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0年,一南韩收藏家在参观浙江省博物馆时,盯着一个白色瓷盒问
2010年,一南韩收藏家在参观浙江省博物馆时,盯着一个白色瓷盒问:不可能!怎么会一模一样,难道是高丽传过来的?
 
这件白色瓷盒是公安机关在打击文物走私中收缴回来的,后来又在1999年由浙江省文物局拨交给了浙江省博物馆。
 
这件瓷盒是由上盖、下盒两部分组成的圆形器物,中间用子母口扣合。整器高7厘米,口径7.3厘米,底径5厘米。
 
盒盖高敞,面微拱,白釉之下还刻着一条由左向右盘旋的龙纹,而古代能使用龙纹的也只有皇家了。
 
盖身与盒身均横刻着“尚药局”三字楷书。“尚药局”为明朝之前的官署名,是专门管理供奉皇族生活享受的事务机构之一,类似明清太医院这样的组织。
 
瓷盒的上盖与下盒的口唇部并没有施釉,而是直接将胎裸露在外,这种工艺被称为“芒口”,此处应该曾有用金、银、铜等金属镶嵌。这种工艺则是北宋定窑的特色。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其官窑、哥窑、汝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北宋五大名窑,而定窑恰恰是唯一烧制白釉的窑场。
 
从出土情况和文献资料看,这件“尚药局”瓷盒应为北宋晚期定窑产品,是装药材或药丸的皇家内府用器,由宣徽院掌管监烧。
 
该瓷盒保存完美,胎釉的精致程度,还是做工、纹饰的流畅方面,都彰显出高超的瓷艺水平,自此它被放置在浙江省博物馆后,每年在玻璃柜外驻足欣赏的人数不胜数。
 
2010年,一南韩收藏家在参观浙江省博物馆时,当时他盯着这件白色瓷盒,向工作人员惊奇地说道:不可能!怎么会一模一样,难道是高丽传过来的?
 
原来,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也有一件“尚药局”高丽青瓷盒。那件瓷盒的铭文及造型与北宋定窑“尚药局”铭瓷盒极其相似。
 
但二者之间也有不同之处,比如定窑瓷盒有龙纹,但高丽青瓷盒则光素无纹。高丽瓷盒上该字上半部分不封口,下半部分为“句”字,此为“局”的异体字。那么,到底是谁仿制的谁呢?
 
众所周知,中医药不仅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同时也在古代对海外多国有着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宋史·高丽传》中记述过,因政治局面的平稳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高丽曾多次向北宋乞医求药。
 
高丽民间因为信奉鬼神,认为生病都是命中注定的结束,因此并不吃药和诊治。而高丽王室的医师人数及水平都十分有限,后来还是随着中华医术的传播,才逐步摆脱这种状态。
 
由于高丽向来在职官的制度、组织结构上效仿中国,所以在高丽王室中也设有“尚药局”这一机构。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北宋的制瓷技术也传入了高丽。这一时期,高丽的瓷器产品在造型、釉色、匣钵、窑具、装烧技术,甚至窑业管理上都效仿了中国。
 
但是,韩国是在15世纪以后才生产白瓷,而那件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瓷盒的制作时间则是在12世纪。所以,是高丽青瓷仿制的北宋定窑瓷盒。
 
南韩收藏家在从管理员那里了解了这件文物真正的历史后,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伟大。他表示自己此行不虚,随后又去参观了更多的文物。
 
一个外国人都能对中华文化有如此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当代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历史,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中华文明延续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年前,一位南韩收藏家参观浙江省博物馆时,盯着一个白色瓷盒难以
阿什莫林博物馆的越窑瓷盒
中古时期盒形器皿简介
带字的老瓷器 ,才是真宝贝 !
看展 | 浙江出土宋元青白瓷
“光致茂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