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禅说教育】始终做一只翱翔的鹰

湖南茶陵的郁山主始终不曾出家,也不曾行脚参禅,因庐山有化缘的和尚来到,他们谈论到禅门里的事情,和尚让他参一则公案——有僧问泰钦法灯禅师:“百尺竿头,怎样才能更进一步?”法灯在喉咙里发出反胃的声音:“恶。”——这公案到底有何禅机?郁山主想了整整三年,都没有明白。

有一天乘驴过桥,他一踏上桥板就掉了下去,因此忽然大悟,作偈颂说:“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因此他就更不愿意游方参禅了。

郁山主是白云守端禅师的得度师。白云守端禅师后来曾经作偈赞颂说:“我家先师曾经问过百尺竿头怎样进步,没想到,他在山溪桥上一踏桥板就除去烦劳,山河清朗,从此再也不曾走出茶川,而他所有的吟唱长啸不过是。”

百尺竿头,原指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唐代诗人吴融《商人》云:“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北抛衡岳南过雁,朝发襄阳暮看花。”写商人的辛苦恣睢,舟车劳顿。首句写船上桅杆迎风摇摆,表明天气——“五两”,是古代的一种土法测风仪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藉以观测风向、风力。

后来,“百尽竿头”多用以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成就极高。禅门典籍里,多见此语,比喻修为、修炼达到了极高境界。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说明做学问和人格修养应取的态度。经他一使用,这句禅门用语,逐渐成为一个成语,泛指不满足已有成就,要争取更大进步。

长沙景岑招贤禅师,被丛林称为“岑大虫”。他曾派门人去问同学会和尚:“和尚拜见南泉普愿禅师后怎么样?”会和尚沉默不语。僧又问:“和尚未拜见南泉以前干什么?”会和尚说:“不能还有其他的。”僧人回去告诉景岑,景岑念了一首诗偈:“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说,即使已经修炼到极高的境界,到了已经开悟的百尺竿头,也还应当再进一步,努力到达真理的彼岸。

佛教有小乘、大乘之别,小乘就是小悟,最高成就罗汉境界;大乘则是大悟,能成就菩萨境界——巴利文的“Bodhisatto”,音译“菩提萨埵”(简称“菩萨”),“菩提”汉译即“觉悟”,“萨埵”(埵,duo,三声)则是“众生”或“有情”(有感情的众生),“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即是说,菩萨既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又是以觉悟他人为使命的“有情”之人,因为他要普渡众生。佛教讲自利、利他,“自利”就是自己获得受用,但获得佛教真理,仅自己受用还不够,还应让更多人得到受用,这就是“利他”。禅宗主张,参禅者彻见佛性后,不能仅止于“自证自悟”,而必须重新回到尘世来救度众生,这就是“更进一步”的禅林本意。

“更进一步”,简单说,就是“不满”。无论学问,还是人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渐臻胜境。鲁迅先生说:“不满是前进的车轮。”不满,就是一种不断向前迈进的生命姿态。人生从零开始容易,到一定高度之后要有所突破,很难。就像一个学生,要把60分的成绩提升到80分,不难,而要从90分到100分,不易。所以,无论何时,处在“百尺竿头”,其实是人生的一种窘境:前行艰难,回头无路,怎么办?只有“更进一步”——树立更高远的目标,寻找新的突破口,才能达到更高的生命境界。

绝大多数教师,在走上讲台前,都已具备从业的起码资格。随着教育生涯的演进,教学经验的丰富,技术能力的提升,大多能够积攒下一定的荣誉和业绩,再不济,也能熬成有资历的“老教师”,轻轻松松地把课授下去,把道传下去。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按古人的说法,“人到中年万事休”,事业虽不一定有成,但上有老,下有小,工作方面资历老,再要说什么业务进修、专业成长、事业发展,可能对他们都是“神马浮云”。说他们职业倦怠,已经不妥,其实是“人生倦怠”——看惯了,看淡了,看厌了,不只是审美疲劳,在他们那里,审一切都是疲劳。

而一些名特优教师,少年得志的,到此早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大器晚成的,也已拥有各种荣誉,各种称号,各种光环,自不免有功成名就之感。一切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似乎也不必多想、不愿多想了。往下,不那么容易掉落,往上,也没什么值得激动的目标。靠早年间积累下来的东西,对付现在的功课,打发剩余的时光,绰绰有余。要他们再进修成长,也很难——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

但是,也有不一样的教育人生——我的朋友蒋开键,40多岁时,才以特级教师的身份,从外地引进到我们区里。我认识她时,她已快50岁。她告诉我正在学电脑,准备到网上冲浪,让我侧目。后来,得知我要组建“知行社”,她踊跃报名,每次都积极参加活动,完成规定的任务。而且很快就开了博客,以“高原石头”的名字,驰骋网络江湖。

她眼睛不好,身体欠佳,打字很慢,因是新学,无论电脑,还是网络,都不可能像年轻人那般娴熟。但她的博文更新很快,有时一天好几篇,无论原创,还是转载,每一篇,都非常认真地排版,精致地插图,注重字体和颜色的区分,从那漂亮的页面,就可以分明感觉到,她是在用心,用心思和心血,做着一件重要而神圣的事情。

她始终坚持学习。她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体现为自己对学习的爱。她认为,教师一定要努力学习,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以她的年纪,仍在不断接纳新事物,积极参与网络研修,便是明证。听说某个人讲座精彩,便连忙在网上寻找,认真听取,看到谁的教法不错,便在班里做类似尝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这样不断接纳,汲取,没有宽大的襟怀,没有对教育的真诚的爱,都是不可想象的。

很快,她的博客就在“新浪”得了大奖。很快,她又得到“知行社“的年度荣誉人物,但她依然不骄不躁,依然谦虚执着地奋进,心无旁鹜地继续赶路……现在,她已经退休,却依然闲不住,依然是“生命不息,博客不止”,从20072月到现在,她的博文已达3100多篇。而2007年开博时,蒋开键已快53岁。愿意花如此多精力做这样的事,我相信,纯粹是出于自愿,出于她对自己生命和责任的认定。

生命,我愿意这样理解:就是生长着的命——人的肌体可能停止发育,但绝不会停止代谢,代谢的实质就是生长,不断生长,才会有活着的命,不能再生长,就是死掉,当然,也就是“没命”了。有时觉得,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其实不只一个——不断前进,你会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世界:从贫民窟到富人区,从街道办到国务院,其间的风景差异,感受悬殊,不仅是不同生活的体验,更是不同世界的写照。

这样的感触,在阅读《海鸥乔纳森》时,得到了强化——那只叫乔纳森的水鸟认为,“海鸥天生就应该飞翔”。他沉醉于练习中,不断尝试着对海鸥来说几乎不可能的飞行。他被鸥群视为异类,最后被驱逐出境,但依然没有放弃。对他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执着于自己的最爱,并日臻完美,而他最爱的就是飞翔——更高、更快地飞翔。他在孤独中一遍遍练习,在经历了种种艰辛考验后,终于飞到了梦想的高度,见到了飞得更高的海鸥。

“我们是根据这个世界上学到的东西去选择另一个世界的。如果学不到什么,那么另一个世界也会像这个世界一样,你会遇到同样的局限和困难。”那个叫苏利万的长者告诉他。他在他们的引领下,体会到了超越时空的局限,自由自在,“尽善尽美”的飞行。

这是典型的“向上之路”,既是物质意义的,也是精神层面的——正如作者理查德·巴赫所说,每个生命都有无数种可能,只有飞得越高,视野才会越广、越远,才能发现自己心中真正的梦想、渴望与激情。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乔纳森的“自我超越”,正是教师职业和生命成长的隐喻——他是“天生的导师”,他不断向上的飞翔,正如我们的不断成长。在不断“向上”的超越中,他变得优秀、强大,当他最终选择从天堂回到尘世,回到自己被驱逐的地方,用爱和慈悲,去指引和帮助那些像他当初那样渴望“向上”的孩子。所以,我曾在微博里写过一句话:不断前进,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一个朋友看了说:反之亦然——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才能不断前进。的确一样,因为都要前进。

与郁山主相反,赵州从谂禅师一生都在不断的行脚中——幼年时,他在山东曹州出家,后至池阳,参谒南泉普愿禅师,深契超尘越俗、断执无碍的南泉禅风。从50岁时开始,他云游四方,先后参访黄檗希运、洞山宝寿、盐官齐安等禅门大师,过着随遇而安,随缘、随喜、随众的云水生活,从来都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到80岁时,才在赵州城东观音院驻锡住持。所以明朝的莲池大师(一说是宋朝的著名居士张无尽)曾为之赋诗: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

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禅门中人,不外两种生活,或者住山闭关,或者云水行脚。闭关者,多已得法,只为修炼、精进,以便开山弘法;行脚者,多未得法,所以辗转四方,而行脚的目的,也只为得法后闭关修炼——能够住山、闭关者,往往已经了脱生死,自心安定。而赵州,只是因为“心头未悄然”,所以无法释然,所以四处寻师访道,寻找真切答案。

莲池大师虽也曾持锡游方,参禅悟道,但他终生践行的,却是打坐念佛的净宗。按其诗本意来看,赵州是“空费草鞋钱”了,但是真的就空费吗?不然。人生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金银官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能带走的,只是在人世间的经历与体验。或者说,人生在世,最有意义的,其实只有“生”的过程。按佛门说法,就是“勘破、放下、自在”,要达到最终的“自在”,就必得首先“勘破”,要“勘破”,就必得有求真的热忱,放下的勇气。就像赵州,“只为心头未悄然”,就不辞千辛万苦地寻找答案,以便能让自己心安——心安理得,心安的原因,是因为得到了道理,明白了问题。

据说,赵州八十犹行脚,是因为一位学僧问他:“宇宙有成住坏空,要是有一天,风吹初禅,水淹二禅,火烧三禅,世界毁坏时,我们的肉身还会不会存在呢?”赵州回答:“随他去!”但是一向伶俐的赵州,对自己的这个回答并不满意,却一直没能有更好悟解,就想出外寻师访道,因此留传下这则“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的公案。

延福慧升禅师住持支提山时,有一次上堂就大喝一声说:“囊括十方世界,集合十世古今,汇聚到里许地,逼塞拥挤在一起。如果这时放开大约一针锋大的空隙,那么就会使大海西流,大山倒竖,鼋、鼍、鱼、龙、虾、蟹、蚯蚓等都会涌出波澜,兴奋游泳;尽管这样,更须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才能步步踏转无尽藏轮,才能真正明白鼻孔是搭在嘴唇上方,眉毛不在眼睛下面。”

“更须向百尺竿头自进一步”,哪怕只是明白“鼻孔搭在上唇,眉毛不在眼下”这样简单的道理,慧升禅师的“大喝”,其实正是宗门的主张——过去的禅师,毕生精力心血都用在深思上。父母未生我之前,什么是我的本来面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念佛者是谁?我在吃饭,吃饭者是谁?我在睡觉,睡觉者是谁?这些生命意义都要明白,果真明白了,才算是找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才能够踏实安心。

教育是极其艰辛、清苦的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繁重的工作。但教师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以求得教育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升、发展。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正在逐渐失去垄断知识的地位,正在逐渐失去教学关系中的“主宰”地位,而且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师”甚至将不再是一个终身的职业,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才可能一直胜任自己的职务,才可能一直保持对职业和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据说,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年龄可达七十岁。但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时,却必须作出困难然而重要的决定——那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羽毛又浓又厚,甚至使飞翔也变得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历经十分痛苦的蜕变。

选择蜕变的,要经历长达150天的漫长操练:首先,努力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然后,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静静等候新喙长出来。接着,它要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拔出来,当新指甲长出来后,再把老羽毛一根一根拔掉——五个月后,新羽毛长出来,翅膀重新变得矫健有力,爪子重新变得坚毅锋利,当它再次开始飞翔,带着重生的力量,它能够再享有30年的生命岁月。

鹰的蜕变说明,生命中最荣耀的时刻,并不是辉煌的顶峰,而是新生的瞬间。因为那一刻,它超越了自己,拓展了生命的时空——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也必须像鹰那样作出困难的决定,经历艰苦的修行,把旧的习惯,旧的束缚抛弃,以便开始一个重新飞翔的过程。无论如何,那也不会“空费草鞋钱”的,因为,教育生涯有尽,而教育生命无涯。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爱戴的教师,那你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学生不断地在你身上有新发现,你要像怕火一样地惧怕精神的僵化。”“百尽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显全身”的意义,或许就在努力克服“精神的僵化”,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育素养。而一位好教师,总是愿意放下旧的包袱,学习新的事物,像鹰那样,不断开创另崭新的未来。


长按下面,随时看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禅门公案集锦(之七)
走过的路,从来不白费
51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禅门公案:老僧只管看
禅诗欣赏:饭熟已多时
怎样参禅才能悟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