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 洋彩番莲纹红地锦上添花茶壶

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所制瓷器,纹饰极尽繁缛,洋彩色调浓艳丰富。此洋彩番莲纹红地锦上添花茶壶,色彩鲜丽,针锥剔刻花纹精细连绵,诚为乾隆御瓷风格之典范。此类瓷器称洋彩瓷,著色技巧学自西洋画法。

此壶充分展现乾隆皇帝对华丽纹饰之好,亦可见此时景德镇御窑瓷器烧制技艺之成熟至臻。同类复杂色地花纹使人联想法国洛可可织物风格,此类法国织物样范最早或经广东商人及耶稣会传教士引入清廷。

十八世纪初,洛可可风格始兴于巴黎,繁丽延绵的凤尾纹及卷草纹,加上金色,配以柔和色调,风格旋即流行至法、德、意大利等国,影响遍及美术、手工艺品、室内设计及建筑。相较欧洲巴洛克艺术及建筑之壮丽沉稳,洛可可艺术予人轻巧曼妙之感;康雍两朝宫廷审美均趋庄严肃穆,此西洋风格则为之注入一股清心活泼气息。

锦上添花之艺,中外皆有,乃以分层划花之法,强调饰地之间的对比,在中国始见于宋代,尤以耀州及磁州窰为名。有清一朝,用诸瓷器之上,则乃于已施釉烧成之白瓷上,先罩彩,再剔去饰纹部分之彩料,露出白瓷,以续加彩色。

紫禁城造办处所制瓷器,多著锦纹为地,较形拘谨,且多饰于盌、盘外壁。景德镇工匠则力求精巧,轧道多较细腻,虽为辅饰,却不受此之限。乾隆一朝,洋彩瓷器,多缀以锥剔卷叶凤尾纹,连绵细緻,如锦织华綉,瑰丽堂皇,乃乾隆时期最繁缛华丽的瓷器种类之一。洋彩紫红轧道锦上添花瓶,两岸故宫博物院以外极为罕见。

轧道工艺初见于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厂,此技复杂耗时,为上品瓷器专用,其法亦俗称「锦上添花」,是于单色地上以细针划出毫芒般凤尾状纹,因其极难把控釉面平匀,遂多装饰于小范围边缘处,甚少大面积采用。器型稍大之同款洋彩番莲纹红地锦上添花茶壶,藏于台北故宫为乾隆六年烧制可兹对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可可艺术对乾隆瓷器的影响
容易让人傻傻分不清的瓷器器形名称
郎窑红,就是特别美!
艺宫藏珍:柴窑瓷器
中国历代茶具赏析
康熙青花瓷艺术语言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