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去的唐山巷陌风情》

《失去的唐山巷陌风情》

葛士林

201211日)

    【按:本文写作于2012年。老实说,十年前唐山还没有微信圈,也没有出现今天的“城市历史热”,极少见到有寻踪考证唐山老街道的文章。现在多了,特别是赵以松先生以绘图作注释,把唐山的老街道讲的一清二楚,很受欢迎。当年,我的文章被一家媒体采访后拿走,然后全部内容改成了记者主述,记者又请专家论证,又感谢谁谁谁提供了照片,全没我什么事。当时挺郁闷,就向刊物提了意见,结果记者小姑娘还哭了,我又非常后悔,自己为什么要计较这些!此后,我就很少在唐山城建史上发言。前两天,偶尔又翻到此文,想起当年采访调查的辛苦。唉,丢了也是个丢,还是转到自己的公众号上来吧。】

(资料图片唐山市街景)

    每座城市都是由建筑组成的,而连接建筑的是宽阔的街道和密如蛛网的胡同与街巷,俗称“巷陌”。

    在中国传统形态的城市布局中,府衙大街和主要街道最为显赫,但最传情的却是星罗密布的市井街巷。因为只有街巷才是城里人日常居住、活动、交往与繁衍生息的所在,犹如城里人戏剧般生活的画卷,涂抹着最绚丽的色彩。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街巷风情,就会缺少某种“温馨”,某种“情感,变得空虚、冷漠和僵硬。

    震后重建的新唐山,就是一个丢失了巷陌风情的城市。除了大街,都是一块块用楼房组成的小区。后来,随着小区的围墙被拆除透绿,人与人的联系、关系也随之更加分离。即便是同一个楼道口的,常常谁也不认得谁了。

    “街巷”“巷陌”在汉文化中是对窄小街道的称谓。直为街,曲为巷,大为街,小为巷。有的地方还把小巷称为“过道”。至于“胡同”“里弄”,其实都是地域方言。公元1271年,蒙古人设北京为大都,进而统一中原。“胡同是蒙古语“井”的音译,有井的地方才会有人居住,城市街巷自然都要围着井口布局,这也正合了汉语中“市井”的意思。因而从那时起,北京人把小街巷称为“胡同”。最终“胡同”成为北方的方言。在南方,以上海为代表,则把街巷称为“里弄”、“弄堂”,也是一种方言。

    每座城市都有些闻名遐迩、让人津津乐道的小街巷。巷陌深深,里面有说不完的故事。北京的胡同最多,因而故事也最多。

    城市街巷作为风景,南方和北方又各不相同。北方由于气候特点,街巷一般比较平实,颜色除了青灰就是土黄,总显陈旧。而到了江南,小桥流水,青瓦粉墙,花草葱茏,鸟语莺鸣,走进那些老街巷则宛如画中行。

    不同地方的街巷又有不同的地缘文化特色。丽江的每条小巷都风情,广州的每条小巷都有飘香,苏州的每条小巷都幽雅,上海的每条小巷都静谧,西安的每条小巷都古老,北京的每条小巷都刻满了时代变迁的烙印。

    城市街巷、胡同、里弄的命名,都有很多讲究。有的以官署府第命名,有的以经济商贸特点命名,有的以民族宗教特色命名,有的以文化教育特征命名,还有的以历史事件、地形特征、主要植物花卉或重要建筑命名,也有的以家族姓氏命名,不一而足。巷陌人家常常因为家住的小巷名称,影响到自己处事的心态。文人多的胡同居住的人有文化味儿,商人多的胡同居住的人有商人头脑,平民的胡同,自然充满平民的气息。

    唐山形成于晚清,兴起于开滦,脱胎于多个自然村落,因此有着浓重的北方乡土气息。唐山不是一座古城,因而又没中国古城棋盘式的格局。但是唐山又是一个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的工业城市,是个移民城市,早期汇聚了河北、山东、广东、浙江等多地人口,并且唐山毗邻北京、天津,因而,唐山就变成一个中西文化交融、南北文化交汇的城市。建筑风貌既有北方前后门的穿堂院,又有南方的洋广风情,还有洋人居住的洋房别墅区。街巷名称也没有采用北京传统“胡同”的口例儿,而是以“街、巷、条、里”称呼为多。并且,唐山因铁路交通便利,工商极为发达,街巷的名称也充满了文化与工商气息,多采用“仁义礼智信、兴隆合瑞祥,忠贤德和善、福富盛业安”等吉祥兴达的词字。

    关于唐山最早的街道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唐山最早的街道是乔屯大街。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因为唐山最初是由原有的村庄改造、连接形成的,因而,唐山在立市之初,有很多大街沿用了原来村庄的名字。当时,开平矿务局开凿的一、二号矿井选用了乔屯的土地,来自各地的矿工与当地人口杂居,房舍相连,道路沟通,故而就以乔屯大街为先。

    但是,另外一个说法似乎更接近这个城市形成的基因,那就是唐山最早的街道应是东局子大街。乔屯原本是个农村,而将乔屯改变发展成为城市,则是因为开平矿务局的开办。如果没有这个因素,乔屯村或许永远也只是个乔屯村。东局子大街是由开平矿务局的设立而出现的开辟于乔屯村之外的第一条大街,自然应当是唐山具有城市符号的最早的街道。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唐山最早的街道是广东街,即今天建国路北口至西山口段的新华道。理由是在唐山矿出现后,由于总办唐廷枢为广东人,在北方人不适应西式大机械操作的情况下,招徕大批广东人涌入唐山,在矿外形成了一条以广东人为主体的街道,名为广东街。这城市的大规模发展而言,着才是唐山最早的街道。

(资料图片唐山广东街广东会馆)

    近几年,有唐山历史研究者获得一张从国外寄来的照片,图像是一条空旷的道路和两边散落的房舍,持有者认为这是唐山最早的大街,名叫开平大街,推断位置在今凤凰山南部,东西走向。但是这张图像模糊的照片并没有明显的地理标志,也说不出大街形成的理由,并且名字与唐山市区毫无关联,因而不足为信。

    在上述种种说法中,笔者更偏重于东局子大街为唐山最早的街道。因为唐山以煤兴市,当年开平矿务局由开平迁至唐山,最初的办公地就设在这里。“局子”是早年唐山人对开平矿务局的简称,矿务局所在的街被称为局子街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为什么又把“局子街”称为“东局子”街?一种说法是因为它的位置在乔屯村和唐山矿之东,故称之谓东局子也是顺口;另一种说法是后来开滦矿务总局搬到天津办公,故地便被称为“东局子”。东局子街在唐山大地震后被改造成为一片楼房社区,从历史资料看,它的位置应当在震前建国路南端东侧,与今金匙桥段铁路平行,偏东西走向,长约百米余。

    正因为东局子坐落此处,所以1881年在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修通后,于1882年从唐山矿井外分叉向东延伸,在东局子的南面修建了中国的第一座铁路客运车站,俗称唐山老车站。这座车站在1894年因地方狭窄而向南搬迁一公里重建,是为今天的唐山南站。当年,正由于东局子的和老车站的存在,才形成了唐山最早的建国路与小山中心市区和繁华商业区。

    所以,唐山最早的城市与街道,都是围绕着厂矿形成的,并与就近的村庄结合,村街的名字随即转化为城市聚落的名字。开滦唐山矿和东局子大街周边扩展形成城市雏形后,向北有了启新水泥厂、唐山陶瓷厂、华新纺织厂,向南有了唐山南站、交通大学、铁路机车厂,城市跟随工厂、站、校相继扩展。

    据《唐山市志》刊载,到1947年,老唐山共分有六个区,计有大小街巷约五六百条,其中很多街巷至今耳熟能详。

    第一区有老车站街、鱼市街、大、小九道湾、粮市街、财神庙街、敦仁里一条、敦仁里二条、兴隆街、北菜市街、仁德里、西马路、林兴里、东司事房、西司事房、老戏园子街、益德里、益厚里、安宁街、百德里、百善里、余庆里、南富庄等。

(资料图片唐山建国路-粮市街)

    第二区有邓家胡同、义字1条至6条、中新街、平善里、智字条1-6条、弓背胡同、良善里、永安里、杨柳一面街、双桥里、扇面街、德安里、聚贤里、宝善里、王家巷、印度房子、扶轮前、后街、韩家前、后街、小上岗、庙前街等。

(资料图片唐山老街)

    第三区有新成街、新兴街、仁字1条至6条、状元头条、后条、洪业里、大业里、马家屯前、后街、忠信里、德合里、辘轳把街、斜阳头条、九喜里、花园街、民众街、长春街,欧阳胡同等。

    第四区有柴草市街、桥屯街、天主堂胡同、四眼井大街、五家庄街、培仁里、小窑马路、山东街、东编街、竹林里、仁字街、义字街、礼字街、智字街、信字街、雹神庙街、等。

    第五区有小广东街、广生堂实胡同、孙家大院、永安里、西山路、增盛里等。

    第六区有福宁街、小山前街、小山东街、瓦房街、得月巷、礼拜寺胡同、富贵里、冰窖胡同、铁道胡同、铁栅栏胡同、北洋胡同、隆义栈街、小山南坡、福宁胡同、老公所街、大红桥街、文化前后街等。

    老唐山的街巷有四大特点:一是缺少方向感,不像历史城市那种横平竖直纵横交错的布局,街巷常随弯就势;二是街巷缺少景观点缀,建筑布局的韵律感不强;三是穷富区划相对集中,洋房区、富人区、民宅区、工房区泾渭分明;四是老唐山很多街巷建筑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风貌。

    老唐山市的街巷,给人印象最深的分属两种地方,第一是中心繁华区,第二是洋房别墅区。

    中心繁华区集中在铁路南北的建国路和小山一带。铁路北从唐山矿东侧自西向东排,第一条街是财神庙街,因街中建有财神庙得名。财神庙街有一座庆仙大戏院,成兆才的《杨三姐告状》在此首演。唐山首办商会办公地也设在这里。在财神庙街南端东侧,对着天桥的铁路北道门,有一座“华宾楼大旅社”,是一座高大的两层西式建筑,楼顶女儿墙有花边围栏,当年开滦五矿大罢工的指挥部即设置于此。

(资料图片唐山市原北道门及华宾楼)

    财神庙街东侧是在唐山颇有名气与影响的是粮市街,南北走向略呈弯曲。粮市街今称建国路,两旁多为两层欧式风格商业建筑,门窗外墙有很多的雕饰。唐山老作家长正先生曾记得,粮市街上,绸缎庄很多,首推瑞生成、华盛隆、鸿昌泰、瑞兴祥,均以经销呢绒和江浙绸缎为主,兼做花纱布匹。天顺号则以大尺布即土布独树一帜。西药店有中德、中西大药房,中药有聚顺老药店。金店有永利、福源、聚成、中和、恒源永,出售首饰,兑换金银。鞋帽有馨和、同升。布鞋有宝源斋。五金有鸿发泰。染料有永信尉。书店有慎余、新兴、振兴。到了晚上,粮市街霓虹灯招牌相互掩映,音乐声靡靡,完全是一派大上海景象。而粮市街东面的鱼市街,两侧多为木质结构的广式店铺,也是两层居多。有翠文斋,精致毛笔,老瑞昌,专营字画等。鱼市街南端通过老道门铁栅栏与小山相连,期间又有大、小九道弯、瓦房街等“红灯区”,每日夜晚也是十分嘈杂烦嚣。

(资料图片唐山老街)

    在粮市街和鱼市街南端,有一条东西向的兴隆街连接,正中座南朝北,就是唐山大名鼎鼎的四合院式建筑“鸿宴饭庄”。鸿宴的中式大门楼和房舍都是青砖青瓦,大红隔扇门窗,古朴典雅中透着气派。特别是院墙的西北角,临街有一座青砖跺儿,上面刻着砖雕“刘海戏金蟾”,工艺非常精湛。

    据唐山民俗画家于海跃回忆,解放初到鸿宴吃饭,门口还有侍者迎候,见人来了就高喊“里边请——两位!走好了您!”服务热情。于先生记得五十年代末他们点了一个焦熘大肠,一个糖醋里脊,一盘肘花,两壶酒,总共才花两块多钱,末了还送一份榨菜汤。

    在粮市街和财神庙街之间,有很多小巷,如敦仁里一条、二条、庆仙胡同等有很多公司楼房,完全是一种西洋气派。红缸砖楼房高大挺拔,门窗都是欧式拱顶,花格窗棂,镶着红黄蓝绿五颜六色的玻璃,墙柱都有浮雕。解放初期,这些洋楼多被公家机关占用,如敦仁里一条一号就曾经是唐山文联和文艺公会等单位的办公地。唐山广播电台也在这里。

    从建国路南端过天桥,是便宜街即今胜利路和新兴街今解放路的交汇处,哪里的街巷也比较整齐好看,名店林立,如九美斋饭店、惠德祥烧鸡铺、荣华顺百货、九丰鞋店、珍发永首饰楼、振记员自行车行、新新麻糖公司等。从这里往东,就是小山。

(资料图片唐山市老小山)

    唐山小山一带俗称“杂巴地”,所有大小街巷都呈现着极尽的近代城市的繁华。解放前,在东北、华北、京津一带,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小山,枉来唐山”,是说到唐山而没去过小山的人,等于白来。唐山小山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致类似于天津三不管、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等地,是个充满世俗文化的繁闹之地。

    小山最高处是一个商贸与演艺场所的混合体,名为“大世界”,双个单体建筑有两个天桥相连,每栋建筑都分上下两层。东面一层有天宫电影院,糖果糕点百货,楼上是天鹅大戏院,约有800个座位,专演京剧。西面楼上是天乐戏院,早先唱评剧,后来演杂技;楼下是小桃园大饭店。小山的南下坡就是五方杂地,书馆排列,饭摊栉比,拉洋片的、变戏法的,折跟头打把势卖艺、卖大力丸的,要啥有啥。吃的喝的更为齐全,熟鸡蛋三分钱一个,熟对虾一毛钱一对。其地书场遍地,大鼓书、评书、竹板书等说书馆就有“青莲阁”“同义”“同庆”“仁和”“合义”“万顺”等十来家。可谓撂摊卖艺者争相吆喝,各显其能,日日夜夜一片喧嚣。解放后因为唐山几个剧团和演员都住在这一带,文化局也在这里,所以这一带也很有些文化气息,除了不少名家大腕。

    作为旧社会,唐山的闹市街巷也充斥着黑暗和罪恶。如小山周边的瓦房街、九道弯、铁栅栏街、南北和顺街、北洋胡同、花枝胡同、九桂堂胡同、同乐后、得月巷和鸳鸯巷等,就有大小妓院六十多家。

    老唐山第二个好看的地方,就是那些洋人和高级员司居住的洋房别墅区。最典型的当属西山路,唐山最早的洋灰马路也是这里,最早开出的福特汽车也在这里。从西山口向西北直到凤凰山下,这里的山坡凸起,其上依次排列着一栋栋洋房别墅。开滦高级员司俱乐部,是中国北方少有的完全西方化的高级会所,也设在这里,里面有豪华的舞厅,酒吧,游泳池,桌球厅等。在西山洋房区的北面,是凤凰山下低洼平坦的滩地,洋人在这里设置了赛跑场,唐山人俗称马场圈儿,每个周末,在唐山工作的外国人就汇聚在这里举行赛马。那些洋人的家属和孩子,也都穿着华丽光鲜的节日盛装,在这里搭帐篷,吃西餐,观看赛马。沿西山路走到凤凰山南麓,是30号别墅,里面的大厅可供近百人跳舞。

(资料图片唐山老火车站)

(资料图片唐山市凤凰山南麓老洋房子)

    西山路西北部,是一片外国人公墓,许多墓前都有汉白玉石碑和十字架,四周有石头矮墙和铁栅栏圈围。这里在五十年代改建成了唐山市图书馆,也是西洋式建筑。早期的西山路洋房区松树掩映,洋槐古朴,玫瑰耀眼,其情形和青岛现存的“八大关”洋房区相仿。但现在能看到的,只剩下几段残留的水泥路了,仔细看,那个水泥的路牙子和今天的完全不同,每一节约有三米多长,秀气修长,虽经风百年雨侵蚀而至今仍很光滑完整。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在老唐山,穷人区和富人区的街巷风格也迥然不同。穷人区街巷有的名字很好听,如花园街,其实没有花园,大部分都是低矮的焦顶平房,有的就是窝棚。而富人区一般则是方条石加青砖的大四合院,门台高高,庭院深深。知名的街巷如王家巷,在南厂北门外,都是唐山数得着的大户。另外乔屯的刘家大院、何家大院,马家屯的马家大院等大户集中居住的街巷,也都十分显赫,其中高宅大院里三层、外三层,数十套房屋相连,装饰摆设极尽奢华。

    在老唐山,有很多在各大企业服务的高级员司,他们地位优越,生活阔绰,往往也是聚群而居。在开滦,为这些员司集中建造住宅区名叫“司事房”。唐山矿南门外有东司事房、西司事房。在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的东南部,大城山麓,曾经有一处地方叫“竹林里”,当时哪里有七个院子,主人自比“竹林七贤”,住的都是公司的高级职员。更高级的董事会成员则常独处一地,建有私家花园。

    其中,在唐山最负盛名的富人住宅,当数启新董事会主席李希明居住的李公馆,解放后改为唐山市委办公地,地震后被毁。唐山陶瓷厂内有德国人汉斯·昆德旧居,是当年启新洋灰公司分给他的一套西式花园住宅,现今已成为一处文物。汉斯·昆德1900年受聘于启新洋灰公司,称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技术鼻祖,其后又因开办启新磁厂而称为中国陶瓷近代工业革命的先驱。

    唐山是一座工业城市,居民以工人为主体。解放后的唐山,大部分民居均由工厂单位集中兴建,称为工房,于是就形成了一片片、一排排工房区的街巷、胡同。这些工房区建筑最具特色的,当属陶瓷工房。由于唐山是陶瓷产区,所以很多工房的院墙、屋墙均用废旧陶瓷碗笼码砌,独具特色。

    一般企业工房均为无偿分配居住,有的两家住对面屋,用一个小院,走一个门口。各户居民们上班下班,出出入入,都按照亲属辈分称呼,不是哥哥嫂子,就是兄弟弟媳,形同手足。那时大家既是邻里,又是工友,更像亲情,互相都有照应,孩子们上学、结婚、参军,年纪人过生日,青年人生孩子,不请自到,都去帮忙,虽然条件简陋,但那种其乐融融的生活才是真和谐。

    唐山作为近代工业重镇,培育了早期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因而,唐山的很多街巷都与工人运动和和革命斗争有着密切的关连,也因此而闻名。如路南区的扇面街5号,就是中国早期工运领袖、唐山第一名中共党员和地委领导人邓培的故居所在。史料称,扇面街长130米,宽3米,南北走向,土路,因街道呈弧形故以扇面命名。该街南起王家巷,北至斜阳街。还有路南区中新街2号,是邓培等在唐山最早开办的工人图书馆,也是中国工运最早的工人图书馆。19226月,邓培又在西山口北的孙家大院租用了三间小木楼,开办了“大同社”,同时在新立街南端和乐馆开办了工人夜校,派从法国留学回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陈洪等担任教员。很多开滦、南厂的工人点着煤油灯来这里学习文化、学习英语、学习政治理论,学唱国际歌。邓培和阮章等自已,也经常亲自给工人授课,逐句逐字地宣读讲授《新青年》《工人周刊》《先驱》等革命杂志的文章,培养了大批的工运骨干分子。工人图书馆和夜校的开办,在唐山起到了“夜明珠”和“北斗星”的指路作用。还有原路南区礼字胡同欧阳小楼,曾经是中共唐山地位领导机关秘密办公地。路南区原智字六条有一座两层洋楼,曾经是中共秘密发展党员的地方。

    另据史料记载,抗战时期,中共唐山工委书记周文彬,曾以修理收音机为掩护,落脚便宜街今胜利路“华东电料行”。我方地下特工蒋志岐所领导的打入驻唐日军宪兵司令部的情报组,就设在小山前街“民生旅馆”。蒋先生后来出任唐山公安局副局长。曾任过唐山市公安局长的张利民,抗日时期曾在商场大街的“大陆饭店”,以“茶房”的身份,从事地下活动。还有唐山解放时最先进市并控制广播电台的我方情报站站长李文,秘密据点就设在沟东南大街今复兴路64号。

    但是,令人可惜的是,这些“红色”街巷和建筑,现在均不复存在。特别是邓培故居震后也没有得到复建。据原唐山师范学院副院长、唐山历史学会会长王士立先生说,唐山的历史学者为此曾向河北省上书,最终也无人过问,这在一定程度大大降低了唐山这座“特别能战斗”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1976年唐山发生了毁灭性的大地震。1980年,按照“搬迁倒”的思路,震后的唐山被设计成一个个由楼房组成的独立片区,片区之间互不相连。很长时间,城市中间留有很多“功不成命不就”的“荒地”,使得新唐山在几十年间,一直呈现着一种好像永远也没有完工、结构凌乱、城市功能很不完善的局面。震后的唐山沿街,都没有设计真正的商街,所有的所谓“商街店铺”,差不多都是在临街住宅楼“开窗开门”,不成格局。曾经的唐山老街道全都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中。

    今天,当人们回忆唐山的旧貌时,只能从一些陈旧的照片中去寻找一点蛛丝马迹。市民居住的散乱,也使得人际关系大大疏远,似乎再也找不到老城市、老唐山那种人情世故了!

    我们当然看到,随着全国兴起的“旧城改造”狂潮,很多留存了千年的老街巷被拆除了,世代相处的老街坊、老邻居被驱散了。中国人的许多传统情感正在被房子改变。

    在这一方面,唐山当然是“领先”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绘老唐山风俗地图(13)
老唐山的街头巷尾(一)
靴城情怀|1970年改名的29条老街巷,您还记得……
最具老北京风情的几条街巷,你都走过吗?
《唐山城市发展史》 第十集 商业的兴起
你知道吗,唐山市区原本有5座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