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南还是向北,为何中国王朝统一战中,大多时候都是由北向南推?

古语有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每每总是北方王朝最终拉开了统一之战的序幕,而鲜有南方政权能够北伐成功,最终一统天下的例子。

数十个王朝烟云过往,最终只有明朝和民国是以南统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明朝和民国最终能够打破历史的怪圈,他俩咋就这么优秀呢?

首先,咱们还是先说说为啥历史上北方政权总是那么彪悍吧。

中国历史上的大统一,从来都是武统,不打仗,光靠嘴皮子是说不来统一的。

而打仗自然首先拼的是军队,谁的军队彪悍,战力强,那么打赢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因此,我们比较一下古代北方和南方的军队就不难看出,为啥北方军队往往击败南方军队的次数多了。

北方政权,天天在被迫练兵

         北方政权多处于三个位置:关中、河东、河北之地,这些政权地接塞外,其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往往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最大特点就是全民皆兵,胡儿十岁能骑马,通过部落之间的厮杀,最终从火并中走出的那个巨无霸,往往成为了北方王朝的梦魇。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草原部族的游牧骑兵,看着南方的邻居小日子过得不错,自然眼红,因此每每越过边城要塞,南下干些杀人抢劫之事。

双方一年到头战争、摩擦不断,即便草原之上,部落更替频繁,匈奴、柔然、突厥、鲜卑、契丹,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不管是谁上台,侵扰南面的大政方针从未更改,这就使得北方政权常年处于紧张的练兵状态,边境军队时刻保持实战状态。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与北方游牧民族抗争的铁血战场上,残酷的战争也为北方王朝培养了大批优秀、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将官。

同时也使得北方军队的作战风格,在实战当中,逐渐开始胡化,扬长避短,取优补拙,最终达到简单实用的效果。

这样的军队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又配有经过战火验证过的先进装备,自然很是生猛。

而相比之下,南方就比较尴尬了。虽然秦始皇当年曾派军队平定了百越之地,但南方的烟瘴、崇山峻岭使得大片地区直到唐朝时期,还保持着荒凉的状态。

相比北面政权,南方政权所面临的敌军比较少,东面是大海,南面也是,在航海不发达的时代,遥远的国度,想要渡海攻击南方政权,无异于痴人说梦。

即便西南面的中南半岛曾产生过真腊、骠国等军事强国,但当年一个小小南诏都能在此称王称霸,爆锤四周。可见,中南半岛的王国们,对于割据南方的政权自然也很难有任何真正的威胁。

因此,南方一直都是以北方敌人的战力水平来筹备战争,北方政权在天天练兵,而南方则除了跟北方打打仗,还真没有别人跟着陪练的,那自然战力有限了(勉强跟北方持衡,这就导致理论上南方王朝,要么被北方灭,要么和北方并存)。

况且北方政权也不一定就是无敌,南方政权跟北方政权死磕,保持平衡或优势之时,更北面的游牧民族最终击败北方政权,顺势击溃南方政权的例子也是有的。

南宋打不过金,金又打不过蒙古,最后战力结果为蒙古>金>南宋,可不就一把全被收拾了嘛。

当然,也有一些时期,南方政权在一些猛人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段不一样的节奏,比如刘裕北伐,桓温北伐,元嘉北伐,都有过一顿犀利的突破。

可为何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呢?

天气是个重要因素

        首先说说天时,前几天去了趟广州,十月底在广州穿着短袖都冒汗,但回到北方,穿个外套,小风一吹还瑟瑟发抖。

         当年北方军队向南打的话,越打越暖和,天热了大不了穿少点儿,不影响什么,而且南方的水果、植物可以吃的比较多,万一后面粮草不济,短时间内,在当地也能凑合对付一下。

但对于南方来说,向北进攻可就开启地狱模式了,越往北打,天气越冷,而且隋唐之前没有大运河的支撑,淮泗、汴水、黄河这些水道并不是一个畅通的系统。

运送粮秣之时,往往需要水+陆+水+陆,来回折腾,非常困难。

而且北方地区虽然农耕发达,但降水有限,没有南方那么多可食水果,从当年曹操一个梅子林口号能忽悠军队跑上半天,就能看出北方自然条件的窘迫。

往往战争一来,当地采取坚清壁野的做法,粮食一收割,一把火烧个赤地千里。这可就坑了,天气寒冷,当地征粮困难,就使得补给线成了南方政权北伐的命门,一旦被切,北伐局面往往直接崩盘。

当年桓温北伐,与后燕在枋头对峙,慕容垂亲率骑军断了桓温粮道,逼得桓温最终不得不焚船撤军。

地形也很重要

        然后再说说地形,以北攻南,南方除了长江天堑之外,很少有能够依托防守、从而阻碍大规模军队进攻的地理天堑。而且江南平原非常适合骑兵的突进,因此北方军队一旦突破长江防线,南方政权上下的心态往往就直接崩了。

而北方的地形就比较变态,你想打洛阳,那成皋、崤函、孟津、龙门是很难绕得开;

你想打长安,那么山河四塞,函谷关、武关、散关和萧关,必选一个;

想要去河东,巍巍太行,曾让多少军队望而却步,当年后梁朱温几次兴兵讨伐李克用,最终都是功败垂成,还不是因为太原自带山川护甲,防御力实在太彪悍的缘故。

在冷兵器时代,没有飞机大炮加持,地理因素确实很重要,不过最终决定战争胜利的,绝不是地理,毕竟天下没有攻不破的险要。

潼关虽险,毕竟项羽曾入之,曹操曾入之,刘裕曾入之,安史叛军亦曾入之。

瞿塘虽险,毕竟岑彭曾入之,桓温曾入之,朱龄石曾入之,刘光义曾入之,汤和曾入之。

险可恃而不可恃也,真正决定战争因素的,说到底还是经济,打仗拼的是实力,而实力最终的底蕴是经济。

南北经济

       最早的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这就使得北方地区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都是华夏经济的中心,秦汉的关中,三国的河北、隋唐的关陇、河北和中原。

        经济实力的背后则是人口、钱粮、器械等一系列组成军事实力的重要要素,南方地区虽然在晋朝渡江后开始发展,但始终难以占据绝对优势。南方虽有吴、蜀,但北方也有关中、河中、河北、中原等广阔的农耕区。

因此先前南方在与北方较量之时,每每处于下风,也很正常,那么为何单单蹿出了明朝和民国这两位异类了呢?

对比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最终成为了其各自由南统北的重要原因。

明朝灭元

       明朝击败的元朝,自从从蒙古高原上杀出,就一路没歇停,四下出拳,一路向北向西,征服了整个中亚,东欧,凡是马鞭所及之处,便是蒙古铁蹄铮铮之所。

元朝当时的四周没敌人,无敌的感觉很落寞,也容易让人颓废,我都这么成功了,你还想让我咋滴?

花花世界,最容易腐蚀战士们的意志,因此才不到百年时间,昔日马背上的猛士就成了安乐乡里的庸才。当红巾军、朱元璋、张士诚等一系列义军起事之时,元朝军队再也无力回天。

同时,经济方面影响更大。

唐朝开始,经济重心就开始向南转移,关中之地经历千年开发已经贫瘠,国际大都市之所以繁华无匹,靠的全是各方输血,其中最大的主动脉就是朱元璋占据的江南。

这里曾是晚唐时期财政主要依靠之地,朝廷财赋仰仗东南,经过北宋时期汴梁的过渡,特别是南宋在南方的百年建设,南方经济繁盛碾压北方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虽然元朝挺能造,但南方底子就是好,经济实力雄厚,因此朱元璋占据南方之后,经济后勤方面,基本无忧。想想当年沈万三,一个人都敢承包南京城墙工程,就可以看出南方当时的有多豪。

京杭大运河在元朝时期作为大都的供血主动脉,屡经修葺,也为明朝北伐元朝之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细看徐达北伐,不难发现,军事路线基本沿着大运河的走向一路北上,因此粮秣供给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当然老朱跟他手下那一票弟兄都是不好惹的狠角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帮人,放到哪个时期,确实都是一群惹不起的猛人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燕云十六州,为何沦为异族统治400年之久?
历史上为什么北方常常统一南方,而南方很少统一北方?
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发展的转折时代----简论五代与北宋王朝对处理契丹辽政权问题的不同策略
刘裕为何不一鼓作气灭掉周边几个游牧民族政权,而后统一中原?
史上被严重低估的王朝, 名臣猛将无数, 八次北伐打的异族闻风丧胆
古代一个重大历史规律:被司马迁一语道破,揭开了王朝更迭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