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拖延症对孩子危害巨大,这4个方法帮助孩子摆脱,父母要引起重视

拖延症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年人尚不能免疫,何况是年幼自制力薄弱的孩子,拖延症不是疾病,但是却无声无息地毁掉一个孩子的发展与前进。

你会发现即将面临期末考的孩子还在看电视剧,你催促孩子去看书,他说再过十分钟之后就去看书。

但是无数个十分钟过去了,孩子还是呆坐在电视机前,归然不动,后来干脆告诉你,明天再开始,但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拖延症是指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将计划要完成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我调节失败的形式。

拖延症者会因为要开始做某事,或者决定完成一些不感兴趣、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产生的焦虑,为了逃避这种焦虑就用拖延症来抵挡。

拖延症这种行为会让孩子产生自责情绪、负疚感、自我否定、贬低、低自尊,严重的话会引起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

因此父母对于孩子做事拖沓、磨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孩子拖延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孩子摆脱拖延症。

一、拖延症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 害怕失败而逃避

有些孩子心理承受力比较弱,难以面对失败带来的后果与打击,因此对于困难、艰巨的任务会主动逃避,然后在心理上安慰自己,不是我不行,而是因为我没有行动才失败。

2. 诱惑的干扰

当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小伙伴来约;当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被一旁的电视画面所吸引;当孩子在复习的时候,家里有客人来访。

诸如此类,外界的诱惑居多,孩子很容易被这些事情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在自己本来要完成的事情上,而导致要完成的事情一拖再拖。

3. 目标定得太大

“我这次考试要进前五”、“我要学会画画”、“我要背诵三百首古诗”,这是孩子定制目标的常态,信誓旦旦,一言概括,但是到最后发现一个都没有完成。

孩子定的目标往往过于宏大而显得空洞,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与可以具体落实的计划,因此就变成了一句口号,而不了了之。

二、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

1. 培养孩子的信心

当一个人对自己产生怀疑,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某件事,这种低自尊会阻碍事情的发展与完成,孩子会觉得行动也是徒劳无功因而放弃。

父母要注意对孩子信心的培养,信心都是在一件件小事的完成之中而树立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行动,如果一开始孩子不愿意,父母可以陪同一起完成,逐步引导孩子。

2. 父母要以身作则

爱拖延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爱拖延的父母,当父母吃完饭悠哉地玩着手机,碗留着第二天再洗,说要去洗澡偏偏被电影吸引而挪不开脚步,这些日常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会内化到孩子的心理,从而产生影响。

有什么的父母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家庭的家风,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

3. 帮助孩子分解目标

当孩子立下宏大的目标之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解目标,把目标的实行落实到实处,细节到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各个击破。

比如让孩子每天背诵一首古诗、十个英文单词、一个新知识点,减轻孩子的压力,每天完成一点点,渐渐地聚少成多,通向自己制定目标的终点。

4. 正面鼓励

每一个人都需要被鼓励,好像鱼儿离不开水,鼓励带来的力量,是批评遥不可及的,它浸润孩子的内心,带来正面的影响。

因此当孩子及时完成一件事情,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父母也要给予鼓励与肯定,正面强化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是对,并会得到认可,从而会主动自发地行动。

拖延症普遍存在于孩子的日常行为之中,或大或小,短期看是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会妨碍孩子的发展与人格的塑造,其危害不可不大,父母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时间观、摆脱拖延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一种东西,正在偷偷伤害自闭症孩子!
家长应当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了解孩子逆反类型,轻松解决叛逆问题
这8个迹象,表明你正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
你可能正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这8种迹象,表明孩子正面临自卑边缘,家长应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