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自己心灵的救赎者
做自己心灵的救赎者
刚刚看完了1994年出品的美国电影《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终于能够理解这部影片为什么能够获得当年的奥斯卡七项提名了。惊叹于导演Frank Darabont(弗兰克·达拉邦特)对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主演Tim Robbins(蒂姆· 罗宾斯)和Morgan Freeman(摩根·弗里曼)对角色的准确表现,更钦佩于编剧Stephen King(斯蒂芬·金)的巧妙构思。
《肖申克的救赎》在艺术的人物塑造上十分到位,体现了人性的软弱和坚强,我想如果不是同年出品了像《阿甘正传》、《狮子王》这样的强势对手的话,他必将是各类电影评选中最璀璨的明星。
在故事情节上,或许在看惯了各类悬疑小说的现代人眼中,这个被冤枉入狱的囚徒的自我拯救的故事实在稀松平常,就如我在看到电影简介之后的反应一样,但当我静下心来看完了整部电影之后,才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救赎——自我的心灵救赎。
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习惯和希望。
片中着重描写了生活在肖申克监狱中的囚徒年复一年过着被压迫管制的生活,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被判终身监禁,在经过了短暂的心理适应之后,生存下来的人都甘心情愿的在监狱中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甚至将这种生活当作了一种习惯。狱警越来越凶残,囚徒越来越服从,不服从的后果就是死亡。我深刻的记得片中那个入狱当天被打死的胖子,还有那个70多岁被获假释的老头出狱后的沮丧,生活完全失去了目标,最后自杀而亡的情景。同样是由于不适应出狱后的生活,由弗里曼饰演的男配角瑞恩也想过重新犯罪回到监狱去,但最终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原因是他看到了希望。
“希望是一件美好的东西,不论你是否发现,他一直存在”男主角安迪说的这句话一直回响在我的耳边,是的,当你消沉时,或许你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失望,但你必须承认,其实希望一直都在,不管是十年,二十年,还是四十年,安迪和瑞恩都没有放弃,并最终得到了希望的回报——自由。生活本身并没有欺骗任何人,只是每个人在人生的路上选择了坚持追寻和半路放弃,因而每个人的轨迹也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所以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谁也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做到坚持追寻,因为坚持就有希望。
可悲的是,到最后被冤枉入狱的安迪还是通过越狱逃出了肖申克,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社会环境的恶劣,公平和正义不可能触及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还是那句话——坚持追寻,我们不能因为环境的不公就自暴自弃,影片中同样生活在不公平环境下的囚徒,为什么有的人会走向堕落和死亡,有的却走向光明和自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救赎——自我的心灵救赎!
努力克服即成的习惯,即使那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只要你努力的积极生活,我们就不至于最终溺死在习惯的泥沼中。
当眼中看到失望的同时,心里要抱有希望,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自我救赎的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肖申克的救赎》,你我都是自己的囚徒,救赎之道亦在自己手中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曾素梅)
从《肖申克的救赎》中学到的三个道理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与自由
救赎、自由和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凭什么火了25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