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烟袋嘴的故事

 

张寰旭(1912-1942)

  张寰旭,1912年生于山东莱阳县大泊子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五支队16团政委,是胶东著名的抗日英雄。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嘴里时常叼着一根旱烟袋,那烟袋杆是竹的,锅是铜的,嘴是用子弹壳做的,也是铜的,在阳光下金光闪闪。

  残酷的战争中,张寰旭养成了吸烟的习惯,因经费紧张,只能用旱烟袋。那时弹药紧缺,子弹壳也需要上缴换子弹。他的警卫员偷偷用个人的子弹壳,独具匠心地为他打磨出一个烟袋嘴。张寰旭看见这黄灿灿的烟袋嘴,笑着说:“我喜欢!”

  194211月下旬,日军集中两万多兵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拉网式扫荡。1121日夜,16团团部在掩护莱东县一千多群众突围过程中,在马石山东南的周家沟北山与日军主力遭遇。面对衣衫褴褛、惊慌失措的群众,张寰旭对战士们说:“各位父老乡亲是我们的父母,血肉相连,我们拼命也要把他们带出去!”那场突围战十分惨烈,部队整连、整排地被打光。最后张寰旭亲自指挥重机枪占领阵地,用火力从敌人的包围圈中打开一个缺口,指战员拼死掩护群众往外冲。最后,部分部队和群众突围出去了,张寰旭光荣牺牲。

  战后,突围出去的胶东军区秘书张少华回来打扫战场。张寰旭坚守的阵地上,遍地是弹壳和血迹,他前胸后背到处是枪眼,棉袄衣兜里还插着旱烟袋,倒在身边的还有警卫员和马夫王新财。张少华组织民兵就地掩埋烈士遗体:“同志们时间紧迫,张政委单独掩埋,其他烈士可以合葬。”马夫还没咽气,由民兵抬走抢救。

  马夫王新财是附近垛疃村人。他奇迹般被救活,因伤复员后,他自觉承担起守护张政委坟墓的责任。他经常指着墓地下边的山口对人讲述:“张政委和蔼可亲,没官架子,经常用衣袖擦擦烟袋嘴,按上一袋老旱烟,让大家叼在嘴上,你一口、我一口,缕缕呛人过瘾的烟雾把大家的命拴在了一起。”他默默守护了张政委的坟墓61年,直到自己离世。

  2005年清明节前,抗日烈士纪念碑在海阳落成,当地政府把散落在荒山野岭中的烈士灵骨集中进行了正式安葬,其中就包括张寰旭烈士。张政委的坟墓打开后,除了遗骨,就是那根旱烟袋。子弹壳做的烟嘴和铜烟袋锅已经被蚀锈包围,竹做的烟杆已经烂断。移灵现场,十六团的老战士、参战时只有16岁如今已近80岁的于成扑通跪下连连磕头,大声哭喊着:“张政委!这就是俺张政委!这烟袋俺太熟悉了!张政委您可以安息了!”

  现在,这支断为两截的子弹壳烟袋嘴,正静静地安放在海阳抗日烈士纪念馆的展橱中。它吞吐过战争风云,依然散发着凛然灼心的火药味。站在它的面前,每一个平静的心灵都会被远去的战争重新撞响。



作者:厉彦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胶东抗日烈士塔邮票
老辈手中宝,烟袋谁制作?走访苗店夏庄手工制作烟袋锅的传承人
【广州诗刊】No.10723期[纸刊遴选]F版||父亲的烟袋 文/祥和
老烟袋亮点在翡翠烟嘴
五六十年代农村的打火器,即使你见过现在也很难再找到了!
父亲的旱烟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