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9年,沈阳到北京的列车离奇失踪,到站后为何多出300多乘客?

1959年夏天,从沈阳出发的12次列车驶离车站,向着北京的方向呼啸而去。

一路上大雨倾盆,但没有人在乎,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过就是夏天一场再普通不过的暴雨罢了。

殊不知因为这场大雨,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正在缓缓酝酿中。

7月22日,沈阳到北京沿线多地受灾,12次列车也失去了联系,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已经遇难。

没想到23日,救援飞机在一处山坡上发现了失踪的12列车,所有车组人员和乘客无一人遇难。

不仅如此,还多出来350名乘客,不得不说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奇迹。

当晚驶出沈阳车站的12次列车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从众人眼皮子底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失踪的两天两夜里,车组人员和乘客们又遇到怎样的惊心动魄,车上多出来的350名乘客又是怎么回事?

这一切,还要从一个叫李日奎的列车警说起。

一、列车遇险

1959年7月21日晚,从沈阳开往北京的12次列车,伴随着轰鸣声缓缓驶出沈阳火车站。

当日天公不作美,火车出发后,窗户外就一直是大雨倾盆。

但火车上的乘客们并没有放在心上,伴随着黑夜,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列车行驶到锦西和山海关之间一个叫前卫的小站上,旁边有个叫石河桥的铁路桥,是前往北京的必经之路。

就在列车长准备一鼓作气从桥上冲过去时,桥上突然闪烁起红灯,列车也缓缓停在了桥上。

忙碌了一天的列车警李日奎,精神已经极度疲惫,刚准备睡下,便看到副列车长李桂琴跑了过来:“李书记,不好了,外面的雨太大,已经没过了桥面,随时有崩塌的危险,此时火车就停在桥上,一旦出了什么事,我们连人带车都得掉进河里!”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李日奎不敢多耽搁,赶紧披上衣服来到了列车外。

此时,车外的雨已经大到极限,如同有人拿着脸盆从云层往下泼水一样,打在人身上生疼。

伴随着雨水,河面的水位越涨越高,如今已经没过桥面,车轮的一半都已经泡在了水中。火车的车头部分已经越过桥面,12节车厢却还全部停留在桥面上。

“这样下去,早晚会出事的!”

李日奎赶紧向着车头的方向走去,来到司机室前,他不停的敲打着窗户,想要叫醒已经进入梦乡的三位司机。但他们已经睡熟,再加上窗外大风呼啸,无论李日奎怎么叫,他们都没有反应。

最后,还是李日奎从车厢内进入司机室,才将三个人叫醒。

“雨下得这么大,为什么还要将火车停在桥上,万一出事了怎么办?”李日奎大声质问着三名司机。

“没办法,前面的铁路正在检修,根本开不过去!”

“那就把火车倒回去!”

“那不行!”司机闻言连连摆手。

“铁路局有规定,没有征得同意,列车是不能随意更改行车路线的!”

看着依旧在不断上涨的河面,李日奎心急如焚,无论如何也说不通。他意识到事情不能再继续耽搁下去,当即拔出手枪,“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

“全车立即后退,出了什么事,我全权负责!”

有了李日奎的保证,列车向着来时的方向缓缓退去,刚退出去200米,便听到水库方向传来一声枪响。

听到声音后,李日奎心中“咯噔”一下,附近有三座水库,不会是大雨把水库冲垮了吧。

想什么来什么,前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汹涌的洪水就如同蛟龙般,向着桥面倾泻而下,桥面在一瞬间被冲垮。之后,河水如同奔腾的野马,向着列车后退的方向奔涌而来。

“全速撤退,尽量往地势高的方向开!”

李日奎几乎是嘶吼着,对着司机大声喊道,这次不用他说,司机早已将列车的速度,扳到了最高档。

二、拯救难民

7月22日凌晨5点,乘客们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一看,眼前的一幕让他们目瞪口呆。

车外的世界已经汪洋一片,列车正在大水中缓慢行驶。

在窗外,无数拖家带口的百姓,向着列车的方向奔逃而来。此时的乘客们已经顾不上害怕,在李日奎等车组人员的组织下,纷纷伸出援手,将车外的难民们拉上火车。

撤退的过程中,水势依旧在不断上涨,虽然有300多名难民在乘客的帮助下,成功登上火车。但绝大多数人都没能这么幸运,事后经统计,12次列车途经的3个村子,3500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免。

就这样,列车一边救人一边开,很快便到达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

李日奎等车组人员,立刻组织乘客们下车避难。此时,现场的秩序可谓混乱到极点,叫嚷声、哭喊声,1000多名乘客,仅靠他们40个车组人员维持秩序,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在李日奎无可奈何之际,一个挂着大校军衔的军人走到他面前,敬礼道:“我是一名军人,现在这个情况,有什么是我能做的?请下达任务指令!”

李日奎沉吟片刻,当即说道:“麻烦大校同志将列车上的军人组织起来,协助乘客们避难!”

最终,在车组人员的帮助下,30多名军人被集结在一起,协助乘客们避难。

之后,李聚奎又组织起车上的年轻劳动力,将绳索、床单绑在一起,继续下水救人。

在众人的努力下,一共有9位难民被成功救了上来。

到了下午,水势基本已经安定下来,李日奎继续组织人员下水救人,但只捞上来几具尸体。

此时大雨渐停,毒辣的太阳又占据了高空,天气愈发闷热起来,再加上现场缺水缺粮,一个淡淡的绝望开始在人群中蔓延,不远处甚至传来了乘客低沉的呜咽声。

李日奎知道,他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立即召集人手,到附近的山坡上找粮食。

不得不说,他们是幸运的,不远处有一座粮食加工厂被冲垮,不少米、面都被冲到了这里。

李日奎带人捞上来不少,发现米已被浸湿,无法继续食用,面粉则只湿了外面薄薄的一层。

他立刻叫来车组人员,又从洪水中捡了几口锅,然后从山坡上捡来一些树枝,开始烙大饼。

在之后的几个小时里,他们不眠不休,足足烙了1000多张大饼,直到所有人都将食物吃到嘴里之后,他们才停了下来,衣服早已被汗水完全浸湿,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了。

就这样,在众志成城下,李日奎等人,成功度过了遇难后的第一天。

三、创造奇迹

第二天一早,有乘客发现救援队的飞机飞到山坡上,立刻对着飞机挥手道:“我们在这里!”

飞行员显然是看到了聚集在山坡上的乘客们,当即空投了很多应急粮食、生活用品等。

等到了下午四点,一艘救生艇缓缓驶到了现场,这是铁路局的领导们亲自到现场慰问,还携带了不少应急食品。在现场,东北铁路局的王光文局长,拉着李日奎的手不断嘱咐道:“一定要将乘客们安置好!”

到了第三天,漫天洪水开始退去,乘客们的情绪也归于稳定,只是他们的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丝悲伤。

诚然,他们其中有不少人,在刚刚的灾难中失去了家乡、亲人。忙碌的时候还感觉不到什么,闲下来之后,悲伤的气氛立刻在空气中蔓延开来,再加上闷热的天气,让现场变得异常沉闷。

李日奎察觉出了现场的异样,于是提议道:“要不然我们开个联欢会,活跃一下气氛吧!”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当天晚上,山坡上点起巨大的篝火,车组人员纷纷展现才艺,表演起了黄梅戏、二人转等节目。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有才艺的乘客开始参与进来,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说相声,表演到精彩处,底下的乘客们纷纷鼓掌叫好,欢快的气氛,很快便将现场的沉迷冲散了。

等到第四天,洪水已全部退去,车组人员终于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乘客们纷纷上车,12次列车向着锦州车站缓缓驶去,到站之后,车组人员和乘客们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毕竟就在前不久,他们集体创造了世界铁路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之后的表彰大会上,王光文局长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在中国铁路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列车行驶途中,没有收到调度就后退的先例,这是'三八’包乘组党支部创造的奇迹!”

事后,李日奎和车组人员都受到了表彰,他们的事迹,也被成功载入史册!

四、落幕

消息传回北京后,中宣部一致决定,要拍摄一部以12次列车为原型的电影。

为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中宣部一致决定,将负责列车行进工作的列车长张敏媛设为主角,负责救灾和抗洪工作的李日奎则退居幕后,成为一个不为人知的英雄。

领导担心李日奎对此有情绪,专门找他谈了次话,面对领导,李日奎拍着胸脯说道:“为人民服务,是我身为党支部书记和列车警该做的,我想将张敏媛同志拍成主角,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拍电影这件事,我举双手赞成!”

随着时间的流逝,12次列车的故事渐渐淡出大众视野,李日奎也到了退休的年龄。

他回到家乡,不少社会单位纷纷对他抛出橄榄枝,以每月千元的高薪,聘请他当顾问。

家人们都劝他不要接受,回到家乡好好养老,颐养天年,但李日奎却不这样想。

“国家把我从一个放牛娃培养成一名公安干部,这个恩我永远报答不完,唯一能做的,便是趁着身体还硬朗的时候,多做贡献,如此,也算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

这就是我们的先辈,为祖国的建设和人民的幸福任劳任怨,却不求回报,努力耕耘,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和敬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9年,沈阳到北京的列车神秘失踪,找到后为何多出300多名乘客
列车“耍酷”行为要不得
火车能晚点,为何我不能迟到?
开挂的印度火车
【图文】高铁知识小问答
动车司机教你逃生:双手抱颈 敲窗四个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