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95年8月,考古专家在陕西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文物!一个“30
1995年8月,考古专家在陕西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文物!一个“3000年前的神器”在一处西周古墓中被发掘,3秒内就能点火,堪比现代太阳能。
当时《人民日报》还在一篇特别报道了这个伟大的发现,把它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法国国际电台也对此事进行了采访,英国华侨中学也把这个研究结果写进了教科书。
这三千年前的东西,又是怎么回事?为何足以震惊全世界。
这种神奇之物,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被古代的人们称之为“阳燧”。
淮南王刘安及其随从所写的《淮南子》中记载了“阳燧,金也。取金盂无缘者,执日高三四丈时,以向持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之,吹之则燃,得火。”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有言:“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
很显然,“阳燧”就是一种古老的引火器。
可是,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亲眼见到“阳燧”的真实模样,它就像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时隐时现。
直到1995年5月,在陕西省扶风县黄推村发掘出一座西周时期的古墓。
那时,周原博物院参与了考古工作。这座古墓遭到了很多破坏,都是实被那些盗墓贼给破坏的。
在经过清理之后,他们找到了一些零碎的金器,还有一些被掩埋的马骨和牛骨。接着,一名考古人员找到了一面“铜镜”。
是一面直径八、九厘米的圆盘,和普通的镜子大小差不多。
然而,这位考古学家心中还是充满了疑问!这面镜子怎么这么特别?为什么是一个凹镜?
古时候,铜镜的正面和背面都是一个水平的,所以它可以像是一面反射的镜子一样。不过,这个“凹镜”的形状如此古怪,究竟有何用途?
出于谨慎,这件镜子被送到了周原博物馆的馆长罗西章手中。
罗老对这面镜子进行了精确的测量:8.8公分宽,0.19公分厚,呈圆凹型,铜质,重量95.47 g。在它的后部中央,有一个突起的把手。
说实话,罗老一开始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似乎在哪里见过!
二十多年前的回忆,在这一刻缓缓苏醒!
陕西于1972年兴建刘家沟水库,发掘出一座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古墓。当时罗西章是一名考古新人,他也参与到了挖掘和清除工作中。
一面古怪的青铜镜子,就是从这一处坟墓中挖出来的。那个时候,人们就叫他“铜镜”,外形和现在的一模一样。
但七十年代毕竟不一样,谁也查不出这东西的真实作用,所以,这个研究也没有继续下去。
时隔二十多年,罗西章早已是一位老练的考古学家。所以,他更有信心,揭开这面“怪镜”的作用。
既然有“凹面”,难道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那个“阳燧”?
在典籍中的阳燧,经常出现火的字眼,而这面镜子,则可以将太阳的光芒凝聚在一起,形成火源!
尽管“凹面聚光”这个科学原理,在三千年之前的时候,可能并没有被古人理解,但是他们却已经掌握了这个奇妙的现象!
之后,“怪镜”被西北光学仪器公司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它的曲度半径达到了20公分,的确是一块标准的圆弧形镜子!
虽然有了科学的支持,但罗老并没有完全相信。他打算制作一块相同的镜子,然后进行实验。
1995年8月,复制的镜子已经做好了。
当天,在周原博物馆的露天场地,一位来自瑞士的考古学家,也在现场为他作证。
罗老将一张宣纸放入燃烧的地方,将镜子对准了阳光。
那张宣纸,陡然燃烧起来!这一幕,看得在场众人目瞪口呆。
实验已经完成!这一枚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怪镜”,就是一个“点火器”,由凹面镜聚光的原理制造而成的!
这可是在遥远的西周啊,距今三千多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发明!
“西周阳燧”出土于陕西,是目前我国最古老的人造点火器!
这次发掘,再次激起了国人的骄傲!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人民日报》会把它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出土一面铜镜,揭开西周太阳能技术,学者:颠覆了传统认知!
“东方帝王谷”陕西,出土国宝阳燧,专家:就是3000年前的太阳能
1995年8月,陕西传来一则震动世界的考古大发现!一座西周古墓中
3000年前的太阳能工具,在陕西古墓出土,专家做了实验:这是国宝
古墓出土一面铜镜,疑似“穿越”文物,西方考古专家抢着研究
“驸马坟”却埋着帝王,还发现一面镜子,专家:“禁止出国”展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