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求真意志 III 〗我们居然还在读这些畅销书?| 书店关闭书店开启(2/3)

- 求真意志 DER WILLE ZUR WAHRHEIT -

求真意志注定诱使我们做出许多冒险失业...... 如果我们变得不再轻信,失去耐心,不再烦恼的躲开,那有什么奇怪?不正是这个斯芬克斯最终教会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吗?——尼采《善恶的彼岸》

“求真意志” 是 Studywith 继 “学习日志” 之外的另一个专栏,传递一种简明又强力的观点,即:不要在直觉的想法上停下来,天然的假设直觉的想法肯定有问题,敢多想一步,想两步,想三步,想到想明白为止。

今天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为何是这些书?为何可以畅销这么长时间?他们真的是好书吗?

在大城市过春节是非常无趣的,因为生活的样式并不被节庆塑造,相反,生活的样式被消费塑造,但春节的消费与平时并无什么特别的不同,餐饮、电影、消费、旅行,不过如此。

因此你很可能春节期间将要去到商场,就像我们上次说的,你会去到某个西西弗、言几又、方所或是什么书店,那么你首先看到的,就会是畅销书的部分。

中文书籍的畅销榜是令人费解的,有那么几本书,占据图书畅销榜的时间长到令人匪夷所思,这里有两个问题是值得问的:

  • 为什么是这些书?

  • 为什么这些书的生命周期如此之久?

这几本书你一定不陌生,当然大多数书店还是希望维持着自己的基础品味,所以还有一些真的非常畅销的书籍,你可能不会在上述书店的畅销书部分看到,但如果你去新华书店,是可以看到的。

当然还不能忽略了真正数量巨大的畅销书其实在手机移动阅读平台,有些甚至不是出版物。这些复杂的要素构成了畅销书的秩序,我想如果真的能够好好的回答出“为何是这些书如此长时间畅销?”的问题,这一定是个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大家了,这个问题我也没有完好的答案,不过一些基础的洞察还是有的。

只要对应的看一个现象,我们立即就能找到答案,那就是网络畅销小说的生命周期,看看QQ阅读、掌阅、咪咕就会发现,网络畅销小说的生命周期远远没有如此长,最畅销的作品都是近三年的新作。
这很容易找到原因,因为人们真的在看网络小说,因此这个庞大的阅读群体总需要新鲜的作品被补充进来,在一定周期内被购买最多的就是新作品。

2017年12月阅读类APP前5名,这是纸质书不敢想的数量。
但针对出版图书市场呢?很明显大家被并不阅读纸书,因此这些甚至出版了10年的书,对于很多人依然是全新的。因此这些畅销书就像是阅读纸质书的“新手包”一样,直到现在,依然霸占着绝大多数人的购买清单,说明整体人口中,还没有足够的人超出“新手阅读”的周期。
这很奇怪吧,当当、京东、亚马逊已经卖了这么多年,线下书店现在也越开越多,我们还没有培养出较大的能够左右畅销榜的人群。按照Martin Nowak的仿真实验,可以推测经常购书阅读的人群在总购书人群中远远小于30%。
不过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洞察,不是么?国人不爱看书,这已经是常识了吧。

这些畅销书都是好书,其实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畅销榜上的书基本都不值一读,你可以先听听我的观点。

我的答案当然是不值得读,这为何会如此容易冒犯到一些人,因为很多读书不多的人将这几本畅销书视作经典,但这不过是最典型的“禀赋效应”(即觉得自己拥有的东西是好的)。

这当然更容易引发“品味相对主义”,就是质问我:凭什么你觉得好的才好?标准是你定的吗?当然,我认为标准不是我定的,但我某种程度上接近了那个统一的标准。

书店依赖畅销书的现象是很容易解释的,畅销书是个可以偷懒的方案,我想图书市场一定符合幂律分布,20%的书占80%的销量,当然实际的数字应该比所谓“二八定律”更悬殊,图书咨询机构 “开卷” 发布了一份滞销书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从 2014 年 1 月到 2017 年 10 月,综合中国大陆实体店、网店及零售 3 个渠道数据,年销售数量小于 10 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 45.19%;年销售数量小于 5 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 34.5%。书店依赖畅销书,大可以事半功倍吧。
但我们还是应该回来一本一本的了解一下这些畅销书。
除了这些常青树,畅销书榜上有两本新书:是《原则》和《未来简史》。不得不说罗辑思维很“厉害”,这两本分别是2016与2017跨年演讲主推的书籍,推荐语是这样的:

《原则》——罗振宇跨年演讲“人生算法”章节

有的算法,虽然引入了风险,但是没有风险的控制机制,所以也不怎么样。有的算法,引入了风险共担者,有的算法引入了市场。算法越迭代,成功的概率就不断地提高。

这就是 “人生算法” 的力量。

我想给你推荐一本书,这里面呈现了一个用 “人生算法” 驱动的生存方式,美国最著名的投资人之一瑞 · 达利欧写的,中信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原则》。现在就可以以全网最低价在 “得到”App 里购买电子版。

我牢牢地记住了达利欧的下面这段话:“算法,就是在连续性基础上运行的原则。”

我们总觉得巴菲特和查理 · 芒格憋着什么发财的诀窍,但是查理 · 芒格说:“当成功概率很高的时刻,下最大的赌注,而其余时间按兵不动。” 这就是在说人生算法。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这也是在说人生算法。

如果还是觉得费解,喻颖正也写了一个公式:

成就 = 核心算法 × 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你抓住中国式机会,就是更大概率的事件。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只要看了这本书,就找到了这个“大量重复”就可成功的方法。任何有一点点认识论的人,甚至进阶一点有些博弈论观点的人都会知道这是多荒唐的,且不说其中引用的巴菲特和芒格的“复利效应”其实和这个“人生算法”并没什么关系。任何想从这本书里发现魔法般的走向财富成功的人,都会失望吧。

而关于《未来简史》,他说:

未来社会怎么样...我不敢信口雌黄...这本书我率先看了,会不会成为一种“毫无用处”的人,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会不会出现一人群,没有被剥削的价值。政府会给你一个虚拟现实的眼镜,你在里面打游戏就好了。这本书里的奇思妙想,看了让人细思极恐的部分,有勇气的人应该来看看这本书,怀着极恐的心情细思下去...回到现实,这个世界上大量的人会失去他们的工作。

因此,未来简史被包装为一本,与“职业”高度相关的书籍,但其实任何看过这本书的人会发现,其实这本书并不是在讲这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章节,恰恰是“人文主义”成为新的认识型过程之后,对社会的影响,是个不那么晦涩的福柯的主题。
关于金融投资,林奇、塔勒布早写了比《原则》更好的书,而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也远远好过于这本《未来简史》,畅销书本身需要的并不是书本身的特质, 而是埋藏于书籍中的“阐释空间”,而这些往往只是一个平庸的情绪需求,例如《原则》对应人们对于财务成功的巨大压力下想找到的懒惰方案,而《未来简史》消费着人们对于“技术性失业”的恐惧。
下面的几本书一样,本身不是最好的作品,虽然在豆瓣上评分都挺高(《追风筝的人》8.9, 《解忧杂货店》8.6,《岛上书店》7.6,《乌合之众》8.3,《人间失格》8.3,《皮囊》7.7,《浮生六记》8.2)。但我敢有把握的说,这些都不是值得读的书籍,
这些书不坏,但是旨趣皆不高,总是迎合到某些简明的心理需求。

  • 《追风筝的人》是个过于刻意的故事,里面的哈桑是个圣徒却就是为了捍卫一个懦弱的普通人。这准确的击中了关于人际间友谊、付出、伤害的主题,尤其在这个认为“我是受害者所以我道德”的国度;

  • 《解忧杂货店》和《岛上书店》没什么可说,是两本纯鸡汤,算是高级一点的大冰;

  • 《乌合之众》是对身边人最轻松的讽刺和责备,他们不过是“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最庸俗简单的解释,网络热点事件中人们互相攻击的最佳弹药;

  • 《人间失格》是这里面我认为最扭曲的书籍,作者本人未必如此,但现在成为一些自怜的丧文化青年们自怨自艾的源泉;

  • 《浮生六记》可做中国版的《人间失格》,同样的用于抒发个体悲惨自怨自艾的故事。我觉得我对《人间失格》和《浮生六记》的评论最不容易被理解,你可以想想伏尔泰、卢梭、尼采会如何应对这样的情绪;

  • 《皮囊》其实我也不懂,是酸臭气特别重的散文,比这个好的散文太多了。就算是一模一样的题材,吴念真先生的《这些人、那些事》也要好出几个档次吧。

最后还是要回到书店,书籍是什么?书籍在展示位于边缘的被人忽略的东西,还是书籍在一再强化人们心中的偏见,谄媚般的说着他们爱听的话。畅销书自有网络渠道,已经卖得如此的好了,书店是不是该多向人们展示些不同的,可能被忽略的东西。

例如万圣书园现在被展示在最显眼位置的书籍:

01 《枢纽:3000 年的中国 (新民说)(精)》

02 《从卢梭到尼采:耶鲁大学公选课》

03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精)》

04 《芳华 (精)》

05 《复杂之美:人类必然的命运与结局》

06 《原则 (附解读本)(精)》

07 《巴黎评论 · 作家访谈 (3)》

08 《哲学起步》

09 《金与铁:俾斯麦、布莱希罗德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理想国译丛 ·023)(精)》

10 《希特勒的哲学家》

当然其中也有《原则》,不过仅仅可以排在第六的位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对我们而言,是100万人都读那10本书重要,还是100万人分别的阅读着自己的10本书重要?

如果供人们发现那些跳出自己的求知范围,那些重要而处于边缘的书籍的责任,不在书店,又可以在哪里呢?

求真意志,反思不止,下周继续。

- WAHRHEIT DIGEST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九斤书店
到上海书展淘“冷门书”
40年来,畅销书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厌的书籍腰封极简史
印度人缘何爱读书
除了亚马逊,还有这些小而美的独立书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