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始于学终于天成—论明代徐渭书法思想及其书史意义


始于学终于天成 论明代徐渭书法思想及其书史意义

徐渭像

徐渭是继祝允明后对于明代书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书家。『天成』与『本色』是其对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追求『出乎己』而不『诡乎己』。强调临摹寄兴,以『时露己笔意』为『高手』。其对书法的基本观点是『心为上,手次之』。徐渭的书写实践着自我的思想,并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晚明书法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言:『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予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徵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①其所谓的『书神』,正是明代书法不同于元代而自具之灵魂,从这个角度说『王雅宜、文徵仲』固然有其价值与高度但是其形态与追求更是前代的延续,而明代书法自身价值的形成却不是从他们开始的。

明 徐渭 梅竹图 32cm x 116.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徐渭对祝允明书法极为推重,曾说『祝京兆书,乃今时第一』,②又《跋书尾》:『董丈尧章一日持二卷命书,其一沈徵君画;其一祝京兆希哲行书,钳其尾以余试。而祝此书稍谨敛,奔放不折梭,余久乃得之曰:「凡物神者则善变,此祝京兆变也,他人乌能辨!」丈弛其尾,坐客大笑。』③明代抒情书风的确立应该追到祝允明,徐渭所谓『物神者则善变』正是这一书写类型的重要特征,徐渭自身也是这样实践的。

明 徐渭 葡萄图 38cm x 118.3cm 上海博物馆藏

一天成与本色 徐渭在跋张弼草书中明确提出『天成』的思想: 『夫不学而天成者,尚矣;其次则始于学,终于天成,天成者非成于天也,出乎己而不由于人也。敝莫敝于不出乎己而由乎人,尤莫敝于罔乎人而诡乎己之所出,凡事莫不尔,而奚独于书乎哉?近世书者阏绝笔性,诡其道以为独出乎己,用盗世名,其于点画漫不省为何物,求其仿迹古先以几所谓由乎人者已绝不得,况望其天成者哉! 『是辈者起,倡率后生,背弃先进,往往谓张东海乃是俗笔。厌家鸡,逐野鸡,岂直野鸡哉!盖蜗蚓之死者耳!噫,可笑也!可痛也!以余所谓东海翁善学而天成者,世谓其似怀素,特举一节耳,岂真知翁者哉!余往年过南安,南安其出守地也,有《东山流觞处草》《铁汉楼碑》,皆翁遗墨,而书金莲寺中者十余壁,具数种法,皆臻神妙,近世名书所未尝有也,乃今复得睹是草于门人陆子所。余有感于诡者之敝之妄议,因忆往时所见之奇之有似于此书也,而为叙之如此。忆世事之敝,岂直一书哉!岂直一书哉!』④ 在徐渭思想中『天成』是一种状态与结果。说结果,是可以通过过程来达到的,所谓『始于学,终于天成』,但是其最佳状态则是不学而成。『天成』作为状态『出乎己而不由于人也』,是独立自在的状态,是自我表达的自足状态,但是他对这种自足状态仍然是有所限定的:『尤莫敝于罔乎人而诡乎己之所出』,在他看来『诡乎己』是比『由乎人』更严重的问题。『诡乎己』的表现是『其于点画漫不省为何物』,也就是说不在『书法』域中。因此,徐渭所谓的『天成』是不重复他人而又在书写的内在要求之中,即不因个性追求而损伤书法本体,这是一种极高的目标。他对于张弼的褒扬在于『善学而天成者』,『天成』并不排斥对前人的学习与师法。 徐渭的『本色』论是在文学领域的观点,其《西厢序》中是这样说的: 『世事莫不有本色,有相色。本色犹俗言正身也,相色,替身也。替身者,即书评中婢作夫人,终觉羞涩之谓也。婢作夫人者,欲涂抹成主母而多插带,反掩其素之谓也。故余于此本中贱相色,贵本色,众人啧啧者,我也。岂惟剧者,凡作者莫不如此。嗟哉,吾谁与语!众人所忽,余独详,众人所旨,余独唾。嗟哉,吾谁与语!』⑤

明 徐渭 水墨花卉卷 局部 1542 云南省博物馆藏

徐渭所反对的是做作而违背事物本性,只是呈现一个『非我』的外相,他说:『凡语入要紧处,略着文采,自谓动人,不知减却多少悲欢,此是本色不足者,乃有此病,乃如梅叔造诣,不宜随众趋逐也。点铁成金者,越俗越雅,越淡薄越滋味,越不扭捏动人越自动人。』⑥其所谓『越俗越雅』,即不刻意作雅才能有『本色』在,⑦『越淡薄越滋味』,『本色』自现时才是『滋味』所在。

明 徐渭 水墨花卉卷 局部

如前论言『岂惟剧者,凡作者莫不如此』,徐渭的『本色』论同样适用于其书画。徐渭的书写极为率真,即『天成』,这是其合于祝允明而不同于过于『文雅』的文徵明、王宠之处。徐渭的书写重情,而其情是『天成』之情、『本色』之情。他说: 『古人之诗本乎情,非设以为之者也,是以有诗而无诗人。迨于后世,则有诗人矣,乞诗之目多至不可胜应,而诗之格亦多至不可胜品,然其于诗,类皆本无是情,而设情以为之。夫设情以为之者,其趋在于干诗之名,干诗之名,其势必至于袭诗之格而剿其华词。审如是,则诗之实亡矣。是之谓有诗人而无诗。』⑧

明 徐渭 水墨花卉卷 局部

此论诗亦可用于书法。元赵孟所谓『用笔千古不易』(《兰亭十三跋》之八),其在诗文书画上全面提倡复古而以古法为尚,真我不显,其风气一直延续入明,所谓『宋人尚意』后真情之显露从祝允明始,至徐渭则极绚。⑨这种书法上重真情的书写是明代书法的根本,明末写意诸家的兴盛与徐渭的理论与实践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皆以真情为之而不是『设以为之者』。

明 徐渭 水墨花卉卷 局部

二临摹寄兴 徐渭崇尚『天成』,并批评『诡乎己』,同时肯定『始于学,终于天成』,对于前人的师法是很注重的,但是徐渭对于临摹前人有着自己的观点: 『非特字也,世间诸有为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已笔意者,始称高手。予阅兹本,虽不能必知其为何人,然窥其露己笔意,必高手也。优孟之似孙叔敖,岂并其须眉躯干而似之耶?亦取诸其意气而已矣。』⑩

明 徐渭 初进白鹿表 43.5cm x 27.5cm 1558 浙江绍兴市青藤书屋藏

这是一则对『摹本兰亭』的跋。『摹』不同于『临』,应该更忠于原作,但是徐渭所肯定的是『露己笔意』,谓其『必高手也』。此处自然不是在『摹』技术上称『高手』,而是对『天成』与『本色』有所理解与流露的摹者。『铢而较,寸而合』者必然在临摹过程中只是再现了原帖的笔画、结字形态,而缺乏内在精神。他认为的临摹应该是『寄兴耳』,在临摹时『寄』己之『兴』而出其形,必然会呈现『己笔意』。也就是说,临摹只是一种手段与方式,在临摹的过程中自我内在情感的表现应该是必要的。这种临摹方式是借助于前人的法帖,寻觅自身情感自在流露的方式与恰当途径。因此,前人法帖中『法』的规定只有能够承担对自身情感的表达才是有意义的。实际上这样的临摹要解决的是法帖之『法』与法帖本身的意蕴以及临摹者自身情感三者间的关系,法帖自身的意蕴是激发临摹者情感的重要依据,这样的临摹能顺利进行且具有乐趣,那么离开法帖的书写就可能达到『天成』而不『诡乎己』的理想境界。 祝允明论书:『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又,『学书如女子梳掠,惟性虚者尤能作态度也。』其所谓的『功』就是书法表现的能力与功底,这从师法前人中得来。而『惟性虚者尤能作态度也』则强调在学书的过程中将个性的表达降到最低程度,这样才有可能呈现诸种风格形态。所论与徐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上海博物馆藏有祝允明《临唐宋人书卷》,临写钟繇、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书十二种,末有祝允明自跋:『右诸帖若干种,余闲中偶尔戏临,几欲付之水火矣。吾友彭寅甫见而喜甚,意欲执去,余不能辞,辄以赠之并记其后。观者当微祝生多儿态也。』从这则跋中可以知道祝允明对于前人法帖的临写也是较为轻松的,有『戏』写的成分。尽管清梁章钜跋祝允明此卷中临苏轼书部分言:『此段所临最为得神,即作真苏迹观可也。』但是从此卷整体来看,祝氏是『露己笔意』的高手。应该说徐渭『临摹寄兴』之说的明确提出是在祝允明实践基础上的进一步推进。 董其昌比徐渭小三十四岁,其对前人法帖极为用心,常将自己与前人比较,言:『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渭的“媚胜”说
徐渭《雨中醉草诗册》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
历代茶书法欣赏|历代,茶,书法,欣赏|
书法初学者入门知识
UC头条:试论徐渭书法风格中“气”和“色”,兼谈书法艺术两重境界的成因
徐渭《白燕诗卷》,狂而不乱,百看不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