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笔记(二)


14、儿行千里


七奶奶只生过一个儿子,儿子走出去,上了有名的黄埔军校,四九年以后就断了音讯,再也没消息了。

从四九年盼到五九年,五九年熬到六九年,六九年等到七九年,心底的希望如果说还有,嘴上也不敢再说有了。

可是七九年以后的盼头又逐渐增大了。

在那个昆虫出蛰杨柳吐绿的季节,七奶奶真真切切地看见了她的儿子,是小时候的模样,活蹦乱跳地在自家门前的大速贝浅河里嬉水,一股大浪从上游翻滚而下,眼看就要把孩子给淹没了,他还浑然不觉地玩耍,她着急得失声大叫:雄雄!雄雄!

七奶奶从梦中惊醒,泪水夺眶而出。

多少年梦不见儿子了,这咋就突然又梦见了,七奶奶逢人就说她的梦。

七奶奶说她觉着她的儿子还活着,她的梦就是儿子在远方给他托回来的。

谁也不信。

八奶奶就说七奶奶,说你不妨叫一叫吧,叫一叫试试。

这一句话提醒了七奶奶,她使起了几十年人家不叫用自己也没敢用的老法子,天天早晨手探门头脚蹬门限,对着远天远地的南方高声呼唤:雄雄,你回来哇!雄雄,你回来哇!

祖祖辈辈的人说,这种呼唤有感应,灵。

七爷爷已经去世了,除过牵挂眼前的孙子,七奶奶的心愿就是能活着见到她的儿子。

七奶奶天天早晨呼唤,呼唤了半年多,阿弥陀佛呀,儿子竟然从天而降,真的就回来了。

儿子从台湾出发,辗转飞抵北京,坐火车回了内蒙,坐班车到了已经换下人民公社牌子的乡上,又步行回到了三十多年没回来过的生他养他的大速贝梁。

这真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呵。

可是,七奶奶在不久前去世了,终究没见上。

                     


15、母之爱

春来了,满眼是阳光,八奶奶搬着个凳儿出来,坐在外面晒太阳,又一个冬天熬过来了,她要好好出来晒一晒,晒一晒。她把她的寿衣也晒出来了,寿衣是前些年就预备好了的,平时压在箱子底,春天拿出来晒一晒,不晒,怕生蛾儿。

外面比家里暖和,她看着她的大公鸡雄赳赳地领着鸡婆们叽叽咕咕地在门前的草坡上拣食着牛牛蚁蚁,心里特别舒展。

燕儿也飞回来了,满院里飞着认家,八奶奶就寻了一根长棍子,费力地把门头上的活动天窗揎开一个缝儿,它们就飞进去飞出来,绕着八奶奶唧唧唧唧快乐欢唱,它们就是去年住过的那两只吗?或者是它们的儿女?八奶奶眯缝着眼睛老半天辨认。

认不出来了,认不出来了,八奶奶眼花了,她是认不出它们来了,它们还能认得这个坐在院里晒太阳的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吧?

八奶奶寿数大,她已经八十九岁了,还挺健康,自己洗衣,自己做饭,只要还能动弹,她就不想给儿孙们找些额外的麻烦,不过,水还是得靠孙子给担的。

八奶奶的儿子也老了,六十九岁了,孙子要给父亲提前过个七十大寿,父亲不让,因为有八十九岁的八奶奶在。

儿子六十九岁,走路还没有娘利索,吃饭也吃不过娘,到医院查,也查不出个啥,却每况愈下,一病不起。

八奶奶着急得不行,起了个大早,拄着拐棍,走一阵儿,歇一阵儿,整走了一前晌,找到外村里一个会掐看的人,花了十块钱给看,说是她的福寿太大,压住了,正如她担心的一般。

八奶奶临黄昏回来后,思前想后,睡不着觉。

八奶奶的褥子底下压着个手绢包包,包包里藏着她卖鸡蛋积攒下的一沓钱,有大票票,有毛票票,新的旧的,整整齐齐。

八奶奶过来看儿子,抚摸着儿子稀疏苍白的头发,嘱咐他安心养病,顺手把手绢包包悄悄塞到儿子枕头底下。

八奶奶回到自己屋里,烧了半锅热水,认认真真洗了头,洗了身,洗了脚,然后穿起她的寿衣,照着镜子梳理了头发,又吃了一点儿,喝了一点儿。

最后,八奶奶觉得身上的力气已经足够用了,她就选了个位置,调了调气息,用尽身上所有的力量,对准窗楞,利利索索地一头就碰死了。

八奶奶在她的老屋里安安静静地度过最后一夜,第二天,人们才发现。

送八奶奶走时,远远近近来了好些人。



16、十块钱

    

三老叔总带一根手杖,长着一脸大胡子,像个画上的外国人。

三老叔独身过了一辈子。

三老叔也常走村过户,但从来不吃人家的饭,不知是有洁癖还是性格过于耿直。

三老叔是我家的远亲,但我说不清是怎么样的亲戚,总之是见了面的话也感到亲切,不见面的话,各过自己的日子。

那年秋天,我刚考上了一个能拿饭碗的学校,三老叔走路已不连便了,有一天突然给送来十块钱,让我拿上念书去,说等我将来挣上钱他要活着的话再给他,如果他不活着呢,去他坟上给他点两张纸也行。

过了一段时间,爷爷卖了点葵花,把那十块钱给还了,说三老叔年岁太大了。

那年假期的时候,过罢年了,不知道爷爷是听谁说的,三老叔病了,怕是时间不长了。

我去后村的禅赤庙供销社里买了包饼干去看三老叔,三老叔已经耳聋眼花,认不得我了。

下一个假期回来,三老叔已经去世了。

我现在写这几句话,遥寄对三老叔的歉疚。

 

那会儿,十块是顶大面额的钱。父亲是木匠,在学校里做一份零时工,还常能见到十块面额的钱。

父亲突然去世后,我母亲到在成家走过一趟,去要在成借我父亲的十块钱。

然而在成老婆说她不知道,等到在成回来,在成说借是借过,可已经还了。我母亲说明明没还,但口说无凭,死无对证,嚷吵一架后,也真没办法。我没参与过这场嚷吵,但对在成的恨,却种在了心里。

起初,父死母走,我靠爷爷活着,差点儿辍了学,就有了恨不得杀掉在成的念头。

后来,我走到外面去了,逐渐想开了事,偶尔回去碰到在成,虽说没什么话说,对他的恨,却也越来越小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纸币的贬值,想一想,十块钱的事,越来越不是个事了。

去年清明回去时,在成枯树桩一样在路边立着,颤颤巍巍拦住我,一边揩抹着口水鼻涕,一边抖抖索索掏出一张十块的票子,硬要塞给我,说让我回去给孩子买些好吃的,我不要,他就拽住我的胳膊不让走,我不得已就装上了,想下次回来,给他点什么吧。

今年的清明回去,在成的坟已经立起来了。

唉,人都不容易。

安息吧,老人。

 


17、独守青山


他是个独守老屋生活着的人。

他已经年龄大了,头发苍白,满脸皱纹,目光呆滞,语言迟钝,几十年时光转眼而过,一个当年还曾经上过几年学的积极追求进步的时尚青年,就这样成为现在的无为老人。

他不愿意进城。

生态移民,公家把楼房修在城边边补贴上钱叫人们进城,左邻右舍都推倒旧房搬走了,就他一户不走。

儿子也搬走了,他不走。

老伴儿进城看孙子走了,他还不走。

一座山的半腰中就挑挂着他一户人家,一户人家里就住着他一个人。

一个人,孤守着老屋过日月。

起先,他还喂过一只猪,放着几只羊,后来,猪杀了,羊卖了,就喂一群鸡儿。

鸡儿省事。

人都搬走了,草就长满了,长得漫山遍野都是,一群鸡儿放出去,吃草吃菜吃虫虫蚁蚁,就能往回收蛋了,收的蛋,除了吃,还能卖一部分。

就是太孤单。

没有人和他说话。

他也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他已经适应了这种孤单,适应了这种不和人说话的生活。

几十年来,他是一年比一年话少,少到现在,他已经不会说话了,真的是不会说话了。

去年过年前几天的时候,家人回来过,给他拿回一些吃的喝的,临走,他端出半篮子鸡蛋给他们,还说了半句话:拿,拿上。他们也没和他说什么,拿上走了。

今年,他们依然给他拿回一些吃的喝的,临走,他依然给他们拿出半篮子鸡蛋,却一句话也没说。

当时女儿喊聋子一样大声问过他一句:跟我们串一趟走不?见他毫无反应,也就没再理会。

一个无语者。

一个不和人说话的人。

一个独守青山老屋的人。

他原本是会说话的,精明伶俐的,可是他的话,都叫几十年前那一天给说尽了。

那天,鬼使神差的,他兴冲冲跑到公社,直接找到革委会主任,说主任你不是叫我们年轻人勇于检举自己身边的反动言论吗?

主任点了头,鼓励他往下说。

他说主任你听一下,我大在我们家里说的这个话算不算反动?

你大说什么?主任感兴趣了。

我大在我们家里,说农业社大集体劳动是瞎胡闹,还说人民公社兔子尾巴长不了,这个话算不算反动?

革委会主任大腿一拍:反动,太反动了。

革委会主任当即叫人整材料上报,当父亲被一辆公安车抓走坐了禁闭以后,他才后悔了,他没想到事情会有这么严重。

之后,家里就没人敢和他说话了,娘不敢和他说话了,姊妹弟兄也不敢和他说话了。

他也不想和他们说话了,闯下这么大的祸,还有什么脸皮让这张嘴巴再开口说话呢。

外人也不敢和他说话了,都躲得远远儿的,就像躲一个瘟疫病人。

他孤寂得不行,试着去挨亲走近的几家串门,人家大人不敢和他说话,把娃娃也喊住不叫说话。

他去农业社劳动,社员们远远儿唠闲话,张三家喂了一只好猫儿黑夜给噙回一只兔子啦,李四老婆怀到第四个月头上又跌肚啦,王五家娶回媳妇儿,后生光棍儿们一夜不落地去连续听门啦,不管话题扯到什么热闹份儿上,一看见他过来就闭了嘴,锄地的赶紧弯腰锄地,割草的依然低头割草,都怕他从哪一句话缝缝里给嗅出一丝一缕的政治味儿。

他的话,就那么一年比一年少了,少到最后,没有话了。

几十年来,在那场灾难中跌过跤的人,这个也给平反了,那个也没人计较了,可是有谁能给他平反呢,有谁能谅解过他呢?没有,没有,他自己也无法谅解自己,自己也无法给自己平反。

这辈子,他注定不语了,有什么话,等来生再说吧,如果真的还有来生的话。

经常看见他往父亲的坟头上跑,跑过去一坐就半天,一坐就半天,年轻时候一时的荒唐无知,铸就了此后这种漫漫独守。

    青山无语,他亦无语。

 

       

 

苏良,居于蒙地的汉人,喜欢阅读,喜欢拨开文字的迷雾,窥望文字背后的一些真实。偶尔也写写,不随流不入派,文白意显。



独立作家

投稿信箱:tanys1980@yeah.net 自由写作精神,无所顾忌。来稿请注明“独立作家” 字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杨树德《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后记
亲情故事:钱试真心
骄傲的孤独
【槐树街获奖作品】高明明|孕茔
老家记事 家事篇 20 大哥的故事(八)
小时候的记忆---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