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危害中老年肢体健康的“杀手”

在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都会抱怨腿走路越来越无力,以前走几里地都没有问题,现在走个百八十米就觉得腿酸胀疼痛。平时还会觉得腿脚冰凉、怕冷,在家中、甚至睡觉时也要穿厚袜子保暖。很多人认为这是年龄增长后的自然现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其实这种酸痛现象往往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这种病的特点是早期起病隐匿,而一旦到中晚期会因为肢体重度缺血,造成患肢剧痛甚至坏死,相当部分的病人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呢?

简单的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下肢动脉血管严重硬化,动脉管腔出现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供应肢体营养的血液无法通过动脉系统顺畅地到达肢体,而出现下肢血液供应不足的一种疾病。而随着下肢动脉病变程度的不同,患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在疾病早期,下肢缺血不重,安静状态下血供基本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可能没什么感觉。而当患者运动时,下肢所需要的血液量大大增加,但由于下肢动脉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使得血液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肌肉不能及时获得运动所需的氧供和养料,肌肉开始启动无氧代谢,酸性代谢废物增加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酸胀疼痛的感觉。休息一段时间肌肉耗氧量下降,回复到安静状态这种症状可以缓解,但再次运动仍会出现类似的症状。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症状。

当下肢缺血继续加重,即使在安静状态下血供仍不能满足肢体需要,那就会出现下肢的疼痛。这种疼痛持续而剧烈,在夜晚或气温降低时,由于动脉收缩,血供进一步减少,疼痛会更加严重。很多患者因此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导致身体状态急剧下降,并有可能诱导心梗、脑出血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当下肢缺血已经严重到影响肢体存活,就会出现肢体末端的坏疽及溃疡。这是下肢缺血最严重的状态,表明下肢已经出现肉眼所见的组织坏死。组织坏死可能合并感染,或产生大量毒素,加重肝肾等重要脏器的负担,严重时甚至造成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

什么人容易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呢

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基础病理改变是动脉硬化,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也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致病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闭塞症发病率日益增加,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有统计显示,40-50岁的男性每年0.3%的人群新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75岁以上老人这一数值则增至1%。澳大利亚的一项人群普查结果显示,65-69岁的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为10.6%,而75—79岁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则高达23.3%。美国一项人群普查显示症状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0%合并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患病年龄更小、病情进展更快。吸烟对外周血管的危害极大,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80%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吸烟,而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戒烟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另外,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也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致病因素。

哪些检查可以发现这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呢?

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家中就可以初步判断下肢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在我们足背和踝关节内侧偏后的位置各有一条动脉,正常情况下可以用手指感觉到动脉搏动,如果感觉不到,就说明下肢动脉可能存在问题。而为了了解病变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包括动脉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和核磁血管成像(MRA)等。这几种方法各有利弊,下肢动脉多普勒彩超具有安全、无创、价廉的优点,是最重要的筛选检查,能够初步确定血管的病变。血管造影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除了能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程度,还能动态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确实存在动脉狭窄或闭塞,还可以同期行介入治疗。因此血管造影不仅是一种诊断方法,更是一种治疗手段。但因其需要局部麻醉、操作复杂、相对创伤较大,实际应用受到一些限制。CTA是在CT扫描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重建动脉血管,相对于普通血管造影具有无创、放射量小的优势。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CTA的显像清晰度已经完全达到临床要求,目前基本可以替代血管造影。MRA同样属于无创性血管检查,无放射损伤易于被患者接受,但其图像清晰度相对较低、容易扩大病变限制了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

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该如何治疗?

1、 治疗病因

前面我们提到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病因是动脉硬化。因此,首先必须从病因着手,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患者应尽早到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处诊治,及早开始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其他药物治疗在内的正规治疗。

2、 行走锻炼

行走锻炼能够促进下肢动脉侧枝循环建立,对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一定作用,尤其对下肢缺血导致的间歇性跛行有良好疗效。目前行走锻炼已在国外广泛应用于治疗下肢缺血性间歇性跛行,其推荐程度已经等同于手术。当然这种行走锻炼也是需要达到一定运动强度的,一般认为运动到接近肢体最大疼痛时再停止运动,能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如果患者在开始运动后30分钟内出现最大疼痛,说明该运动强度过大,应适当减小强度;若开始运动60分钟后才出现最大疼痛,说明该运动强度过小,应适当加大运动强度。每次运动结束时不应骤然停止,要逐步减速直至停止。开始运动时应在医护人员或家人的陪护下进行,以便随时调整运动方式防止意外发生。当然如果患者下肢缺血严重,已经出现明显静息痛甚至坏疽时,则行走锻炼方法就不再适用了。

3、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包括传统手术和微创介入治疗。传统搭桥手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工血管或者自体静脉将病变两端相对正常的动脉连接起来,象跨过病变血管的一座桥,血液可以通过桥血管,绕过病变动脉,恢复远端的动脉血供。这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桥两端动脉需要相对比较正常,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流出道”和“流入道”要通畅。只有“桥墩”足够坚固,桥梁才能安全通行。因此那些病变广泛,流出道血管不好的病人搭桥手术效果相对较差。

介入治疗。它只需要在皮肤上穿刺一个小眼,将导管、球囊、支架送到病变动脉处,用球囊将狭窄或闭塞的动脉扩开,必要时安放支架,从而达到开通血管的目的。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具有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用于比较局限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而对于长段的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治疗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材料改进以及医师技术的提高,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很多传统观点必须手术的病变现在也可以通过介入方法解决。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长期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病变日益加重最后发展到肢体疼痛、坏死,最终不得不截肢,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严峻的现实使我们血管外科医生有责任提醒人们,尤其是中老年朋友,重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做到早日发现、早日治疗,以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

                                                    

                                                                                                                                 陈宇   刘昌伟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足
腿脚发冷、疼痛? 你可能得了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老年人要警惕血管病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防治心血管疾病(综合版)4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