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莓芽枯病引发猝倒死棵,掌握发病规律,5项综合措施有效防治

草莓果实因其形如心,色泽艳丽,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为"水果皇后",深受消费者喜爱。北方温室大棚保护地栽培草莓多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又被人们誉为"早春第一果",市场销售快、价格好,因此,果农非常喜爱种植。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和连续种植,特别是温室大极种植时连作不可避免,一些土传病害不可避免,势必引起病害发生,芽枯病就是其中的一种。

草莓芽枯病的致病菌和蔬菜上的立枯病菌相同,是多发性菌,在草莓的整个生长各个时期都可能发病,是我国草莓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它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特点,因此,必须在栽培过程中高度重视此病的防治,避免引起减产降质,影响经济效益。

下面就为您介绍草莓芽枯病发病规律、田间病害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病原菌及传播

1、病原菌。引发草莓芽枯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alani Kuhu)(见图1),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的薄膜革菌属真菌。菌核从菌丝发出,菌核大小不一,但可互联成壳状,内外颜色一致。立枯丝核菌菌群不产生孢子,菌丝最初为白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在分枝处略缢缩,离此不远处形成隔膜。

图1 显微镜下的立枯丝核菌

2、病原菌习性。菌核萌发适宜温度为15℃,高温有利于菌丝长,菌核在50℃时5分钟即死亡。立枯丝核菌腐生性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 3 年之久,遇到阴雨低温天气迅速发病,而且一旦发生,可在较大范围的草莓上流行和为害。该菌寄生性不强,呈半腐生状态,寄生范围广,但国内尚未有寄生草莓的报导。该病原菌除危害草莓外,芽枯病还可危害多种蔬菜及大豆等作物。

二、草莓芽枯病传播途径

1、传播途径。草莓芽枯病的菌丝体是随着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的,待到第二年春季,当气温达到24℃左右时,遇到阴雨天气,空气湿度较大时,即可通过病秧苗或带病土壤快速传播到草莓上,引发病害发生和传染。

图2 草莓芽枯病发病新芽

2、发病条件。病菌的发病适宜温度为 22~25℃,湿度大条件下,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时期都可发病。露地草莓栽植过深,枝叶过于繁茂,再遇连续阴雨天气,发病提前并加重。温室大棚等保护地管理过程中,若长期闭棚,棚室内温度过高,湿度又大,栽植过密过大,或氮素施用量过高导致茎叶繁茂的情况下,病害容易发生并迅速蔓延。

三、草莓芽枯病发病症状

该病可危害草莓的各个部位,但以花蕾、幼芽和幼叶受害为主。感病植株芽心(见图2)、花蕾及新叶逐渐枯萎,呈不规则卷曲,严重时芽心腐烂,成为无心苗。

图3 草莓芽枯病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外部的症状不明显,植株呈现暗绿、无光泽的青枯状,发展到后期会突然倒伏。托叶和叶柄基部染病时,病部产生褐色斑,干缩直立;感病的叶片青枯倒垂,湿度较大时叶柄基部则会全部烂掉。发病中后期病部有白色蛛丝状霉出现,这就是青枯病病原菌的菌丝体。如果是在开花前感染病害,受害的花序会逐渐青枯萎蔫,有的若是急性发病时呈现猝倒病状。如果是花蕾或新芽感染病菌后会逐渐萎蔫,并呈现为青枯状或猝倒,最后变为黑褐色枯死(图 3)。如果茎基部和根感染病菌时(图 4),则在近地面部分呈现初生无光泽的褐斑,病斑会逐渐凹陷,皮层腐烂,地上部分则会干枯,用手提苗时容易拔起,并且病部长出米黄色至淡褐色蜘蛛巢状菌丝体,常把几个叶片连在一起。浆果染病时,受害果部出现暗褐色的不规则斑块,呈现为初时僵硬,最终全果干腐,温度高时可长出上述菌丝体。已经着色的浆果染病后,病部变为褐色,果实的外围常发生较宽的褐色白带,红色部分略转胭脂红色,色彩鲜艳,与正常成熟果实对比强烈。

图4 草莓芽枯病病株

四、草莓芽枯病综合防治

草莓芽枯病属于土壤真菌病害,该病菌能引起多种植物根部病害。因此,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正确定植。采取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避免与蔬菜、棉花、豆类等有相同病原菌发生相同病害的作物轮作,减少土壤病源基数,降低发病率。草莓栽植过深易发病,因此,移栽秧苗时要做到"浅不露根,深不埋心"。

2、选用无病土,培育无病苗。实行育苗田与结果田分离,避免秧苗自繁自育病苗互相传染,更不能用病株作为母株繁殖草莓苗。培育秧苗的苗床土要选用种植禾本科作物或树地等营养丰富、富含有机质的无病菌土壤,避免病菌侵染。为解决秧苗带菌传染,要培育无病苗,引进、种植经过组织培养脱毒培育的无毒苗,这是彻底解决芽枯病的关键。在外地引进秧苗栽培的,要对引进基地历年发病史进行调研,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应避开引进秧苗。

3、合理密植,控施氮肥。在培植和引进无病苗栽植时,应适当稀植,避免过密引起植株过旺生长引发病害。底肥应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尤其生长期间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过旺生长,植株抵抗力降低易感病。

4、合理浇灌,清除病株。温度适宜情况下,湿度大是病菌侵染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实施高垄(畦)栽培,保证田间降雨后不积水,遇到干旱时,应合理灌水,尽量浇小水,有条件的应铺设滴管实施膜下滴灌。温室大棚栽培草莓应注意室内通风排湿,不给病菌发病创造有利条件。一旦发生病株应及时拔除,同时要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控制病原菌基数。

5、积极预防,合理用药。

(1)高温处理土壤。长期实行草莓连作地块,要利用夏季栽植草莓前空闲时间高温处理土壤,杀灭病菌。具体操作方法是:在7、8月份高温季节,结合整地施肥后起高畦覆盖地膜,利用太阳辐射能使地表土壤温度升高到50~55℃,可达到高温消灭病菌的目的,覆膜3~4周后再进行定植。

(2)药剂处理土壤。长期草莓连作地块,为减少土壤中的病原基数,可使用98%棉隆微粒剂20公斤/亩进行化学消毒。

(3)发病前积极预防。连作地或易发病地,草莓定植成活后,及时清除病叶、老叶,并用70%代森锰锌600倍或75%百菌清500~700倍液连喷2次。保护地栽培中,可在开花前喷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50%速克灵800~1000倍液2~3次,每次间隔7~10天,可有效预防病害传染发生。

(4)发病初期及时用药。田间一旦发现病株应连根带土及早清除,并用多氧霉素铝水1000倍或用其他防治蔬菜立枯病的药进行防治,如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 普力克、百菌清粉剂 600 倍液,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全园喷洒防治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也可用微生物菌剂防治,如用24%井冈霉素 A 水剂 1000 倍液加 1000 亿 CFU 孢子/克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等制剂进行喷雾。还可选用 25%噻呋酰胺悬浮剂 1800 倍液,或 30%恶霉灵水剂 1500 倍液灌根,发病较严重的病田应适当增加用药量。连续用药2~3次,每次间隔7~10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莓幼芽枯萎,究竟是芽枯病还是缺钙?这里教你如何辨别
感染枯萎病,蕉园将是什么样的结果?应采取什么方法防控?
草莓芽枯病识别及防治要点!
甜瓜茎开裂不用怕,防治秘笈看这里【蔬菜卫士报 1560】
草莓无缘无故死苗,根腐病很有可能是凶手!该如何治疗与预防?!
科学认识草莓细菌性角斑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