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4年粟裕逝世,葬礼上他的遗体前站着4位军队首长,分别是谁?

1984年2月5日,中国英雄史册上又有一个名字变成灰色,那便是有着“一代战神”之称的粟裕。

将星陨落,四海呜咽,垂泪者难以记数,吊唁者换了一波又一波,而这场与眼泪共伴的追悼会,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图片源自网络

再也不会醒来的粟裕寂静安详,四位代表国家和军队的首长依次而立,正在向身披党旗的粟裕道别。

这四位首长都是谁?他们又是代表谁呢?

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

杨尚昆并不是职业军人出身,但却可以称得上能文能武。

杨尚昆

杨尚昆早年入党,有一段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经历。回国之后曾经担任过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上海组织工人秘密进行抗日运动。

在抗日时期,杨尚昆基本都是在从事政治工作,但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的那段时期,他开始成为朱老总和彭老总的助手,在华北地区参与指挥对日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杨尚昆回到延安,在担任中央苏区警卫司令员保卫中央的同时,还兼具副秘书长这一要职,成为了周总理的得力助手。

周总理

杨尚昆这次是代表中央军委,来向同样担任过中央军委常委的粟裕送别的。

粟裕与杨尚昆不同,他是职业军人出身,走出学校后就直接进入到叶挺的教导大队当兵。

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开始,他从班长、营长,逐步成长为师长、参谋长、军团参谋长,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多次被选为中央军委常务委员。

粟裕

身为高级指挥官,粟裕理应是后方的挥斥方遒者,可他却时常不顾危险常到前线进行指挥,有时甚至直接参与到作战中。

他的头上曾经受过两次重伤,一次被子弹从颅骨穿了过去,另一次则是被身边爆炸的炮弹弹片击中。

在当时那种简陋的医疗条件下,人们没有及时发现留在头内的弹片,也不敢进行开颅手术检查,一直到粟裕去世之后,才在骨灰中发现烈火也磨损不了的两枚弹片!

粟裕

纵观人生履历,粟裕与杨尚昆更像是两条平行线,战场上的真枪血拼之时,两人的交情并不深,可因为杨尚昆曾任中共中央的办公厅主任,在粟裕对其不甚了解的时候,他的心中已然升腾起了对这常胜将军的膜拜之情。

其中的大功臣自然是对粟裕不吝夸赞的毛主席。

七战七捷的前线战报送到毛主席手中的时候,毛主席乐呵呵的说“粟裕真的是我的手,指哪打哪”。

毛主席与粟裕

每每毛主席与杨尚昆等人讨论重要战事的时候,不论在场的众人持以什么态度,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毛主席总要说一句“告诉粟裕一声,看他什么意见”。

粟裕不常活络在杨尚昆的眼前,却是其耳朵根里的常客,因为这样,在解放之后,他才迫不及待的与粟裕成为了好朋友,等到后者病重之时,更是“海绵里挤水”也要抽出时间去探望这位英雄。

粟裕

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

余秋里的从业经历,和杨尚昆相反。杨尚昆是从文入武,余秋里是从武入文。

余秋里小时候家里很穷,一直都没有大名,人们只称呼他的小名“狗娃子”。余秋里的名字还是他当了红军之后,领导知道他是割完谷子的秋天出生的,送给他的名字。

余秋里

余秋里的名字很有诗意,可余秋里打起仗来却只有勇猛。

1931年,在七里坪的战斗中,带领队伍冲锋的余秋里突然倒地,他的头上被流弹击中流血不止。好在这次只是皮外伤,并没有造成生命的威胁,但是在几年之后的长征途中,却给余秋里加上了一个永远的标签。

1935年,长征队伍途经贵州时遭遇到敌人的阻击,22岁的团政委余秋里率领部队向敌人进攻,但是却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左臂。当时子弹已经带掉了好大一块肉,露出了里面的骨头,余秋里却强忍着痛苦,一声不吭带领队伍完成了任务!

余秋里

当卫生院给他进行战地包扎的时候,他的左臂已经麻木,手指头都已经不听使唤。

为了不影响队伍前进,他一面换药一面前进,不过当走到四川甘孜的时候,他的胳膊已经发炎并且开始坏死,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截肢。

从负伤到截肢,一共走了191天,他就坚持了191天,在第192天才被医生用锯子锯掉了胳膊。

余秋里

新中国成立后,余秋里在军队首次大授衔中,被授予中将军衔,“独臂将军”的名号成为了与余秋里共存的勋功章!

1982年余秋里荣登总政治部主任,而这件事却是与粟裕有着“难以推就”的关系!

因为小平同志原本是想让粟裕的老部下陈丕显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由余秋里担任主管政法的书记处书记的。

余秋里

但是余秋里并不想从部队系统转到政法委,所以便主动找到小平同志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当小平同志得知余秋里的想法之后,便重新考虑了两个人的过往工作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

余秋里的确长期在军队做政治工作,整体的工作成绩也一直受到中央领导的称赞,尤其在建设大庆油田的时候,他打造出来一支作风过硬的石油队伍,也是有目共睹的。

综合考虑完这些因素之后,小平同志在给杨尚昆的报告上批示了“可以考虑调动秋里同志去总政,丕显同志管政法”并且不忘嘱咐“问问陈、李、赵三帅的意见”。

小平同志

陈丕显当初在选择地方还是部队任职的时候,老领导粟裕就曾经劝过他,“服从安排,在哪里都是进行革命工作”,陈丕显也一直牢记着这句话。

就这样,当组织找到陈丕显询问工作意向的时候,表示一切接受组织安排。

因为这一事,余秋里担任总政部主任之后,就曾经专门去探望粟裕,不仅肯定了粟裕战功和成绩,而且还代表中央询问粟裕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向他表示敬意。

粟裕

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

杨得志和粟裕的交集,算是比较深的,就连杨得志自己都承认粟裕的战略战术十分高明,自己也曾多次学习和借鉴粟裕的打法。

杨得志参加革命所获功绩和粟裕不相上下,同样参加过湘南起义,同样在长征中表现突出。粟裕在抗日战争中有过“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杨得志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创建冀鲁豫根据地。在解放战争中杨得志虽然没有粟裕那样光芒四射,但是也立功颇多。

杨得志(右)

建国之后,粟裕身上的伤病复发,中央安排他到苏联进行疗养,这样便错过了登上朝鲜战场的机会。当他疗伤回国时,杨得志正在朝鲜战场大显神威,粟裕也转为后方参谋,给前方战场提建议。

1978年,我国派出友好访问团出访朝鲜,粟裕和杨得志分别作为访问团的团长和副团长。

这是两人第一次紧密合作,两人在空闲时间进行了多次交流,从战略战术到带兵心得,进行了相互交流和学习。

粟裕

杨得志被粟裕的军事理论和见解所折服,粟裕也对杨得志同样十分亲切和认同,在组建访问队临时党支部时,粟裕推荐杨得志为支部书记,可见粟裕对杨得志的认可。

第二年,杨得志和许世友奉命出兵越南在前方作战,但作战的拟定和审批,则都是粟裕和叶帅在后方仔细分析事态,并且根据后方后勤情况适时制定出新的战术。

起初,我军内部有一部分声音反对出兵谅山,认为苏联已经在北方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趁我国出兵之时对我国边境进行侵扰,杨得志同样被这种言论影响。

杨得志

粟裕和叶帅在这时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他们力排众议,对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终做出定论,认为苏联不会轻易进行干预。在粟裕和叶帅的支持下,前方的将士们不再有顾虑。

克高平、进老街、夺谅山,几乎可以在瞬息之间便夺下河内。前方将士在杨得志的率领下顺利完成预定任务,同样离不开粟裕的一份功劳。

粟裕

1980年,为了让后人能够正确解读革命中的战斗历程,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战史委员会,粟裕和杨得志同样成为委员会委员,进行了再次合作。可惜,这也是两人的最后一次合作。

国防部部长,张爱萍

张爱萍刚刚参加革命的时候,是在上海一带进行地下工作,虽然曾经多次被捕,但是却始终保持了坚定的气节。

张爱萍参加红军之后,很快就以勇猛善战而闻名,在长征的征战中,四渡赤水、保卫遵义城、强渡金沙江等战斗中,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

张爱萍

在皖南事变之后,张爱萍调任苏北军区副司令员,粟裕是司令员兼政委,两人既是上下级,又是合作关系,并且给日本侵略者予以沉重的打击。一直到解放战争初期,因为张爱萍的一次意外车祸被送到苏联治病,两人才结束这一段时间的合作。

1948年,张爱萍从苏联回国之后,开始组建我们自己的海军部队,在不断招募人才和吸收国民党海军投诚将士的同时,还组建了海军学校和海军研究委员会。

张爱萍

解放之后,粟裕推荐张爱萍担任华东军区三野参谋长,但是在不久之后,两人却因为作战问题产生了意见不统一。

1951年,张爱萍准备动用海军对盘踞在浙江沿海的土匪和反动势力进行围剿,因为当时国家的重心都在朝鲜战场上,所以便暂时按下了这件事。1953年的时候,张爱萍再次重提这个方案。

这个方案仍然没有得到人们的赞同,其中就包括粟裕。

粟裕

粟裕的想法,是当时国力不稳,海军力量还不够强大,对面岛上的力量还有蒋介石的支持,如果作战的话还是应该慎重。

张爱萍重新考虑了各种因素,又和粟裕、叶帅进行了沟通,最后在得到毛主席的首肯之后,终于下定了作战的决心,在经过陆海空联合攻击下,敌人很快便被消灭了。这也是我国首次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成功案例。

1954年,粟裕接到通知,要他由副总参谋长升任总参谋长的职务。当时粟裕并不想接任,其中就有前不久海战时他的犹豫不决,差一点耽误了正事。最后还是毛主席的夸奖给了粟裕坚定信心的底气,接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毛主席

当时中央军委给粟裕调配了11名副总参谋长,黄克诚、陈赓、李克农、王震、杨成武这些名将都在之内,张爱萍也在其中。

可实际上,这些人却并没有几人到位。

黄克诚身兼数职、张宗逊工作重心在军校上、邓华在东北军区坐镇、彭绍辉在西北军区忙着训练、王震忙着全国各地的铁路工程建设,杨成武则更忙了,北京军区、卫戍司令、防空司令都是他一人兼任。

陈赓

原本准备过来的韩先楚和许世友,则因为文化水平太低,被送到南京军事学院强制学习去了。最后只有李克农、张爱萍赶过来报到,陈赓因为工作太忙,只给过来“半个人”,另外“半个”还得忙他的军校。

只有张爱萍真正到任,虽然有时候会被彭老总叫过去干其他的工作,但是在工作上还是给粟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两人也在那一段时间累积了很深的战友感情。

张爱萍

实际上,其余的副总参虽然人没到,但是却始终通过电话、信件进行沟通,即便如此,那一段时间也是粟裕最忙碌的时间。

张爱萍见证了那一段时间粟裕的工作,他曾经对别人说“粟裕担任总长的那一段时间,是总参最好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军队建设发展最好的一段时间。”

1982年5月,张爱萍担任国防部长之后,也曾和粟裕商讨过如何发展国防建设,只不过,他们已经再不一同工作了。

结语

一代将星的轰然陨落,让人们痛心不已,这四位军队首长,能够为昔日的老首长、老战友送别,不仅是个人的认同,同样是国家和中央对他的肯定。

粟裕

根据粟裕生前的遗愿,没有举办隆重的告别仪式,他的骨灰没有送到八宝山公墓,而是被撒在了江西、浙江、福建、上海、山东这些他生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和那些为革命事业已经长眠的战友们重新聚到了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4年粟裕逝世,追悼会上他的遗体前站着4位军队首长,分别是谁
84年粟裕病逝,4位首长站在遗体旁拍了最后一张合影,分别是谁?
1984年粟裕去世,遗体前站了4位首长许久不愿离去,他们是谁?
1984年粟裕逝世,4位老将军亲自赶到床榻前,留下一张最后的合影
1984年粟裕逝世后,他的遗体前站着4位军队首长,他们是谁?
1954年粟裕任总参谋长,毛主席配备10位助手,粟裕:这3人就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