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 版】邱振中的草书世界



  邱振中 1947年出生于江西南昌。书法家、当代艺术家、诗人、艺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宜春学院书法研究院院长;江西省书法院院长;上饶书法院总顾问;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水墨顾问;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座教授。曾在北京、日内瓦、奈良、香港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览。曾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教育奖、艺术奖;获第十届“上海文学奖”诗歌奖。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书法》《中国书法:167个练习》、诗集《状态-Ⅳ》等。




邱振中的草书世界


■上官甫贵


  邱振中先生是位书法思想者,他对书法充满许多历史性、现代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思考与实践,努力探求书法的可能世界,尤其对草书有着独特的艺术形态表现。

  其作品含蓄而又奔放,劲健而又遒丽,呈现出气韵生动的逸格,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鲜明个性,并营造出梅枝松节、暗香浮动、独傲秋霜般的风骨意境,这是邱振中草书带给我的深刻印象。 

  这种风格与意境的形成,既来源于他对技法的理性取值,也来源于他对艺术内涵的表现定位——含蓄、耐读。他把点线定位在遒劲、灵动、多变、自然的审美层面,再对结体进行险绝有度、惊心意外的追求。他的草书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以劲健的笔力为支撑,故带来了线条含蓄、厚实、圆润、劲拔的面貌。运笔过程中,一心追求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表达,所以,在他的草书中完全可以作连续的惯性推移的线条常常在他的感情理性控制下戛然而止,这既是服从含蓄的需要,也是留给人的想象空间。

  他在中锋运笔的过程中还主动而又恰当地强化了逆锋起笔的意识,以提升含蓄的境界。逆锋起笔有的是在单字结体过程中间部分开始的,这就出现了运笔调锋、方向、节奏等组合变化,一种技术含量高的运动形式——提按、顿挫、绞转、蹲翻、抢隐、藏露等丰富的用笔变化,赋予了他的草书疏朗开张、浪漫放逸的情致。

  近年来,他的草书用笔又加强了方笔的运用,使其草书温婉中见拙巧,浑朴中见爽利。他注重作品中审美要素的多元性,即寻求俯仰顾盼的生动性、把握擒纵关系的合理性、营造字势的奇险峻峭性,等等。他将擒纵的触角伸向每个字的结构中去,并敏锐地在离奇、破坏的过程中承担起合理的责任。这种能力推动了他打破常规的处理擒纵关系的意图实现,使擒纵迈向更高的层次——欲擒不擒,欲纵不纵,一切留给空间去叙述。 

  他的草书蕴涵着水墨画的写意美和多姿多态的舞蹈造型美。许多涨墨在运行的轨迹中富有一种扩张的力量,推动着气韵的升腾和情感的渲染,漫溢着一种花朵的清香。运动着的造型美,彰显出作品奔放的生命气息。不同的造型又影响着空间形势往不同的方向发展。邱振中草书的空间,产生的是变幻莫测但又疏密得当、对比明显的效果,在空间结构方面,他敢于制造矛盾,又敢于面对矛盾进而正确处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因而又带来章法的不断变化,这些看似理智所为,实质上是无意而佳的心绪放飞和自由歌唱。 

  邱振中的草书世界,流响着他的学术泉声,翻滚着他饱满、真切的情感浪花,是其禀赋、学养、历练、精神的绚烂。



名家集评


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艺术理论家)  

  邱振中是这三十年中书法发展的亲历者。他在书法创作、教学、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努力,留下了有影响的作品和著作。

  书法创作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是他所有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他谦逊地面对民族和人类的一切遗产,细心体察,从不盲从,从不粗心地舍弃,这使他能够获取来自更多方面的滋养。即使是从他接续传统的书法创作中,我们也能感到支持他的广阔的背景。这些书法作品,使我们能够看到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怎样竭尽全力深入我们民族艺术的源头,然后从那里出发,去探寻艺术在当代的各种可能。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理论家)

  用石头和星星仅仅筑起一道墙,人的劳动是如此谦卑,可静心思量,又如此宏伟。连上帝最后也给感化,他说:“静下来,让黑暗降临到你的墙上,它是神的黑暗。”

  这就是我们在邱振中先生作品中看到的现代性,他的墨迹中有“神的黑暗”。


许 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邱振中的艺术,往往被看作书法切进当代艺术的某种“现象级”的征候,成为传统断裂之时重续根源联系的代表。

  邱振中走笔挥洒,努力摆脱久已定型的习见,去发现正在进行之中的、原本地呈现出来的东西。他以一个真正的书写者的自省目光,只看笔下当下构成的东西,而不看先期已存之物。中国书艺的某种哲匠内质在这个过程中被抽丝剥茧般地汰离成纯然的、当下构成之功。

  邱振中义无反顾地以书写为入口,返入某种表象的、却可能更为深邃与真实的现象中去,在那里,从头来体味“从心所欲”的放浪形骸,来实验不受制于现成识度、却能够维持象的缘起境域的能力,来扮演一个“宏大而辟、深闳而肆”“应于化而解于物”的至大者。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邱振中的智慧之处在于他更多地从哲学和观念层面对书法史进行审视,他的目光穿透书法现象表层的重重迷雾,直达书写的本质。

  在这里,一种崭新的感受力从内在的书写动机中绽放、生发,鲜活生动而充满魅力。

  书法领域的探索者,大多着眼于对传统的反叛、背离,而这种背叛大部分都陷入观念的纠缠中,无法真正开辟出通向当代艺术、当代文化的道路。邱振中没有陷入这种观念的苦斗,他转身直面传统,观察、训练、思考,以求在传统深处找到能够帮助自己超越历史的支持。

  邱振中的书写保持了他远离世俗、清真纯粹的状态,此外,如同他对书写内容的探索一样,他的书写动机也总是不断有着意义上的超越。他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起源于思维与感受的碰触,也可以说,他总是在意识与无意识、构思与偶然、理性与感性的交汇地带找到自己书写的出发点。

最初的四个系列——1989年中国美术馆邱振中书法作品展现场



作品选刊

草书斗方 2016年作 规格43cm×43cm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草书横幅 2015年作 规格34cm×138cm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草书中堂 2016年作 规格70cm×46cm 剑逐惊波玉委尘,谢安门下更何人。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昙醉后春。


草书斗方 1989年作 规格68cm×68cm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邱振中草书赏析
邱振中十三幅草书书法欣赏
邱振中草书书法欣赏
【水墨兰亭】邱振中兰舍书法展| 情景书法
深植传统,独具风貌—— 邱振中书法艺术
邱振中草书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