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系列讲座——发心由“仁”,正行从“义”

仁,人之安宅也;

义,人之正路也。

——《孟子·离娄上》


在前文<仁者爱人>中我们分析了“仁”的涵义,那么“义”的涵义又是什么呢?


义,甲骨文是羊(羊牲;上古最易取得的祭牲)在我(锯齿状锋刃的长柄兵器;象征权威)上形,我亦声,用竖“我”置羊(祭牲)而祭表示祭祀的礼节程序之意,读ㄧˊ yí,即仪式。是“仪”的本字。如: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


“义”所表示的这种祭仪,是上古初期重大事情必行的隆重仪式,所以“义”也引申表示理应遵行的合乎礼法、道德的重要原则或道理,读ㄧˋ。如:

“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义”的这种“合乎礼法、道德的重要原则或道理”的含义,其落脚点是“理应遵行”,所以“义”引申也表示“合乎礼法、道德原则的事或举动”。如:

“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礼记·礼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同“仁”一样,“义”也是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是中国传统道德体系的重要基础。如果说因为“仁”侧重于发心,如何“施仁”对于一般人来说有些难以把握的话,那么“行义”就相对明确多了,因为“义”侧重体现的是合乎礼法、道德的“原则或道理”。所以古人说: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作为人们应该共同遵行的“重要原则或道理”,合乎“义”的自然就是正义的,背离“义”的自然就是非正义的。当非正义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时,那么讨伐非正义也是一种正义。所以历史上反抗暴虐统治以恢复传统正常秩序的大规模行动多称为“起义”,起义的军队多称为“义师”。而反映这种正义与非正义交战的历史过程的故事,则称为“演义”,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等。


“义”的这种“合乎礼法、道德的重要原则或道理”,源自于古人对于天道的透彻认知。也就是说,“义”是符合天道的,是天道的一种体现。所以古今中外人们坚信(历史也反复证明):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


既然“义”是天道的一种体现,那么维护正义就成了每个人的责任。当正义与非正义交战的时候,“对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阿拉伯谚语)”,人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如何选择,如何作为,就成为了每个人的“演义”。


(刘冰清编辑制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文化传统的内在结构
什么是古典儒学?儒家初创时期形成的理论形态
从天道到人道
意志自由与社会正义:孟子“可欲之谓善”命题阐释 | 黄玉顺
了凡四訓白話篇 - 道論 - 術數縱橫 - Powered by Discuz!
道德经第38章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