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刀见】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只能说是“假学校”

你点,或者不点,我自在这里

看教育,也看人间

你看,或者不看,我自在这里

说想法,也说感叹

你赞,或者不赞,我自在这里

写今天,也写明天

——我是刀哥,我在看教育,欢迎你围观!

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只能说是“假学校”

好些年前,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后来被一些校长玩笑称为“三声教育”。我说的是,一所学校应该是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的。

学校应该是充满笑声的。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师生的微笑就是天堂”。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学校应该是充满快乐的。但是我曾听说,某地一位校长,居然公开要求老师“教会”学生笑——笑,每个人天生都会,像呼吸和饮食一样,几乎“胎里带”的。这位校长的“要求”,充分说明这种本能的缺乏和消失。无论中学还是小学,低段孩子似乎还会偶尔有笑,越到高段,越不会笑:他们总是愁着眉,皱着脸,像一串串苦瓜。有时排练或表演,老师极力强调表情自然,但往往,那挤出的“笑”,都是干巴的,生硬的。难怪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仿佛就是监狱,每个学生,都是囚犯,每个老师,都是不怒自威的狱警,或“管带”——虽有带,更多,却是管。

歌声朗朗,不是说“唱红歌”,或者让歌声飞到哪里去,让别人“夸咱们歌儿唱得好”,而是说,学校的孩子,童年、少年或青年,都应当有发自内心的快乐歌唱,以真诚、自然的歌声,作为学校生活的仪式和内容——最好是有优雅动听的校歌。很多从民国教育过来的老人,对当年的校歌都记忆深刻。甚至有很多人,就是凭着熟悉的校歌旋律,找到久违的校友的,就像列宁说的,无论在哪里,都能凭着《国际歌》的旋律,找到同志和战友。

我一直愚笨地以为,学校就是学生读书的地方,学校就是教师教书的地方。换句话说,在学校里,师生的“交集”应该是“书”。学生“读书”,自然离不开“阅读”;教师“教书”,自然要教孩子“阅读”。所以我曾经说,书应该成为学校最显著、最典型的LOGO,琅琅书声应该成为学校最永恒、最经典的风景线。

很显然,这里的书,包括教材,但绝对不只是教材。按叶圣陶的说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或者,用禅宗的理论,教材无非就是“指月之手”,就是指给你看月亮所在的那根手指,而所谓的月亮,就是浩瀚如大海的文明,璀灿若星辰的经典,简单说,就是书山,学海。因此,无论是学生的阅读,还是教师的阅读,都不应当只局限于教材,教参,或练习册、哈达卷之类。

道理如此,事实上呢?

小学的情形,稍好一点。不少学校已经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愿意努力做些鼓动和推广,也多少有些阅读的迹象。中学,无论初中还是高中,除了课本,几乎没有太多阅读,教师,哪怕是语文教师,真正的“教人读书”的人,也几乎没有像样的阅读。

前些年,我有机会跟公益组织合作,推动校园阅读。绝大多数公益组织,已经把项目收缩到,或者说局限到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应试教育的重灾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几乎没有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即便公益组织想推,无论使出“吃奶之力”,还是用上“洪荒之力”,都不会有什么效果,更别说意义和价值。

2015年,我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后,有了更多机会到学校讲阅读,作推广。当然,更多的还是教师的专业阅读,除了现场调查教师的藏书(真心说,数量都少得可怜),我也会询问学校的图书馆或图书室,有机会也总是要去看看。多数学校是有的,因为那是必要的“硬件”,不能软的。但很少有学校真正开放。要么缺人,没有管理员,只能关门闭户,纯粹只是“藏书室”;要么缺钱,没法及时更新,书的内容陈旧,品相不堪,让人很难有阅读的兴趣和冲动。

更可怜的是,很多学校的书,都是“被装备”的,是由几乎不懂教育、完全不懂阅读的有关部门安排进来的,纯粹是为“充数”或“冲量”的,它们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就是应付某些时候的某项检查——实在说,看到它们灰头土脸的样子,想象着它们入库后就没被光顾的寂寞,心里真是莫名地悲凉。

以前我觉得,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用英语说,就是read,现在我才明白,他们到学校,不过只是go to school,完成“上学”这件被规定的“义务”。以前我觉得,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就是天生的读书人,不说一直手不释卷,至少应当时时开卷,现在,我不得不反复跟老师们讲: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或者说,做好读书人,再做教书人。我甚至不无痛心地说:不读书的教师,配不上自己的职业,更对不起班里的孩子。

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收效甚微。原因其实我很清楚,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读书并非必须的事。以成绩和分数为唯一的评估标准,教师读不读书,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只要有时间和汗水,就够了。

但是教育,显然不能只是分数和成绩。每年六月,高考中考后,看到中学校园里被随意丢弃的练习册、哈达卷,真是非常悲伤而心痛的——那可耗费了他们大量的心思和精力,浸透了他们青春的汗水和心血啊,现在,却毫无用处了,像那所谓的卫生筷,或卫生巾。

对他们来说,也就只是上了九年或十二年学而已,并没有读过什么书,至少,没有感受过书香,没有体验过被书包围和体贴,没有从书中得到过感动和温暖。一个真正读过书的人,有谁不会珍惜自己曾经用心读过的书,有谁不会记得那些曾经给过自己鼓励和慰藉的书呢?

但我其实并不想多说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不看重阅读的人,没有过美好阅读体验的人,说了,估计也没有什么用,对于看重阅读的人,真正识得书滋味的人,则完全没有必要说——能够坚持看我公众号的,我估计,多半是后者。我只是想说出自己的一些感觉和判定:

一个没有阅读生活的老师,只能说是假老师。

一群没有阅读体验的学生,只能说是假学生。

一所没有阅读氛围的学校,只能说是假学校。

最后,一种不真正重视阅读的教育,只能说是假教育。

这样的感觉和判定,无疑有些悲哀。更悲哀的是,我们正好不幸地置身于这样的教育中,不幸地行走于这样的学校里,满目所见,就是这样的假学生,假老师——我们仿佛假装在学校里,假装做着我们自以为是的教育。

2017.4.22.濮阳

刀哥新书《阅读照亮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安静静的教书怎么那么难
凌宗伟:还是要读点专业的书
他,交出了那把弹簧刀!
傅国涌:重温民国中小学教育
教育就是与美相遇
小学教育热点话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