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风云* 05】浅谈古代各时期取名风潮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春秋三百年,风云际会,尽在其中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了解的春秋史

这是【中国大通史

春秋风云*】第 05 篇文章


天这篇来讲讲古人取名,都有哪些时代的习惯与禁忌。
名字最早是用来区分不同人之间的一个代号,因此在远古时期,人们取名都很随意,类似于“二狗子”、“大柱子”之类。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阶级,于是,姓氏中的氏逐渐有了别贵贱的区别。
周朝的天子只有姓而没有氏,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在名义上都是周天子的财产,因此这个别贵贱的氏也就可有可无了。
商朝的帝王以及一部分臣民,取名都习惯从天干地支中去寻找,干,指十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十二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连商朝最后一任君主商纣王,名也来源于此,叫帝辛。商朝大概有三十几位君主都是从天干地支中取名的,有学者推测,这种天干地支数可能是他们的生日,亦或是他们的死亡日。
周人取名,很有讲究,有六大不要,凡是国名、官名、山川(尤其是本国的山川)、疾病、牲畜和礼器的名字,都不能拿来当人名。从这一点来看,庄周很明显是不和礼制的。或许周只是另一个字的谐音,但目前为止,我们也没有其他确定性的证据。
春秋时期,鲁国是当时的礼仪之邦,据一位鲁国大夫介绍,当时取名有五个方向:信、义、象、假、类。根据出生情况,比如日期和地方取名的称信,取名表示吉祥称义,用相貌取名称象,从别的事物中借用称假,从父亲那里取字称类。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生名为信,以德名为义,以类名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左传·桓公六年》)
之前讲过,晋穆侯给儿子们取名,一个因为打架打输了叫“仇”,另一个打架打赢了叫“成师”,看上去比较随意,但还是符合礼制的。我说先秦时期取名很讲究,是因为这里有一套规则,在这个大规则的框架下,就比较随意了。
西汉人取名大都饱含一种社会风气,以“勇”“武”“霸”“起”“雄”等字为名的有很多,大概类似于上世纪末的“建国”、“国强”等。
东汉时期,儒家观念深入人心,儒家崇尚的忠、孝、礼、义等观念广为流传,这些字也就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名字当中。
东汉之后,尤其是三国时期,人物的名字基本都是单名,小时候我读《三国演义》就发现了这种情况,众人皆知的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袁绍等等,都是单名。像一些诸葛亮、司马懿、公孙瓒之流,他们也是单名,只不过是复姓,诸葛亮不姓诸而姓诸葛,单名亮。(实际上单名的习惯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
后来我为此去查了一下,有一个观点说,这个取单名的习惯源于王莽建立的新朝,因为《春秋·公羊传》中有“二名非礼也”的说法,意思是说,双名是有违礼制的,因此王莽下令全国禁止使用双名。
当然,这种解释有些牵强,因为王莽建立的新朝只有短短十五年,一项政策不大可能会影响这么久远。另一种观点是说,人们取单名仅仅是因为方便。秦汉以来,避讳制度越来越严格,人们为了减少改名的风险,就直接取一个单名。比如我出生之后,爸爸给我取名余彻,等我长大之后,大汉皇帝换人了,刘启去世,刘彻上台,那我就要去改个名。名字中字数越多,与皇帝撞名的概率也就越大,因此单名是最好的规避办法。
三国末期,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流入中原,加上玄学的兴起,很多人便开始用一些看起来很虚的词为子孙取名,因此这一时期“元”“真”“道”“灵”“玄”便经常出现在人名中。
同时期,道教也兴起了,其中关中一派由张陵在蜀地鹤鸣山创立,因受道者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据陈寅恪先生考证,“之”字是五斗米道中用于道徒名字的暗记,因此笃信其道的门阀世族遂把“之”字作为人名。比如《出师表》中诸葛亮点名的“郭攸之”,以及之后的书圣“王羲之”,大都源于此。
南北朝时期,“之”字的风潮仍未褪去,有祖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等。
到了唐朝,一种新的风潮兴起,人们以行第相称,大概意思就是按照家族内兄弟的排行来称呼,并不仅限于亲兄弟。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是大郎,次子李世民是二郎。这种风气由上及下,在文人中十分流行,比如杜甫称杜二、孟浩然称孟六,元稹称元九,王维称王十三,李白称李十六,白居易称白二十二。
到了宋朝,人们从朝气蓬勃、日益进取的武唐进入了文宋,人们大都有一种“不识愁滋味而强说愁”的心态,亦或是希望自己能长命百岁,喜欢用老、翁、父等一类显老的字来取名,甚至取号。因此,这一段时期,我们经常能看到什么什么老翁。
随着朝代的更替,实际上人们取名是越来越讲究了,名与字之间的关联性也越来越高,因为社会上读书人多了。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取名依然是类似于“二狗子”之类如此随意。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还是农民的时候,名字叫朱重八,或叫朱八八,他的父亲叫朱五四,这大概只是因为他们认识的字不多,文化程度也不高,孩子哪天出生就取什么名,一点都不讲究。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婴儿的名字出现了大量的重复,主要也是因为咱进入了新时代,每一个人,无论是农民还是商人,都有了自己独一无二且被尊重的名字,其中大都暗含对新中国的美好期望,诸如“建国”、“国强”、“卫国”等,到了80,90年代,“勇”,“伟”,“帅”,“俊杰”出现的频率增高。到了新世纪,“子涵”、“子轩”等复古的名字引起了热潮。
到了现在,有网友戏称,“X方仓”、“X大白”、“邢程码”、“X清零”等将会成为下一代的风潮,不过这多半也是玩笑。不多说了,再说下去,号要没了,春秋风云也就没法更了,下期来看看古人取名的避讳。

新书已上线,欢迎大家抢购:


西方大通史系列

▲ 【希腊神话】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 【文艺复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代皇帝取名趣事,为何汉、晋、唐、宋皇帝取名基本都是单字
中国人的姓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3个字的
东汉三国时期的人名都是单名 原因是这个汉朝皇帝取了个贱名
中国人的姓与名
复姓单名及双名的五格演示法
取好名字,旺一生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