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汤加减方有哪些?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夔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一)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

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组成.煎服。

本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是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的首选方剂。

临床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辨治要点。对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者.均不宜使用。

凡属营卫不和的感胃、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多形红斑、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妊娠呕吐和病后或产后低热等,均有疗效。

(二)加减方法

①表虚汗多,加生黄芪。②咳嗽有痰,加杏仁、牛蒡子、前胡、象贝母。③阳虚,加细辛。④浑身酸痛,加羌活、独活。③头痛甚者,加川芎、细辛。⑥若兼项背强几几,加葛根,以增强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之力。⑦若素有喘咳,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加厚朴、杏仁,以下气平喘。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

明·吴绶(明代医学家)

太阳头痛.脉浮者,桂枝汤加川芎、细辛主之(摘自《伤寒蕴要·卷三》)。清·柯琴(清代医学家)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均可用此。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愚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而愈。因知仲景方可通治百病。与后人分门证类,使无下手处者,可同年而语耶(摘自《伤寒附翼》)。

谢海洲(名老中医)

我认为桂枝汤通阴和阳,调和营卫,发中有敛,以补为通,故凡属营卫不和,阴阳失调,需安内攘外之证,不限内伤外感,均可以此方出人,内调脾胃,外发腠理。

桂枝汤常用于妊娠恶阻和小儿夏日感智、泄泻、自汗、盗汗和长期低热等。在本方基础上加川芎、当归、羌活、防己;还可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摘自《谢海洲临床经验辑要》第315页)。

李兰航(妇科专家)

以桂枝汤,加黄芪、当归、酸枣仁、五味子,治疗产后失血发热,动则自汗、恶风。2剂痊愈[摘自《上海中医杂志》1965;(10):151.

武长安(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加红花、防风治疗偏瘫24例。治疗结果:治愈15例,显效6例,好转3例。其加减法是:①若出汗多,营阴伤重者,白芍增至30~40克。②瘀血较重者,减白芍,加赤芍。③汗出肢冷、脉微阳虚者,加附子。④气息低微、脉浮虚者,加黄芪。⑤下肢着地酸软无力者,加全蝎[摘自《河南中医》1986;(2):35】。

顾伯康(中医皮肤病专家)

凡湿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和蛇皮癣等多种皮肤病,均于冬季或遇冷发作,暖则缓解,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濡滑缓者,若属风寒型,均可用桂枝汤随证加减获效[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65;(5):30]。

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桂枝汤外能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内能调和气血,调和脾胃,从而达到调和人体阴阳的作用。故有解外和内之功,不论外感和内伤均为所宜。由此可见·桂枝汤治疗范围极广,化裁可施治多种疾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所主之喘,有新久之别。新喘乃因太阳病误下,肺气上逆而致;宿喘则为喘家外感,引动痼疾而成(临床时)。不论新久之喘,但见表虚汗出之证,即为本方所主(摘自《经方方论荟要》第10页)。

寒冷性多形红斑,每以寒冷而发生多形红斑状皮损为特点。中医辨证为寒邪侵袭肌表,营卫不和,血脉阻滞而致。桂枝汤加减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如蒋诚先生在1984年《中医杂志》第12期报道说,加当归、川乌、羌活、防风、川芎,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70例。经治疗的有效病例平均服药10剂(摘自《长沙方歌括白话解》第32页)。

桂枝加芍药汤,加炒白术、陈皮、防风、炒薏苡仁治疗慢性结肠炎,证见腹中隐痛,喜暖喜按,大便稀溏,脉沉弦,苔薄白者,效果良好。

桂枝加大黄汤·加元胡、百部治慢性结肠炎(结核性),证见腹痛时作、大便秘或滞而不畅·苔薄白而见根部淡黄、脉沉弦者,有较好效果。

笔者体会,治喘选方的规律,麻杏石甘汤用邪热迫肺者;小青龙汤用于寒饮射肺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用于风寒迫肺者。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咳嗽、苔白脉缓者)、小儿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证见表虚兼有咳喘者),效果佳良。

桂枝人参汤的临床应用如下:

感冒、流感:证见发热恶寒,头痛恶风.腹泻清稀,脉浮而弱者,加苏叶。②肠炎、结肠炎:证见腹泻清稀,腹痛绵绵,畏寒喜暖,手足清冷。苔薄白,脉沉弱.加茯苓、山药等健脾利湿之品。③慢性胃炎:证见心下痞满.时时作痛.畏寒喜暖.便溏,苔薄白·脉沉缓者.加茯苓、元胡和香附等温中理气止痛之品。风寒外感.证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脉浮、苔薄白者,用桂枝汤加荆芥、芦根、茅根各5~10克,收到良效。

尊麻疹,以疹色不红,素体常自汗,恶风寒,脉浮缓弱,或长期患等麻疹施用各种治疗无效者为指征。风寒束表者,加防风、荆芥穗和蝉衣等。

皮肤瘙痒症,以自汗出,恶风,脉浮作为投药指征。

对寒冷过敏的过敏性鼻炎,来春茂氏用桂枝汤加葶苈子、蝉蜕,有效(以上摘自《伤寒论与临证》第41~42页)。

范文虎(近代中医学家)

吴涵秋等说.先师常以桂枝汤加当归、川芎等,治疗妊娠初期恶阻或腹痛者.月以此为试胎之用。凡妇人经水中止不久,无法断为妊娠者,屡投此方,大抵服2~3剂后,有孕者则少腹部常觉跃动,非孕则无此证象。

先师尝谓:“桂枝汤最切实用,外感风寒初起用之,内伤气血不和亦用之。妊娠用之,产后亦用之”(摘自《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第138页)。

焦树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教授)

我常用桂枝汤加紫肉桂3~5克,随证加减.治疗奔豚气病,效果甚佳。我常以此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卫.阳不固、漏汗不止之证,每获良效。

桂枝汤加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名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此为《金匮要略》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的方剂。我常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遗精、阳痿,每收良效。

我常用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肩周炎(五十肩)表现为后头隐痛,项背牵强,肩臂疼痛酸麻等症者。我组方如下:葛根、茯苓各15克,桂枝、赤芍各12克,片姜黄、羌活、红花各10克,麻黄、炙甘草各5克,附子6克。水煎服。

对于急性肠炎以及细菌性痢疾初起时,出现发热、头痛、恶寒、下利或兼里急后重,脉浮数而紧诸症者.我常用葛根汤加重葛根、白芍为各15克,加木香9克,黄芩、黄连各6克。

以上两方为我临床常用的方剂,确有佳效。请参考试用(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第70页)。

叶橘泉(近代中医药学家)

治慢性淋毒性关节炎。膝肿剧痛,每遇气候阴湿,或劳动则发作,发时步履不能,转动不得。诊时膝胫有轻度浮肿,小便不利,微恶寒,舌苔厚膩,脉沉细·以本方加土茯苓、生薏苡仁,连服10余剂,痛止肿消,全愈,2年后未见复发(摘自《古方临床之运用》第62页)。

于世良、史定文(中医专家)

常以桂枝汤加莱子、薏苡仁和葛根治疗菌痢初起而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赤少白多和胃肠炎而有表证(摘自《中国名方精释》)。

朱瑞群(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以桂枝汤(白芍12克,桂枝、甘草各2克,红枣10枚,生姜1片),加黄芪15克。具有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小儿体虚,反复感冒。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感冒疗效显著(摘自《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第374页)。

张文学(名老中医)

应用桂枝汤治疗妇科疾病,颇有心得,简述如下:

治妇女月经不调:用于外无表实,内无里热,又无肝郁、痰阻、血淤的月经病。治月经先期、后期和愆期:临床常见有既无热,又不寒的先期、后期和愆期者,此乃阴阳失调,气血不和之故,服桂枝汤数剂,无不奏效。

治妇女痛经:临床常见不偏寒热,既无肝郁、痰阻,又无血淤而痛经者,此亦气血不调,乃气不顺而血不畅之故,服本方则痛止而愈。偶见甚者,痛则小腹有瘕,并非痰阻、血淤可酌加当归30克,川芎20克。

闭经:临床用于不明病因而无明显症状的经闭,此为一时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服本方数剂即效。

孕妇厌食干呕或呕吐不止,仍须外无表实内无里热者宜之(摘自《医方妙用》第207页)。

赵明锐(名老中医)

以卫气不和的出汗,即病人不因内脏任何病变引起的出汗。其治疗方法是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营卫和则汗自止。

项背强痛,原为风寒之邪侵袭于太阳之经,经久不解,致本经气血不能疏畅。以桂枝汤解太阳经之邪,甚为有效,妊娠恶阻,是妇女怀孕后出现的一系列的妊娠反应症候。临床表现为呕吐不食、偏嗜、气上冲逆等胃虚证,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可以改变胃气过分虚衰状态,故可获效。

痢疾,初起时发热自汗(有表证)而下痢·此是因外邪侵人体内而引起的下痢,往往外邪解后下痢即随之而愈。用桂枝汤加黄连(摘自《经方发挥》第67一69页)。

黄德容(中医专家)

桂枝汤适应于风寒型感冒诸症。辨证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汗以及汗的多少。如汗出不彻,恶寒较重,四肢疼痛,宜重用桂枝,并酌加羌活、桑枝;如汗出较多或自汗,宜重用芍药、甘草,并减轻桂枝、生姜的用量,酌加黄芪、白术、防风;如兼见项背强痛,加葛根,以升津舒脉;如兼见喘咳气短,宜加厚朴、杏仁;如证见头痛剧烈,加白芷、藥本;如兼反胃干呕,宜重用生姜、白芍,酌加姜半夏、陈皮[摘自《湖南中医杂志》1994;(3):24]。

程润泉(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加五味子、薏苡仁、黄芪、乌梅、茯苓和茅根。治愈20例黄汗症,总有效率为100%[摘自《黑龙江中医药》1985;(2):43]。

曲竹秋(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为主方,加味治疗慢性心肌炎。若胸痛、心悸,加丹参;风湿症状不愈或反复发作,加防己;兼有心功能不全者,加五加皮、人参。均效果显著[摘自《天津中医》1991;(3):31」。

武长安(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白芍15克,桂枝12克,甘草、生姜各10克,大枣7枚)加红花、防风各9克为主方,加减治疗偏瘫24例。因汗出过多,营阴耗伤重者白芍可增至30~40克;瘀血较重者可减白芍量加赤芍;汗出肢冷,脉微、阳虚较重者,可加附子;气息低微、精神萎靡、脉浮虚者,加黄芪;下肢屈伸自如,着地酸软无力者,可加全虫。治疗结果:治愈15例,显效6例,好转3例[摘自《河南中医》1986;(2):35】.

吴必耘(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桂枝10克.白芍30克,甘草5克·大枣3枚,生姜3片)加川芎30克.南星10克,全蝎、甘草各5克。治疗偏头痛30例。治疗结果:痊愈13例,有效17例[摘自《湖北中医杂志》1987;(5):39]。

刘兴远(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桂枝12克,白芍10克,大枣9克,甘草6克,生姜3克)加减治疗多发性动脉炎21例。气虚加党参、黄精;阴虚加麦冬、沙参;血淤者加丹参、鸡血藤、川芎和红花。配合服西药维生素E,每次20毫克,1日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11例,占50.2%,好转7例*33.3%。总有效率为85.7%[摘自《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4):248].

刘渡舟(名老中医、教授)

治疗奔豚气,用桂枝汤,配合黑锡丹,有效。其证见头出冷汗、胸中憋气、面色青黄、舌胖色嫩、苔白而润、脉弦细弱无力者[摘自《河南中医》1984;(3):28]。

又治疗女性腹中急痛,痛时自觉腹肌向内抽掣,疼痛益甚,月经后期,色黑紫,夹杂小血板。药用桂枝汤(白芍30克,桂枝、炙甘草、生姜各10克,大枣2枚),并以当归补血汤善后[摘自《中医杂志》1984;(3):11]。

张亚丽(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白芍9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大枣5枚,生姜3片)加生白术45克,黄芪、当归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老年性便秘41例。服药2~32剂。治疗结果:痊愈26例,有效3例,显效、无效各6例。总有效率85.47%[摘自《新疆中医药》1995;(2):51.

刘德清(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治虚秘;若老年人气血虚弱,肠燥津枯便秘加党参、麻仁、肉苁蓉、熟地黄;妇女产后血虚肠燥便秘加制首乌、熟地黄、当归、阿胶;包括肺肃降功能失调,津液不能下达的便秘,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摘自《四川中医》1986;(4):24。

刘青(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桂枝、大枣各15克,生姜、甘草各10克,白芍30克)加姜黄、羌活各15克为主方,加减治疗肩周炎30例。疼痛向项背或前臂、上臂放散者加海桐皮、威灵仙各15克。治疗结果:痊愈2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摘自《四川中医》1994;(6):471。

柴进(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桂枝12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6克,大枣5枚)为主方。加味治疗肩周炎23例。如汗多加黄芪20克;肩臂手麻木加当归15克,川断30克,夜交藤20克,桑枝14克;肩项疼痛发硬加葛根20克,片姜黄15克。治疗结果:痊愈20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摘自《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4):24」。

王校明(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加味治疗腰部疼痛100例。如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加葛根、木瓜;汗少拘急加麻黄、蝉衣;右脉关部滑者加黄芩、制半夏;左脉沉缓者加熟地黄、当归、杜仲;月经行前肝区、季胁部、乳房或小、小腹部胀者加柴胡、制香附;平素较常人怕冷者加仙灵脾、杜仲;挫伤显著者加桃仁、红花。5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100例,占92.59%。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5%[摘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6):27].

刘大荷(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加减,治疗皮痹、肌痹.因风寒湿邪内蕴、外泛肌肤所致者,药到病除摘自《光明中医》1994;(2):291。

杨光华(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疗软组织损伤71例。如头部伤者加川芎、自芷、薄荷;胸满伤者加瓜蒌、佛手,山楂;四肢伤者加桑枝、地龙;淤血斑多者加赤芍。每日1剂.水煎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38例,显效18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96%摘自《四川中医》1992;(5):44」。

王贤春(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原方治疗恶阻64例。呕吐甚者加重生姜用量;痰湿重者加法半夏;虚寒者加人参、十姜。取吐甚致电解质失调者补液。治疗结果:64例全部治愈[摘自《湖南中医杂志》1988;(3):17].

干祖望(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加蝉衣、徐长卿,治疗肺经感风寒而致过敏性鼻炎,有显著脱敏作用[摘自《江苏中医杂志》1983;(5):9]。

舒鸿飞(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加黄芪、辛夷花、苍耳子为基本方.治疗鼻窦炎11例。鼻干、浊涕或黄涕者加黄芩、沙参;自汗恶风加白术、防风;咳嗽痰多胸闷加桔梗、枳壳、法半夏、杏仁;眉棱骨痛者加白芷,川芎。治疗结果:痊愈5例,有效6例C摘自《云南中医杂志》1985;(3):62]。

蒋诚(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加减(桂枝、炒赤芍、生姜皮、红枣、甘草)加制川乌、当归、羌活、防己、川芎、葱管,治疗多形红斑70例。治疗结果:痊愈15例,显效22例,好转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5%。有效病例平均服药10剂[摘自《中医杂志》1984;(12):421。

黄景(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加减治疗冻疮43例。如痒痛甚者加麻黄、细辛;气虚神疲乏力者加生黄芪;阳虚畏寒者加附子、细辛.并重用桂枝至20克;血淤严重,局部紫暗者加丹参、红花;溃烂者兼用麻油调马勃外敷。5剂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疗效非常满意[摘自《四用中医》1985;(7):20].

周海平(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各10克.大枣15克,甘草5克)加川楝子15克,贯众30克,生黄芪20克为基本方。加减治疗睾丸疼痛20例。睾丸痛剧加橘核15克,玄胡索10克;阴囊红肿疼痛而有热感.皮肤紧张光亮者.重用贯众,加龙胆草15克,木通、苍术各10克;外伤引起或局部有淤斑或精索静脉曲张,舌质紫或有淤点,脉弦数者,加桃仁、红花、木香各10克;神疲乏力加党参10克。治疗结果:20例疼痛均消失。治疗时间最短的6天,最长的32天[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85;(3):1091。

何克哲(中医专家)

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遗精50例,效果满意。如遗精日久,时常滑泄者,加菟丝子、芡实、枸杞子;夜寐不佳,梦泄为主者加酸枣仁、茯苓、远志、夜交藤;遗精兼口渴心烦、小便频数者,重用白芍、甘草,加麦冬、知母、黄柏。治疗结果:痊愈35例,显效12例,无效3例[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90;(1):5_。陈树森(名老中医)我对消化性溃疡属于中焦虚寒者。治以温中健胃法,常用黄芪建中汤加减(炙黄芪、炒白芍、煅瓦楞各15克,饴糖(冲服)30克,桂枝10克·高良姜、炙甘草各9克,红枣6个。水煎服)。

痛甚不解者,可选用下列(1~2味):元胡粉6克(分冲),白屈菜10克,罂粟壳9克,荜茇6克,天仙子粉0.3(分冲)(摘白《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第16页)。陈泽霖(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忆先父陈耀堂教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属虚寒,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治疗,并重用肉桂,多能获效。对胃溃疡之属于虚寒者,亦可用之(摘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第18页)。

姚奇蔚(江西中医学院教授)

以黄芪建中汤(黄芪50克,桂枝、白芍各10克,甘草3克,大枣3枚),加太子参、淮山药各30克,黄精20克·组成“益气建中汤”。具有益气建中之功效。主治萎缩性胃炎。症见胃痛胃胀,喜暖喜按,遇寒加重,口淡不干.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脉迟或缓。表现为中阳不振,肝气升达无力,胃阴不足型(摘自《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第71页)。

蒲辅周(名老中医)

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白芍、厚朴、杏仁各3克,桂枝2克,炙甘草1.5克,生姜2片,大枣2枚)。主治小儿肺炎之属表虚而喘证。证见发热微汗,微喘,下利便虚,舌质淡,苔白,脉浮缓;或肺炎用苦寒过早;或误下间致表虚而喘,无里热者(摘自《蒲辅周医疗经验》)。

叶橘泉(近代中医药学家)

曾治一少女萎黄病,全身黄胖,浮肿,时盗汗出,畏风恶寒,小便不利;时头痛,屡经注射女性荷尔蒙无效。余以“桂枝加黄芪汤”合“四物汤”(即归芪建中汤加地黄、川芎),连服20余日而愈(摘自《古方临床之运用》第14页)。

日·山田元伦(维亨)

治淋证奇方,桂枝汤加苏铁叶为末,搅调送下最妙(摘自《名家方选·下部病》)。

日·中神孚(琴溪)

下利数年,不能进食,形体羸瘦,肌肤甲错,不能起卧者,服桂枝汤,治验(摘自《生生堂中神家方》)。

日·汤本右卫门

余之经验,凡用芍药大枣甘草之证,必诊得肌肉挛急,而于腹直肌最为明显,易于触知,故诊得此肌肉挛急,即可为应用三药之目标。然则此肌肉之挛急,可为三药之腹证。桂枝汤中有此三药,其腹直肌亦当挛急,三药之腹证、亦可为此方之腹证矣。

桂枝汤证之腹直肌挛急,非属于淤血性,故其挛急,必现于右侧而左侧全不现,或左侧稍挛急,比之右侧则甚轻。其气上冲之际,亦心沿右侧而发,不沿左侧也(摘自《汉皇医学》)。

日·大塚敬节(日本汉医学家)

桂枝汤能使血行旺盛,身体温暖,增强各脏器功能。所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疾患。主要用于感冒,其适应证是:恶寒、发热、头痛、自汗和脉浮弱等复合症候。此脉弱与自汗乃表示桂枝汤与葛根汤、麻黄汤之不同,能用于体质虚弱者。桂枝汤之腹证虽不一定,然与其脉弱相适用决不能强壮充实。

本方广泛应用于感冒、神经痛、风湿病、头痛、因寒冷之腹痛、神经衰弱、体质虚弱、阳痿和遗精等(摘自《汉方诊疗实际》)。

(桂枝加大黄)用治桂枝加芍药汤证而兼便秘者;又治结肠炎左腹部有索状硬结触痛者;又治腹痛而里急后重者(摘自《汉方诊疗之实际》)。

荨麻疹而有本方之目标(本方以往来寒热,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脉浮弱或浮紧,汗或有或无,头痛身痛,或喘咳者为目标)时选用本方有卓效(摘自《古方临床之运用》第4页)。

日·龙野一雄(日本汉医学家)

肺结核,喘息胸满,咯血,有本方(去芍)证者,援用此方(桂枝去芍药汤)有良效(摘自《汉方与汉药》)。

日·清川玄(日本汉医学家)

中风奇药方,为桂枝附子汤,或乌头桂枝汤加大黄、棕榈叶.初发不论虚实,皆可用,有奇效(摘自《兰轩医谈》)。

日·鲇川静(日本汉医学家)

荨麻疹夜间瘙痒,不得眠,食欲及大便正常,舌润无苔,胃内停水著明者(摘自《古方临床之运用》第5页)。

日·雉间焕

(桂枝汤)芍药甘草大枣三味,虽有小异,其所主治则挛急也。桂枝汤有此三味,而《方极》不言挛急证者,以不待其言而可知故也(摘自《类聚方集览》)。①“奔豚”主剂虽甚多,特“桂枝加桂汤”为最可也;又灸后有发大热不止,是火邪也,今谓之“炷热”,又称“灼热”,殆亦灸疗法后之不良反应也,此方主之。②生平头痛,有时发热,苦之,二日或四五日,其甚者,昏迷、吐逆、绝饮食、恶药气者,每发服此药则速起;或每天阴雨,欲头痛者,亦当服之,能免其患(摘自《古方临床运用》第9页)。

日·奥田谦藏(日本汉医学家)

此为数日不发汗,邪热郁而不散,寒热往来如疟状,此时用桂枝汤药力不够,故借麻黄之力,以助其势。此方主治热邪与水邪相结,郁于表位之轻症者,有效(摘自《伤寒论阶梯·太阳病篇》)。

日。吉益为则(东洞)

若恶寒、干呕者,外邪之候也,本方主之;脉浮弱或浮数,而恶寒者,证虽不具,亦用此方;又汗吐下后,仍发热,汗出而身疼痛者,此方犹可用;若脉浮紧而疼痛者,非本方所治也。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正证也。头痛一证亦当投此方矣。若由咳嗽呕逆而头痛者,非此方之所治也。

汗吐下后,更凑一证,又发热汗出而身疼痛者,此方犹为可用。若脉浮紧而疼痛者,即非此汤之所治也。

黄汗,四肢弛痛,或身痛重,烦躁,小便不利,或盗汗出,发热,恶风而发黄色者,本方主之。

心烦脉浮数,无硬满状者,腹满寒疝脉浮,或恶寒,或腹时痛者,本方主之(摘自《方机》)。

桂枝汤,治上冲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摘自《方极》)。

日。群大裕(日本汉医学家)

以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过敏性肠综合征,结果胃部不适全部消失;胃部胀满全部消失;脘腹疼痛能止[摘自陈士勇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23]。

日·铃木邦夫(日本汉医学家)

以桂枝加芍药治疗肠激惹综合征,效果良好。

日·田中大也(日本汉医学家)

以桂枝加术附汤、越婢加术汤合方(比例2:1)治疗60岁以上发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取得显著疗效[摘自秦长林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25]。

日·远田裕政(中医专家)

以桂枝汤加黄芪,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手掌和足底部的掌品脓疱症,4个月痊愈[摘自张丽娟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0;(3):551。

日·浅田维常(日本医学家)

余尝以此方治伤寒误灸,及汤泼火伤甚验(摘自《伤寒论识·卷二》)。

此方主火邪,故汤火伤之烦闷疼痛者,或灸疗法不良反应引起之发热等,皆可有效。

本方能治盗汗,倍芍药,加当归,名“归芪建中汤”,为痘疮及诸疮疡之内托剂;若加反鼻霜(蝮蛇之黑烧),其效尤捷。

桂枝麻黄各半汤可活用于外邪之坏症,或类疟者,并宜于其他风疹而痒痛者。又曰:风邪后,腰痛不止,医作疝治,其痛益剧,服此方发汗,脱然而愈(摘自《勿误药室方函口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建中汤加减方有哪些?小建中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乌头汤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分析
郝现军大夫读书笔记【25】
《中医名方新用》(一) 桂枝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