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翁源县县名之由来·韶关日报
翁源县县名之由来
文仁

翁源县因境内有翁江之水源于翁山而得名。该县各地地名的来历如下:

龙仙:

据神话传说,昔有二仙翁游青云山和青龙山,见这块地方云霞灿烂,“有若台殿人物”。赞叹之余,口中念念有词,仙指一划,即有一巨龙自东北向西南躺卧,银光闪闪,逶迤多姿,环抱两山腹地,巨龙变成龙仙河。从此该腹地即起名“龙仙”。

岩庄:

有岩头水与上庄水在该境流出,故取两水之名,称为岩庄。

坝仔:

坝仔圩原系河石坝,清乾隆年间,有人在石坝上建了一间“恒年烟店”,后来店铺逐渐增多。为了方便交通,群众捐款建造“花桥”和“白马庙”,形成小圩镇。因圩镇建筑在石坝上而得名“坝仔圩”,后引伸为当地行政区名。

松塘:

古人根据松塘街地势较低,四面山岗围绕,而且很多古松耸立,形似一口大塘而取名。

江尾:

传说江尾圩前身是石灰潭。当时江尾没有公路,石灰潭水上交通比较方便。后因地盘有限无法扩建,1993年开通南龙至江西公路以后,始迁到荒垌岗尾,谓岗尾头,即现在的江尾圩地方。江尾的“江”原是山岗的“岗”,后当地人图书写方便,加之当地方言“江”与“岗”同音,故演变为“江尾”。

南浦:

相传旧称二乡十一堡。明万历以前是一片荒坝。时有马山赖姓人在此建房开店,逐渐成为圩场,叫钟南浦,后简称为南浦。

周陂:

传说明末清初有周姓人在周陂圩河段筑一水陂而得名。

名始于清初。该地有十二山石示,绵延近十里,横贯东南,东南端地势高,称为石示头,当地地势低,称为石示下,此地取其所在方位得名。

三华:

明嘉时期已有三华镇,城堡雄伟。站于城廓,极目远眺,可望东华山、西华山(即青云山)和当地玉华山(又称望云寨)。视野所及,“三华”在目,令人神往,故称该地为三华。

六里:

清朝以前谓利陂铺。民国初,此地乡村分为华竹、桂竹、下陂、大陂、后岭、漩水等六甲,合建圩场为六甲圩。后因“六甲”的称谓于当地棺材规格(棺材板块数多少即称多少格,有六格、八格等)的叫法谐音,认为不吉利;加之“甲”字头大脚直,形如死尸,故于甲字下面再加二笔,遂成六里。

官渡:

古名细草岗,又改名九龙铺(此因九龙水汇合而名)。传说从前有一位在外地做官的石示下人,由此经过,因翁江水涨,无法过去,他便出钱买了一条大船并请了一位船夫渡其过河。过河后,还留下船和船夫在此运载过往民众。从此,这里成了渡口。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为人民做了好事的官人,便称渡口为官渡,并引伸为当地地名。

翁城:

自洪武二年(1369年)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是翁源县城,故名翁城。1940年,县城迁龙仙,翁城之名仍沿用至今。

新江:

凡洞水、鱼溪水把人村分为两片。清代,一个片叫新塘铺,另一个片叫江镇铺,各有圩场。抗日战争时期为开公路,在两铺中点建一圩场,取原两个铺名首字命名为新江圩,并引伸为当地行政区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围美古韶城 | 走! 带你逃离城市的喧嚣,寻找心灵的寄托
翁源县新江镇中心小学大课间
江畔遐思
翁江培
漾濞下坝
《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