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雾化最易「踩雷」的7大误区
userphoto

2022.06.27 广西

关注

2022-02-23中国呼吸治疗来源:中国呼吸治疗

手执医嘱单,仔细认真地核查每一床的雾化医嘱,并将药物排放整齐。拿出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相应容量的雾化药液或拧开单剂量包装的雾化药液,与稀释剂一起装入无菌药杯。配置完所有雾化药后,走向病房,开始挨个做雾化治疗——取出射流雾化器装置,倒入配置好的雾化药,打开流量表,边调整边观察产雾情况。为患者戴上面罩或要求其咬住口片,最后还不忘了用“通俗易懂”的话,温柔叮嘱“鼻子吸气,吸深一点,吸到肺里去。没雾了来叫我。”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几下功夫20个雾化全“搞定”。

这样的场景,在医院的各个科室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小剂量雾化器(SVNs),尤其是射流雾化器,在紧急情况下或后续治疗中都是临床最常用的气雾剂发生器。因为与其他类型的雾化器装置(如MDI、DPI)相比,它对主动参与及手眼呼吸协调的要求要小得多。特别适用于婴儿、儿童和年老体弱者等无法操作、协调或配合使用各种其他吸入器装置的患者。可即便是如此简单、方便的操作,就真的对吗?

场景一

核对医嘱

究竟应该核对什么内容?除了患者信息和药物外,需不需要对药物剂量进行核对?这里的药物剂量,指的是“与所用雾化器相匹配”的药物剂量。射流雾化器的最大填充量由生产厂家决定,大部分在4~6 ml之间,极少数的雾化器被设计成用于较小填充量(2 ml)或较大填充量(10 ml)。临床医生往往并不了解这一点,有时,雾化药连同稀释剂的总量常>10 ml。但作为执行者,必须要了解你的雾化器。

场景二

用一次性注射器从多剂量药物容器中抽取药液

(比如,20 ml的沙丁胺醇溶液,每次使用0.5 ml或1 ml)

研究明确表示,多剂量药物容器污染的可能性极大。有人曾做过调查,在7天的雾化治疗后,6个多剂量药物容器中的5个被污染。所以,国外文献或国内雾化治疗专家共识均建议使用单一剂量包装的雾化药液。

场景三

使用稀释剂,生理盐水还是注射用水?

有观点认为,不能使用生理盐水作为雾化稀释剂,理由是“对气管、支气管刺激性大”,并且认为长期过多使用生理盐水作为雾化稀释剂,可能因Na 吸收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翻遍指南与共识仍缺乏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以上说法。相反,指出蒸馏水与雾化期间增加气道阻力和哮喘发生有关。并且,低渗溶液因为蒸发使气雾粒子直径缩小,而等渗溶液产生的气溶胶则可在进入呼吸道时保持其直径大小不变。因此,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使用蒸馏水优于生理盐水时,仍建议用生理盐水作为雾化稀释剂。

场景四

边观察气雾的产生,边调整流量表的大小。

气体压力、流速大小与气雾粒子的直径及雾化时间成反比。每种型号的射流雾化器都被设计为在特定流量下工作最佳,范围一般为2~8 L/min(大部分为6~8 L/min)。在雾化治疗中使用更高的气体流速将减少输送设定量的药物所需的治疗时间,从而影响药物最终在肺内的沉积。反之,气雾粒子直径越大,雾化治疗时间越长,也影响药物在肺内的沉积,并且,雾化时间是患者完成总剂量雾化依从性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再次强调,执行者必须要了解你的雾化器。所有的设备信息,生产制造商都会做出标识或说明。而通过“目测”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确定产雾量是否合适,显然不符合医学的严谨性。

场景五

“鼻子吸气”有错吗?

射流雾化器可以使用咬嘴或面罩给药。不同于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也不同于面罩吸氧——这两者强调经鼻吸气的目的,是防止胃肠胀气以及为进入气道的气体提供加温及湿润的作用。但用射流雾化器进行雾化治疗时,无论使用咬嘴还是面罩,重要的是,在雾化治疗期间指导患者通过口腔吸入,原因是鼻腔结构太复杂,比嘴更容易滤过气雾粒子。所以,除婴幼儿不能使用咬嘴外,应该其他患者鼓励使用咬嘴进行雾化治疗。

场景六

“快速吸气”总对了吧?

如果你认为雾化治疗期间“深吸气”可以增加药物的肺内沉积,那真是“图样图森破”了。文献及共识明确指出雾化治疗期间要缓慢吸气,但不需要做深呼吸和屏气。与正常潮气量相比,深呼吸对增加沉积的帮助并不大。应鼓励患者采取正常潮气量的慢呼吸模式,或偶尔穿插深呼吸的慢呼吸模式。

场景七

为了增加效果,“做光”雾化药物,让患者“没雾了”再结束治疗,不可能有错!

到底什么时候需要停止雾化治疗?指南及文献慢慢淡化雾化持续时间的概念(比如10~15 min或20 min),转而开始强调一种观点——“溅射”。治疗后,雾化器中的残留药物在0.1~2 ml。然而一些人为了减少死腔量,增加药物输出剂量会有轻拍雾化器的举动,另一些人则过了溅射点仍继续雾化以减少死腔量。但有证据表明,当雾化器发生溅射后,可吸入的药物其实很少。雾化器在大多数的吸入药物输出后,将开始进行长时间的溅射,而雾化治疗的时间长短是患者坚持治疗的关键因素,因此,临床医生开始采纳这种建议,即在溅射开始之后或者1 min后停止雾化治疗是合适的。

总结

影响射流雾化器性能和药物输送的因素:

(1)气体流速和压力

(2)填充量和死腔容量

(3)气体浓度

用于运行射流雾化器的气体浓度可以通过影响雾化输出和雾粒直径来影响雾化沉积。例如,用氦氧混合气体作为雾化驱动气体可增加多达50%的肺沉积。氦氧混合气可能改善至下呼吸道的气雾剂输送,因为密度降低导致产生较小的药物颗粒;然而,这种方法的临床获益尚不清楚。

(4)温湿度

湿度和温度也会影响雾粒直径和残留量。具体而言,雾化治疗过程中的水分蒸发会降低气溶胶的温度,导致溶液黏度增加和雾化器药物输出的减少。

(5)呼吸模式

(6)设备接口

小小的雾化治疗,看似简单,几乎人人都会做,但仍有一部分人在执行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回到文章最开始,这样的雾化治疗过程在工作中并不少见,而一步步分析后,突然有种做了这么多年“假雾化”的错觉。

仅供医学人士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雾化治疗下呼吸道疾病,选用哪种雾化装置为宜?
儿童喘息性疾病的雾化治疗
儿童家庭雾化吸入治疗装置
儿科雾化吸入,这 10 个问题你可能还不知道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的定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