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三个常见问题,父母几乎都会遇到。

近日参加集中隔离,顺便报了尹建莉的远程儿童教育培训班,想着听听专业的课程,顺便系统学习一下育儿知识。

加入学习群后,看到妈妈们七嘴八舌开始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先开始许多人介绍自己学习尹建莉书籍的经验和成果,大家相互赞许,到后来开始不断的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又到后来开始相互抱怨,错综复杂。我大致浏览了一下聊天内容,发现几个问题。一是妈妈们即便认真学习了教育类书籍,但仍然反应难以加以应用。二是依旧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对什么是真正教育的理解不足。三是习惯性的把教育问题归责给孩子、老师或原生家庭等外部因素,缺乏自我修正的意识。以上这几点,说明大部分家长对待教育还存在偏差。

梳理了一下,主要有如下三个问题。

1.书看了也都理解了,但还是做不到。面对孩子犯错,依旧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书看了是好事,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从看书到理解再到做到,这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把学和做结合起来,也是最最重要和难度最大的。首先,这段艰难的路是每个家长必须要走过的,不信你可以问问那些在教育方面真正强的家长,一定都是从问题中熬出来的。但只要你是一个负责任和善于思考的家长,并且愿意改变,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当然这期间你还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耐力,但也伴随着幸福和快乐。因此,这个问题可以存在但不必过分挂怀。

至于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说到底还是在教育的学习和理解上不足够,无法支撑自己的心力和行为。比如你对孩子的观察不足,对儿童行为方式的理解不足,内心自然就会产生不满,如此只能靠忍耐和控制又怎么可能长久?即便长久,心里也会积怨并无意间发泄,这些都会产生不好的家庭教育影响。再说,即便是适当的发一下脾气也没关系,但要知道发脾气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不是发泄而是理性处理,只要对孩子的影响是正向的,就不必前怕狼后怕虎。举个例子,当你发现孩子吃手或者乱摸东西时,你会努力的克制住自己的脾气然后去进行干预,最后甚至被孩子弄得崩溃失控,还是会通过学习和理解孩子行为,知道这是一种儿童大脑有效建立神经元联结的基本发育阶段,从而为儿童提供辅助性服务来避免一些安全和卫生问题呢?你是否知道过分阻碍孩子的探索行为会造成心智成长的缺失,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呢?那么为什么不可以通过把孩子的手或周围的玩具洗干净来确保安全卫生,以理解并支持他们这样做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

儿童教育要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不要被表面框架给困住。因此,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反思并通过短期和长期观察来化解,站在儿童视角去尝试理解孩子的行为方式,这样才能真正的化解愤怒。再说直白点,愤怒来自于不理解,而非行为本身。

2.把教育问题的责任归给了原生家庭、老师和教育机构等外部因素,唯独从自身反思的想法很有限。

这似乎是我们的本能,当遇到问题时下意识会进行外部归因,这或许是一种原始的自我保护行为,不从自身修正会节省巨大的精力。但问题是这么做以后,问题基本会继续存在,无论我们的归因是否正确,这都不重要,即便其中某些归因是客观存在的,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教育孩子不好的效果。

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最核心的技术就是“保持自我反思”,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尹建莉老师也曾表达过意思:“教育的区别在于家长的不同,而非孩子的差异。”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教师和教育机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甚至是家长双方也认为彼此都存在着问题。一方面,我们还无法确定自己一定是客观和正确的,因为无论是原生家庭还是老师等外部因素,都有其出现的必然性,我们无法确定错误一定出在他们身上,也没有有效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即便我们肯定自己是正确的,外部因素也确实存在问题,那么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吗?不会的,即便我们有多肯定责任在于外部因素,都不会给解决问题本身带来有效办法。更为严重的事,一旦我们做了外部归因,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动力来源“自我修正”就会趋于无效,这会让我们安于现状,在教育问题上止步。

其实,任何教育问题的出现都可以从家长自身去引导和解决,这也是教育结果之所以不同的根本区别。所以,家长们应该尽量保持自我反思,从自身角度去解决问题。

3.责怪爸爸在教育方面付出的太少,以至于妈妈在教育时多少带点情绪。

爸爸的教育方式和妈妈们确实不同,他们很难做到耳提面命,但也确实存在有些爸爸在孩子教育上存在过度缺失的情况。

第一,每个人对教育的理解是不同的,但不能因为理解不同而产生大的矛盾,甚至影响家庭教育的氛围。

每个人对教育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异更大。即便你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多自信,也没办法完全说明一定是正确的,即使是自身的想法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理解跟妈妈往往差别很大,这无妨,因为他们的职责也不是完全重合的。妈妈们尽量理解这一点,不需要抓住细节和小事耿耿于怀,这样做的效果常常弊大于利,很可能会破坏爸爸对孩子教育的积极性,更有甚者导致其破罐破摔,越发影响家庭氛围,陷入恶劣的教育环境,这是家庭教育最坏的结果。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应当多鼓励,多理解和多配合。

第二,即便父亲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多社交活动需要处理,就代表必须缺失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了吗?我觉得不一定。

对于爸爸来说,不必时时耳提面命,更重要的是高效交流。因为如果家长双方都抓住孩子的细节不放,孩子会难以承受,效果也不会好。爸爸可以采取高效沟通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陪伴。比如即便每天只有半个小时,或者每周每月只有一两天时间回家,也可以跟孩子高效的交流。这期间的交流不要限于指责,也不要过多谈论学习成绩等严肃话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这一阶段工作上遇到的人和事,让孩子知道爸爸的状况,当然说的时候尽量从孩子视角出发,不要讲述的过于复杂,这样孩子就会感兴趣,并乐于交流,甚至在工作上遇到的烦恼也可以跟孩子说说,或许他们还会给你出主意,其实参与父母的生活甚至能帮到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和愿意做的事情。然后再问问孩子都交了哪些朋友,学校里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等等,当然这些聊天都是在轻松和自发的气氛中开展,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能成功开展一次这样的交流,那么孩子也会乐意以后继续这样做。如果顺利,孩子会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你探讨,有趣的事会着急第一时间告诉你,这些都是良性的沟通和陪伴。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便见面次数很少,也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效应,反而比那些天天陪伴在孩子身边,却又无所建树的家长好太多。高效的交流最重要的是保持尊重、坦诚和关爱,这样气氛就会轻松愉悦且高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般这五种家庭,10年后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你家中了吗
这6种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伤害很大,希望你家不是其中之一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这五种家庭, 很难养出优秀的孩子, 家长再不重视就晚了
爱是相互的,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有爱、被爱!
'我想让爸爸死掉',5岁孩子说完生日愿望,被亲生父亲打进医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