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星上将李奇微在朝鲜战场惨遭滑铁卢,却对中国志愿军赞不绝口

1951年6月30日,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主动发表声明:建议交战双方举行停战谈判。也就是说,这位刚到朝鲜战场半年的美国将领不想打了,更形象点,不是不想打而是不能打。

在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骁勇善战后,在与志愿军总司令彭老总交手后,李奇微甘愿认输。说起美国将领,大家肯定会说出不少人,著名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对日本东京进行大轰炸的李梅;还有海军名将尼米兹。

但今天要说的这个人,虽然没有他们出名,但在中国人心中 他算得上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他就是马修·邦克·李奇微。

我们之所以对李奇微印象不错。是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对中国军队表示敬佩的敌方将领。即便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李奇微也直言不讳地在国际上说,他对这种“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甘拜下风。

李奇微

李奇微这个人绝非“善类”,他有胆量,有学识,是让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吃尽苦头的“狠人”。

李奇微在1895年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门罗堡,毕业于美国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西点军校。作为一名军人,李奇微渴望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但实际上,直到朝鲜战争前,他的履历也鲜有闪光之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受到马歇尔将军的重用,指挥了美军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随后,在1944年6月又率部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可这些成就并不足以让李奇微在美国军界站稳脚跟。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奇微作为美国陆军负责作战的副参谋长,一直在五角大楼对着朝鲜地图办公。

毫不夸张地说,他对朝鲜半岛地形的了解不比身在战争漩涡的麦克阿瑟差,甚至比他更强。这也是李奇微在战场上让志愿军头疼的原因之一。

沃克

1950年12月,李奇微接替车祸身亡的沃克成为美第八集团军司令,他刚到朝鲜战场时,竟在自己脖子上挂了两颗手雷。

随后,1951年1月以放弃汉城为诱饵发动反击,这样的胆识恐怕在当时没几个人能做到,而且李奇微可不是胡来。

他刚到朝鲜战场时,正逢第三次战役结束,士气低迷,军心涣散,士兵们没有了狂妄的言谈,自信的笑容,只想离志愿军越远越好。

他除了视察战场,鼓舞士气外,立马开始对志愿军进行研究。李奇微的这个行为是其他司令都没有的,足以可见,他从一开始就把志愿军当成了不可小视的对手。

他不像沃克那样谨小慎微,也没有麦克阿瑟的清高孤傲,他常常亲自去前线查看地形,把飞机降落在离前线很近的地方。

李奇微发现,朝鲜半岛的地形的确适合打游击,对于像志愿军这样擅长游击,穿插迂回,修筑工事的部队来说,联合国军的车辆机动不但不占优势,反而会成为靶子。

最重要的是他还发现了志愿军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这个弱点让志愿军在第四次战役中损失惨重,也让彭老总看到了李奇微的军事才能。李奇微发现,志愿军的攻势只能坚持七天,最长到八天,他把这种攻势称为“礼拜攻势”。

因为志愿军缺乏后勤补给,尤其是在战线逐渐拉长的情况下,只能自己携带干粮和弹药,为了不影响行军和作战,八天已是上限。

因此,针对志愿军的弱点,李奇微发明了“磁性战术”,并决定在1951年1月25日正式发起“霹雳行动”。

这个时间点,李奇微选得很微妙,此时,第三次大规模战役刚刚结束,志愿军急需休整。

彭德怀

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志愿军取得了胜利,可每一场胜利背后是数千人,甚至数万人的牺牲,有的排和连都已经打光了,这也是彭老总决定让志愿军休整两个月的原因。

没想到,李奇微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来了一出突然袭击,把“磁性战术”也用到了战场上。所谓“磁性战术”是快速装甲部队的穿插,空降部队机降和地面主力部队“齐头并进”的组合战法。

在对方缺乏大纵深防御能力和处于运动战时威力巨大。在第四次战役中,李奇微利用志愿军缺乏后勤补给和重型装备的情况,凭装甲部队快速机动,控制主要交通要道,切断志愿军防线和陷入被动的志愿军反复交战,消耗体力与弹药。

李奇微的“磁性战术”真是打到了志愿军的痛处,甚至,他还命令部队在傍晚时分进行后撤,撤得不多,就30公里左右,这恰好是志愿军一夜行军能赶上的路程。

等天亮后,在志愿军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再发起进攻。为了脱困,彭老总派出三个军在汉江南北依托野战工事进行防御,牵制敌军主要进攻。

麦克阿瑟

2月17日, 彭老总命令志愿军全线转入机动防御作战,在游击中打歼灭战,甚至,我们主动撤出汉城,驻守在“三八线”附近。

为二线兵团的集结争取时间,李奇微的“磁性战术”让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迅速向北推进,这样的成果也让美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1951年4月初,美国总统杜鲁门以李奇微在朝鲜战场获得较大战果为由,换掉了麦克阿瑟,将朝鲜战场上的全部兵权交到了李奇微手中。

随后,美国的侦察机发现,志愿军二线兵团已经集结完毕,在这种情况下,李奇微及时停止了进攻,第四次战役全面结束。

这场仗,我倒认为双方打了个平手,志愿军损失惨重却,联合国军占到大便宜。这次交手,也让李奇微对彭老总越发好奇,这真的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将领吗?

当你了解到李奇微在朝鲜战场上的所作所为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彭老总会说李奇微是值得尊敬的对手?不仅是因为他聪明机智,是难得的将才,还因为他审时度势,不胆怯不冒进。

正如他在指挥部墙上挂着的那幅座右铭写的一样:“一个司令官唯一不可饶恕的错误,就是被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第四次战役结束后,李奇微在4月22日又发起了第五次进攻,这一仗,虽然是在志愿军极度疲惫的状况下打的,却让李奇微真正见识到彭老总的厉害,领教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意志与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

为了粉碎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和火海攻势,彭老总投入了入朝作战以来的最大兵力足足62万多人。

50天的浴血奋战后,共毙伤伏敌8.2万多人,不仅摆脱了第四次战役时的紧张被动局面,也让李奇微看到了一种迷一样的东方精神。

他逐渐意识到,在激怒中国军队的情况下想要打败他们是不可能的,更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最高指挥官彭德怀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他从汉城撤退时,专门提笔在墙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敬”。

能这样仗义执言,心甘情愿表达自己敬佩之情的将领,李奇微还真是头一个。正因如此, 他也得到了彭老总的尊重。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惜英雄吧,只可惜,他们相遇的方式太惨烈了。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李奇微清楚地知道,即便联合国军拥有重型武器,充足的后勤补给,绝对的制空权,但想要遏制中国军队的进攻几乎不可能,战况拖下去,败的一定是他们。

于是,他非常明智地选择停战谈判,从此,朝鲜战争进入了边谈边打的胶着阶段。直到1953年7月27日,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彻底结束。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这句话是当年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退休时说的,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李奇微和彭老总正好。

李奇微在1993年7月26日逝世,享年98岁,而彭老总走得更早,1974年11月29日, 一生戎马的彭老总在北京逝世,随着他的离开,一个时代的记忆也逐渐远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重重包围,毛主席是如何力挽狂澜的?
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看毛主席如何力挽狂澜?
10万志愿军被包围,彭老总无从下手,毛主席: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美国选出朝鲜战争8大名将,麦克阿瑟第四,彭老总占第二,谁是第一?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志愿军挫败了美军的进攻,为何志愿军高层却暗自神伤
10万志愿军被包围,彭老总心急如焚,毛主席: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