得胜而归。

经过上述几次对西部、北部戎狄的战争,周宣王暂时解除了西北戎狄对镐京的边患威胁后,转而将精力用于对付南方的荆楚和东南的淮夷,在周朝大军的强大攻势下,南方得以暂安,淮夷亦被武力迫服.......

经过以上大大小小的征战,四境的反叛势力均被压服,国势得到很大恢复,周王声威重振,史称“宣王中兴”。

但是,周宣王晚年多次对外用兵,如攻太原之戎,攻条戎、奔戎,皆以失败告终,尤其是宣王三十九年攻姜戎之战,周师惨败——“丧南国之师”,

所以周宣王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就是料民于太原”

一来,是公田荒废,因多年征战“国库”没有了经济积累,登记户口是为了方便改收“人头税”;

二来,当然是为了补充兵源。

这对诸侯大臣们来说,可是关乎他们自身利益的大事,本来周宣王征战时就没少找他们征收粮草(兮甲盘铭文“王命甲政 治成周四方责至于南淮夷”),现在却要他们出人,

人口若是锐减,谁来种地?谁来劳作?这是动摇根基,当然没人愿意再出兵了。

于是周都流传这么一段童谣曰:檿弧萁服,实亡周国

檿:一种桑树,制造弓的材料,

箕:一种草,编织箭袋的材料,

这句歌谣的意思就是——弓箭和箭袋,将灭亡大周朝。

也就是说,周王朝总这么发动战争,早晚会亡国........

由此,我认为临近太原”的杜伯,首先接到了征兵的命令,但是他违抗王命不从,周宣王偏偏是个性格鲜明、强势的周王,由此周宣王“杀鸡儆猴”杀掉了杜伯.......

站在杜伯的角度他确实无辜,那么站在杜伯子孙的角度呢?

当然也是如此,

所以,我认为是杜伯的儿子隰叔假扮其父的“冤魂”刺杀了周宣王。

由于刺客扮相古怪像极了“杜伯”、出现得又太过突然,应当是所有人都被吓呆,没人注意刺客射出那要命的一箭,

因此,众人还在恍惚中,周宣王就倒下了.......

那这又关乎晋国内乱什么事?

关乎”晋国内乱“什么事?

据《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和《晋语》所说,杜伯之子隰叔出奔晋——避周难,

显然隰叔在杜伯逃到了晋国,从时间上来说,应当是周宣王四十三年(前785年)后,

当时晋国什么情况

周宣王四十三年,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国君晋穆侯去世,其弟晋殇叔成了晋国的统治者,晋穆侯长子的姬仇出逃。

此后长达四年,史书都没记载下姬仇踪迹,

再次见于史册,是在周宣王去世的次年,也就是公元前781年,姬仇率众袭杀殇叔,自立为晋君,是为晋文侯。

晋文侯可谓晋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后来他帮助周平王平定了周携王,结束了长达二十几年两位周王“并立”的尴尬局面,

可是这样一位有影响力的晋君,竟然没有史料记载他四年的流亡生涯,到底逃到了哪个诸侯国?其追随者又是谁?

无人知晓,或者说似乎这段历史被刻意掩盖了,

那么,我们梳理这些信息后,是不是可以做个这样的推论:

晋殇叔敢公然违背宗法制夺取君位,是否与周宣王达成了某种协定?殇叔征战四方立下过战功,且其手里掌握着晋军,这是好战的宣王更为看重的,

因此周宣王并未为姬仇主持公道,这也能解释为何殇叔在周王眼皮子底下安稳当了三四年的国君,

周宣王也为此引来姬仇的愤恨,

姬仇逃亡途中遇到了“同病相怜”的杜伯之子隰叔,二人结盟,共同策划了“扮鬼”刺杀周王的行动,

周宣王死后,晋殇叔的“靠山”倒了,

姬仇借隰叔的势力(杜伯是右将军,手里应当掌握着一批军队)杀回晋国夺回了国君之位!

由于隰叔长相近似其父杜伯,因此时人认为是“冤魂索命”,

又或者后来这段史料,被反复删减,再加上战乱典籍流失,以致于只见于散文作品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晋国史话 第一辑 献公时期的开拓与变革《假道伐虢》(一)--历史上究竟有几个虢国?
晋国一家事,半部春秋史(1):手起刀落、快意恩仇晋文候
春秋诸侯脸谱
三家分晋前传——从曲沃代翼说开去
邾国:鲁国怀里的“肉中刺”
中兴周朝的周宣王,到底是被鬼魂弄死的,还是被人做掉的|文史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