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组织行为管理第三原则:立军功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谬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直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怨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素书·遵义章第五》

秋庭戏婴图

本篇讲,一个组织如何立军功。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

公法已定,必须要一视同仁,赏罚都要秉公执法。所有的人都不可僭越公法的权威。领导更不能徇私枉法逃避处罚,知法犯法。出了过错,应该按律问责,按律处罚。领导者不可逃避责任,认为自己有过错,触犯了公法,可以不予处罚。而员工触犯了公法,则按照规定惩罚。这样的话,公法的权威就会被毁。

在一个组织中,法即是组织的天,法毁了,组织的天也就没了,组织的行为也就无法管理了。一堆人又重新变成了一堆乌合之众。

所以说,作为司法和执法者的领导者,如果他带头略己责人,会直接毁掉公法,进而毁掉组织赖以存续的基础。而现实中大多数的领导者,又常常略己责人。所以这一条,要慎之又慎,领导者守法,以身作则,极其重要。

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有过错,要按律处罚。有了功劳,要按律奖赏。罚要公,赏也要公。不能作为领导,就多奖励自己,对下属就少奖励他们。更不能抢别人的功劳,把别人的功劳,说成是自己的。

略己责人,是罚恶不公。厚己薄人,是奖善不公。罚恶不公,领导徇私枉法,推卸责任逃避惩罚,则法毁不治。奖善不公,则立功者弃法,进而人人弃法。人人弃法,组织行为就要失控了。

以过弃功者损

奖善罚恶,罚过赏功,要善恶分明,功过分明。过是过,功是功,都应该秉公执法。过错就按照公法来罚过。功劳就要按照公法来赏功。不能对属下说,你之前有过错,现在又立功了,就将功补过吧,不罚也不赏你了。

这样的处理,也是在损害公法的权威。而且会让下属觉得,有过不罚,他不仅不会心存感激,而且对以后犯错逃脱处罚,还会心存侥幸,因为这次都没罚。有功不赏,则会让他觉得,这次立功没赏,以后也不想立功了。

看似一罚一赏,罚过来的和赏出去的相等。而将功补过这个操作,后果非常不好。一方面是鼓励下属以后犯错可以侥幸地逃脱惩罚。另一方面会给他造成一个诱导,认为立功只是补过,不能获赏,这样他以后就不会立功,而只会在犯了错误之后,出于逃避惩罚,才会立功。

可见,以过弃功,就是激励员工去犯错,放弃主动立功。这种操作,会给公法的奖善罚恶的两方面都带来很大的损害。

群下外异者沦

群下,指很多下属。外,例外,不受公法约束。异,赏罚和律条规定的有出入。法外开恩,法不责众,这个说法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在《素书》看来,如果很多人一起犯法,更要全部惩罚,不能例外,处罚也不能打折,否则就是鼓励更多的人,更大规模地聚众犯法。这样的话,法律的权威尽失,也就要沦亡了。

既用不任者疏

当年韩信先是投奔的项羽,项羽也知道他的才能,但是却故意的不任用他,好像生怕韩信会立功一样。结果导致韩信转身投奔了刘邦,为刘邦灭项羽,立下了最大功劳。还有,商鞅一开始奉事魏惠王,魏惠王只给了他一个很小的官职,让他空有凌云之志,治世绝学,也难以施展抱负。于是商鞅转投秦国,最终帮助秦国强大了起来,消灭了魏国。

项羽和魏王所犯下的错误,就是对贤能之士,既用他们,却不委以重任。有才能的人投奔明主,都是希望能够明主提供一个平台,好让他们把自己的本领货与帝王家,能够建功立业。而如果招纳了这样的贤能之人,却不给他提供施展本领的空间和平台,这样一定会让他疏远自己,而转投他人,甚至成为自己最可怕的竞争对手。

梁山的山大王王伦,接纳了林冲的投奔,却故意晾着他不用,生怕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山大王地位。最后林冲憋了一肚子的窝囊气,手刃王伦。王伦犯的错误,同样也是既用不任者疏。

对于千里马来说,一定要给他提供一个广阔的原野,让他奔跑,施展出来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不能让他像头驴一样,蒙着他的眼睛,关在黑屋子里,随便给一个拉磨的职位糊弄他。作为领导者,千万不能害怕别人立功。

行赏吝色者沮

如果千里马没关住,还是被他冲了出来,立了大功,按照公法,应该论功行赏才对。而在赏功的时候,君主好像看起来非常舍不得给的一脸表情。这会让立了功的人,顿时感到灰心失望。也会让看在眼里的人,都感到失望。以后谁还有动力去立功呢?

先是害怕臣下立功,等立了功了,又舍不得行赏,完全不按照公法行事,这样都会造成管理上的失败。

韩信评价项羽,既用不任,行赏吝色,这两条都中了。项羽虽然勇不可挡,但是他不懂得任用贤人。韩信说他是匹夫之勇。他虽然平时看起来对大家很关心,但是一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又不舍得分钱给立功的人。韩信说他是妇人之仁。

很多领导都会犯项羽的错误,不懂得任用有才能的人,这样会留不住人才。立了功,又心疼钱不舍得行赏。立功的人,心里心灰意冷,以后肯定不会再立功,甚至直接就跳槽了。

多许少与者怨

多许少与,这依然是以私法害公法。反之,少许多与,也是以私法害公法。立多少功劳,赏赐多少爵禄,这都是按照公法来度量裁决的。而不能根据人君的私法来随意性地定夺。

以公法行赏,功劳大,赏的多,功劳小,赏的少。臣下自己心里都会有一杆秤,无论多少,都是按照白纸黑字的功法来定,这样就不会有人抱怨不公。人之所以有怨,皆因为不公而已。不公的根源在哪里呢?在于人君行私法,而悖公法。

人君行私法,尤其是许诺的太多,别人做到了,又不舍得赏赐,这样必然会招致臣下的抱怨。

既迎而拒者乖

平时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别人说客气话,说有空到我家吃饭去。这只是一句客气话而已,如果一旦有人不明就里,真的跑过去做客了,估计主家的脸都能拉一尺长,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懂事。真弄成这样,大概以后就没法继续做朋友了。

很多君主对待贤能的人才,嘴上说的好,但是却没有实质性地委以重任。这会让真正的人才背离自己。

刘邦第一次给韩信封官,只是给了个治粟都尉,表面上觉得韩信是人才,实际上刘邦心里对韩信并不以为然。结果韩信觉得怀才不遇,偷偷溜跑了。萧何知道后,赶紧又把他追了回来。刘邦第二次,拜他为大将军,韩信这才死心塌地地跟着刘邦做事。

韩信从项羽那里溜跑了,是因为项羽对他既用不任。第二次从刘邦那里偷偷溜走,是因为刘邦对他既迎而拒。

薄施厚望者不报

领导不依循公法施政,自己先想着钻空子,存在侥幸心理,既不想给人合理的酬劳,又想让人多干活,多立功。那下属也不傻,怎么可能会拿一点钱,就给领导干很多的活呢。

薄施厚望,在现代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都想花最少的钱,让员工做最多的事。而员工发现了自己的领导者是这样的人,他们会怎么回报自己的领导呢?他们会想着怎么干最少的活,拿更多的钱。

在管理中,如果连最起码的公道公法和真诚都没有了,上下之间,就变成了一种斗智斗勇的关系。都想多骗取对方更多的利益。这样的组织,想有一番大作为和成就是很难的。因为员工不报之以功,大家都散漫废职,企业的前程也就要荒废了。

贵而忘贱者不久

在一个组织里面,有的人贡献大,有的人贡献小。领导者如果只看到贡献大的人,把工作都放在这些重要的员工身上,而对其他贡献小,重要性不是那么高的人,就选择忽略甚至无视他们,立了功也不奖赏他们。这样的组织是很难长久的。

比如,打了胜仗,功劳最大的是将军。而将军之所以能打赢战争,还不是因为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士兵在拼命吗。如果只赏功将军,不赏功士兵。基层员工以后就会怠工,组织的根基就会动摇,这样的组织,生命力就不会长久,以后很难再立功。

一个组织里面,英雄重要,那些数量庞大的,默默无闻的基层员工,也同样重要。他们才是一个组织的根基。

贵无常贵,贱无常贱。如果一次成功之后,就大封功臣,形成权力垄断,后面高层的权贵会渐渐腐化堕落,而基层的有能力的人,又被上面腐化的权贵压着无法上升,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组织的退化,使其失去持续自新的能力。保持能上能下的阶层流动,是一个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事。一旦社会形成了资源固化,贵贱固化,这个社会离崩溃就不久了。

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前面的功臣躺在功劳簿上,为了守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为了不犯错误,他会变得谨慎保守,丧失进取心,甚至变得堕落腐化。而下面的有能力的人,又被他们压着上不去。这样的企业,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空间。可持续经营的秘密在哪里?能自新者才能永续前进,才能长久。固者必腐,腐者必亡。

念旧怨而弃新功者凶

员工以前犯过错,领导以后就再也不用他了。这样也是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对错误进行惩罚,纠正错误,改正错误。改造好之后,根据员工的才能,如果有发挥才能的机会,还是要继续任用他的。

要不然,一个组织里面,不管是谁犯了错,领导者以自己的私志好恶,就以后再也不用了。那么,不用多久,这个组织里面,就再无可用之人了。

一犯错误,就被彻底弃用。员工就无法在工作中成长和进步。所有的人,能力都没有机会提高,也都被弃用了,一个组织里面,最后就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巨大的人力被浪费和空转,组织也在空转,这样必然会给组织带来极大的危害。

员工犯错误不可怕,关键在于要有一套改造人,培养人的机制。

用人不正者殆

才能和岗位不相符,不匹配,不合适,不能知人善任,这是用人不正。

人君以道济天下,万物都由其来经营,天下百姓都由他来分派职务。如果人君能够选贤任能,任用的都是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则能坐享其成,坐收其福。

如果人君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举用的官员不足以胜任,人君只能忙得焦头烂额来收拾手下的官员们做出的败事烂摊子。本来是官吏为人君效劳,到头来却成了人君在给官吏们的烂摊子疲于奔命,那么多烂摊子,救也救不过来。可见,用人不正会导致组织失败。

是社会上缺乏贤能之士吗?并不是。而是领导者不足以识别这样的贤能之人,并把他们放在合适的职位上。而英明的领导者则相反,他知道什么样的职位,应该用什么样的人,一做就成,自己只管坐享其成就行了。这便是用人得正。

强用人者不畜

人君如果不懂得知人善任之道,不知道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会毫无依据地乱用人。把不适合某些职位的人,强行安排在那个职位上,这便是强用人。就好比说螺帽和螺钉不配套,非要强行把不配套的螺钉安装在螺帽上,根本安不上去,这就是不蓄。

强用人,是用人不正的必然产物。而强用人造成的后果,则是人和职位之间是不匹配不适当的。错用强用人的结果是,职位和人两不相宜,故为不畜。这样的用人之法,不仅是对人才和物资本身的巨大浪费,更是对工作的巨大耽误和损害。

为人择官者乱

分守先于因任,是先有分守,然后才有因任。如果把这个顺序倒过来,一切都乱套了。

对于管理者来说,应该是先设计好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以及岗位职责,再去根据任务,来选择合适的人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建立一套完备健全的人力资源体系。

而如果因官设任,为人而择官,这就全乱套了。这些基本原理,都是不可以违背的,顺序也是不可以颠倒的。否则必然会导致管理的失败。

失其所强者弱 

一个人不可能只会做一件事,一种工作。人的身上,都会有多项才能。用人要用他最强的那项才能。这样才能让人才的能力发挥最大化。

孔子说要因材施教。用人也是如此,他可能身上同时兼具多项才能,用其强,则工作输出就强,失其强则他的工作输出就弱。

决策于不仁者险

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决策于不仁者险。能力再强,方法再完美,可是路线错了,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我们现在的领导者,喜好注重方法,而忽略目的和动机。这样即便方法正确和完美,能百分百地实现预期目标,获得成功,但是因为目的动机对社会存在不良因素,对人不利也不友好,这种事情,即便方法再完美,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失败的风险。因为失败的种子,从最开始就播下了。

庄子说:“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

这段话把领导和管理的原理与流程,说得非常透彻。对照下这段话会发现,现实中很多人做的事颠三倒四,毫无章法,原理也错,流程也错。

道德,对应的是要为谁服务,并以此为出发点,确定使命、方向和路线。道德问题弄明白了,接着是仁义问题。仁义,对应的是如何才能有益于服务对象。仁义问题弄明白了,接下来是分守问题。分守,对应的是要建设一个怎样的组织,并制定大政方针,来为服务对象谋福利。形名,是组织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内部具体的职务设计,定规定编定岗定责。法度编制和职务,都设计好了,然后再开始招聘,也就是因任。人招聘好了,开始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也就是原省,原是指基于岗位职责的工作目标和计划,省是指考核员工有没有完成计划。考核完成后,看员工的工作,是表现良好,还是表现不佳,这是是非。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员工,给予再培训、转岗、处罚或者辞退。这是赏罚。

一个完整的组织运作流程就是这样的。很多组织运作流程很乱的企业,可以对照这几段话,做一下内部自检和自我诊断。看看自己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如果第一步就错了,一个组织,为什么人而服务的问题,服务对象就选错了,后面的步骤做得再专业,结果都会是错的。

可见,大到领导一个国家,小到领导一个家庭,成功的种子,是从第一步的道德,就播种下来了。现在所谓的管理学,最多只能做到因任这一步。之前的大前提,都不懂也不在乎怎么做。伤天害理,图财害命,不仁不义的事,即便领导和管理水平再高,能力再强,结果也是要出问题的。

阴计外泄者败

鬼谷子说:“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阴者不可见不可识,故不可以奇胜之。阳者可见可识,故可以奇胜之。故阴者制人,阳者制于人。

对于任何组织来说,保密工作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尤其是国家机关和军政机关,更是如此。泄露军情,在古代都是杀头的死罪。可见保密工作有多么的重要。在现代社会,信息和情报,商业机密,直接和商业利益挂钩,提前拿到情报和机密的人,就可以兑换成利益,或者对竞争对手进行有目的的攻击。

不仅一个组织内部的情报,要对外部保密。在一个组织内部,不同的层级,也要逐层保密,对不同职务级别的部门,设置不同级别保密权限。

在连个体的人,都注重保护隐私的时代。如果一个组织,缺乏保密工作机制,甚至连保密工作的意识都没有,这个组织未来肯定要在上面吃大亏。蒙受巨大的损失和失败。

厚敛薄施者凋

经过前面一系列专业的组织行为管理,这个组织肯定能顺利地完成目标,抵达成功,收获很大的利益。成功了之后,利益分配也十分关键。如果利益分配不合理,一个组织很难实现可持续的成功。要想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是在上一次胜利的时候,利益是怎么分配的。

成功之前,大家可以一起艰苦奋斗,共度难关。成功之后,如果领导者,把成功的果实大多数据为己有,给下面的人只分一点点。以后大家都没有动力再立功,组织的成就,就会越来越萎缩。这个组织也会从强大走向衰弱,从之前的成功走向衰败。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奋斗的阶段,领导者要与下属一起艰苦奋斗。成功的时候,要与大家一起,共同分享胜利的果实,合理分配组织的利益。这样才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组织才能越来越壮大。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

本节我们开始讲,一个组织怎么立军功。一个组织之所以能够持续扩张,持续壮大,根本上还是靠增值部门的扩张。管理部门和其他非增值部门,都要为增值部门做服务做支持。

游士,这里是指流动性比较大的管理部门人员。游士并非都是周游列国从事外交游说工作的人。泛指到处找工作的职业管理人员,比如孟尝君养士,养了一千多游士,连鸡鸣狗盗之徒都收留,还给予优厚的待遇。

战士,是指能给组织带来扩张的增值部门人员。能够打胜仗,能够立军功,直接带来产出,带来增值效益。能使得组织的力量持续增长壮大。

这句经文,指出了许多组织中的几个常见的原则性错误。

第一、组织在资源配置上,偏重于非增值部门,轻增值部门。待遇上,也是非增值部门人员比增值部门人员的工资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把资源过多投入到非增值部门,会造成成本增加,和严重的浪费。而得不到支持的作战部门,就很难进行有力的扩张,导致业务增长乏力。

第二、为管理而管理,重管理,轻业务。导致过度的管理,窒息业务的扩张。这样会造成管理成本失控,和业务的萎缩。

第三、务虚而不务实,贵文而贱武。一线作战的人,劳苦功高,待遇还不如在管理部门耍耍嘴皮子的人。并且,管理不再是支持部门,反而成了束缚。比如宋朝就是典型的贵文而贱武的国家组织。所以导致宋朝整个朝代都非常衰弱,直至造成了国家的灭亡。反过来,唐朝则是贵武而贱文,直接导致了藩镇割据和安史之乱,也造成了国家的灭亡。

可见,文武之道,要张弛有度才行,不能厚此薄彼,重此轻彼。对应在企业中,管理和前线的业务部门,也要张弛有度,不能游士富而战士贫。这样的话,企业的业务,肯定要下滑。

一个组织要持续地进行良性扩张,必须得有一套健康的军功机制,奖励增值部门。比如商鞅的耕战政策,就是极好的案例,一切以结果为导向,一切以产出为导向,一切以立军功为导向。

货赂公行者昧

一个组织的管理出了问题,导致作战部门被窒息,无法再立军功,丧失了组织自驱动的扩张机制。这时候,靠组织自身,很难实现组织持续的良性扩张。

出了这种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个明智的领导者,应该回到上一步,结果游士富而战士贫的体制问题。

如果他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他就会进一步犯错。认为既然战士们不立军功,就自掏腰包激励他们立功,或者僭越法度,给予私法激励,来激励增值部门去立功。

这样做,非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还制造了新的问题——毁法。这种行为非常糊涂,是没有理解和明白,公行要靠公法来推动,增值部门的功劳,业务的增值,组织的扩张,要靠公法来激励。而不是靠僭越公法的私法来推动。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

因为没有公法来推动公行,激励作战部门的人员去立功。领导者以私法来做这件事,就会心疼钱。战士们立了功,假装看不见。战士们犯了错,能少奖励点钱多罚点钱,就高兴得好像自己立了功。

这样的领导者,是伐人废功的暴君,他的行为,也是熄灭组织立功机制的暴行。

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对于组织来说,怎么培养和选拔干部,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到底应该怎么培养和选拔干部呢?韩非子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话讲得非常透彻。

作战部门,要去打仗,最关键的是指挥官,是将才,是团队领袖。在一个健全的由公法推动军功的体制中,将领是靠不断地打胜仗一步步提拔上来的。能持续在组织不断壮大不断打胜仗的过程中,发现和选拔出来一大堆的干部,这是极其重要的事。

而在一个缺乏公法立功机制的组织中,要去打仗,怎么选将,这第一步就是困难。没办法,领导者只能闭着眼睛瞎蒙,随便选一个人去做将领带队。然而,因为所选拔的人,不是通过军功选拔出来的,他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实战的检验,让他带队去打仗,铩羽而归是肯定的事。

所任者不可信,是说他选拔的干部是没有经过实战历练的人。所信者不可任,是说这样的领导者,他认为有能力并选拔上来的干部,一定不能胜任做干部。这样的领导者不仅是糊涂,而且已经是乱来了。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一个领导有方的组织,总是从成功走向成功,大家立了军功,领导者论功行赏,所有的人在这个组织里面,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实现自己的追求。这是牧人以德的组织。所谓的组织凝聚力,最核心最强大的,还是要靠不断的成功和胜利来巩固。

一个领导无方的组织,总是从失败走向失败,领导会觉得是下属无能,才导致接连不断的失败,于是频繁地惩罚他们。大家跟着这样的领导,呆在这样的组织什么也落不着,还总是失败受罚,于是很快这个组织就散伙了。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 

能力小立小功,能力大立大功。能力是怎么来的呢?大多数的人,能力都是后天锻炼出来的。怎么才能把一个人的能力锻炼出来呢?在于获得组织的肯定和激励。受到组织的肯定之后,他自己也会增强自己的信心和雄心。来自组织的,来自他自己的,双重的肯定和激励就会让一个人的能力变强,一步步胜任越来越重要的职位,从立小功,到立大功。

如果立了功不赏,一方面员工会认为组织不信任他,不肯定他。另一方面,他也觉得立功了也没有提高待遇,也没有赏功,立不立功一个样,他就会放弃后面继续立功。

好的领导栽培下属,就是这样像种一棵小树苗一样,一步步浇灌它,让它长大。不断地肯定激励和赏识,就是最好的浇灌。员工也会茁壮成长。

糟糕的领导,则是不栽培不浇灌不做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这样的话,组织的人才梯队就会断档。很多组织都在喊干部年轻化,怎么年轻化呢?就是在于栽培。栽培的关键,就是通过赏小功,激励他去快速成长,在更重要的职位上立大功。

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不断的正面肯定和正面激励,可以让一个不是人才的人,变成人才,让一个小才,变成大才。让大才变成栋梁之才。立的功也会越来越大,组织的整体效益也会越来越好。

正向激励,会让组织的成员,变得越来越强大。

反过来,不断的负面否定和负面打击,则会让一个人才变成庸才,让一个庸才,变成废物。在被否定和不断的受打击下,员工锐气受挫,信心低落,能力退化,于是,从小的失误和失败,不断地酿成大的失误和失败。即便是在不断地被否定和被打击的情况下,没有信心崩溃,能力退化的人,他也会因为内心的怨气,而和组织对抗,放大自己对组织的负面态度和否定态度。

负向打击,会让组织的成员,变得越来越弱小。

所以,优秀的领导,在于把小苗子栽培成大苗子,而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误就放弃他,把他拔掉扔掉。领导看下属,要始终抱着栽培的心态去培养他们。他们犯了错,也应该是就事论事,按律处罚。处罚完之后,切不可以私志生怨,并因此对其进行持续的否定和打击。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也是这样,明明孩子已经知道错了,也改正了错误。家长依然还是把几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拿出来说事,来说明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整天这么哇啦哇啦的一番教育下来,孩子就会极其的愤怒,从而对家长产生了很大的怨恨。

归根到底,要通过正向的激励,让员工立更大的功。要通过消除负面打击,让员工改过自新,从犯错误到重新立功。这样正反两方面的正向激励,就会让组织的产出越来越高。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

大家立功越来越大,组织的效益也越来越好。这时候,利益分配要公平合理,立多大的功就要给多少的奖赏。功劳要和奖金成正比。不能贡献大奖得少。

利益分配做得好,赏罚分明,后面会继续立更大的功。否则,立了功不赏功,很多人就跳槽不干了。甚至跑到竞争对手那边去做事。同样,任何一个时期,有立功的人,就有犯错误的人。如果犯了错误,进行的处罚,比他所应该承担的责任重,这样他也会不服气,也会选择和组织离心离德,甚至背叛组织。这叫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

赏罚不仅要分明,更要公正无偏。关键在于,要以公法赏功,按律论功行赏。避免以领导者的私人意志来支配赏罚。这样就可以做到赏罚公正。

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前面讲的有功少赏,甚至有功不赏,或者小罪重罚,这是赏罚不公的一种,大家遇到这种情况,只是会觉得心里不服,一气之下就选择背叛。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赏罚不公。员工没立功,领导却对他进行赏功。员工无罪,领导却对他进行罚过。这种领导者,可谓是暴虐残酷到了极点。

一个组织里面,如果领导者舍公法而行私惠,凭着自己的好恶,想奖赏谁就赏谁,不管他有没有功,想罚谁就罚谁,不管他有没有罪,他很快就会众叛亲离。自然后面也不会再有人听命于他,并给组织立功。

《管子》云:“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行私惠而赏无功,则是使民偷幸而望于上也;行私惠而赦有罪,则是使民轻上而易为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为也。故《明法》曰:‘不为惠于法之内。’”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谗言,是小人对领导的谄媚,是私对私,个人对个人的阿谀逢迎。为的是损公肥私的目的。如果领导者一意孤行,以私法代替公法,别人迎合他私人性的一面,他就会高兴,认为这是对他好的人。

对他一己之私的这个人好,对组织就不利。而谏言则是君子出于公心,对组织的公利益所提出的谏言和计策。如果领导者听到大家关心组织的公利益,就视同仇寇,说明他的私心和私法,和公道公法,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作为组织心脏的领导,如果私心私法重到了这么无可救药的地步,说明公道公法已亡。公法亡,则组织必亡。对于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

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民富则国强,民贫则国残。王者藏于民,霸者藏于大夫,残国亡家藏于箧。箧指收刮民脂民膏积财货珠玉的箱子。

国君领导国民,建设国家,功劳应该属于人民,属于全体劳动者。如果国君认为,国家建设的任何成就都是他的功劳,这就是贪天之功了。先有贪天之功,接着就会与民争利。这便是贪人之有。

国君的功劳有多大,应该享受什么待遇,这应该是由公法来规定好的,百姓的纳税,纳税收入里面归国君支配的部分,这才是国君作为领导者,应该享有的报酬,也就是他的能有其有的那部分。

交完税赋之后剩下来的部分,则是民之有。如果国君横征暴敛,甚至通过掠夺手段把这一部分也贪为己有。这无异于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焚林而畋。等百姓被掠夺得一贫如洗了,那么国君也就成了残亡之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做好中层干部(培训讲稿)
"成为优秀领导者的10条法则"
中国劳动人事网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 劳动论文
试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特征
宋亚辉|营利概念与中国法人法的体系效应
马云曾经说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