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豆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得白腐病,防治要对症用药,做好预防很关键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食用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重茬种植和轮作倒茬不够合理,加上不利天气环境影响,大豆白腐病普遍发生,并有上升趋势。

大豆白腐病,学名叫做大豆菌核病,患病植株因被白色菌丝覆盖,导致茎、叶腐烂而得名。一般在大豆进入开花至结荚期, 也就是每年的七八月雨季,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病菌就会侵染茎和叶柄产生白色菌丝,影响营养运输,严重的造成茎部腐烂, 使整株枯萎和死亡。大豆白腐病在流行年份减产20%-30%, 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90%,甚至绝产。若不重视防治,势必给种植户造成严重损失。#新风尚农人#

今年春季雨水较多,进入6月后已连续下了几场透雨,如果七八月雨季再有连续阴雨天气,形成低温高湿的环境,病害很容易发生并蔓延,因此,种植大豆的农户今年应注意防治大豆白腐病。

下面,将大豆白腐病田间发病症状、发病因素及防治办法介绍给大家,以便有效预防和救治大豆白腐病,减少疫情的危害。

1、大豆白腐病在田间发病时都有哪些症状?

大豆白腐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植株地上部分,造成苗枯、叶腐、荚白空瘪等症状,该病一般开花期以后发病较为严重,这与此时期降雨较多有利于病菌生长有密切关系。

大豆白腐病危害植株症状

幼苗期也可发病,但危害较轻,最初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但遇到阴雨天气湿度大时, 病情就会迅速发展,病斑呈深绿色湿腐状,其上有白色菌丝体,幼苗逐渐枯萎、倒伏、死亡。

成株期在大豆茎或茎下部,一般多从主茎中下部分杈处开始,病部呈现水浸状,之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产生暗褐色条状病斑,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下扩展,导致病部以上部分枯死或倒折。#白城新农人#

大豆白腐病茎秆被白色菌丝包围

病菌多从植株下部侵染叶片,最初叶面产生暗绿色水浸状斑,之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也会产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

植株发病后期, 严重的不能结实,豆荚苍白,轻病豆荚可结实,病粒腐烂或干瘪;病重时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菌核鼠粪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全株枯死呈灰白色。

大豆白腐病茎的髓部变空,菌核弃赛其中

2、大豆白腐病是怎样在田间传播的?

大豆白腐病是由一种叫做核盘菌的真菌引起的,该病菌也是葵花烂盘(菌核病)的元凶,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2-3年,但在潮湿土壤中存活时间较短。通常病菌是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和混在种子间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再通过伤口或角质层侵入大豆的茎或叶。初次侵染引起发病后,病害扩大再侵染可能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病株之间相互接触而交叉感染,另一种方式是病叶或其他染病部分落在大豆茎的分枝处而引起发病。茎、叶上的病菌形成菌核后,极易脱落到土壤中, 引起下一年发病;豆荚上菌丝形成的菌核随种子越冬,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源。#三农小分队#

大豆白腐病幼荚被病菌侵染症状

3、大豆白腐病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大豆白腐病发病率的高低,是否流行,主要受耕作制度、栽培管理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

(1)前茬作物对发病的影响:大豆白腐病与前茬作物密切相关,向日葵、油菜、白菜、胡萝卜等多种作物的菌核病与大豆白腐病的病原菌属同一种病菌,前茬生病后留在土壤中的病菌即可侵染大豆。近几年由于各种经济作物发展迅速, 导致种植大豆前茬的多样性, 再加上大豆重茬连作, 使土壤中的菌核逐年积累,这也是大豆白腐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2)气候条件对发病的影响:大豆白腐病菌喜欢在低温寡照、湿气较重的环境下侵染,通常在大豆开花后进入结荚期,遇到阴雨连绵,低温寡照,田间湿度较大,温度为18-22℃,湿度在85%以上时,最有利于病菌侵染发病,导致病害爆发流行;而旬降雨量小于17 mm,相对湿度低于83 %, 病害不能流行。

大豆白腐病危害植株症状

(3)栽培管理对发病的影响:大豆白腐病的病菌是随土壤深度增加,菌核萌发的数量逐渐减少趋势,在土壤1-3cm 深度范围内能正常萌发,3cm以下不能萌发,所以,封垄前未及时中耕培土的地块、整地不平、排水不畅、低洼易涝地,为菌核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创造了机会,相对发病重。

除此之外,田间有机肥和氮肥使用过多,植株繁茂,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遇到连续降雨,田间湿度大,为菌丝加快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病害发生严重。

4、大豆田间发生白腐病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目前大豆还未进入开花期,前段时间降雨量不至于导致白腐病流行发生。但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没有封垄的田块应抓住时机进行深耕,将土壤表面的病菌翻入深层,防止其繁殖侵染。田间出现病状时,没有其它办法,要立即组织药剂防治,控制病情的蔓延和流行。常用的防治药剂有,50 %速克灵、40 %纹枯利、40 %菌核净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 %甲基硫菌灵、80 %多菌灵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进行喷雾。为提高防治效果,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喷雾时要注意药液淋洒均匀,尤其是底部的茎叶要喷布着药。

5、大豆白腐病如何搞好预防减少病害发生呢?

明年乃至以后种植大豆,都要将大豆白腐病预防工作做好,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这是防治大豆白腐病最经济有效措施。目前推广的大豆品种多数不抗白腐病,通常株型紧凑、尖叶或叶片上举、通风透光性能好的品种相对耐病。播种前要对豆种进行精选,筛除混在大豆种子中的菌核,选用无菌核的良种进行播种。

2、合理进行轮作。发生过白腐病的田块要避免大豆连作,发生过菌核病的葵花、白菜、油菜、胡萝卜等作物,也不宜种植大豆,同时种植大豆地块也要尽量避免与这些作物为邻,以控制大豆白腐病的传播蔓延。种植大豆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这样才可有效地降低白腐病的发生。

(3)加强栽培管理。首先是清洁田园,发病田块收获后及时清除散落的病株残体和根茬,减少初侵染源。其次是实行深翻,将土壤表层病菌埋于深层,抑制菌核萌发,深翻最好在15厘米以上。再次是在大豆封垄前及时中耕培土, 防止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

(4)合理密植,田间控旺。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田间积水,极易导致大豆花荚期通风透光不好,生长过旺,田间小气候湿度过高,病菌容易生长侵染发病。因此,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施用底肥时要控制氮肥用量,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杀灭病菌。田间及时进行中耕形成"开口"垄,便于降雨后田间积水的排除,降低大豆田间湿度,不给病菌繁殖和侵染营造条件。

结束语:白腐病是大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病害,防治过程中要重视预防工作,以切断侵染源为重点,搞好选种处理,科学轮作,通过播前深翻和田间中耕,将病菌深埋土壤底层。发生病害后要抓紧药剂防治,防止病情蔓延扩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参病害管理大全
茄子常见病害
记住大姜的十四种病害,才能亩产万斤,快收藏分享
【作物病害】辣椒死苗原因与防治措施
小麦纹枯病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防治
农技| 番茄苗期病害分析及管理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